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約有1750萬人死於心臟病和中風。雖然每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倖存者至少有2000萬,但其中多數人依然有很高的復發和死亡風險。今天是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是「用心愛心」。作為三級心血管病專科醫院——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為大家講述幾個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典型案例,希望公眾對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有深刻認可,自覺維護心血管健康,預防為主,改善生活方式,免受心血管疾病的困擾。
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用心愛心」的建議和提醒
A
一例成功的心外科手術:醫生有愛,家人用心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動機,將新鮮血液源源不斷提供給全身各臟器。心臟能如此完美的完成這一工作,便是因為心臟內的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這四個瓣膜起了關鍵作用。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原因,造成心臟瓣膜畸形或變形,進而引起機械性血流障礙的病變醫學稱之位心臟瓣膜病。
不久前,一位來自嶽陽的黃女士(化名)因心臟瓣膜病在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地接受了手術。為其主刀的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外科主任曾祥軍表示,希望通過這一病例幫助更多患者樹立信心,同時提醒患者家屬,陪伴才能傳遞親情的力量。
47歲的黃女士,家住嶽陽汨羅。此前一個月,她時常感覺胸口悶、沒力氣,並伴有全身水腫,在當地醫院經過心臟彩超等檢查,診斷為心臟瓣膜病。這種疾病需要手術治療,讓本就家貧的她為手術費用發愁。得知姑姑患病後,遠在廣州的侄子阿華,立即趕回汨羅帶她求醫。經親友推薦,阿華帶著姑姑來到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外科求助。
曾祥軍團隊接診了黃女士。經詳細檢查確診為心臟瓣膜病、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重度三尖瓣關閉不全。「心臟瓣膜就好比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這個門打不開或者關不攏了,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致使患者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現在通過手術,我們可以修好這扇門。」曾祥軍說。
醫院得知黃女士貧困,進行了費用調整;阿華則多方籌措。最終,病人順利接受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術。「手術效果超出預期,姑姑從ICU回病房的第一天就能和我們說話,第二天能在床上活動,第三天就能下床走動了。」阿華高興地說。
恢復中的黃女士也很感動。她表示,自己的病能治好多虧了侄子。「生病期間都是他請假照顧我,治療費也是他去籌集的。他讓我更加堅定,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打勝這場仗……」
曾祥軍團隊表示,人生病時最脆弱,最需要親人陪伴。阿華一句「沒什麼比治病更重要」,傳遞了親情的力量,讓患者更有勇氣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戰勝病魔,重獲健康。
B
隨著醫療技術和器械的發展,介入無植入逐漸成為介入治療發展的新方向,藥物球囊和生物可吸收支架成為介入治療提供了更好的選擇。
日前,一位低體重高齡老年女性因胸悶氣短入住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內一科。該科主任陳曼君接診了她。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這名患者沒有胸痛、胸悶等情況,因為有多年高血壓病史,陳曼君為她安排了心電圖檢查和其他相關檢查,結果提示心肌缺血,合併有高血壓腎病,腎功能不全,從生化指標來看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現。
陳曼君回憶,當時患者並沒有劇烈胸痛、持續不緩解、大汗淋漓、呼吸困難等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現,心電圖也並無動態演變,所以不排除腎功能不全引起肌鈣肌酶輕度升高可能。「這給我們的診斷帶來疑惑,到底病因是什麼?」她介紹,直到後來動態複查肌鈣蛋白顯示快速明顯升高,醫生才排除腎功能不全原因,確定患者有心肌壞死的表現。於是,立即進行心臟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冠脈三支血管都發生了病變,但無明顯血栓影,以斑塊狹窄為主。
病因已明確,必須立即手術。但考慮到這是一位高齡且腎功能不全的瘦小老太太,還有過消化道出血的病史,屬於高出血風險病人,以何種方式手術需要慎重思考。經過團隊的充分討論,及與患者家屬多次溝通,陳曼君團隊選擇藥物球囊這種治療方式。「藥物球囊通過釋放其塗層上的藥物到病變處,可以有效減少在狹窄率,又因為沒有支架樣的植入物,所以不需要長期雙抗血小板,有限減少患者的出血風險,所以我們給予藥物球囊治療。」後來手術非常順利,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陳曼君提醒高危患者,並非所有心肌梗死都伴有劇烈胸痛,大汗淋漓,或者急性呼吸困難;只要有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的患者,都應儘早到醫院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一例心衰治療病例:國家級心衰中心幫助患者規範管理
C
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嚴重表現或中晚期階段,其「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生活質量低」,且「治療難度大」,被稱為「心血管病的最後戰場」。作為心血管病專科醫院,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於去年初成立心衰中心,組建了包括心衰專家、心血管內科專家、心衰護理專家、臨床藥師等在內的多學科管理團隊,以專病為切入點,以慢病管理為突破口,推行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模式,實施以心衰指南為依據的規範化診療和患者長期隨訪管理,「讓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最恰當的治療」,提高心衰的整體診治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今年6月底,反覆胸悶、呼吸困難已有4年多的84歲的林爺爺,在家人陪伴下來到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血管內二科(心衰中心)就診,該科主任任承潛接診了老人,診斷其為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臟擴大、心功能III級,高血壓病以及高脂血症。經治療,林爺爺出院;可出院後的他沒有遵從醫囑,沒有按時吃藥。7月9日,林爺爺再次感到胸悶、氣促明顯加重,伴出冷汗,7月10日凌晨,他被緊急送入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接受治療。
該院心血管內二科按照急性心衰的處理流程,對林爺爺進行了及時規範的治療。幾天內,林爺爺胸悶氣促症狀基本消失,雙下肢浮腫也消除了,晚上也沒有出現憋氣的現象。任承潛團隊考慮到患者反覆心衰發作,只有明確了病因才能從源頭上控制心衰;經檢查患者心電圖、心臟彩超均提示有明顯異常,於是,任承潛團隊為林爺爺進行了心臟冠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心臟冠狀動脈狹窄嚴重,需要行心臟支架手術治療。經權衡,並同患者及家屬同意後,進行了心臟支架植入手術;再通過半個月的藥物、飲食和康復等規範管理和治療,林爺爺順利康復出院。之後幾次複診,均情況良好。
任承潛提醒,對於急性心衰患者要儘量縮短確診及開始治療的時間,邊治療,邊診斷,邊評估,同時需要儘早明確心衰的病因,針對病因治療才能從源頭上遏制心衰的發生發展,當然,心衰患者更應做到遵循醫囑服藥、學會自我管理及堅持定期隨訪。
據悉,去年底,經中國心衰中心認證委員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心衰中心總部的資格審查、現場核查、及心衰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執委會投票,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衰中心已成為第四批次通過中國心衰中心總部認證的單位。任承潛介紹,目前,心衰中心開設了「心衰門診」「心衰病房」,建立了患者專屬檔案,從入院到出院,再到長期隨診,讓醫生掌握患者情況。另外,該中心定期舉辦系列心衰患者健康教育活動,以講座、微信、電話等多種交流形式,讓患者隨時與醫生交流,獲得專業用藥指導和飲食、運動等生活指導。
一種頑固性高血壓:是可以被治癒的
D
高血壓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高血壓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種,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需要終身吃藥的疾病,而繼發性高血壓找到病因去除病因後高血壓往往可緩解甚至根治的。近日,一位55歲的患者,在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被治癒伴隨了13年的高血壓。
患者是一名中年女性,因「發現血壓升高13年,乏力3年,加重1月。」收入該院心血管內三科。10多年前,患者體檢時發現血壓偶爾高至140—150/70—90mmhg,無明顯心悸、頭痛頭昏,沒有規律服用藥物。近三年來,她出現了全身乏力,陣發性發作,勞累後明顯,血壓監測最高到170/100mmhg,休息後恢復到140/80 mmhg,還有失眠、腰背痛、活動後胸悶等不舒服情況。特別是近1月來,患者感到腿沒力氣,還嚴重失眠,血壓高。
入院後,病人在沒有出現腹瀉嘔吐、沒有服用利尿劑及甘草等情況下查電解質,血鉀顯示僅3.4mmol/L,且隨後多次複查血鉀均低於正常值下限,同行監測尿鉀排洩增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顯示血壓均值明顯升高。經過RAAS的檢查及一系列的確診試驗後,確診這名患者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該院為患者提供了一系列綜合治療。2個月後複診血鉀及血壓均良好,失眠焦慮也改善了,沒有乏力,也不再心慌了。
該院心血管內三科劉平平醫師介紹,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病因。這種疾病,由於腎上腺自身的原因過度分泌醛固酮,導致腎臟重吸收鈉及排鉀增多,出現高血壓、低血鉀等臨床表現的。她表示,體內長期高醛固酮狀態的患者極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出現眾多心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梗塞、心梗、腦梗死等,低鉀血症可導致惡性心律失常,並可導致骨質疏鬆、腎小管功能受損等,危害重大。
原醛症通常有哪些表現?如何被發現?她介紹,原醛症表現為難治性高血壓,多種常規降壓藥物聯合都不能達到穩定療效,且反覆出現低鉀血症致乏力、心律失常等狀況。「如果不能及時被識別診斷,預後往往不良,多因惡性心腦血管事件而死亡,但其實原醛是可以被治癒的,比如切除醛固酮瘤後可根治,比如選擇醛固酮受體拮抗劑治療等,都是對因治療。」她建議頑固性高血壓、高血壓伴有低鉀血症及家族中有早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及早篩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曾祥軍:
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心臟中心主任、心血管外科第一主任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
市核心專家
市第一批高層次人才
名醫
劉宇:
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內科大科主任
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市第一批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