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童的站立康復訓練|特教經驗

2020-12-22 騰訊網

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

腦癱患兒常存在站立困難,比如說站立時頭前屈,背呈弓形或腰部生理彎曲加劇,髖、膝關節呈屈曲位;足外翻、尖足或足背屈超過90度,雙側上肢呈屈曲位或處於正常狀態。也有的腦癱患兒只是一側肢體受影響,上肢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髖關節屈曲、內旋、膝關節呈屈曲或過伸展位,足內翻、底屈。

不難看出,對這些孩子進行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站立方面的康復訓練。

被動站立訓練

對於那些痙攣型或其它類型腦癱孩子來說,被動站立,不僅降低肌張力,預防骨質疏鬆,而且,能給孩子雙足感受正確的負重感覺。同時,也可避免一些像足內翻、外翻等的現象出現。

訓練方法:利用斜板、站立櫃或固定膝關節文具等把孩子雙腳分開後,將腳尖對正前方,擺放於地面固定好,讓孩子在這種體位下,每日持續站15-20分鐘左右。

主動站立訓練

訓練方法一:可以讓兒童雙手握住床欄之類固定的物件,家長用雙手從兒童後方誘導其逐步學會控制骨盆、膝關節等。

訓練方法二:對痙攣型癱瘓的患兒,家長可站立在兒童前方,這樣不但可誘導兒童伸直手臂後站立,而且也可使兒童軀幹略微前傾,從而減輕腰部的過度生理彎曲。

單腳站立訓練

當孩子主動站立位可基本維持後,我們就可逐步著手開始患兒單腳站立的訓練,這也是立位動態平衡訓練的開始。

01

不利用任何輔助器具,只靠家長雙手

橫向移動

家長雙手放於孩子骨盆兩側,當身體重心移向一側時,家長用放在該側的手通過骨盆向下肢施加一個向下的壓力。而另一隻手通過上提孩子的骨盆來誘導孩子放鬆該側下肢,把身體重心移向對側。

縱向移動

孩子呈一腳前一腳後的姿勢站立身體重心移向前腳時,家長把一隻手放在該側的臀部,給患兒一向前的推力,另一隻手放在孩子對側肩膀,以確保體幹也隨之前移。反之,當孩子身體重心向後移時,家長的雙手由推力變為向後拉。

也可讓孩子站於自製的平衡板上,家長用雙手扶著孩子骨盆兩側,一則可保護孩子以免摔倒,二則可通過對骨盆的推拉動作,來誘導孩子學會如何把身體的重心從左移到右,從前移到後。

02

利用在家中的地秤

在家中也可讓孩子站在家中的地秤上,讓雙腳踩在上面,然後,身體重心慢慢地由一側移向另一側。通過地秤,家長可從地秤顯示的重量上看出孩子單腳負重能力的大小,可以記錄下來交給專業的康復訓練師做進一步的判斷。

單腳移動的訓練方法

01

家長讓孩子手扶一張椅子站定後,讓孩子把身體重心移到一側,家長把一隻手放在孩子膝關節前部,另一隻手放於同側膝關節周圍,然後,讓孩子屈膝上抬,腳尖勾起,然後再慢慢伸直腳,足跟先著地。這樣,反覆地由前向後,再由後向前地練習,直到孩子能自己掌握這一動作。

02

讓孩子雙手扶床欄站立後,把身體重心移向另一側,另一隻腳可踩一小木車、旱冰鞋或球、木棒之類可滾動的物體。然後,讓孩子把腳向前向後擺動。

03

讓孩子扶床欄,一隻腳負重,另一隻腳邁上,邁下小木凳之類有一定高度的物體。物體的高度,可根據孩子能力的提高,而不斷增高。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在家實施此類康復訓練時,需要進行相關專業學習後或者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才持續為孩子進行此類康復訓練。

文字來源:《小兒腦癱的防治》 施炳培著(有修改)

相關焦點

  • 腦癱兒童如何康復?膝過伸運動治療學起來
    原創 科普工作委員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科普腦癱兒童膝過伸運動治療韋美賓 粟小蘭 陳炯珊 (南寧兒童康復中心)張偉鋒(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審閱:張樹新(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 用愛為「折翼天使」撐起明天 特校康復訓練師周楊陪伴特殊兒童成長
    7年前,周楊從部隊轉業後,成為市特校的康復動作訓練師。7年來,他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努力提高自己的康復水平,造福許許多多腦癱兒童,得到家長、學生、學校的一致好評,還獲得全國第二屆教育康復技能大賽三等獎。在今年的抗疫工作中,他作為學校唯一的醫務人員衝在校園疫情防控最前線,彰顯了軍人、醫者與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 腦癱兒童康復「知、行、意」的結合,你做到了嗎?
    」關注我們        腦癱兒童康復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如果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能讓孩子做到「知、行、意」的合一,他們就會更有效地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規劃好自己每天的生活。知,就是知道和明白,讓孩子知曉康復訓練的內容、目的和要求。對於要開展的康復訓練計劃或訓練項目,我們服務的主角—腦癱兒童可能不會快速、準確地理解,甚至有些腦癱孩子直到十幾歲仍然不能理解他每天進行康復訓練的目的是什麼,對他有什麼用。
  • 各型小兒腦癱的康復訓練方法
    腦癱患兒自身體質較差,表現為抵抗力弱,體弱多病,這類患兒大多難以按康復計劃進行訓練。因此,較容易出現病情的反覆,或者康復效果時好時壞的情況。對待這類患兒,家長不僅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營養,而且訓練也要注意適度的原則。每次訓練時間不可過長,一般訓練一會就要讓孩子休息適當時間。
  • 【科普工作委員會】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
    腦癱兒童家庭姿勢管理張少敏 潘孜偉泰興市殘疾人康復中心
  • 兒童(腦癱患兒)的核心穩定性(力量)訓練
    李克強蹲下身幫孤殘兒童做康復訓練       看望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孤殘兒童時,李克強蹲下身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腦癱兒童居家訓練系列之四(腦癱兒童居家小遊戲)
    遊戲是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腦癱兒童由於其自身運動、感覺等方面功能障礙,往往不能自如地進行遊戲活動,遊戲本身是兒童多種技能的綜合表現。毯子搖搖遊戲二、小螞蟻爬行(一)遊戲目標 1.訓練兒童四點支撐位爬行能力; 2.增強四肢的支撐能力及協調能力。(二)遊戲準備地墊、水果或零食。
  • 兒童PT康復訓練,幫助孩子重獲健康
    兒童PT康復訓練,幫助孩子重獲健康 時間:2020-09-17 13:55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有家長提出疑問,兒童PT康復訓練究竟是什麼呢?能改善孩子的哪些問題?針對哪些病症?今天,就為大家解讀這些問題。
  • 婁底泓和兒童康復中心專業康復效果顯著獲點讚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文松 陽利忠)近日,婁底泓和兒童康復中心來了3位給老師贈送錦旗的家長,她們分別將「授教固有方、桃李滿天下」「關愛桃李學習、美德揚徹五洲」「春暉遍澤桃李樹、碩果滿掛瓊瑤枝」的錦旗送到老師的手中以示謝意。這是泓和兒童康復中心贏得家長廣泛讚譽的一個常見場景。
  • 天使兒童醫院康復案例 肌張力高腳跟不著地女孩的治療之路
    核心提示:腦癱在臨床中表現複雜多樣,每一位患者由於病因和類型不同,相應的症狀也各有差異。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腦癱,主要症狀都是姿勢異常和運動功能障礙,痙攣型腦癱也不例外,多數是因肌張力高所致,可表現為生長發育低於同齡人、身體僵硬、運動自控能力差,不會翻身、站立、行走等,家長應密切關注孩子情況,發現有非正常的姿勢或行為立即前往醫院進行相關治療。
  • 「慢天使愛心屋」為600多名腦癱患兒提供免費康復訓練
    11月8日,經與湖南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針刀透壓技術創始人張立勇醫師協商,當天共22名義診醫生來到「慢天使愛心屋」為86位腦癱兒童義診。 「這次來一方面是為這些患兒義診,另一方面也為家長們教授一些推拿知識,平日裡在家也能為患兒進行推拿。」省腦科醫院醫師、省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學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委員劉英桃說。
  • 淮北市中醫醫院運用臍針+臍灸療法開展兒童腦癱康復治療
    記者 俞曉萌 通訊員 葛德昇淮北新聞網訊 11月12日上午,一名兒童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市中醫醫院康復科病房。「樂樂(化名)來了,先坐一會兒,我一會兒就給你針灸。」康復科醫生代迪迪一邊親切地跟孩子打著招呼,一邊去做治療前的準備。
  • 寧夏鹽池縣殘疾人康復中心為殘疾兒童送福音
    鹽池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成立於2013年,主要針對孤獨症兒童、智力兒童、腦癱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向家長提供指導、諮詢、培訓和兒童轉介等服務。該康復中心是以腦癱兒童康復訓練、智力兒童康復訓練、孤獨症兒童康復訓練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殘疾兒童康復中心。
  • 上海援助習水醫生唐琳:90後康復治療師,填補當地兒童康復空白
    來到習水後,唐琳調研走訪了一些困難兒童家庭和習水縣殘聯,在習水縣殘聯給她的一份習水縣腦癱兒童登記在案的情況表後,她顯得非常驚訝,「基數太大」。 對此,唐琳圍繞「醫、教、研」協同發力。在援黔醫療隊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4個專科門診,以各個科室為切入點,定期進行教學講座培訓,並進行多學科的教學融合;協調各方抓好基礎,進行經驗分享,對科研骨幹進行單獨培訓。 見到唐琳時,她正在給一名腦癱患兒做康復治療。孩子的腳上綁上了厚重的固定腳架,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是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 鄭州市一院兒童保健康復中心,打開「特殊」兒童的康復導航
    兒童保健的具體措施包括:護理、營養、計劃免疫、兒童心理衛生、定期健康檢查、體格鍛鍊及意外事故預防。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作為該院醫、教、研、保健、康復、大健康全面發展的重點學科,在鄭州市率先成立了兒童保健與康復中心,在兒童營養、運動、生長發育、心理行為的測評、諮詢、指導技術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 兒童發育遲緩康復訓練——小兒腦癱的精細動作訓練
    精細動作訓練特點 0~6個月:抓、握 抓取眼前的東西——主動夠物訓練 7~12個月:敲打、取物、抓握、鬆開——訓練手部的操作能力、促進小肌肉的活動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 修補翅膀,重建生命,康復訓練為殘疾兒童帶來新希望
    走進麗水市殘聯康復醫院,專業的特教老師們正為腦癱、聽力語言障礙、智障、孤獨症等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和訓練。在肢體康復科,治療師通過水療、磁療、感覺統合課訓練和器械訓練等現代康復治療,以及針灸、小兒推拿等傳統康復治療,為腦癱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發育遲緩及高危兒等兒童實施康復基本訓練。測聽室、水療室、作業理療室、言語訓練室、物理治療室、功能評估室等分區明確;各項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 鄭大五附院兒童康復醫學部:手把手教學培養兒童康復專科人才
    院長「牽線」兩批學員來鄭「取經」 每一個存在生長發育缺陷的孩子,如腦癱患兒、自閉症患兒,都會給家庭帶來無盡的痛苦。因有生長發育缺陷孩子而陷入貧困的家庭眾多,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健康扶貧愈發關鍵。
  • 「兒童重症康復」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重度腦癱患兒的康復求學路
    從9個月大的時候他被診斷為「共濟失調型重度腦癱」,就開始在省會鄭州一家省級醫院裡進行長期的康復治療,由於病情太重,醫生多次勸家人放棄治療,但家人始終堅決堅持治療......當他來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兒童康復醫學科就診時,已經快9歲了,在這之前他的家人帶著他已經輾轉了國內多家醫院,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 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開展家庭OT康復手技培訓
    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開展家庭OT康復手技培訓7月8日,開封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組織社區貧困家庭開展「搶救性康復項目」第二期家庭OT康復手技培訓,提高腦癱患兒生活自理能力。腦癱患兒大都伴隨有上肢功能障礙,而人的精細運動往往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自理能力。上肢精細運動的恢復向來是腦癱患兒康復中的難點。OT療法就是針對精細運動功能恢復的一類康復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