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有一句俗語,叫「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特」,這句俗語強調的是做生意,應該做到與眾不同。那麼,做生意,「與眾不同」有多麼重要呢?太多的理論很難說得清楚,小故事卻總會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以下就分享一個靠「與眾不同」賺錢的小故事,很有啟發性,激活你的創新思維;做生意,「與眾不同」有多麼重要?看完這個小故事,恍然大悟。
來看這個故事:
亨利和傑米是美國舊金山某個小農鎮的兩個年輕人,他們出身都很窮苦,一同靠開山賣石頭來賺錢謀生,不過兩人的思維截然不同:亨利花費大氣力將石塊砸成碎石子,然後賣給那些蓋房子的人,還要給人家負責送過去。而傑米呢,他對開山開出來的石頭,沒有進行任何改動,而是直接將其運到碼頭,賣給加州那些有錢的花鳥商,因為石頭形態各異,傑米認為與其賣重量,不如轉而賣造型,這樣才容易賣出高價。
三年後,亨利的窮苦生活得到了些好轉,而傑米成為小農鎮中第一個買下小汽車的人。
後來,這個小農鎮出了新的規定:不許再開山賣石,山上只允許種樹,所以很多人開始轉而種果樹尤其是種鴨梨,因為這裡的氣候地理比較適宜,種出來的鴨梨肉脆汁濃,非常開口,各地的客商都跑來進貨,他們的鴨梨和其他水果甚至遠銷國外。
就在小農鎮上的人為種鴨梨所賺到的錢而興奮不已時,曾賣過石頭、也種過鴨梨的傑米卻做出令人吃驚的決策,他賣掉果樹,開始種柳樹編筐子。原來,他發現,外地來的客商根本不用擔心買不到好的鴨梨,他們愁的是買不到盛鴨梨的好筐子。不久之後,傑米靠賣筐賺到的錢是其他人賣鴨梨平均收入的三倍還要多。
又過了三年,傑米成為小農鎮上第一個蓋起豪華別墅的人。
再後來,一條鐵路從小農鎮邊上貫穿南北,從小農鎮上車後,往北可以到達紐約,往南可以直抵佛羅裡達。隨著小農鎮的開放,那些果農們更加富裕了,他們開始做起了水果加工,一些有頭腦的人還準備一起辦廠。那麼傑米呢,他在做什麼?他在自家的地頭砌了一堵高達三米、長達百米的牆,這堵牆面向鐵路,兩旁正是無盡的梨園。坐火車從這裡路過的人,在欣賞美景時,都會看到這堵牆上醒目的廣告。憑這堵牆,傑米每年有近10萬美元的額外廣告收入。又過了兩年,傑米在小農鎮上辦起了服裝加工廠……
有一次,某國際大公司的美洲區代表詹森到舊金山考察,在沿途中聽到了關於傑米的傳奇故事。他被傑米所擁有的罕見的商業思維所震驚,當即下決心將傑米請到自家公司。
詹森很快就找到了傑米,當時,傑米正在自己的服裝店門口與對門的店主吵架,因為傑米店裡的一套禮服標價600美元,對面就標價580美元;而當傑米降到580時,對門就降價到550……一個月下來,傑米的服裝僅賣出9套禮服,而對面的店卻賣出90套。
看到這種情形後,詹森十分失望,認為自己是被講故事的人欺騙了。然而,在弄清事情真相之後,詹森當即決定以百萬美元的年薪聘請傑米。原來,對面的那個店也是屬於傑米的。
又過了一年多,傑米已經成為詹森手下最得力的助手。這天,當詹森問到傑米對做生意賺錢的感受時,傑米深有感觸地表示:事實上,人窮並不可怕,可怕思維貧窮。做生意,要想賺錢,就必須有與眾不同的創新思維,如此,才會有與眾不同的巨大收穫。靠「與眾不同」的思維賺錢,那麼,你永遠比別人更容易賺到錢,更容易賺大錢!
的確,上面這個故事中,傑米的每一次賺錢,都是與眾不同的,別人買石頭給蓋房子的人,他賣給花鳥商;別人種鴨梨,他搞裝鴨梨的框子;別人做水果加工,他修起了一堵牆……所以說,這個故事所要傳達的賺錢思維應該很明確,那就是靠「與眾不同」來賺錢,靠創新思維來賺錢。
做生意,許多人思維中關於得失、是非、風險、安全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不敢或不願創新,不敢或不願與眾不同。而一旦你敢於與眾不同,敢於發揮創新思維,往往就會發現很多新的賺錢機會。這就是讀完這個故事後小編的一些體會,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這個故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