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三部曲:賈樟柯鏡頭下的發生在那些年的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故事

2021-01-13 半截小丑

賈樟柯儘管是第六代導演中出現較晚的一個,但他憑藉他的前三部作品組成的「故鄉三部曲」,後來居上成為了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讓賈樟柯聞名國內外的「故鄉三部曲」。

1998年,《小武》在柏林電影節上橫空出世。令人驚豔的是,這部賈樟柯處女作是賈樟柯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時的作品。作品將鏡頭聚焦於賈樟柯的家鄉山西汾陽,創造了一個當代中國經典人物:小武。小武是個扒手,在社會上到處遊蕩,但他卻很天真,他努力去追求友情、愛情和親情,但這些卻都離他遠去。最後,他在一次行竊時被捕,被銬在路邊的電線桿上。行人冷漠地看著小武,而小武也冷漠地看著行人。影片除了入選柏林電影節參展單元,還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新浪潮獎。

千璽之年的9月4日,賈樟柯的第二部長片,也是「故鄉三部曲」的第二部《站臺》在國內上映。這部片子依舊以山西汾陽為故事發生的地方,講述了改革開放後,文工團裡的年輕男女們受到的時代的衝擊。影片拿到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提名,並獲得了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項。

兩年年,「故鄉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任逍遙》上映。正如賈樟柯本人所說:「到底難脫革命文藝青年的好大喜功,想想《小武》和《站臺》都是關於我家鄉的故事,便琢磨著再拍一部,湊個「故鄉三部曲」,遠的學一下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近的學一下巴金《家》《春》《秋》。正在流行首叫《任逍遙》的歌。英雄莫問出身太淡薄。這一句就像在說我一個縣城小子也拍出了電影。」與前兩部作品不同的是,這部影片將鏡頭移到了更為發達現代的山西大同,講述了幾個下崗工人的子女迷茫的故事。影片參加了當年的坎城國際電影節展出,但最終遺憾未能獲獎。

賈樟柯這樣評價他的「故鄉三部曲」:「這故鄉三部曲的確是我不滿現實的結果。汾陽躲在呂梁山裡的我的邊城,那裡的日日夜夜無數難忘的人和事兒,讓我落筆下去變成了電影。這電影又是我的國,裡面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是我的世界。」確實,賈樟柯用他自編自導的「故鄉三部曲」回憶了他在家鄉的那些歲月。具體地,《小武》、《站臺》以山西汾陽為背景,《任逍遙》則以山西大同為背景。而其中最真實的體現就是電影裡所用到的對白語言。三部電影都使用了除普通話之外的晉語、河南安陽方言等讓觀眾感受到地道氣息的語言。

音樂同樣是三部電影的重要元素之一。《小武》中出現了《霸王別姬》、《把悲傷留給自己》以及《致愛麗絲》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而《站臺》則是直接以80年代年輕人很喜歡的由劉克創作的同名歌曲命名,電影中還出現了包括內地、香港、臺灣等多個地方的音樂。《逍遙遊》同樣以歌曲命名,歌曲的演唱者是任賢齊。除了音樂,三部電影中還用廣播、電視和電影等方式來表現影片所發生的年代,體現故事的真實感,並告訴觀眾時間在一點一滴中流逝。

「故鄉三部曲」可謂是平民化的史詩作品。三部電影的時代背景是文革到改革開放後的這段時期。在這段歷史變革時期裡,小人物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故鄉三部曲」就是以這些普通人的生活為核心進行闡述。歷史充當了小人物的背景,而小人物則充當了歷史的註解。通過芸芸眾生的生活,「故鄉三部曲」衍生出哀傷而疲倦的生命感。

「故鄉三部曲」中還有一些有趣的細節。首先,在演員方面,大部分演員都是非職業的當地演員,從而增加了電影的真實性,而王宏偉和趙濤則是少有的專業演員。其次,在製作團隊上面,三部電影的幕後班底基本相同。最後,《站臺》和《任逍遙》兩部電影都得到了北野武工作室的認可,這也說明了賈樟柯通過《小武》已經得到了國際影人的認可。

在主旋律電影盛行的年代,像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這樣的接地氣電影已難得可貴。無論經過多少年,回味「故鄉三部曲」都能讓你感受到生命在歷史中的渺小,感受那份跨越時代的孤獨。

相關焦點

  • 《電影意志》:從賈樟柯的電影裡,我們看到了電影人對故鄉的深情
    2017年3月16日,由賈樟柯發起的平遙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電影展覽到第6個晚上時,賈樟柯站在以自己電影站臺命名的露天電影院裡,對著臺下的1500多位觀眾說:"我帶著電影流浪了20年,這是我第一次帶著電影回故鄉。『』那時距離拍攝《站臺》,已經過去了17年。
  • 永遠為邊緣人打抱不平的賈樟柯,用《世界》看世界
    賈樟柯是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使「邊緣人」的生活呈現在社會大眾面,而他的《世界》更是將邊緣人的世界與都市世界,既串聯乂分裂開來,他用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來詮釋了邊緣人的世界。賈樟柯的電影多以紀實風格為主,《世界》也不例外。
  • 「地下導演」賈樟柯:他的電影為什麼屢屢被禁?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劇照當他的鏡頭對準那些廣袤的原野,那些炊煙嫋嫋升起的村落,那些土地上躬身勞作的背影,那些從田間地頭走上文壇的作家們,那些無數次的回望與書寫,他又藉此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洄遊他鏡頭下的小人物生如野草,在命運的縫隙之中,在龐大的社會機器面前,他們都有各自的困惑和痛苦,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很多時候,他們僅僅是活著,就已經傾盡了全力。他們身上展示出來的蓬勃生命力,和在殘酷現實面前的無能為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實在那些小人物的鏡像中,也照見了我們每個普通人的命運。
  • 團圓與分離,賈樟柯電影《三峽好人》窺探社會變遷下普通人的生活
    中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成為幾代領導人的理想,當今人們在獲取三峽水電站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之時,可曾想過156.3米深的水位線之下淹沒了多少人故鄉,庫區人民為此付出了多大的犧牲。2006年12月14日上映的電影《三峽好人》以三峽移民工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底層小人物在三峽庫區發生的感人故事。在大搬遷的時代背景下,三峽庫區的民眾對全新生活的憧憬以及情感價值觀念的表達,在影片中體現了出來。
  • 溫子仁的鏡頭下,那些小人物和無名群演!
    今年真的是蠻有趣的,從二月到十月全世界的時間仿佛靜止了一般,又稍縱即逝,可以說,2020年算得上是影視界的「淡季年」了~2020年,很多計劃的大項目紛紛擱淺,坎城電影節也是史無前例的線上舉辦;而電影也從這些普通、或者破碎,或者美好的女孩參加海選的背後故事展開連接,每個人五到十分鐘左右的故事,串聯起了整部長達146分鐘的關於電影的電影。
  • 戰爭那些年的小人物——牛二!《鬥牛》影評
    我們將深刻銘記那些刻骨的歷史!可是,抗戰那些年那些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的一個生活形態呢?電影《鬥牛》中黃渤飾演的牛二,似乎給我腦海塑造了這樣一個抗戰戰時期,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鮮活的人物形象。牛二永遠一身黑色的夾襖,一條吊襠老粗布棉褲,臉永遠洗不乾淨。
  • 賈樟柯:用鏡頭反映現實的另一面
    或許賈樟柯用他的鏡頭向我們反映了現實的另一面,用他的執著和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電影和更加完整真實的現實世界。在賈樟柯導演的《天註定》中,故事並不複雜,是根據四個真實的案件所改編而成,賈樟柯導演很巧妙的利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這四個故事聯繫在了一起,使他們並不顯得孤立和碎片化,電影的完整性和故事的連續性都大大提高。
  • 專訪《賈樟柯》導演塞勒斯:賈樟柯才華極罕見
    17年後,塞勒斯帶著自己的新作重返柏林電影節,但不尋常的是,他的新片的主角,正是17年前憑藉《小武》在柏林大放異彩的中國導演賈樟柯。這部電影的名字叫《汾陽小子賈樟柯》,鮮活而完整地再現了出生於文革末期的賈樟柯,從汾陽小子一步步成長為大師級導演的成長軌跡、創作心路,以及在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和理解。
  • 1997年,21天,30萬,賈樟柯卻拍出了人生之中最好的一部文藝片
    讓他最惶恐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擔心許多年以後,當後人想從電影,想從鏡頭裡發掘一些當下人的真實狀態時,卻什麼也發現不了。所以在拍攝電影《小武》之前,他就在內心裡發了一個誓,要拍最當下的生活,要拍最真實的現在,不是為了取悅誰,單純只是為了讓那些真實的人,有一口喘息的機會。
  • 山河故人:賈樟柯的一聲珍重
    當大部分的華語電影將鏡頭越來越對準小人物、小故事、小時代,這位山西小城走出的導演,則反其道而行之,依舊開口閉口動輒「一代人」、「史詩」、「中國」、「共同命運」這樣的詞語,不僅如此,他甚至愈發熱愛拼貼式的敘事,喜歡在情節中融入社會關注的新聞熱點,其曖昧模糊的態度和國際影展的戰績,也讓他屢屢受到投機、取悅西方觀眾的質疑。  《山河故人》同樣不例外。
  • 馬丁·斯科塞斯為《小武》修復版柏林首映表祝賀,賈樟柯發文感謝
    2月25日,導演賈樟柯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條動態,曬出了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寫給《小武》4K修復版柏林電影首映的祝賀信,並且發文表示了感謝,能受到馬丁的青睞,想來電影真的很棒。馬丁·斯科塞斯在心中表達了自己對電影《小武》喜愛,那種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都抒發在了信中,同時還表達了自己對於那些好的電影資料瀕臨絕跡的可惜,對於《小武》的再現,是非常激動的。
  • 《山河故人》:故事情節有點「尬」?聊聊賈樟柯電影中的變與不變
    縱然,《山河故人》依然帶有很強的賈樟柯風格,比如探討時代變化與人的關係,比如側面揭示底層人物的生活掙扎,但是《山河故人》本人又帶有賈樟柯自己的突破,他開始關照未來,對未來人們對於故土、故鄉、故人的態度好奇,利用故事鋪陳開來。《山河故人》2015上映,這部影片距離2006年《三峽好人》已有9年。
  • 賈樟柯王小帥不負期待!「電影和人民一起存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 疫情之下,愈發彰顯人心。 近日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賈樟柯、王小帥、王家衛等優秀的電影人們,仍然帶著對藝術的熱情,以及強烈的家國情懷,繼續堅持不懈地投身於創作之中,盡己所能地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 賈樟柯走出圍城
    收到通知的賈樟柯久久沉默,這是他在鏡頭前難有的猶疑與迷茫。「沒法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了,空間太小。」《天註定》中的四個故事都來源於社會新聞,賈樟柯是編劇和導演。2013年5月,作為唯一一部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它順利將最佳編劇獎收入囊中。參加坎城電影節前,賈樟柯曾對外聲稱影片一刀未剪,並順利過審,拿到了上映許可。
  • 振華三部曲「,那些屬於他們「最好的我們「
    振華三部曲你最喜歡哪一部?劉昊然、譚松韻(耿耿餘淮)《最好的我們》,李蘭迪、張新成(林楊餘周周)《你好舊時光》,朱顏曼滋、趙順然(洛枳盛淮南)《暗戀橘生淮南》 你最喜歡哪部?看完電影之後仿佛回想起了學生的時代,那些快樂,開心,笑和淚水,喜歡一個人藏在心底一直不敢說出的話,每一個人心裡都是有著一個念念不忘的人。人每一段青春都從「你好」開始以「對不起」結束,加油吧!同桌是不需要你等到課間操和升旗儀式才能偷偷瞟一眼的人。
  • 騎龍抱鳳:油燈下的那些故事……
    母親是個識點字的農村婦女,當過村裡幼兒園的老師,當過婦女隊長,但是村裡沒什麼大的舞臺,更多的時候是照顧孩子,去生產隊裡出工幹活,到了晚上,則是在油燈下紡線、納鞋底子……總是有做不完的針線活兒。心燈不滅:照亮我的前程那時候我們的夜生活也很枯燥,都鑽在被窩裡伸著小腦袋聽母親講故事,聽得最多的是「騎龍抱鳳」的故事:說是老輩子曾經有個風水先生,有三個孩子,老大老二是哥哥,老三是妹妹。
  • 《鑽石王牌》中那些小人物的配音師吧!
    《鑽石王牌》中那些小人物的配音師吧!《鑽石王牌》是由日本漫畫家寺嶋裕二創作的高校棒球題材漫畫,講述了棒球少年澤村榮純在棒球名校青道,以出戰甲子園成為王牌投手為目標的成長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動畫中其他小人物的配音師吧。東地宏樹片岡鐵心的配音師東地宏樹,日本男性聲優。
  • 致敬:賈樟柯與是枝裕和
    1998年的法國,賈樟柯的長片處女作《小武》入圍第20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是枝裕和也正巧攜新片《下一站,天國》來到南特。2015年,兩人又在多倫多相見。是枝裕和與賈樟柯我也在最近的機緣巧合中,穿插著把兩位導演的主要作品看了一遍。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賈樟柯聽後也憤怒起來:「想那麼多外國人幹嗎?就為了那些投資,為了外國人怎麼看中國,我們就忽視一種真實的存在嗎?中國十三億人口中有很多人依舊生活在貧窮的環境,難道我們可以無視嗎?」短暫的沉默後,女生輕蔑一笑,說道:「是啊!為了祖國的尊嚴,我們當然不應該描述那些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