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芳
儘管華為和中興等中國通信企業的代表還在為遲遲無法進入美國市場苦惱,但運營商這次有望實現突破。
昨天,外媒採訪中國電信北美總裁譚亦軍時,譚亦軍代表中國電信首次談及此話題:進軍美國,時間最快在2012年。
這消息令人興奮的同時,更令人震驚。
作為中國國有企業,走出去一直是國資委制定的重要任務,但之前電信業這條路不順。
目前走在最前的是中國移動。它總共花費不到4億美元收購巴基斯坦運營商巴科泰爾,此外還收購了香港萬眾。但從經營效果看,想在境外取得境內一樣的業績,恐怕太樂觀了。
聯通國際化莫過於與西班牙電信的相互持股。此外,三大運營商所能自誇的,最多也是國際漫遊。事實上,將這部分業務稱為國際化有點牽強。
中國電信對國際化的話題少有談及,但熟悉資本與國際市場的董事長王曉初一直在暗中探索。
兩年前一次採訪中,他曾向筆者透露,中國電信距離國際化最近的一次是有望收購第三世界國家一家運營商,但在即將籤合同之際,該國發生政變,公司的努力付之東流。
看來,中國運營商之前國際化的目標市場,主要是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這與華為、中興初期國際化的戰略路線一樣。中國移動董事長解釋過這邏輯,因為放眼天下,歐美市場的運營商都太「貴」,且與中國文化之間有較大差異。
如今,在三大運營商之中,雖然不是「最窮」,但也基本上是「第二窮」的中國電信卻要向電信行業的第一大市場——北美,出手了。
根據報導,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電信在北美這個市場「出手」的幾個細節:首先,中國電信希望通過與本地運營商合作的方式,向消費者以中國電信的品牌(或者新品牌)提供無線服務。
目標用戶是往返中美兩地的美籍華人、學生以及遊客。提供服務的方式是為這部分用戶提供雙模手機,一個美國號碼一個中國號碼。但他沒有透露這部分目標用戶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只是提到美國是中國電信客戶的第一大漫遊市場。
如果僅僅是提供兩個號碼雙模手機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其實模式倒也非常簡單,中國電信只需要與美國一家本地運營商合作即可,然後給這項服務取個單獨的品牌名稱。
從本質上來說,這仍未擺脫國際漫遊這種國際化的本質,但因為中國電信會與本地運營商合作推出相應套餐,而且採用中國電信的有關品牌,這讓中國電信的國際化還是邁出了深遠的一步。
據介紹,中國電信將針對華人聚居的城市比如洛杉磯、芝加哥、紐約等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和推廣。如果成功的話,計劃將此模式擴展至北美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當然更有想像空間的,在於中國電信的野心並不限於此。譚亦軍透露,中國電信還會考慮業務併購,「中國電信將花費數億或者數十億美元用於在美國市場收購」。一旦成行,運營商,特別是中國電信的國際化將開拓出一條新路。
不過,前途並非像譚亦軍描述的那麼樂觀。如果只是提供相關業務,可能在美國市場比較容易,但如果涉及併購,恐怕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TC)或是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的擔憂,同樣會發生在中國電信身上。
對於一家剛剛走出國門的央企而言,直接將目標市場確定為美國,固然勇氣可嘉,採用新品牌發展消費業務曲線進去自然也頗具智慧,能否順利進入美國市場,相信會很有看頭。
(責任編輯:張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