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對魚類繁殖造成負面影響?不一定

2021-01-09 科技工作者之家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在酸性更強的未來海洋中,三鰭魚(一種溫帶魚)會增大性器官,「巧妙」利用水下生態系統的變化產生更多的精子和卵子,從而提高自身繁殖能力。

論文的通訊作者、阿德萊德大學環境研究所和南部海洋生態實驗室的Ivan Nagelkerken教授說:「暖化的海洋吸收了大約三分之一額外排放到大氣中的CO2,導致了海洋酸化。人們常常認為海洋酸化會對許多物種的行為和生理產生負面影響。但我們發現,在海洋酸化條件下,雌雄三鰭魚的生殖腺都會變大。這意味著卵子和精子的產量會增加,後代數量也會上漲。」

該研究小組利用海底火山的天然CO2滲漏,對比了如今「正常」CO2濃度下以及本世紀末預計CO2濃度下的魚類群落。結果表明,海洋酸化對三鰭魚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它們的生殖腺變大也並不需要付出任何生理代價。

「一方面,雄性三鰭魚的進食量增加了:CO2濃度升高導致海藻的生物量增加。面對更加豐富的獵物,雄性三鰭魚展現出了更強的覓食能力,」Nagelkerken教授說。「另一方面,雌性的食量卻沒有增加。相反,它們會降低活動水平來保存能量,然後把這些能量投入放大的卵巢中。我們還發現,在CO2濃度升高的情況下,性成熟雄性魚的數量會增加,而在這一物種中,是雄性來照顧魚卵。這意味著後代可以得到更多關照,因此其存活率也會進一步提升。」

但其他不佔優勢的魚類就沒有表現出這種生殖輸出效應,研究人員猜測,這可能是由於它們的競爭天性較弱。論文合著者Sean Connell教授說:「我們認為,三鰭魚和類似的優勢物種在海洋酸化加劇的情況下也能生存得很好。研究證明,更具優勢的物種能夠有效利用海洋酸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增加種群數量。」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

期刊編號:1545-7885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12-fish-sex-boosted-high-co2.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魚類在產卵時更易受水溫上升影響 或無法自我繁殖
    外媒稱,對全世界的魚類來說,全球變暖看起來將是一個比科學家最初認為的更嚴重的問題:一項新研究顯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據美聯社華盛頓7月2日報導,發表在2日出版的《科學》周刊上的一項研究稱,在估計到本世紀末人類會引起中等程度氣候變化的情況下,世界上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對全球大約40%處於產卵或胚胎階段的魚類而言將顯得過熱。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滅絕,或被迫改變生活和繁殖的方式及地點。生物學家此前僅對成年魚類進行了研究。
  • 部分魚類或因全球變暖而無法繁殖,甚至從我們餐盤中消失
    受全球變暖影響,魚類這一動物也被殃及。魚居水而棲,水況時刻影響著魚類成長、覓食、產卵等等。據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當魚類正在產卵或處於胚胎階段時,它們更易受水溫上升的影響。我們可能會想到溫度會影響鱷魚的性別:鱷魚蛋不分雌雄,當周圍溫度在32-33攝氏度時,會破殼而出雄性鱷魚。
  • 人類已經把海洋推到「ICU」門口了
    海洋酸化現象海洋與大氣在不斷進行著氣體交換,受海風的影響,大氣成分最先溶入海洋表層,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這些成分會逐漸擴散到海洋的各個深度層。海洋酸化即海水由於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pH值降低的現象。
  • 人類影響巨大!研究:過去40年,全球海洋熱浪發生頻率增加了20多倍
    海洋熱浪(ocean heatwave)是指某一海洋區域水溫異常高的一段時間。近年來,這種熱浪已經對公海和海岸的生態系統造成了相當大的變化。它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一系列的:海洋熱浪會導致鳥類、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率上升,它們會引發有害的藻華,並極大地減少海洋中的營養物質供應。熱浪還會導致珊瑚白化,引發魚類群落向較冷水域遷移,並可能導致極地冰蓋的急劇減少。由波恩的海洋科學家夏洛特·勞夫科特(CharlotteLaufkötter)領導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調查近幾十年來人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一些明顯的海洋熱浪。
  • 40%的魚類面臨危機,人類在摧毀生態系統,很多魚已無法繁殖後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40%的魚類面臨危機,人類在摧毀生態系統,很多魚已無法繁殖後代據報導,在溫室效應引發的全球變暖大環境之下,如今,一個看起來相對嚴重的問題出現了,經過國外科學家們的調查研究,發現因為全球變暖導致的水溫普遍升高,可能日後會導致魚類再也沒有辦法自我繁殖,這意味著,全球40%的魚類極可能會因為「太熱」而滅絕。
  • 海洋是人類依賴的生存環境 阿迪達斯鞋子利用海洋再生原料製造
    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大約佔到了總面積的71%,而陸地的面積大約只有29%。雖然人類並不能大規模地利用海水,但是海洋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因為有大量的海洋生物生存在那裡,還因為它對地球生態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我們的海洋面對怎樣的汙染與破壞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自1978年以來,海洋魚類寄生蟲數量增加了283倍
    這可能會對不經意間吃到它們的人類和海洋哺乳動物的健康產生了影響。有58%的人類傳染病是由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這些寄生蟲牽連著整個食物鏈。它們在人的腸道中不能繁殖,也不能存活幾天,但在海洋哺乳動物體內,它們可以持續存在並繁殖。 Wood解釋說,海鮮加工者和壽司店的廚師在發現魚中的這種寄生蟲並在它們到達雜貨店、海鮮市場或壽司吧的顧客面前將它們挑出來方面是很有經驗的。這種寄生蟲的長度可以達到2釐米,大約相當於美國5美分硬幣的大小。
  • 提醒:兩種魚類金屬含量超標,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看到請不要食用
    一、提醒:兩種魚類重金屬含量超標,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看到請不要食用1、海底大型食肉魚類生物圈中的自然屬性表述了大魚吃小魚的規律。生物鏈的頂端應該是那些大型食肉魚類,基於現在被日益汙染的海洋環境,魚類體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汙染和重金屬,因此吃小魚的大型食肉魚類體內就會存在無法想像的重金屬含量,所以吃這種魚會把重金屬轉移到我們的體內,給肝臟帶來負擔。
  • 大壩建魚道能解決魚類洄遊產卵?專家:一廂情願
    襄陽市當地媒體報導稱,今年漢江洄遊到崔家營大壩的魚類比往年多,主要原因是得益於2013年漢江崔家營大壩下江段拍賣捕撈權,這一江段捕撈權拍賣後,嚴格控制住過度捕撈和杜絕電打魚,漁業資源得到了較好的保護。7月以來,每天大量的魚群洄遊到崔家營大壩下的發電機組洩水渠內,因無法洄遊到漢江上遊產卵,洩水渠內層層疊疊擠滿了各種魚類。有消息稱,魚類無法洄遊產卵是因為崔家營大壩沒有魚道。
  •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如果有海洋魚類,能放生青海湖裡嗎?
    是海洋截斷了被內陸湖?青海湖是一個構造斷陷湖,在二疊紀時,西北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不老美整理了一個地球大陸變遷,我們來看看2.8億年前時,青海是在哪裡!抓海洋魚類進青海湖,它能活嗎?所以青海湖是從淡水湖慢慢轉變成鹹水湖的,從理論上來看,它這個湖裡的魚類都是獨立演化的,是從最早期的淡水魚慢慢轉變成能適應鹹水的魚類!
  •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鹹水湖,如果有海洋魚類,能放生到青海湖裡嗎?
    青海湖,古稱「西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去青海一定要去青海湖走走,西北儘管乾旱少雨,但湖泊水系卻不少,而且湛藍的湖面連接天敵,東南沿海大部分都是灘涂和渾濁的近海是難以比擬的!青海湖的面積達4543平方千米,它是我國最大的湖和鹹水湖!你沒聽錯,青海湖水是鹹的,跟海水一樣它沒法喝!
  • 海洋科普(1262)| 裸海蝶——瓶中的冰海精靈
    然而,這片肅殺之地的風景卻並非不毛之地,在目光所到之處,生命如同潮水般湧出,它們的生存與繁衍肆意宣洩著對自然嚴酷環境的蔑視,也宣告著對土地和海洋的主權。在極地浩瀚海洋中的精靈自然也包含其中,它就是冰海的精靈——裸海蝶。裸海蝶,學名Clione limacina ,是海若螺科一種生活在北冰洋及南冰洋水深達350米的海天使。裸海蝶整體身長約二公分到三公分。
  • 【海洋環保】作為一名潛水員,我應該吃海鮮嗎?
    5.不買遠道而來的海鮮(耗能)。6.不買長壽的大型掠食魚(汞等重金屬量高)。7.養殖魚 > 海洋捕撈魚 (野生魚類已經越來越少)。8.不買養殖的蝦、鮭、鮪(其餌料為魚粉或下雜魚)。9.購買養殖的吳郭魚、蝨目魚等(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10.購買食物鏈底層的海鮮—底食原則。
  • 鱧科魚類繁殖全過程
    鱧科魚類繁殖全過程 2020-12-14 00:00 來源:勤奮的足球鱧科魚類繁殖全過程
  • 中國海洋海釣常見魚類!(上)
    為海洋洄遊性上層魚類,遊泳力強,速度大。分布於太平洋西部。近海均產之。主要有海洋島、連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漁場,漁期一般春汛為4~7月份;秋汛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撈。  又叫鰈魚,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統稱。體甚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最大體長可達5M。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或右側。口稍突出。鰭一般無鰭棘。背鰭和臀鰭基底長,與尾鰭相連或不連。
  • 魚類對水溫到底有多敏感?魚不吃鉤原來是因為水溫影響了溶氧量!
    相信很多釣友都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到裡水邊,打了窩子,也有很多魚星和魚泡,卻就是不見魚吃鉤,更有甚者,會看到很多魚浮到水面吐泡,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那當天的漁獲一定不會太好,因為當天水裡的含氧量一定不高,而且說到這個含氧量,與水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就來詳細詳解一下。
  • 關於魚類抗應激,90%的養殖戶都不了解的幾個事兒!
    經過一定時期後,魚類進入第二階段的應激狀態,即適應階段,此時機體發生了一系列生理、生化、免疫的變化,在此階段體內生理狀態出現紊亂,調節機制發生作用,使魚體保持在協調狀態。第三個階段即衰竭階段,是適應階段中體內調節失控的情況下,出現的活動減少、遊動緩慢、群體聚集勢頭降低、單獨遊動至水面不吃食、輕微浮頭,逐漸發展至嚴重浮頭、體色變深、肚腹朝上、時沉時浮或沉入水底、側睡不動,接近死亡[9]。
  • 消除負面的影響
    但是,常見的問題,總是會有一些負面的情況發生,使得自己沒有辦法去很好地順應「道」。比如說,有人會有癮症的情況,有人會控制不住發脾氣,有人會陷入抑鬱的狀態。這些負面的情況,產生必然有原因。對此,如果我們能夠看到它們,就能夠去主動地消除這些負面的影響。首先,我們需要重新地來看待負面的情況。
  • 海洋中10大速度最快的魚類,飛魚劍魚上榜,第一竟是它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神秘莫測的海洋中生活中成千上萬種魚類,它們有的活躍在淺海,有的主要生活在深海域,連科學家也難得一見,甚至還有些是人類叫不出名字的魚,有待未來科技更發達的時候進行勘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