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歷史學博士就業狀況:寫給有意讀博、做大學教師的人

2021-01-08 網易

2021-01-05 10:01:52 來源: 明清史研究輯刊

舉報

  筆者按:這篇文章是轉載文章,作者我暫時還沒有聯繫到,如果作者看到這篇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本來想在考研之前發,但想了想畢竟考前壓力就大,再發這個就不太合適了,所以將時間推到了考研結束後,也給更多有志於歷史學這個行業的人一些思考,畢竟我們在大學四年,看到了博士畢業的大學老師相對於初高中老師的種種風光,很容易讓我們產生一種「幻覺」,讀博不是不好,而是在於自身適不適合,不是一昧的盲目追求,這也是我最近的一些想法,僅供大家參考;但是讀碩來說卻是必要的,一方面碩士畢業不那麼難,並一方面社會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所以我個人建議在校生有機會考還是考一下,不管是不是為了學術。

  以下為原文:

  目前歷史學博士就業狀況 ——寫給有意讀博、做大學教師的人

  by 司馬兩遷

  這裡說的是國內的土博士。簡單來說,目前就業呈兩極分化:牛人,好學校一直有你的位置;一般人,勉強畢業的,也是絕大大多數人,只有末班車可擠,即差校的歷史系,或顧不上考慮什麼學校的公共課(限近現代史專業博士)。

  你不要依據很多年前的狀況來刻舟求劍。最近這些年,史學博士就業市場最大的變化是正在飽和。前些年很容易進人,幾乎所有的歷史系都大量招人,從牛人到矬人都有從好到差的職位。但那種就業盛景是非常態,是兩個因素下的虛假繁榮:一是擴招,二是本科評估及申報學位點。許多學校是為了迎合,為了刷教師博士比而招聘。現在擴招早停了,博士點也封凍了,本科評估都好幾輪了,該招的早招了,且原先招太多年輕人甚至超編,意味著未來很多年不再需要人。這種變化對史學博士就業影響最大的是佔絕大多數的一般學校歷史系。目前發達地區的普通學校歷史系是最難進的,通常是人家掛出來一兩個名額,但你去問時,人家會說我們不缺人,原則上不招,除非你有《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

  好學校受這一影響不大,因為人家是真的好,博士點、評估之類,根本不在話下,不需要成堆進人來刷數據。所以形勢穩定,一直會有退有進。所以,只要你足夠牛,211比沿海地區的普通歷史系還容易些。

  所以,目前形勢就是兩頭走。若是按地區而論,沿海發達地區,亦即許多人衝著城市都會去的,普通學校反倒難於上青天,除非你文章牛到能進一流名校,或者關係至少到校長一級;比較有可能的是近現代史博士進不問什麼學校的公共課。中西部目前還有師院類的機會,待遇也是土博能找到的最好的。但幾年之後這種機會急劇減少。我們的未來趨勢就是今天西方、日本及臺灣的文科博士就業形勢,畢業後繼續做本專業的很少,不是不願意,而是位子少擠不上。

  如果你本就沒打算做大學老師,讀個學位後將來要做別的工作,那也不錯,我這裡不是針對你們來說的;若是你不了解形勢,也談不上喜歡這個專業,僅僅是想要那個假期長的悠閒工作,你該醒醒了;若是你已下決心做史學研究,請堅持坐十年冷板凳,甚至要忘掉那個大學老師位子這回事,最終才能保證有你不錯的位子。

  我們是冷門專業,這不是說說的,是根據就業來的。相比其他專業,我們所學又不能直接解決現實中的絕大多數問題,這個文憑若能使我們就業好、收入高,那才不正常。

  但 我們學科當然有我們的用處,所以若你能做得好,也永遠都會有你的位置。 問題是,你憑什麼? 誰都不是白給的。 這裡很多人說起選擇這個專業,說的都是,你有興趣,它會使你有所提高。 若是放在一個就業好的專業,這樣就足以了; 但放在我們這個專業,絕對是不行的。 若想在幾年後讀完碩博,進入理想的歷史系,必須想想,你能按這個專業的要求,為它做點什麼? 也就是,忘掉你自己,站在你將來碩博論文的學術史角度,你能否在那個方向超越前人、有所創新,做到世界上最好——這話初看很嚇人,可你花費多年時間,在一個不大的且關注者有限的問題上你再做不到最好,還配在學界混嗎?

  所以結論就是,純是為了享受大學老師的清閒而無意於學術研究者,請速離開,否則幾年後保證讓你極度失望;真喜歡史學者,你需在原先的目標上重重地加碼,在你要研究的小方向做到世界上最好,這是起碼的要求。若你決定做後面這種人,千萬別動搖,別眼紅人家掙錢,你能考慮的只有一件事,你在你的專業上有沒有不斷進步。幾年後,若你做到了這個目標,在學術史上有你的貢獻,那也一定有你的飯碗,還是好學校;若是沒做到,但也超過畢業的最低要求,應該也有公共課或差學校可去,但是你要講課水平好。

  沒有中間路線——碩博期間,戀愛、婚姻、買房、生子樣樣順,兼職也挺能掙錢,這樣的人是沒可能做好學問的。學術最基本的東西全都是笨功夫,沒有半點捷徑。假如你承認大家智力沒有太大區別,那麼你在別處分心就必然導致你學問做不好。各方面好處都想佔還不用付出太多努力?你以為你是誰啊!各種幹擾因素中最有害的就是攀比心,做學問,做冷門的學問,真的不掙錢,倘若看到你當年同學早就怎麼怎麼了,你眼紅了,甚至只是動心而沒有行動,你完了!要做學問、進大學歷史系,就埋頭坐十年冷板凳,碩博五年,畢業後五年,這是最最起碼的;要掙錢混關係就好好混,將來也會有不錯的出路。唯獨那種本事、資本、關係啥都沒有,卻啥都想要的人,即便你同樣努力,但就因為你分散精力,不專注,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之下,最後是啥也拿不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
    提要:博士和碩士待遇差不多,為什麼還有人讀博?本人也恰恰今年畢業,對於目前的工資待遇狀況還是有些了解的。如果單純地從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看,碩士和博士入職的工資待遇確實差不了太多,這也不禁讓人懷疑難道讀博真的無用了嗎?
  • 文科博士越來越難在高校謀職,是時候打破求職觀念了
    近期,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教授Daniel Bessner和耶魯大學的講師Michael Brenes發表了一篇文章,批判了美國歷史學專業學術就業市場的艱難狀況。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歷史學專業的學術就業市場就不太景氣,博士越來越難找到教職工作了。
  • 東北大學清退52名博士生研究生,最長讀博十八年,博士畢業太難了
    就業形勢嚴峻的時候,往往是碩博競爭壓力大的時候,因為求職路徑縮窄導致很多人紛紛選擇去考研,迎接一個新的兩年港灣期,暫避就業的壓力。很少有大學高校在一個時間段內同時清退如此多的博士,這一方面說明了東北大學下定決心要提高博士質量,讓這些一直佔著博士的名字卻遲遲沒有達到畢業要求的人們予以清退,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下東北大學對於建設雙一流國內頂尖高校的決心。
  • 學歷史的當頭一棒,如非必要,千萬別去讀歷史學博士!
    隨著教育普及的逐漸深入,社會上已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學歷越高越吃香,我相信,在你求學道路上,一定沒少聽老師的鼓勵,好好學習,將來讀大學,讀了大學,又鼓勵你讀研,讀完研又鼓勵你讀博。對於理科來說,高學歷就是高收入,這是直接掛鈎的,但是歷史不一樣,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有著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一是變現速度慢只有博士階段才會有一些明顯的加成,這麼長的時間只換來一點點東西,真的值嗎?
  • 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專業錄取,除了當老師,還能做什麼工作?
    今天,一位江蘇考生問我:「王老師您好,我被浙江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錄取了,這是大類招生專業,含漢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等專業,這裡面我能接受的專業是歷史學專業,請問這個專業除了當歷史老師,還能做什麼工作?」這個問題有點難答呀!
  • 大學就業難的專業有哪些?除了歷史學,還有這兩個!
    如今報考大學,很多人除了關注報考院校的實力,對於所學的專業也是越來越關注。都說選錯專業毀一生,確實,有時候一個冷門的專業會讓畢業生在畢業後無所適從,高不成低不就,而一些熱門的專業可能在就業和未來的發展方面更為有利一些。那麼,大學裡面哪些專業比較難就業呢?除了歷史學,還有這兩個。
  • 考研與就業:歷史學專業類研究生就業方向談
    而歷史學作為基礎性長線學科,其就業前景相對於熱門專業來說無疑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從整體就業範圍來看,研究生畢業後相對於本科生來說有較寬的就業門徑,既可以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研究,也可以進入各級黨政機關、教育單位、新聞出版和文化事業等部門從事管理和專業工作。歷史學畢業生多數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等單位任職。
  • 歷史學就業難?這四所高校的歷史專業畢業生就業不愁!
    很多人可能對歷史學比較的模糊,也不知道學歷史的人能夠從事怎樣工作。其實歷史學也有很多的就業方向,有很多學習喜歡學習歷史的學生,在歷史學專業上的就業方向上都有著不錯的成績。雖然說近些年歷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面臨了各種各樣的難題,但是總體而言,這門學科還是一門非常值得各位喜歡歷史的學生學習的學科。其實歷史學不光是對史的研究,同時它也是對於人類意識和人類社會的客觀發展的一種研究和探索。所以歷史學的專業學生從政的特別多,不光要對史學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同時還可以為國家的機關,文教行業,和新聞出版,還有各類檔案的管理和事業編單位等進行實際工作。
  • 因外出讀博多年逾期不歸
    近日,四川外國語大學人事工作網公示了《關於對黃某某等6人作辭退(解除聘用合同)處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裡面涉及6名老師,其中4人予以辭退,2人解聘合同。其中4名教師因為自費出國留學讀博之後,常年未歸因故被辭退。
  • 韓國大學變成中國「博士學歷工廠」?
    韓國《東亞日報》:來韓留學拿速成博士學位,韓國恐成中國的學歷工廠韓國教育部19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來韓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共計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幾乎翻了一倍,而且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碩士文憑的中國大學教師。據中國教育部統計,中國大學教授共有163萬人,其中只有40萬人(24%)左右是博士學歷,其餘都是碩士及以下學歷。
  • 「博士延畢將影響個人信用」,國內讀博還靠譜嗎?
    近幾年,網絡上一直流行這樣一句話「讀博難,在中國讀博更難」。為什麼說在中國讀博士更難呢?一是基數大根據相關教育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研究生招生91.7萬人,其中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約80.5萬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過10萬人。
  • 讀博優劣分析
    如果是國外做科研,讀博期間收入稅後10000+人民幣/月,博士畢業後收入為20000+人民幣/月,算不上高薪,養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沒有問題的。 博士訓練,意指在某個學科,進行5-7年的長期訓練,包括文獻閱讀、設計實驗、執行實驗、分析數據、撰寫論文、匯報答辯等等,並不是生手可以通過短時間培訓就達到的:這是清華機械博士訓練和藍翔技校挖掘機培訓的主要不同。
  • 恭喜她被馬來亞大學教育管理博士錄取!
    PEI同學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剛剛畢業,回國就業時發現就業形勢嚴峻,高校做老師需要博士學位,比較好的就業單位,碩士已經不具備太高優勢了,加上自己對上學讀博的學習狀態很有期待,就決定繼續讀書,讀一個博士學位,以便以後有一個更好地就業空間。
  • 考研就業分析:歷史學考研就業前景分析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   (1)就業方向  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
  • 2020 讀博指南:博士學生們的集體安利、排雷、吐槽來了
    (我敢肯定,這是一種有意為之的伎倆,目的是考驗未來學生的決心。大學正在尋找意志堅定的人。)這個過程最終完成後,我花了很多時間等待答案,我想我大概足足等了 5 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裡,我差點對讀博失去興趣。終於,我成功了! 我不僅被錄取了,而且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這意味著我在學習期間不必擔心自己的生活費啦!
  • 國內高校博士畢業,當大學教師容易嗎?學姐:看你博士學位含金量
    從目前國內高校博士培養現狀來看,近幾年我國博士生畢業人數基本維持在7-8萬人之間,也就是說每年的博士畢業生規模也並不低。雖然我們看著博士生七八萬人與大學生畢業生七八百萬的數據相差甚遠,但是博士生的就業渠道要相對窄不少。
  • 考研熱度居高不下,然而讀博人數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為什麼每年報名研究生考試的人這麼多。這樣便於在接下來分析讀博的時候,會讓大家更容易理解。1、就業環境激烈現在很多的大學生選擇報名考研,很大一部分是想要提升自己。考研熱度居高不下,但讀博人數卻寥寥無幾,是為什麼?如今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讀博的人數卻寥寥無幾,難道是因為博士沒有用處嗎?過來人表示:並非是不想讀,而是因為讀博的「性價比」太低了!
  • 國外歷史學專業都學什麼?就業前景如何?
    歷史學專業的學生留學都學什麼課程?去哪些國家留學更好?最關係的,歷史學專業就業前景如何?你想知道的,小編來為你解答!02、國外的歷史學學些什麼?在很多美國大學裡,歷史學專業都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專業。讀歷史的學生會有很多的閱讀和寫作,有時候兩三天會要求你看完一本幾百頁的歷史書,隔三差五的會有感覺寫不完的幾十頁的論文。
  • 要不要讀博?機器學習博五學生和強化學習博士展開了一場battle
    一些朋友還分享過教授不讓學生畢業的「恐怖故事」……但這只是發帖人認為不應讀博的表層理由。主要原因是讀博傷害創造力和創新性。博士項目吸納了很多視野廣闊、有創造力和創新性、有抱負、積極進取的學生,略微天真但有夢想。
  • 讀博生活酸甜苦辣鹹:大學同學結婚,研究生同學相親,我只能開會
    小周道:「從帳號名稱就能看出來,博士是應當得到善待的人群,他們處境悲慘,而且人們對於博士往往存在誤解。這雖然有調侃的意味在,但是多少也反映了一些現實狀況。」  博士們面臨的學業壓力很大,很多學校對於博士畢業有著發文章的硬性要求。因此,訴說學業壓力的趣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