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
腦癱患兒常存在站立困難,比如說站立時頭前屈,背呈弓形或腰部生理彎曲加劇,髖、膝關節呈屈曲位;足外翻、尖足或足背屈超過90度,雙側上肢呈屈曲位或處於正常狀態。也有的腦癱患兒只是一側肢體受影響,上肢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髖關節屈曲、內旋、膝關節呈屈曲或過伸展位,足內翻、底屈。
不難看出,對這些孩子進行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站立方面的康復訓練。
被動站立訓練
對於那些痙攣型或其它類型腦癱孩子來說,被動站立,不僅降低肌張力,預防骨質疏鬆,而且,能給孩子雙足感受正確的負重感覺。同時,也可避免一些像足內翻、外翻等的現象出現。
訓練方法:利用斜板、站立櫃或固定膝關節文具等把孩子雙腳分開後,將腳尖對正前方,擺放於地面固定好,讓孩子在這種體位下,每日持續站15-20分鐘左右。
主動站立訓練
訓練方法一:可以讓兒童雙手握住床欄之類固定的物件,家長用雙手從兒童後方誘導其逐步學會控制骨盆、膝關節等。
訓練方法二:對痙攣型癱瘓的患兒,家長可站立在兒童前方,這樣不但可誘導兒童伸直手臂後站立,而且也可使兒童軀幹略微前傾,從而減輕腰部的過度生理彎曲。
單腳站立訓練
當孩子主動站立位可基本維持後,我們就可逐步著手開始患兒單腳站立的訓練,這也是立位動態平衡訓練的開始。
01
不利用任何輔助器具,只靠家長雙手
橫向移動
家長雙手放於孩子骨盆兩側,當身體重心移向一側時,家長用放在該側的手通過骨盆向下肢施加一個向下的壓力。而另一隻手通過上提孩子的骨盆來誘導孩子放鬆該側下肢,把身體重心移向對側。
縱向移動
孩子呈一腳前一腳後的姿勢站立身體重心移向前腳時,家長把一隻手放在該側的臀部,給患兒一向前的推力,另一隻手放在孩子對側肩膀,以確保體幹也隨之前移。反之,當孩子身體重心向後移時,家長的雙手由推力變為向後拉。
也可讓孩子站於自製的平衡板上,家長用雙手扶著孩子骨盆兩側,一則可保護孩子以免摔倒,二則可通過對骨盆的推拉動作,來誘導孩子學會如何把身體的重心從左移到右,從前移到後。
02
利用在家中的地秤
在家中也可讓孩子站在家中的地秤上,讓雙腳踩在上面,然後,身體重心慢慢地由一側移向另一側。通過地秤,家長可從地秤顯示的重量上看出孩子單腳負重能力的大小,可以記錄下來交給專業的康復訓練師做進一步的判斷。
單腳移動的訓練方法
01
家長讓孩子手扶一張椅子站定後,讓孩子把身體重心移到一側,家長把一隻手放在孩子膝關節前部,另一隻手放於同側膝關節周圍,然後,讓孩子屈膝上抬,腳尖勾起,然後再慢慢伸直腳,足跟先著地。這樣,反覆地由前向後,再由後向前地練習,直到孩子能自己掌握這一動作。
02
讓孩子雙手扶床欄站立後,把身體重心移向另一側,另一隻腳可踩一小木車、旱冰鞋或球、木棒之類可滾動的物體。然後,讓孩子把腳向前向後擺動。
03
讓孩子扶床欄,一隻腳負重,另一隻腳邁上,邁下小木凳之類有一定高度的物體。物體的高度,可根據孩子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增高。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在家實施此類康復訓練時,需要進行相關專業學習後或者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才持續為孩子進行此類康復訓練。
文字來源:《小兒腦癱的防治》 施炳培著(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