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孔維飛 見習記者 王林 肥城報導
今年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決戰決勝之年,肥城市桃園鎮涉及脫貧攻堅任務的村共39個,其中省級貧困村3個(紀家窪村、張家拔頭村、南僧臺村)、泰安市級貧困村3個(上固留村、黃莊村、前韓村)。面對嚴峻的扶貧形勢,桃園鎮黨委政府切實把精準扶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工程來抓,堅持內外兼修、「輸血」與「造血」並重、扶貧與扶志結合,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戰。
「公司+科技+貧困戶」 肥桃種植打造扶貧「金招牌」
桃園鎮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規劃總面積3.5萬畝,分8個片區,總投資40億元,其中肥桃科技示範園是整個產業園的核心片區。肥桃科技示範園由山東康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5億元,流轉土地1000餘畝。該項目以規模化生產為基礎、科技化支撐為核心、產業化經營為引擎,建有物聯網智能設施大棚、全自動化選果車間、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肥桃技術研究院等。
在佛桃智能設施大棚內,配套了智能肥水一體化設施和滴灌、微噴系統,通過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對病蟲害、土壤有機質含量、溫度、溼度、光照強度等實時監測,智慧農業雲平臺將所有設施進行智能化集成,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智慧農業的轉變。該項目帶動鄉村經濟持續增收的同時堅持「與民利益共享」的原則,切實讓貧困戶受益。
「企業+集體+貧困戶」 大棚養雞走出扶貧新道路
一直以來,桃園鎮都是農業大鎮,有著豐富的種養及生產經驗,近年來,養殖業逐步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第二大產業。2016年,桃園鎮紀家窪、南臺、拔頭、前韓等4個貧困村,與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創新「企業+集體+貧困戶」的扶貧養雞模式,即由立華公司負責良種繁育、飼料生產、市場開拓、生產技術推廣、防疫、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等業務;由村集體負責投資建設養雞大棚、按標準組織貧困戶生產、管理貧困戶等工作;貧困戶在公司服務人員的指導下參與養雞大棚管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張家拔頭村的養雞大棚了解到,張家拔頭村大棚養雞扶貧項目於2016年批准建設,總投資51.02814萬元,其中上級專項扶貧資金20萬元。項目共地平整12畝,建設有現代化高標準雞棚2個,購置有配套設備2套,硬化路面等基礎設施。「棚裡共計11000多隻雞,由當地貧困戶輪班進行管理,都是自動化餵食,我們只需要把飼料倒進設備就可以了,通過管道把飼料和水運進去,省時省力。」項目負責人張成東說。據了解,該項目2016年建設完成後通過租賃方式經營,截至目前項目共收益23萬元,累計分紅3.79萬元,幫扶帶動貧困人口24戶60人。
「物資+積分+貧困戶」 愛心超市提振扶貧精氣神
桃園鎮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享受政策的前提下,著力完善扶貧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扶貧同扶志結合新途徑,最大限度的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戶內生動力,形成有勞有得、多勞多得的正向激勵,樹立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價值取向和政策導向,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桃園鎮採取聯村共建的方法,在有脫貧攻堅任務的村開展扶貧勵志積分激勵管理辦法,在全鎮社區、村全面鋪開,設立「愛心超市」。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來到「愛心超市」,看到貨架上擺放著各種生活用品並粘有帶積分的標籤。超市資金來源於慈善捐款、社會各界捐贈等,定點購買規定商品的實物。在這裡記者正好遇到了前來兌換物品的貧困戶郭大爺,超市管理員拿出了他的積分兌換卡並告訴他有多少積分,郭大爺選好了兩樣要兌換的物品後,到管理員那裡進行登記。「家裡正好缺盆和暖瓶,這個超市裡東西全,還不用我們花錢,平時打掃打掃屋子,幫村裡幹點活兒就有積分,幫我們省了不少錢。」郭大爺笑著說。
「桃園鎮黨委、政府堅決扛穩扛牢脫貧攻堅政治責任,著力在構建脫貧長效機制上下足『繡花』功夫,通過實行20分鐘走訪工作法、建立獎懲機制、創辦『愛心超市』、推進產業扶貧,不斷夯實群眾穩定脫貧根基。確保以高質量的脫貧成效,書寫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答卷』,構建起『佛桃飄香、綠樹成蔭、安居樂業』的美麗幸福世上新桃園。」桃園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