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季步入尾聲,各大拍行逐次亮出成績單,除了高價拍品的梳理,新模式帶來的成果也成為總結中的重要部分。中國嘉德於12月7日發布的秋拍成績顯示,逾23億元的總成交額中,網絡競投成交件數近40%,成交額近3億元。不只是嘉德,多家拍行在本季拍賣中線上發力不少,此外,聯合拍的初試水,以及以主題立專場等新模式都在這個秋拍季湧現。
線上買家競逐高價精品
中國嘉德秋拍的收官,標誌著2020年各大拍行的秋拍季基本告一段落。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中國嘉德、北京保利、永樂拍賣、北京華辰、華藝國際、佳士得香港等逐一發布了秋拍成績。
網絡競投的突出表現為本季嘉德拍賣的亮點所在。據嘉德方面介紹,秋拍中新增了多個數位化項目:包括官網改版、電子圖錄全面上線,以及網絡同步拍首次助力大觀夜場等。
據最終統計,本季嘉德秋拍網絡競投成交件數近40%,成交額近3億元,吳昌碩《致三多花卉冊》以5175萬元成交,創網絡同步拍成交價新紀錄。
除嘉德之外,多家拍行也在本季拍賣中實現了網絡競拍的「進階」。據北京保利方面介紹,秋拍中網絡買家貢獻了約2000次競投,共競得240餘件拍品,網絡渠道成交額合計8898.2萬元。而此前在10月舉辦的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上,網絡買家競得拍品656件,合計4868.6萬元,成交額翻倍。由此可見,網絡競買已進入高價位、精品藝術品交易中。
據華藝國際拍賣相關負責人介紹,「華藝在線」App也進行了升級,可提前設置代理出價,幫助買家快人一步搶佔先機。
「聯合」拓寬新賽道
在業界人士看來,2020秋拍不止體現了拍行在徵集與拍品質量上的較量,更是加碼模式的競爭。靠技術升級搶佔線上賽道之外,本季拍賣還成為拍行初次試水聯合拍賣的戰場。
富藝斯和保利兩家頭部拍行於12月3日晚首度合作,帶來「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全場共31件作品上拍,29件易手,成交額共計3.88億港元。這份成績是香港富藝斯晚拍史上最高成交。
「非常時期,拍賣市場放緩腳步,大家基於這個背景考慮並實現這樣的合作模式。但是長期來看,藝術市場、拍賣行業經歷了這麼久的發展,也在尋求更多創新,也是錦上添花。」富藝斯中國區總監張文嘉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在雙方相關負責人看來,這種合拍是否能夠形成長期機制並成為行業的普適玩法,還並不明確,需要經過市場的檢驗,以及各家拍行之間的具體溝通協商。
同樣打出「融合」牌的是華辰拍賣。但與拍行間的聯合不同,華辰拍賣嘗試內部專場上的合併。據介紹,華辰秋拍共設5個專場,呈現200多件拍品的「小而精」路線。其中4個專場主題為當下正在發生的消費新趨勢和新現象;而另一個「中國藝術品專場」則多元並包,書畫、油畫、瓷雜均在其中,打造不設類別的綜合性拍賣。
新藏家改寫市場格局
各大拍行發力新模式的背後,是新藏家的介入與收藏市場格局的變化。
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直言:「中國傳統藝術品拍賣的模式真的要改變。華辰希望能夠在變化中再往前『跨半步』,比如此次的不分類,因為我們認為分類對於受眾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現在的收藏是跨界收藏,除了頂端部分的投資運作、財富轉化外,更多的是消費、體驗行為。」在他看來,新模式是為了吸引新一代的消費者。
「年輕化」的趨勢也是富藝斯與保利拍賣的共識。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蔚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拍賣行業從交易內容到交易形態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首先,體現在交易網絡化和藏家年輕化方面,拍賣行會加大投入,不計成本地培育、推進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張文嘉同樣表示:「包括藝術市場在內,現在整個大的消費市場都瞄準了『90後』甚至『00後』一代。」
據藝評人王晶晶介紹,早於秋拍,今年上半年拍場上同樣有模式上的創新。在王晶晶看來,年輕藏家正在崛起,他們在線上拍賣中尤為活躍,慣於數字工具交流溝通,同時樂意嘗試新模式,收藏品位較多元化。
也有文玩藝術品經營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傳統文物藝術品拍賣男性藏家比例佔絕對優勢,但隨著線上拍賣的興起,女性買家數量呈現增多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