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10月31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2021-02-20 維港專線

本港今增3宗確診 均為輸入個案

陳肇始:內地疫情非常穩定 豁免內地回港隔離已就緒

831灣仔暴動7被告裁決無罪  律政司就社工陳虹秀脫罪提上訴

被揭造假文件抹黑拜登 黎智英與助手Mark Simon急「割席」

陳茂波:香港須緊扣中國內循環經濟戰略 大灣區是切入點

萬聖節為防疫關鍵 警方聯同食環署將嚴格執法

鄭若驊:本港「一國兩制」享優勢 吸引國際組織設辦事處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零時,本港新增3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均為輸入個案,感染者分別從日本、德國和巴基斯坦抵港,年齡介乎19至40歲之間,其中40歲男子居住西營盤第三街99號星鑽,他於本月29日發病,另外兩位患者則無病徵。至今本港個案累計5324宗(包括5323宗確診個案和1宗疑似個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表示,目前有相當數目的港人,居住於大灣區其他城市,特區政府會在下個月之內,安排豁免內地港人回港後要接受14天強制檢疫,指相關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但由於不能讓他們一次過同時返港,因此兩地部門會研究配額。

陳肇始又指,昨日一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44歲男子,曾於深圳返港後豁免檢疫,當局仍在追蹤患者的感染的源頭。她強調,男患者是在潛伏期外的時間往返內地,又指目前內地疫情非常穩定,當局認為豁免安排並無問題,亦不會因為今次個案而卻步。

831灣仔暴動7被告裁決無罪  律政司就社工陳虹秀脫罪提上訴

8人涉於去年8月31日在灣仔軒尼詩道與盧押道一帶參與暴動,其中社工陳虹秀早前因表面證供不成立獲當庭釋放,涉及餘下7人的案件今日在區院裁決,法官沈小民裁定控方未能在毫無合理疑點下舉證,裁定所有被告罪名不成立。另外,陳虹秀今午於其社交網站透露,律政司已就她被裁定表證不成立的裁決提出上訴。

負責本案的沈小民法官認為,當晚出現的情況對某些人而言,或許是「難得的歷史時刻」,法庭不排除有人希望親身見證。其言論遭網友質疑,認為其應去做辯方律師,「咁就畀佢想得出。」而亦有人提醒,今次被判無罪,只能表明證據不足,並不等於警察在修例風波期間「亂拉人」。修例風波以來,暴徒放火、堵路、掟汽油彈,種種暴行需追責。

被揭造假文件抹黑拜登 黎智英與助手Mark Simon急「割席」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昨日揭露,早前網上流傳一份有關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兒子亨特及其在中國生意的「情報」文件,可能涉及造假,發布者聲稱由香港《蘋果日報》委託撰寫,《蘋果日報》昨午先否認涉事,後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承認助手Mark Simon有份參與,強調《蘋果》和自己跟事件無關,Mark Simon所用金錢由黎公司提供,但黎稱因「金額太少」,毋須獲他事先批准。Mark Simon昨夜約11時在Twitter發文道歉並宣布辭職離開壹傳媒。

陳茂波:香港須緊扣中國內循環經濟戰略 大灣區是切入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表示,美國總統大選下周二(11月3日)舉行,無論哪一位候選人當選,相信對華政策的大方向都不會改變,美國聯同盟友將繼續壓制中國發展,本港面對的不利環境及因素會持續。

陳茂波指,本港是細小的開放型經濟體,依賴外圍經濟,如果與歐美的往來有阻滯,則更加需要緊貼內地發展,尤其我國在疫情下是經濟恢復最快的國家,甚至有正增長,香港應當緊扣我國「內循環」的經濟戰略,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是切入點。

陳茂波還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顯示,未來國家重視創科自主自強,本港有一定優勢,包括在醫學及人工智慧科研上,可以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一起,將科研成果實體化。

食物環境衞生署與警方昨晚至今日凌晨展開萬聖節及前夕的聯合行動,加強巡查灣仔區、中西區、油尖區及旺角區酒吧等餐飲業務處所。行動期間,一共巡查89間餐飲業務處所,包括酒吧,共作出54次口頭警告及派發多款單張,並向6名涉嫌違反《規例》的負責人展開檢控程序,主要關乎餐桌之間距離未符合有關規定以及處所內每檯人數超出有關規定。

食環署與警方在行動其間向有關處所的經營者、從業員及顧客作出勸籲及派發單張,提醒有關人士須嚴格遵從防疫規例,以及提醒市民在光顧食肆時須遵守各項防疫規例及指示中有關人群聚集及佩戴口罩的規定,從而協助控制疫情,減低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鄭若驊:本港「一國兩制」享優勢 吸引國際組織設辦事處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今日發表網誌表示,國際航運公會選擇在香港設立中國辦事處,屬於首個在倫敦以外設立的海外辦公室,是香港致力加強推廣高增值海運服務的成果之一,亦印證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是吸引國際組織在香港成立辦公室的不二之選。鄭若驊還指出,香港在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獲得國際認同,證明香港已成功躋身世界頂級海事仲裁中心。

鄭若驊指出,現時面對環球經濟因素影響以及周邊地區的激烈競爭,除了固有的「硬體」基礎建設外,香港亦必須充分利用其他「軟體」的優勢,例如海事法律服務、船舶融資、海事保險等,加上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才能夠繼續提升香港的地位。

相關焦點

  • 今天(2020年10月7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去年10月,臺灣殺人案疑犯陳同佳稱願意赴臺灣自首服刑,惟至今一年過去,仍未成行。有港媒今日(7日)刊登特區保安局局長接受訪問的報道,李家超指陳同佳到臺灣自首的事,主導權在臺方,促請臺方提供簽證,準許陳同佳入境,香港可以藉警務合作機制提供協助。李家超重申,特區政府從來沒有與臺方建立任何聯繫窗口,亦不想再就此問題爭論,只要臺方明確批准陳同佳入境,包括提供簽證和赴臺日期等細節,香港可以採取類似2016年石棺藏屍案,移交逃犯的安排。
  • 今天(2020年10月12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她表示,早前刊憲指定本屆立法會會期10月14日開始,往年一般都是立法會會期的第一日發表施政報告,這個是慣常的做法,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她強調,延遲宣讀施政報告並不影響立法會會期開始,亦不涉及法律問題。林鄭月娥解釋,押後宣讀施政報告的原因是經過嚴重的疫情,她梳理了一系列的措施,要求中央考慮及支持。
  • 今天(2020年12月1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全國人大常委會11月11日表決通過了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港府隨即宣布楊嶽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而另15名攬炒派議員竟聲稱放棄承擔議員責任,要和DQ的四人捆綁「鬧辭」,並紛紛遞交辭呈
  • 今天(2020年7月28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今天(2020年7月28日)香港都發生了什麼事情?
  • 今天(2020年9月7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通報,10宗本地個案中,有6宗確診個案與其他個案有關聯,當中1宗透過普檢計劃找出;另外4宗源頭不明個案則全部透過普檢計劃找出。另外,普檢計劃亦再找出一宗舊個案,患者8月29日已經出院,9月3日參加普檢後再發現呈陽性,但相信是由於之前感染。至今普檢計劃已找出21宗個案,當中16人為新確診患者。
  • 今天(2020年11月10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林鄭表示,香港未來會繼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各項有利創科發展的工作,深化與各地尤其是內地的創新合作,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創新動力,希望香港以及大灣區居民得以分享創新生活帶來的更好生活質素。
  • 今天(2020年11月7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另外,有少於10宗初步確診個案,當中3宗初步源頭不明。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新增1宗確診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患者是一名26歲男子,與家人居住在大埔廣福邨。該名男子於大埔祟德街8號A Inn Club酒吧工作,負責接待客人,最後上班日期為10月29日,他於10月31日開始出現咳嗽等病徵,傳染期多留在家中,11月4日曾光顧太和德美壽司。張竹君建議,上述酒吧顧客可主動做檢測。
  • 今天(2020年10月20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指,葉建源今日在明報撰文說「英國還存在一個更受尊崇的蘇格蘭制度,即由『專業自治』的教師專業議會負責審理教師的專業失德問題」,似乎暗示香港沒有這類組織。梁振英強調,1994年香港已經成立「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但葉建源口中的所謂「專業自治」組織導致的結果是「教教相衛」。
  • 今天(2020年11月4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林鄭月娥昨日(3日)見傳媒時表示,在京期間將獲安排與四個至六個部委會面,商討中央如何進一步支持香港經濟復甦的措施、香港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將展開的第十四個「五年計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至香港和深圳的深度合作。她還表示期望在本月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
  • 今天(2020年11月13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衞生防護中心指,第1宗源頭不明的個案涉及1名住在大埔中心18座的56歲男病人,他於11月7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11月9日向一間私家診所求診,翌日遞交深喉唾液樣本,該病人於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李炳醫學圖書館工作,最後一日上班日期為11月9日;第2宗源頭不明的個案涉及1名居於旺角德豐大廈65歲男病人,他於11月9日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11月10日向油麻地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求診
  • 今天(2020年11月20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今日發表談話指出,11月19日,有人藉口不滿香港中文大學因應防疫需要將實體畢業典禮改為網上舉行,未經申請在校園內發起近百人的遊行集會。期間,少數人隨處塗汙、損壞財物,涉嫌刑事毀壞,更有人高喊「港獨」口號,展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香港獨立」等標語和旗幟,氣焰囂張。對此,校方及時報警並兩度發表聲明予以譴責,特區政府教育部門及警方均指出有關活動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香港警務處國安處已展開調查。香港中聯辦堅決支持特區國家安全機構採取果斷措施,迅速偵辦案件,依法作出處理。
  • 海上驚現龍捲風,鬼知道香港最近經歷了什麼!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就讓本帥來給大家講講,這幾天香港都經歷了些什麼……香港一連多日暴雨,這麼嚴重的積水,給香港帶來了啥影響呢?今天,港島、離島、西貢等十幾個都已經懸掛紅旗,危險示警!1997年和1998年間,旺角發生了好幾次嚴重的城市內澇,於是香港政府耗費了三年時間,在大坑東遊樂場的欖球場和足球場地下,修建了一個大坑東蓄洪池。這個蓄蓄洪池的容量達到10萬立方米,相當於40個標準泳池,足以應對最惡劣黑雨天氣!
  • 回顧2019|在這大選年,藍綠發生什麼事?
    過去一年可謂是臺灣的大選年,從2018年12月的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再到今年1月11日的參選結果揭曉,各黨派陣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那麼就讓小編來為大家做一個2019年選舉大事件回顧吧。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大敗,綠地變藍天。
  • 回顧2019|非洲豬瘟、南方澳大橋斷裂...盤點臺灣社會發生什麼事?
    今天大年初二,你對臺灣過去一年發生的大事,還有多少印象呢?臺灣在2019年,可以說是發生了許多事情,有關於民生的改革也相當多,許多民眾無論是在生活模式、政府政策上也有許多變化,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臺灣發生了哪些社會時事?
  • 「五一」的香港旅遊發生了什麼?
    入境處表示,假期首兩日約有36.5萬名內地旅客訪港,按年增加10%,創3年來新高;首日更按年上升14%。但內地旅行團數目仍然下跌,去年同期內地團平均每日有320個,今年初步瞭解每日平均只有百多個,減少50%。今年五一假期的香港旅遊業形成內地「客增團減」的局面。■圖為5月1日遊客在尖沙咀文化中心觀光。
  • 去香港什麼證件都沒問題!用加拿大護照方便撤僑
    加籍香港人以前手上有加拿大護照、香港特區護照、英國海外公民護照(BNO)、香港身分證,回香港時,那種證件順手就可用那種證件入境香港。自今年1月31日中國和香港宣佈廢了BNO作為旅遊證件後,可供選擇的入境證件最少還有三種。
  • 什麼是癌症? 什麼是中風?
    正值季節交換之際,也逐漸進入腦中風病例的高峰期,從臺灣10大死亡原因的排名來看,腦中風在1952年居第5位,1961年名列第2位,1972年竄升至第1位,之後連續10年皆高居榜首,目前則次僅於於惡性腫瘤居10大死因第2位,其中癌症(惡性腫瘤)是各種癌症的總合,所以,就單一疾病來說,腦中風其實高居死亡原因第1位,且臺灣一年之中新增的腦中風病例高達5萬人,年齡上也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 9月香港看什麼?
    「出爐 2016」藝術畢業生聯展 時間: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2-9pm 2016年8月31日- 9月8日(每日) 10am – 8pm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10am-4pm展覽於2016年8月30至9 月9日在中環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
  • 【金曲40】Beyond的香港精神到底是什麼?
    最後一集的金曲40大講堂題為「香港勁Band ‧ Beyond精神」,請來神級樂隊Beyond成員黃家強,與人氣樂隊Dear Jane四子,及在香港首位引入流行曲排行榜和頒獎禮的張文新,來到香港浸會大學與場內三百多位學生講Beyond精神,講搖滾理想,齊唱「今天我」。《海闊天空》的緣起?
  • 【發現內在超能力】發現了「貪」是什麼回事
    【發現內在超能力】發現了「貪」是什麼回事撰文學員 | floflo@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