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為孩子再現世界古文明——《諾亞前的生命之舟》首次在...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你知道嗎?據記載,世界上最早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它比殷墟甲骨文出現的時期還要早2500年以上。

你了解嗎?當滔天洪水來臨,世界將如何免於毀滅?

你相信嗎?楔形文字的古老記載早於諾亞的救世神話。

早在四千年前,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危機逐漸逼近。原來,人類的吵鬧讓眾神不堪其擾,神明的懲罰暗暗到來。水漫大地將不可避免。這個故事是否似曾相識,貌似與諾亞方舟的故事基本相同,但是有一位亞述學家破譯了一片泥板書上的楔形文字,發現了大洪水的記載,只是這個來自古代伊拉克的神話故事比諾亞方舟的故事古老得多。更神奇的是,人們根據泥版書上的指令重新建造了一艘現代版的巨大圓型船隻,再現了古船原貌。

那麼,是否可以這樣推斷,傳說中的毀滅人類的大洪水是否真的發生過?

下一次洪水又將是什麼時候?

怎樣才能拯救萬物?

讓我們聽聽作者和譯者講述這個神奇的故事。

《諾亞前的生命之舟》

(英)歐文·芬克爾 著

鄭勤硯 繪/譯

《諾亞前的生命之舟》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傾情推薦!

這是著名亞述學家歐文·芬克爾館長著作第一次在中國翻譯出版!

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勤硯翻譯並繪製書中精美插圖!

中信出版集團活字文化精心策劃實力打造!

帶領讀者揭開古老楔形文字泥板書的秘密;解密大洪水記,為孩子再現世界古文明!

歐文•芬克爾( Irving Finkel)

現任大英博物館中東部助理館長,是英國著名文獻學家、亞述學家、世界楔形文字的著名學者。他畢業於英國伯明罕大學,獲得亞述學博士學位,師從歷史、考古學專家蘭博(WILFRED GEORGE LAMBERT)教授。他於1976年進入大英博物館工作,負責策劃,翻譯,分析大英博物館的13萬餘件楔形文字碎片。他熱愛教育,除日常在大英博物館工作外,正在準備把自己所研究過的歷史,如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寫成故事一樣的書,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接觸世界古代文明,通過生動易懂的方式了解、記住豐富燦爛的人類歷史財富。他的代表作有《諾亞之前的方舟》《救世之舟》《諾亞方舟秘密的探索家》等。

中文版作者序言

我非常幸運,能夠在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工作;更加幸運的是,我在大英博物館已經工作了三十九年之久。我的工作職責是閱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獻,也就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粘土泥版文獻。這些楔形文字寫就的泥版文獻來自於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也就是現在伊拉克的所在地。這些文獻是由古代的蘇美爾人、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寫成的,他們的文字儘管看起來十分奇怪,但已被使用了三千多年。

博物館館長的生活通常都充滿了驚喜的發現和意外的收穫。有一天,一位來訪者給我帶了一塊家傳的楔形文字寫成的泥版文獻,讓我幫忙鑑定一下它的價值,這是他從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一份財產。在這之前,沒有人能夠讀懂這塊泥板上用楔形文字所表述的內容。結果,我的解讀向他表明了這塊泥板所記述的一件令人興奮的史實。這就是關於巴比倫古老洪水故事的一部分:當全世界都被洪水覆蓋時,一個名叫阿特拉哈西斯的英雄人物被神靈選中,來建造一艘特殊的船隻來拯救整個人類,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並且還是雄雌各一。這個非常古老的洪水故事,今天已是眾人皆知:它與《聖經》中的諾亞和他的方舟故事基本相同,但來自古代伊拉克的,這一用楔形文字所記載的洪水故事卻要古老得多。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了解到,巴比倫人拯救所有生命的是一艘圓形的船隻,也就是今天被稱為科拉科爾小艇(威爾斯和愛爾蘭人所用的木結構的圓形小船)那種類型的船隻,但是這艘圓舟卻空間巨大,因為它將為每一對動物提供船上所需的生存空間。如果有人想要建造這種圓形船隻,就可以按照粘土泥板上的楔形文字所記載的細節進行複製:船隻需要多大的空間,需要用什麼材料,以及所需這些材料的數量是多少等等,所述詳盡,無一遺漏。我幸運地破譯了泥板上楔形文字所記載的文獻內容,之後,又發生了兩件激動人心的好事。一是根據泥板上的楔形文字的記載,我為成年人撰寫了一本大書,名為《諾亞之前的生命之舟》;二是專家們決定按照古老楔形文字的記載指令來重建一艘現代版的圓形船隻,以再現其古船原貌。這個古老圓形船隻的重建項目在印度舉行,並由一家電視臺進行全程錄製,進而把這一偉大的製作工程拍成了一部紀錄片。

之後,又有一位英格蘭的善良老太太向我建議,讓我為孩子們再撰寫一本諾亞之前的洪水與圓舟的故事,我覺得她的這一提議很好。於是,我就欣然決定讓阿特拉哈西斯那位11歲的兒子作為這本兒童書的英雄人物;全書通過這位男孩的視角來描述所發生的一切。這本小書就是大家手中所看到的《諾亞前的生命之舟》,它已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藝術家鄭勤硯博士譯成中文,其中的插圖也是她親手所畫。鄭博士是我在中國的好朋友。 

我希望,閱讀這個故事的男孩和女孩都可以想像一下,四千年前的古巴比倫的那位少年,當他聽到很久以前所要發生的那場洪水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神情;大家再想像一下,這位英雄少年在建造這艘圓形巨船時,為拯救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他做出了哪些貢獻,又擔負了哪些責任?

歐文·芬克爾

2018年11月8日

本書譯者  鄭勤硯

美術教育專家,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少兒美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及教師培訓特聘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委員。鄭勤硯教授曾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藝術學院作訪問學者,為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專家,國內外少兒繪畫大賽評審專家。著作《中國美術教育史略》、《中國傳統美術教育思想》為美術教育研究領域重要的填補空白之作,《博物館美術教育導論》為博物館美術教育領域的重要著作。她在少兒美術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成果頗豐,以中央美術學院少兒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為實踐基地,創造研發出中國特色中央美術學院少兒美術實驗國際標準課程體系及教程,並提出以審美素養和創造力為核心的美術教育理論,在少兒美術教育領域影響廣泛。

譯者序言

2017年7月的一天,我在倫敦明媚的晨光中與一位白鬍子馬尾辮風度卓然的長者見面,他站在大英博物館門前,如同這個古老博物館的一部分,一件珍寶。他在博物館中健步如飛,如數家珍。孩子們被他的風度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所吸引,極力追趕著他的腳步。那真是大英博物館一道亮麗的風景。

芬克爾先生是英國著名文獻學家、亞述學家、世界楔形文字的著名學者,出版了許多有著廣泛影響的著述。他於1976年進入大英博物館工作,負責策劃、翻譯、分析大英博物館的13萬餘件楔形文字碎片。他熱愛教育,除日常在大英博物館工作外,正在把自己所研究過的歷史,如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寫成故事一樣的書,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接觸世界古代文明,通過生動易懂的方式了解、記住豐富燦爛的人類歷史財富。在與芬克爾先生的交往中,我深深感受著他的人格魅力。他既有著聖誕老人愛孩子的熱情,言語中時不時透著詼諧幽默,他還是一個魔法師,總是會變出博物館不一樣藏品的秘密。他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熱愛教育、對孩子們充滿愛的館長。

我非常幸運,作為芬克爾先生《諾亞前的生命之舟》第一次在中國出版的譯者和插圖作者,把他的書譯介到中國,這是一件倍感榮幸和快樂的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一口氣把它讀了下來,這真是一本引人入勝又充滿了故事趣味和生命哲學的書。從一塊泥板書破譯的秘密,一個男孩的視角展開了一段驚天動地的旅程。聽起來有點像古老聖經故事諾亞方舟,但事實上又有著很多細節的不同。這當中有一種偉大的發現和創造精神。

當我畫這些插圖的時候,我盡力在腦海中勾畫和想像著那一幅幅場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風貌和阿特拉哈西斯的船,暴風雨來的前夜人們在面對危險洪水到來時的情景和決心;了不起的男孩為拯救生命建造圓舟所付出的勇氣和智慧。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楔形泥版書上記載的故事,如同曾經發生過一般,清晰地在我的腦海中呈現出來。我為智者阿特拉哈西斯一家臨危受命,拯救世界的精神而深感敬佩。因為圓舟的形狀和細節多次和芬克爾先生討論,用科學發現的態度去儘可能表現它。根據芬克爾先生的建議,插圖數次更改,我深刻地感受著芬克爾作為學者的嚴謹。我試圖用水墨和設色儘可能表現出中國意蘊和精神,期待著全世界的兒童能夠了解到中國藝術風格的魅力。這雖然是一本童書,但是它同樣適合於對此有興趣的成年讀者和觀眾,每個人會從中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芬克爾先生的書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和未來,他給孩子們的問題其實也是給每個地球人的問題。隨著地球變暖,自然生態的破壞,人類應該倍加珍惜和保護今天所面對的生存環境。儘管大洪水仍然是一個學術熱點問題,人類都需要學習如何面對未知世界的災難和挑戰。生命之舟,人類的希望之舟;生命之舟,需要你我共同造就。

鄭勤硯

2018年11月18日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6月30日,大英博物館首次迎來空館直播被全球公認為「一生必去」的景點之一大英博物館在短短一分鐘內大英博物館擁有100多個展廳除英國本國收藏外該博物館還收藏了世界各地近800萬件的寶貴文物和書畫珍品囊括了古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文明古國的頂級文明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看完心裡五味雜陳
    博物館應該是很多人比較熟悉的地方,因為現在的旅遊景點大多都會有一個博物館,用來介紹當地的文化歷史。當然這些博物館很多都沒什麼名氣,只是簡單的一些圖文介紹,很少有真正的文物可以參觀。不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繼凡爾賽宮首次淘寶直播後,大英博物館也來了!6月30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備受期待的大英博物館,將聯合飛豬在淘寶直播進行官方全球首播!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李文龍分享大英博物館《奢華世代:從亞述到亞歷山大》香港展
    展覽展出210多套來自來自大英博物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古代中東文明奢侈品。展覽共分為6大部分,分別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傳承、藝術價值等多方面展示了中東古文明奢侈品的演變歷程。包括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帝國的奢侈品和戰利品;來自中東、北非和印度的貿易朝貢品;以及平民以替代物料仿製的奢侈品等,展示歷史上多個文明帝國的奢華生活。展覽將從5月9日起持續至9月3日。
  • 足不出戶漫遊古羅馬,大英博物館歷史繪本系列,尋找湯姆的遊戲
    聰明的人,都會更加注重對於歷史的回看,讀史使人明智,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文明,那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背後,藏著太多的人性的通病以及世界的客觀規律。當然,歷史中還有眾多的奇蹟,越是古老的民族,越是神秘。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它們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
  • 大英博物館二度閉館後重啟,10件名品揭示文物之美
    受新冠疫情影響,英國大英博物館在經歷二度閉館後,於12月3日起再次對外開放。然而原計劃的展事活動以及到館參觀人群都難以避免受到影響。因而館方也是積極推出大英在線、聽遊大英博物館等線上項目。本文細選了大英博物館10件最著名的館藏,從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雕像、索菲羅酒器到伊夫頭像、阿茲特克雙頭蛇、海達圖騰柱等,涵蓋古老文明與當代藝術,令全球喜愛藝術的觀眾突破時空限制,感受文物、藝術之美。羅塞塔石碑
  • 閃耀世界舞臺的「中國之舟」
    這是一艘承載中國道義的生命之舟  「和平方舟」中的「方舟」二字,出自「諾亞方舟」的故事,希望它能像諾亞方舟那樣,守護人類生命。為防範重大疫情擴散,醫院船先後派出10多批前出分隊,深入災區一線,開展巡診救治和消殺滅工作,教授防疫防範常識。當地民眾動情地說:「別人因為災難逃了,你們卻因為災難來了。」婦產科醫生胡電不顧自己腰椎滑脫的難忍疼痛,咬著牙躺著為孕婦做檢查、打著封閉上手術臺,與時間賽跑,僅用8分鐘就拯救了兩條鮮活的生命。
  • 大英博物館中古玉器,巧奪天工!
    關注《古玉鑑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
  • 大英博物館再次開放 10件館藏帶你感受文物之美
    這段詔書同時使用了三種文字記載:古埃及草書(32行)、古埃及象形文字(14行)以及古希臘文(54行),因此成為了學界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這塊石碑為後人打開了古埃及文明的大門,對了解其遠古歷史以及生死觀念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帕特農神廟雕像
  • 足不出戶,帶孩子看大英博物館珍貴收藏,聽特洛伊戰爭的故事
    特別是古希臘神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希臘神話是有關古希臘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歷史的神話,它是整個歐洲文明的開始,對整個西方世界的文學和藝術影響深遠。論其藝術價值,想來只有聖經才能比得上吧。歷史上和古希臘特洛伊有關的故事,都帶著些傳奇的色彩。
  • 大英博物館今重開:減少展品,正視殖民歷史
    為了保持社交距離,每天大英博物館只允許2000人入館,這一數目是疫情前的10%。大英博物館是疫情隔離期後英國最晚重新開放的大型機構,比倫敦國家肖像館晚了大約7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延遲?「我們的藏品可能是最複雜的,」費舍爾解釋道。許多展品可追溯至幾千年前,它們非常脆弱,例如劉易斯棋子(Lewis Chessmen)就由有機材料製成。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發祥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距今已逾八千年,而其所用象形文字曾失傳千餘年。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
  • 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眾多,為何沒能擠進世界四大博物館之列?
    世界上有一種遺留千年的美,它們歷經了無數的風霜雪雨、輾轉流離,終於以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的身姿舞動在世人的眼前,它就是文物。世界上有四大博物館,他們將各種文化背景下,人類創造出的精美藝術品,收藏、保管在其中。它們分別是: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俄羅斯冬宮。
  • 春節特惠丨足不出戶,帶孩子看遍世界10大著名博物館!
    現在,博物館教育幾乎成為了教育剛需,不少家長在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帶娃逛博物館了,每到一個地方旅遊,都會把當地的博物館列到旅遊的行程中。很多明星家庭,也都愛帶娃逛博物館。或者像現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去逛博物館,去世界各地逛博物館,更像是天方夜譚.因此,常爸聯合時間知道特別推出了神奇的博物館課程,讓孩子足不出戶在家就能「暢遊」世界著名博物館,領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同時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純正的博物館教育。
  • 順手牽猴:大英博物館是英國海上強權崛起的產物
    德農身後留下不少文字,頗多對於自己同胞戰爭暴行的微詞,但他同樣相信,讓巴黎這座世界之都集中保管各種文明的成就,有益於人類的更高福祉。可惜英國人也有同樣的宏偉抱負。所見略同的結果只能是衝突。1801年,英軍人登陸埃及,法軍戰敗投降。新贏家的戰利品當中,就包括羅塞塔石碑。然而此事並未因物權的易手而告結束。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策展人:嚴肅客觀對待英國殖民和貿易史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上海站開幕前對大英博物館策展人貝琳達·克裡勒進行了專訪,特別談及她眼中物的客觀性以及大英博物館如何面對其藏品的來源問題,還提到了「乾隆御題詩玉璧」未能來華展出。
  • 雲遊全球20大博物館,足不出戶領略世界文明史!
    大英博物館 世界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 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收藏了世界各地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其中以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藏品最引人注目,其所收藏的古羅馬遺蹟、古希臘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聞名於世。 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 論藏品,我只服大英博物館跟X手
    前兩天,當小麗突然在微信上對我說,大英博物館竟然在X手搞直播時,我並沒有覺得訝異,甚至覺得有點理所應當。因為X手本身是一座賽博人文博物館,你幾乎能在X手看見中國各個地方發生過的,或是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同行之間的交流。
  • 古毛毯氍毹首次在新疆洛浦縣博物館展出
    古毛毯氍毹首次在新疆洛浦縣博物館展出 2016-05-27 09:00:44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尹璐 資料照片  本報和田5月26日電(記者王瑟)3塊大小不等、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古毛毯,儘管殘缺不全,但顏色鮮豔如新。特別是一塊長2.2米、寬1.95米的地毯上所織37個人物形象,裡面可以找到希臘文化、亞述文化和伊朗文化的元素。剛剛正式對外開放的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博物館,因為這幾件鎮館之寶,吸引了眾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