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鹿和熱火的東部半決賽G2,最後時刻賽場風雲突變,熱火在手握巨大優勢的情況下雄鹿發力猛追,雄鹿在時間還剩8.5秒時把比分追至111-113。雄鹿馬上採用犯規戰術,巴特勒兩罰一中。緊接著米德爾頓造三分犯規罰球權,雄鹿成功扳平比分。時間還有4.3秒。最後一攻,巴特勒壓哨出手造字母哥犯規,他穩穩地兩罰全中,幫助熱火絕殺雄鹿,系列賽總比分改寫為2-0。
裁判的兩次三分線外的判罰都頗具爭議。米德爾頓三分投籃,防守的德拉季奇沒有明顯的犯規動作,只是米德爾頓身體前傾,貼到了德拉季奇的手臂上。這種投籃在庫裡身上發生過無數次,也沒見吹犯規。在季後賽的賽場上,特別是這一判罰能夠直接影響到比賽結果。顯然是欠妥當的。而字母哥對巴特勒的犯規,放在以前的比賽是絕對不會吹的,看起來更像是裁判在找回剛才對米德爾頓的吹罰。
競技體育,特別是籃球運動,身體對抗是常有的事。在賽場上特別是關鍵時刻,來決定比賽結果的,應該是球員,而不是裁判。今天的比賽,如果米德爾頓三分出手,裁判沒吹,按照正常節奏該犯規犯規,該暫停暫停。投進了就是英雄,投不進也不會怨天尤人。這樣的判罰,想必會讓更多的人信服。
相比之下,昨天掘金與爵士的搶七大戰,雖然比分低的離譜,但球迷對比賽的觀賞度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那場比賽的主角是球員,裁判沒有充當搶戲的角色。在今天的裁判報告中也指出了2次明顯的漏判。
第一次漏判出現在距離比賽結束還有47.8秒。當時,戈貝爾接康利傳球,完成了一記空接雙手扣籃。掘金中鋒普拉姆利在防守時打到了戈貝爾的臉,進球後的戈貝爾,痛苦地摸了下臉。底線裁判並沒有響哨。裁判報告指出這是一次漏判,戈貝爾本該獲得一次加罰的機會。
當時,戈貝爾這一球將比分扳成78平,爵士本有機會獲得領先,因此這是一次關鍵的漏判。
第二次漏判出現在距離比賽結束還有4.5秒。克雷格反擊上籃不中後,戈貝爾搶下防守籃板,並馬上傳給隊友,發起最後一攻。康利壓哨三分不中,爵士以兩分惜敗。慢鏡頭顯示,戈貝爾搶下籃板後,他的左腳已經出界了,因此,這一球也是漏判,爵士本不該獲得那次投籃機會,而該是掘金重新獲得球權。只是一切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裁判沒有看到也很正常。
但我個人覺得,雖然裁判報告的作用就是用來打臉的,但這兩次沒有吹罰是可以理解的,第一球,本身就是防守大戰基調,最後時刻進或者不進,看球員自己的能力。至於踩線,裁判並不是火眼金睛,那個緊張刺激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也是情理之中。
這兩個賽季以來,球迷對裁判的不滿愈發的嚴重。究其根源,還是肖華對NBA的改革,急功近利,卻忽視了口碑。
在肖華上任之後,他致力於將籃球發展成類似於高爾夫般的紳士運動,重新撿起了已經死亡的「零容忍」。裁判們擁有了至高無限的權威,不允許質疑判罰。這個規則可以說和博彩業的進駐相輔相成,特別是在沒有裁判監督部門的NBA。球員們也越發變得紳士起來,你再也看不到馬龍和羅德曼從底線抱摔到中場的那種鏡頭,大家都變得彬彬有禮,只恨在進球之後沒有一杯紅酒慶祝。如果說「零容忍」有效的限制了球員的情緒,那麼這樣做到未嘗不可,但那個欲蓋彌彰的最後一分鐘裁判報告,更像是一份問題比賽之後的裁判洗白書,畢竟一份報告並不能改變比賽結果,反而能讓裁判對自己的爭議判罰做出辯解。這就像是,「我知道我判錯了,我也知道你知道我判錯了,但我已經這樣判了。」
肖華也早已計劃讓NBA儘快博彩合法化,他一直都在推行這個。如今,他們已經和博彩公司達成了協議,根據NBA官方宣布,聯盟已經和博彩MGM公司達成一份多年合作合同。
協議的具體細節並不清楚,根據透露金額是3年超過2500萬美元,MGM將有權使用NBA和WNBA的官方數據,用於MGM的實地以及電子博彩業務。這樣的合作絕對是NBA的一大改變,現在只是開始,後面NBA會越來越多博彩屬性。
總結:這兩項神操作,讓NBA的觀賞性大打折扣,純粹的體育一旦和博彩掛上鉤,已經丟失了本質。斯特恩經營多年,才得以壯大的NBA,在肖華手上短短幾年,風評越來越差。在季後賽的舞臺如此做派,讓球迷失望,也讓球員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