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報導)北京時間16日晚,2018俄羅斯世界盃D組首輪阿根廷與冰島隊的較量在莫斯科打響。梅西造點但罰失點球,最終兩隊1-1戰平。
能打得讓C羅跟梅西兩大足壇巨星都無解的球隊是哪一支?或許在這場比賽之後大家心中都有了答案:冰島。
從尼斯到莫斯科,從法國到俄羅斯,從歐洲杯到世界盃,久違的維京戰吼響徹斯巴達克體育場。第一次亮相世界盃賽場,第一粒世界盃進球,第一個世界盃積分,人口不足34萬的冰島再一次被來自全世界的目光聚焦。
這是一支「兼職」的球隊...
逼平阿根廷隊後,外界頻頻提起的,是冰島隊的「牙醫」主帥,以及撲出梅西點球的「導演」門將,背後的潛臺詞,這樣一支「業餘」的球隊能有如此神奇表現,真是堪稱奇蹟。
冰島隊裡的許多球員並不是全職的運動員,他們在訓練之餘還要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
作為本屆世界盃32強中人口最少的國家,冰島只能從全國不到34萬的人口中挑選國家隊陣容,因此兼職踢球參加世界盃在冰島國家隊裡並不罕見。
比如:
冰島國家隊主教練哈德格裡姆松就曾是一名職業牙醫;
16日與阿根廷的比賽中,撲出梅西點球的門將哈爾多松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導演,他拍攝了包括冰島地區可口可樂廣告在內的許多短片。
冰島隊的首發後衛薩瓦爾松則是首都雷克雅未克的一名鹽廠工人,對他來說,踢球只是在兼職。
冰島隊後衛薩瓦爾松說,在工廠幹活對於冰島人來說很正常,至少比參加世界盃還要正常。對於自己來講,每天既要工作又要訓練都是很正常的,在冰島就是邊工作邊踢球。
薩瓦爾松還表示,他在工廠工作並不僅是為了賺錢,而是這種工作讓自己感到非常踏實,他認為踢足球的確是個不錯的工作,但並不是真實的生活。
名字裡都是「松」,但防守是真的「緊」
打開冰島隊的花名冊,你會發現隊中23名球員中,有22個以「松(或森,-son)」為姓氏後綴,只有1個以「姆」為姓氏結尾。
冰島隊具有獨特的姓氏風格,這與其他西方世界的國家不同。冰島隊並不採用傳統的家族姓氏的體系,採用的是父系和母系分立的一種姓氏模式。這也意味著一個人的姓來自他父母的名字而非家族姓氏。對男子而言,其姓氏為其父母的名字加上後綴-son組合而成(意思為「的兒子」),而女子的名字則為父母的名字加上-dottir的後綴(意思為「的女兒」)組成。
「財經頻道饒舌小天王」王冠 吐血整理,激情解說,讓你分分鐘搞定全世界球員名字最難記的冰島隊↓↓↓
冰島隊為啥這麼牛?
奇蹟的誕生
冰島足球聯賽成立的時間非常早,早在1912年冰島就有了他們自己的聯賽組織。儘管冰島隊的第一場國際比賽直到1930年7月29日才到來,而受到國際足聯官方認可的首場比賽則推遲到1946年7月27日,可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到冰島人們對足球的熱情。
1954年冰島足協成為歐足聯大家庭的一員,也就是在同一年,剛加入歐足聯的冰島居然很有魄力和膽識,直接申請參加1956年歐洲杯預選賽,當然結果自然是鎩羽而歸。
二十年後的1974年開始,冰島則真正認真地參加了每一屆世界盃和歐洲杯預選賽。四年後古德約翰松在冰島出生,而他的父親老古德約翰松那時已經是一位冰島職業球員。1996年4月24日,當冰島與愛沙尼亞的一場友誼賽中,小古德約翰松換下了父親古德約翰松時,冥冥之中,冰島足球已經慢慢開始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
時光飛逝,不經意間,在2016年歐洲杯賽場上,二十年前曾以「小將」身份代表冰島出徵的古德約翰松,已經成了老將,古德約翰松也成為冰島足球從「荒漠」到「綠洲」的傳奇見證者。
那一年的歐洲杯,冰島球迷一共買了27000張門票前往法國支持自己的國家隊,這或許對其他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顯赫的數字,但對於冰島來說將近十分之一的人口都來到了法蘭西,為他們的球隊助威。而在電視機前,冰島民眾幾乎是「萬人空巷」的看到了自己球隊在法蘭西上演的奇蹟,在那個炎熱的夏天,冰島用「維京戰吼」的方式告訴世界,足球在這個有著最寒冷的土地上依然有著最飽滿的熱情。上至冰島國家總統,下至冰島三十多萬普通百姓,每一個人都是狂熱的球迷。
奇蹟沒有捷徑
六年前的冰島隊世界排名也只是第131位,2016年歐洲杯之後,冰島隊的世界排名已經來到了第二十二位,而在直接取得世界盃決賽圈門票時,這支隊伍的排名最高曾擠進過前二十,甚至力壓義大利等諸多有豪門底蘊的強隊。
這一切都源於冰島二十年在足球領域的低調、團結、勤奮。或許這一切也與冰島人的民族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冰島這樣極致氣候的地方,他們的團結超乎人們的想像,因為他們的先輩能在這裡生存紮根必須要有「抱團取暖」的精神,大家相互懂得奉獻,懂得犧牲,大家都主動尋求合力而不是單幹。
眾所周知冰島的氣候並不利於足球這項戶外運動的發展,在自然條件下一年只能踢上三四個月足球的冰島,連球都踢不上談何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冰島開始著手「足球之家」的修建。
所謂「足球之家」就是室內結構的足球場。2000年,第一個「足球之家」在冰島國際機場附近落成。到如今,冰島全國已經有11個「足球之家」,其中7個是全尺寸球場,4個是半尺寸。目前還有4個在建,一旦建成,冰島將成為全世界此類型球場最多的國家。而此外冰島也沒有放鬆對其他類型足球場的建設,見縫插針地建設足球場等基礎設施,使得冰島用了十年,已經擁有179個標準足球場和128個小型足球場,大約相當於每250人就擁有一塊足球場地,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足球場使用都是免費的!
冰島足球崛起的背後是雄厚的群眾基礎
光有「硬體設施」還不夠,培養球員則是更「浩大而長期」的工程。義大利教頭薩基曾說過:「精英教練的執教理念,應該適用於所有人,從電梯修理工到證券交易員。」冰島人就埋頭苦幹,把這一理念執行到了冰島國土的角角落落。按冰島全國人口34萬來算,平均400個冰島人就有一位歐足聯B級以上教練證書獲得者。要知道哪怕是在現代足球的「老家」英格蘭,每1.1萬人中也才有一個歐足聯B級以上的教練。也就是說在冰島,連8歲-10歲的少年隊都能享受到有歐足聯B級證書的教練在教他們基本功和戰術意識。
這麼做的結果是,繼冰島足球傳奇人物古德約翰森之後的一代又一代球員,接受到的足球訓練更有系統性,參與足球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奇蹟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冰島足協用了十年時間,讓全國平均250人就有一塊足球場地,平均400人就有一位歐足聯B級以上教練,平均100人中就有6.5名註冊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