江湖中很多人都有一個或兩三個響亮外號。有的是形容他們身手不凡,有的是比喻他們行事方式,也有的是描繪他們相貌特異之處。但無論是哪種,絕對沒有不響亮的。
唯獨巴哈,外號特別長,諸如「盯死巴哈,打死遠華」、「五大聯賽的盤帶,西湖杯的射術」,似乎形容他,沒有外號,只有口號。
這名號聽起來有點簡單,相比「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甚至有點土,有點傻氣。
綠城11號巴哈
陽光。
暖和而明亮。
溫暖著球場裡的每一個角落。
12年前黃龍的下午,二十六歲的一個年輕黑人小夥緩緩下場,身穿綠衣。半年前,他還是紅獅一員。
光線照在他黝黑的臉上。雖然黑的發亮,但不妨礙是一張秀氣斯文,眉目清朗的臉。
他緊闔著眼皮,似乎在享受陽光的溫暖。
巴哈徵戰江河綠化杯
在「江河綠化杯」賽中,他剛剛和末代甲A亞軍國際隊交手,發揮出色,幫助新東家1:1戰平對手,納下投名狀。
「江河綠化杯」,綠城一線隊唯一拿過的冠軍,屬於公益賽事,取消的那年,程謀義剛從青年隊提拔上來。
王政朝著巴哈看了看了一圈,心中奇怪,這人連甲A亞軍都防不住,怎麼廈門隊願意讓他和圖穆互換東家。
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人傳球還神出鬼沒。
一位資深記者提醒:再看幾場,天上掉餡餅可能,天上掉寶石就離譜了。
一個賽季下來,巴哈打入3球,和圖穆動輒打入10球的數據,相差甚遠。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現實是,沒有內力,劍怎可無鋒?
他不會射門,連空門都時常錯過。年代不遠,但就是沒有電視錄像。當年的歐洲足壇,已經開始引進計算機分析對手,而我們,連外援都靠經紀人推薦。三個外援,一個靠譜,一個將就,一個忽悠,算運氣湊合了。客觀講,巴哈屬於將就的水準。
圖為2004年時互換東家的圖穆與巴哈在當年中甲第4輪相遇,憑藉巴哈的進球綠城主場1:0戰勝對手;第21輪雙方再次交手,圖穆梅開二度,藍獅4:0還以顏色。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12年一個輪迴,中超和當年欠薪假球漫天飛相比,早已脫胎換骨。
巴哈去世,有點傷感。要說和他有多深感情,實在難以自圓其說。他為了綠城做了多大貢獻,也很難給出高分。
只是他的的確確代表了一個時代,中國足球最混沌的年代。他江河綠化杯踢的對手,其實是前一年的冠軍,因為一幹國腳踢了假球才拿了亞軍;他效力過的廈足,早在很多年前就銷聲匿跡了;而他這樣水平的外援,現在可能連中甲都踢不上了。
至於「盯死巴哈,打死遠華」的後半句,簡直就是瑪雅預言。
(圖片摘自@綠城足球資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