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際投行控股在華合資券商,4月1日再迎中國金融開放新裡程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3月27日,兩大美資投行終於獲批控股在華合資券商,疫情下中國金融開放並未減速。

&nbsp&nbsp&nbsp&nbsp當日,高盛宣布,已獲中國證監會核准,將在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高盛高華」)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同時,高盛也表示,將尋求儘早實現100%的所有權;同日,摩根史坦利表示,有關交易完成後,摩根史坦利在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至此,加上已在去年11月開業的野村東方國際和3月20日最新開業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以及2018年就實現控股的瑞銀證券,目前外資控股的在華合資券商已達5家。

&nbsp&nbsp&nbsp&nbsp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日將是中國金融再開放的新裡程碑。屆時,中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一系列外資獨資的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開放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過程中。

&nbsp&nbsp&nbsp&nbsp5大頂級投行加碼中國市場

&nbsp&nbsp&nbsp&nbsp在這五大合資巨頭中,最早實現控股的是瑞銀證券。2018年12月24日,瑞銀正式控股內地合資證券公司瑞銀證券,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目前瑞銀證券的股東方及持股比例為:瑞銀集團(51%)、北京國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33%)、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14.01%),以及中國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9%)。

&nbsp&nbsp&nbsp&nbsp2005年,擁有全牌照的北京證券出現經營困難,瑞銀證券參與重組北京證券並負責管理重組後的瑞銀證券。

&nbsp&nbsp&nbsp&nbsp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等待之後,2019年11月22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宣布,其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野村東方國際正式開業,可開展的經營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自營及證券資產管理,它也是2019年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券商。

&nbsp&nbsp&nbsp&nbsp雖然野村控股並未明確是否要實現100%獨資,但顯然越來越多的外資認識到本土合作夥伴資源的重要性,因此對尋求100%獨資控股的願望並非十分強烈。早年,外資傾向於和同類內資券商進行合資,但往往文化、理念難以磨合,如今的幾家外資券商在挑選合資夥伴時更注重文化理念和各方優勢的契合度。

&nbsp&nbsp&nbsp&nbsp野村東方國際CEO孫冬青此前對記者表示:「兩家股東都來自上海,和野村集團的交往頗有淵源,互信很好,尤其是東方國際集團,擁有眾多企業實體,也會將野村東方國際作為自己的證券平臺。另一股東方上海黃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整個申請設立過程中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支持。」

&nbsp&nbsp&nbsp&nbsp財富管理無疑是中國未來的藍海,野村也看中這方面的潛力。孫冬青認為,野村東方國際將在中國進行差異化競爭,最初最主要的目標客戶還是高淨值人群。

&nbsp&nbsp&nbsp&nbsp疫情下,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也未減速。3月20日,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在上海舉行「雲開業」儀式。由於中國實行分業經營,摩根大通在華通過數個法律實體展開業務,除了由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銀行(法人銀行),還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貨兩家合資公司。摩根大通證券目前已集齊四塊牌照,包括證券經紀、證券自營、證券投資諮詢以及證券承銷與保薦,足見對開拓中國市場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23日,摩根大通中國區執行長梁治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當前疫情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衝擊,中國市場對外資機構投研能力的需求也不斷上升。「摩根大通著眼於在中國的長期發展,而非短期利益。當前中國金融科技飛速發展,中國企業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外資不斷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摩根大通也希望參與到中國不斷發展的衍生品市場中來。

&nbsp&nbsp&nbsp&nbsp3月27日,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終於也獲準加入外資控股的大軍。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聯席總裁李廉 (Todd Leland)在談到獲準控股時說:「這是我們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獲得多數股權後我們可以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我們將尋求儘快把所有在北京高華證券運營的業務及管理部門遷移整合為單一公司實體——高盛高華。同時,我們也將尋求儘早實現100%的所有權。」

&nbsp&nbsp&nbsp&nbsp過往20多年來,高盛一直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根據Dealogic數據,高盛在2018年和2019年A股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排名領先其他國際投資銀行。 高盛高華成立於2004年,是高盛與同年成立的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合資企業。

&nbsp&nbsp&nbsp&nbsp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由摩根史坦利與華鑫證券於2011年在上海聯合成立,現有業務範圍包括股票和債券的承銷與保薦,以及債券自營。記者獲悉,目前摩根史坦利並未明確會否增資至100%獨資控股,華鑫證券的意願和整體的組織構架梳理則是關鍵。

&nbsp&nbsp&nbsp&nbsp4月金融開放再加速

&nbsp&nbsp&nbsp&nbsp目前,加大在華投資已成為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的共識和選擇。特別是今年4月1日起,中國將正式取消對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

&nbsp&nbsp&nbsp&nbsp除了合資券商,據記者了解,多家「洋私募」正在籌備申請轉公募的進程中。2月時,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執行長黎誠恩(Anne Richards)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表示,2017年1月,富達國際獲批成為首家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註冊的外資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並積極籌備「私轉公」,富達國際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並不會受疫情影響,「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和長期商業計劃都沒有變。最終,希望能在中國發行公募基金,並且我們一直都在積極準備申請牌照。」

&nbsp&nbsp&nbsp&nbsp同時,作為金融開放「排頭兵」的上海也在不斷進行制度創新,通過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和高效的服務舉措招商穩商。例如,允許外資資管機構以一個主體申請開展QFLP、WFOE PFM和QDLP中的一項或多項試點資質並辦理產品備案;將原有的分批開會評議制度簡化為線上提交申報材料,實現「即申報、即受理、即評議」;同時還在機構範圍、投資領域、外匯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政策調整。這些舉措極大地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了國際資管機構來滬展業的便利程度。

&nbsp&nbsp&nbsp&nbsp目前,上海共有72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獲得QFLP試點資質,44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獲得QDLP試點資質,全球排名前10的資產管理機構均已在滬設立機構並開展業務,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25家WFOE PFM中,有24家落戶上海。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高盛將申請全資控股在華合資企業
    來源:金融界網站高盛朝成為首家全資控股在華證券合資企業的華爾街銀行又邁進了一步。在中國對外資進一步開放其規模50萬億美元的金融市場之際,這家華爾街巨頭正在為未來在華大舉擴張做謀劃。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銀行啟動了尋求監管機構批准其全資控股高盛高華的程序,已與合資夥伴籤署一項最終協議,收購其尚不持有的高盛高華股份。高盛駐香港的一位發言人證實了備忘錄的內容。此舉標誌著高盛將與北京高華證券結束長達17年的合作,同時給予這家華爾街公司追尋在華擴張性增長戰略的自由。
  • 外資控股券商又見大動作,高盛或率先增持高盛高華至100%,未來戰略...
    高盛全資控股中國合資公司或率先兌現。12月8日,據媒體消息,高盛將在中國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提高至100%,這也意味著,高盛通有望全資控股高盛高華。高盛高華註冊地為北京,目前僅獲發「證券承銷與保薦」一張牌照,主營投行業務。過往20多年來,高盛一直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到來,金融市場邁上新臺階
    全球金融市場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國加強對金融業務的審查監管,一系列的市場監管新制度以及市場穩定新政策出臺後,金融市場迎來了新拐點。新的金融開放給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在全球金融市場變化的環境下,外資券商市場格局也將發生變化,布局中國市場對於發揮外資券商的競爭優勢具有重要性作用。從中國政策面來看,自今年4月1日證監會宣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後,不少外資券商積極申請新設立公司或變更股權。
  • 外商獨資券商近了 中資券商有點緊張
    自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後,不少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曾公開表態,希望謀求100%控股。那麼,誰將拔得頭籌?近日,高盛集團向媒體確認,已啟動收購合資券商高盛高華全部股權的程序。中國市場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呼之欲出。
  • 大和證券時隔5年重返中國 攜手北京國資設合資券商
    去年5月份以來,受中國金融業放開政策影響,外資尤其是國際投行紛紛搶灘布局控股合資券商。大和證券重設合資券商市場對日本大和證券設立合資券商的消息絲毫不意外。早在去年5月份,證監會公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後沒多久,大和證券CEO就公開表示,將在中國尋求證券合資公司的合作夥伴。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誕生!金圓統一證券手握三張業務牌照,還有18家合資券商排隊待審
    日,金圓統一證券成為鼠年第一家合資券商。坐落於福建省廈門市,金圓統一證券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在金圓統一證券獲批後,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申請設立的合資券商還有18家。
  • 首家外商獨資券商要來了!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數位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外資券商的入場短期內不會有很大「威脅」,但將驅動中資券商提高競爭能力。外資券商在華或面臨「水土不服」問題,中資券商在本土市場更具優勢,二者之間可以加強協作關係。首家外商獨資券商將誕生12月8日,有消息稱,高盛已啟動收購合資公司高盛高華100%股權的程序。
  • 金融開放背景下外資掘金中國 我國外資控股券商將增至五家
    去年11月1日,兩家券商變更5%以上股權及實際控制人的申請獲得證監會受理。這兩家券商的股權變動獲批後,我國外資控股券商的隊伍將擴展到五家。其中,高華高盛證券由高盛與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組建,成立於2004年。
  • 合資券商加快腳步搶灘中國市場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即將誕生
    事實上,自今年4月1日證監會宣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後,不少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就公開表態,希望謀求100%控股。此次高盛啟動收購高盛高華的程序消息一出,無疑再次引起了市場對「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歸屬的憧憬。
  • 合資券商加快腳步搶灘中國市場 首家 外資獨資券商即將誕生
    事實上,自今年4月1日證監會宣布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後,不少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就公開表態,希望謀求100%控股。此次高盛啟動收購高盛高華的程序消息一出,無疑再次引起了市場對「首家外資獨資券商」歸屬的憧憬。
  • 合資券商金圓統一證券獲批設立 註冊地為廈門
    據悉,金圓統一證券將主要為在大陸發展的十餘萬家臺資企業做好金融服務,希望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金圓集團成立於2011年7月28日,是廈門市委、市政府組建,市財政局作為唯一出資人的市屬國有金融控股集團。金圓集團表示,目前公司管理金融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
  • 下月起取消券商外資股比限制 18家合資券商排隊待批
    下月起取消券商外資股比限制,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再進一步,18家合資券商排隊待批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限制放開。證監會13日明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
    分析人士認為,證券業加快對外開放,將倒逼國內金融機構改革和創新。高盛啟動收購高盛高華100%股權程序早在今年3月份,證監會表態自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之時,多家外資控股券商的外方股東就公開表態要謀求控股券商的100%持股。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面世 金圓統一證券終獲批
    2月21日晚間,證監會做出核准設立金圓統一證券的批覆。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2億元,發起股東為廈門的金圓集團和來自臺灣地區的統一綜合證券。這家擬新設公司表示,將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將積極發揮各股東資源優勢,為在大陸深耕發展的十餘萬家臺資企業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真的來了!高盛持股100%,中資券商如何應對「鯰魚」?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葉小傑表示,在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外資機構加速進入中國,出現外商獨資券商是遲早的事。高盛集團為久負盛名的國際投行,在中國市場早有布局,由其拔得頭籌也是順理成章。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聯席總裁李廉 (Todd Leland) 在獲準控股高盛高華時表示:「這是我們在華業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摩根大通中國又見外資背景新高管加盟,或分管投行,9名高管陣容華麗
    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繼8名高管現身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再入一位新高管。3月6日,上海證監局公布了杜朋的證券公司高管任職資格。有業內人士猜測,杜朋或將出任公司副總裁一職,並分管公司投行業務。根據此前公開信息,摩根大通證券(中國)的高管團隊基本到齊。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面世 金圓統一證券終獲批!
    2月21日晚間,證監會做出核准設立金圓統一證券的批覆。該公司註冊資本為12億元,發起股東為廈門的金圓集團和來自臺灣地區的統一綜合證券。  這家擬新設公司表示,將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將積極發揮各股東資源優勢,為在大陸深耕發展的十餘萬家臺資企業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 券商行業專題報告:再論投行資本化,頭部券商新盛宴
    2020年7月16 日上市的中芯國際,截至2020年8月21日已給中金公司貢獻浮盈14.97億元。當下, 創業板註冊制已經落地,全面推進註冊制已然可期,投行資本化的高光時刻已經來 臨。本篇報告,我們再次聚焦投行資本化業務,主要基於以下幾點:一是投行業務是證券公司業務的起點,至關重要。
  • 首家兩岸合資券商誕生!金圓統一證券手握三張業務牌照
    坐落於福建省廈門市,金圓統一證券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在金圓統一證券獲批後,目前在證監會排隊申請設立的合資券商還有18家。據新華社報導,作為首家兩岸合資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將積極發揮各股東資源優勢,為在大陸深耕發展的臺資企業做好全方位金融服務,同時公司立足東南沿海,服務區域內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展望未來,金圓統一證券立志成為「紮根東南沿海、服務臺資企業、打造精品投行」三位一體的新設綜合類證券公司。
  • 首家外資獨資券商誕生 高盛欲100%控股高盛高華...
    不過受制於此前外資投資比例限制,高盛持股比例一直不高,僅為33%,直到去年券業改革開放大潮中,高盛在8月才將持股比例提高到51%,如今全資控股也是順勢而為。今年早些時候,高盛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德巍(David Solomon)就提到對於控股合資券商的機遇表示歡迎,「如果時機合適,高盛當然也會尋求對高盛高華的控股權。」時隔一年多,高盛就實現了它的願景,這顯然得益於中國金融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