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超第8輪,恆大與上港都取得了「4比1」大勝,再次引起外界熱議,認為本賽季中超比賽儘管賽制等很多方面都變了,但主基調還是沒變,冠軍爭奪仍然是恆大與上港的「雙雄會」。
滬媒《東方體育日報》發文分析認為在現階段中超,或許唯有上港能抗衡恆大。在該媒看來,國安儘管有大牌外援和歸化球員壓陣,但未必扛得住恆大的進攻。上述觀點在坊間其實早有傳聞,這讓很多人想到了西甲的皇馬和巴薩。有人更是戲稱恆大上港是中超版的皇馬巴薩,兩家俱樂部獨一檔,其他俱樂部爭第三。
雖然滬媒這樣說,但恆大主帥卡納瓦羅卻並不認為他們的冠軍競爭對手只有上港一個,他一直強調中超很多球隊遇到恆大無論積極性還是狀態都會大漲,哪怕那些積分榜下遊球隊也會爆發出驚人戰鬥力,恆大如果眼裡只有上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拖下水。
這種局面到底是好是壞,看看西班牙國家隊表現,對我們有更實際參考價值。中下遊球隊現實一點還是要摸索出自己的生存之道。這樣的論調在兩家俱樂部之外的球隊聽來肯定不舒服,但或許也只能無奈接受,頂多像申花主帥崔康熙那樣賽後發洩一下情緒。
從足球層面來說,恆大與上港之間不僅是冠軍之爭,還有模式之爭。各自陣營的支持者都認為自己的模式符合中國足球未來根本利益,對方模式只是一種階段性試錯,不能長久支撐下去。
恆大的「全華班」模式是歸化優秀外籍球員+招募全國各地精英球員,恆大足校也是全國範圍招募好苗子;上港的「本土模式」則是大牌外援帶動海派青訓苗子,徐根寶的崇明島青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恆大相比上港,在人才使用和足球風格並不強調明顯的地域特色,它不像富力那樣要撐起嶺南足球大旗,更強化全國範圍內的精英足球人有機融合到一個團隊,為中國足球謀出路。上港則紮根於上海足球青訓的優質土壤,通過嫁接部分國際大牌外援,來帶動本土球員的全面提升。
大家一直在討論這兩種模式誰能走更遠更好,不過在擅先生看來,就是還有一種可能性,這兩種模式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大概率會互相影響、互相借鑑,成為一種更符合中國足球實際需求的全新模式。希望兩種模式之爭不能停留於狹隘的門戶鬥氣,只要最後能幫助中國足球贏了,都沒有輸家。
本文系擅先生團隊(精武工作室)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授權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