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漫威紀錄片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該影業創立初期的時候,《星球大戰》的成功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固然超級英雄系列有很多拍攝手段,與科幻電影差不多,我們也能從不少漫威初期的宇宙電影中,找到星球大戰系列的影子。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幻片的受眾體已經逐漸被superhero比下來了,所以有一點很多人還是不明白:為何《星球大戰》對漫威電影影響深遠?北京時間6月30日,《星球大戰》配音演員馬克·哈米爾出席了好萊塢早間的訪談,他講述了這個問題的原因:「Star Wars對於漫威宇宙來說是裡程碑,讓剪輯師更專業。」
在哈米爾看來,星球大戰系列不僅是貫穿好萊塢幾十年的火爆系列電影,該影片的誕生是美國影壇在技術領域方面的裡程碑——一個新的希望打破了電影剪輯師傅的「職業天花板」。其實在好萊塢黃金年代,那是一個愛情片盛行的年代,剪輯師這個職位可有可無:他們通常就是按照導演的要求,將拍攝的各個片段整合起來,組成一部電影,沒有一點個人的意見在裡面。說實話這樣的工作,讓一個動手能力稍微強一點的導演都會做,所以當時的剪輯師相當於一個工兵,基本都是業餘人士,類似於片場的臨時演員。
在黃金年代過後,好萊塢電影市場進入了一個低迷階段,大影業的資金運轉不過來。既然剪輯師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導演編劇都能兼職這個工作,諸如福克斯等老牌電影製片廠就裁掉了剪輯師的職位。如果沒有一部影片能激發剪輯師的創造力,這個職業必將從電影產業中消失,好在這個轉機出現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發行的《星球大戰》三部曲,一下子確定了剪輯師的崇高地位,他們有了個更加好聽的名稱:特效大師。這不就是漫威超級英雄系列抓人眼球的製作人嗎?至少從星球大戰系列開始,剪輯師並不局限於簡單的剪輯電影工作,主要是給電影製作各種特效。
特效在哪一類影片用得最多,無疑就是科幻片與宇宙電影,尤其是漫威大家庭中的不少英雄角色,幾乎都是特效製作而成,這就是剪輯師的創作!漫威的主要創作部分,就是從《星球大戰》發展而來,而且現階段超級英雄系列的特效運用越來越重要,這就是該系列對漫威電影影響深遠的體現。在六月份一期的Russo Bros.Pizza電影學校的嘉賓時,哈米爾回憶起了星球大戰拍攝的時候,喬治·盧卡斯首次提到了電影缺少一個「將虛幻場景弄出來」的師傅,於是他找到了以前合作過當時已經失業的剪輯師商量。
該剪輯師對絕地場景並不那麼在意,尤其是某一幕顯示盧克在塔圖因建造他的新光劍,然後幫助從赫特人賈巴手中營救漢·索洛,這些場景的背景完全是虛擬才能搭建。用布景顯然太突兀,而電影也無法按照動畫片的樣子製作,於是在該剪輯師的建議下,《星球大戰》系列初期的導演組一合計,創立了特效的概念,製作虛擬場景的工作就教給剪輯師完成。這是電影剪輯師變得專業起來的標誌,發展到漫威宇宙電影創立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製作組的名單中發現,特效師傅的人員可能比真正的導演編輯都多!
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認為,剪輯師專業起來實際上是宇宙電影誕生的起點,就以漫威影業為例,在他們籤約的創作者中,超過一半人員都是製作特效的。說得實在一點,為何超級英雄系列能夠成為21世紀好萊塢的絕對主流?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情節真的比《星球大戰》這一部科幻電影的啟蒙導師強多少,而是因為在特效方面實在抓人眼球,這就是Star Wars系列給了剪輯師一個專業的定義。所以漫威在發展的過程中,星球大戰對他們影響深遠,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