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聖寺是大理國時期的皇家寺院

2020-12-15 淨土仕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裡處,西對蒼山應樂峰,東對洱海,距山腳約為1500米。它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南詔豐佑年間曾有殿宇千間,大理國時期是皇家的寺院。崇聖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閣組成,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尋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衛,雄偉壯觀。

崇聖寺和三塔確實值得一去,比我想像中有莊嚴肅穆之氣,且由於依照蒼山地址由高而低修建,所以寺廟的蒼山洱海的大背景下顯得格外有氣勢,公園中綠植茂密,鮮花、多肉穿插其中,所以哪怕僅僅作為一個公園看就已經很秀美。總之不會讓人失望。

整個三塔景區可以分成兩部分,前半區是三塔加上文物陳列館、大鐘閣以及雨銅觀音殿。一進門就能看到雄偉的三塔,國內三塔並立的景觀叫得出名聲的,應該也就這一處了。我們是早上來的,冬天的日頭從東南方照過來,北側小塔被主塔擋住了陽光,於是在三塔合影中就會呈現出與另外兩塔不一樣的灰黑色。三塔往後的道路兩側是文物陳列館,可以看看從三塔裡挖掘出來的文物,但布展效果一般,觀看效果不是太好。其實很多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昆明的雲南省博看到。

崇聖寺是大理國時期的皇家寺院,大理歷史上首個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崇聖寺以寺中一大二小三塔聞名於世,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三座古塔堪稱大理地標,佛教盛行大理的見證,也是是蒼山洱海的勝景之一。·如今看到的寺院是重建的,而三塔已有千年歷史的遺蹟,是來此的最大看點。

整個三塔景區是坐西朝東擺在蒼山腳下的。從三塔往崇聖寺走,道路越走越高,但建築的高低設計,剛好保證了面前這一座建築可以把後面的建築全部擋住,以突出眼前這座建築。這反過來也意味著即使站在寺院裡後方的更高的建築的樓上,也不能中軸線上的下下一個建築。但這並不妨礙在那些更高的地方遠眺洱海美景。在三塔景區內也有幾個地方可以拍三塔的倒影。一個靠近南門的天龍池,但因為這個池子比較小,而且周圍有流水出入,所以水面不是很穩定,倒影效果我覺得沒有三塔倒影公園的那個湖好。另外在三塔的西北側有一處聚影池,我們進去時瞅到一眼,但是後來忘了去看看了。

相關焦點

  • 大理崇聖寺:皇家寺院,聞名於世!
    崇聖寺是大理國時期的皇家寺院,大理歷史上首個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崇聖寺以寺中一大二小三塔聞名於世,又稱「大理三塔」,是中國著名的佛塔之一。三座古塔堪稱大理地標,佛教盛行大理的見證,也是是蒼山洱海的勝景之一。 如今看到的寺院是重建的,而三塔已有千年歷史的遺蹟,是來此的最大看點。
  • 歷經南詔、大理國,橫跨1300多年歷史的崇聖寺三塔,有什麼?
    從公元738年開始,公元902年結束的唐代南詔文化,公元937年至公元1253年的宋代大理國文化,歷經五百多年,這兩個時代造就的文化成為近現代大理文化的核心。宋代大理國時期的崇聖寺三塔宋代大理國時期是整個崇聖寺三塔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不斷擴建,規模宏大,名聲在外,影響深遠,而今天崇聖寺三塔的大多標誌性建築在這個時期出現,初步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崇聖寺三塔。
  • 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曾經有九位國王在這裡出家為僧
    崇聖寺三塔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崇聖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
  • 景致記錄:相對於千年崇聖寺三塔而言,大理段氏只是雲煙
    那麼,曾經的南詔國和大理國,都留下了些什麼遺蹟呢?崇聖寺,曾經是南詔國和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只因歷代的天災人禍,寺廟被毀,唯獨留下的,只有崇聖寺三塔。大家若時間緊迫,就直接坐車過去,進了景區,坐電瓶車至崇聖寺景區終點,下車後,從裡往外走,邊走邊遊覽。這樣,既能從高處觀賞崇聖寺三塔,又可將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花在細細瀏覽景點上。
  • 佛都┃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建築的一組頗具有計劃的釋教寺廟,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峙之勢。經南詔今後的大理國,釋教較南詔更為開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國」之稱。崇聖寺建成今後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釋教活動的基地。崇聖寺所崇之「聖」為觀音。當時,大理區域對觀音崇拜極為盛行。
  • 大理旅遊,遊古城看崇聖寺登羅荃半島,這種快樂永身不忘
    大理古城位於雲南省西部,又名葉榆城、紫城,地處蒼山腳下,洱海之濱,是古代大理國的首都,現在是中國十大古城之一。城牆呈方形,上有城樓,下有衛城,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有南北三條溪水。城內南北五條大街,西東有八條街巷,整個古城曾棋盤結構。
  • 大理唯一5A景區崇聖寺三塔,半日遊你要看哪些?
    2013年、2017年來大理,祟聖寺三塔門票都是75元,今年雲南所有A級景區半價,37.5元可以遊崇聖三塔和皇家寺廟還是蠻划算的。崇聖寺三塔,由主塔千尋塔和兩個小塔小北塔和小南塔組成。主塔千尋塔69多米高,唐代建成,是目前國內最高唐代高塔。小北塔和小南塔塔高40多米,是宋代建成。據傳說建三塔主要是因為洱海裡有一條惡龍常常興風作浪,發洪水禍害百姓。
  • 中國歷代都城-西夏,大理國(十三)
    我們現在看到的承天寺,是清代在原址上重修的佛塔和寺院。西夏王陵,位於銀川以西的曠野上。這一片陵區,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才引起官方的注意,人們已考察出9座帝陵和200多座陪葬陵。據說這些黃土陵塔,當年都是掛滿琉璃的寶塔。由於蒙古人的蓄意毀壞和歲月的侵蝕,陵區裡發現的文物並不多。石雕像妙音鳥,是佛教中人頭鳥身的神鳥。人像石碑座,有著獨特的党項民族長相,風格非常鮮明。
  • 歷史上的南詔國和大理國(七)
    朗讀者:楊若蘭大理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呈現了與南詔國時期的完全不同景象
  • 愛雲南:歷史悠久的大理崇聖寺三塔
    三塔相傳建於南詔保和時期,近年來曾在塔頂發現南詔、大理中時期的重要文物600餘件。南、北二小塔,位於主塔之後,兩塔間距97.5米,與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勢,兩塔均為八斛形簷式空心磚,共10級,各高43米。崇聖寺三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大理國之夜 拍品介紹 【大理國佛造像藝術】
    參閱:大理皇家寺院崇聖寺 弘聖寺鎏金五股金剛杵雲南省博物院館藏Lot3046大理國時期多位帝王都禪位為僧,一心精修佛法,正是由於有皇家勢力的推崇,提倡在家僧制,故佛教在大理國極為盛行,其信眾發心製作的各造像和法器極為精良。佛有「五百名」持金剛杵的護法,而金剛手是其首領。金剛手又名秘密主,因手執金剛杵而得名,常侍衛於佛,故稱之為金剛手菩薩,具有除惡降魔的廣大神力,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為藏傳佛教崇奉的三大依怙主之一,在密宗之中,也是相當重要的雨神。
  • 在大理,除了蒼山洱海,崇聖寺三塔的魅力也值得感受一番
    出土文物展館中展出有1978年至1980年,對三塔進行自明嘉靖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維修,維修時出土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珍貴文物,有680多件,是迄今所發現的南詔大理國時期文物最為豐富、最為重要的一批,為中外文物界所矚目。
  • 大理古城位於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
    大理古城位於風光秀麗的蒼山腳下,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這裡是個適合生活的地方,當地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閒時養花草曬太陽,加之陽光明媚溫度適宜,吸引遊客無數。崇聖寺距離大理古城北1.5公裡,是大理國的皇家寺廟。這個地方東臨洱海,西臨蒼山。風景很美。三塔曾經是崇聖寺的一部分。我們今天看到的寺廟是重建的。三塔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遺蹟,也是這裡最大的景點。蒼山位於大理洱海西的一側,風景優美。主峰雪景雄偉壯觀,是大理四大著名的「風花雪月」之一。
  • 【大理國.大輪明王】
    大理國(大輪明王) 大理國(公元937年-1253年),是中國歷史上可為佛教機盛的王朝,大理國二十二代國王,有十位國王曾出家為僧。 由於大理國佛教教義的(阿吒力教)特殊性,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重點研究的範圍。 經歷了千年之久,大理國佛教藝術作品存世稀少,優質的大理佛多數收藏在世間各大博物館,市場能見到的精品寥寥可數,多年來是海內外藏家夢寐以求的品種!
  • 大理文化都在崇聖寺三塔?此言不虛,文化、建築和文物告訴你原因
    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內歷史最悠遠的當屬三座塔,三座塔,其中大塔千尋塔的建造時間最早,建於唐南詔勸豐佑時期,都為唐代磚塔,所以造型和西安大雁塔相近。縱觀歷史,崇聖寺三塔的文化由崇聖寺開啟,逐漸發展壯大。在雲南的歷史裡,大理是一個最不能忽視的地方,它是古時雲南少數民族政權-南詔國和大理國的王都。回顧南詔歷史,崇聖寺三塔在南詔國初期佔比不大,因為那時的崇聖寺三塔文化處於萌芽時期。三塔初建,人們對佛教文化的崇拜之情逐漸加深,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崇聖寺三塔不斷壯大。
  • 大理崇聖寺三塔出土金翅鳥,佛教護法中的天龍八部?
    去大理旅遊的人一定都會去崇聖寺三塔打卡,這崇聖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南詔王勸豐祐時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尋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簷式磚塔,共16層。稍後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揚的可以成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為「澤國多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