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郭晨冬的大東翔搏擊俱樂部、勇士榮耀賽事籤約選手鐵英華,在其社交媒體上宣布:
「大家好,我是小虎鐵英華,這段時間大家一直在問我現在狀況,藉此機會我與大家做一個聲明。我在2020年8月30號與勇士的榮耀合同到期,因為種種原因,我已離開榮耀這個平臺,在榮耀這幾年,很感謝冬哥、教練、隊友們對我的幫助和關心,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與支持」。
曾經,郭晨冬旗下的邱建良、楊茁、鐵英華、魏銳、鄧澤奇,被稱作「榮耀五虎」,但現在,像楊茁、魏銳、鐵英華都已先後離開了大東翔和勇士的榮耀,五虎之中,只餘邱建良、鄧澤奇還未走了。
只不過,在去年,邱建良就宣布成立了自己的搏擊俱樂部,也就是說,邱建良現在應不是大東翔搏擊俱樂部的人了,而只與「勇士的榮耀」賽事還有合約。
在郭晨冬從武林風出來後,他擁有著中國最大搏擊俱樂部——大東翔,這讓郭晨冬的「勇士的榮耀」,在五、六年內,就成了與武林風,和同是從武林風拉旗出來成立的崑崙決,形成了中國三大自由搏擊賽事鼎立的局面,可以說,郭晨冬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
不過,隨著國外的新K-1、ONE冠軍賽,以及綜合格鬥UFC的興起——當年武林風一家獨大,吸引了中國大多數搏擊目光的局面不復存在。
像UFC更是在上海設立了世界上最大的UFC綜合訓練基地,並在中國成功舉辦了三次UFC大賽,這些都對國內的搏擊賽事,產生了極大的競爭性影響。
且隨著搏擊市場的趨於理性化,投資者不再盲目跟風投資,搏擊迷們也越來越成熟——昔日,武林風那種一龍式包裝炒作難以再續,中國「搏擊的寒冬」,已開始喊出「狼來了」。
事實上,在「勇士的榮耀」創立之初的前三年,其大有成為國內搏擊賽事老大之勢——這主要得益於兩大方面:
一是「勇士的榮耀」事實上與「大東翔搏擊俱樂部」為同一旗下,而大東翔的「榮耀五虎」,幾乎代表著當今中國自由搏擊的最高水平。有此優勢的榮耀賽事,也顯得更能吸引搏擊迷的目光,「榮耀五虎」的名字,更是令人如數家珍。
二是作為媒體人出身的郭晨冬,其「勇士的榮耀」賽事的造星能力,也極為強勢,邱建良等五虎就是其成功的代表人物。
在國內賽事中,像郭晨冬這樣,既有自己的搏擊俱樂部,又擁有重大的國內搏擊賽事,還培養出了只與自己賽事籤約的明星選手,這顯然是武林風與崑崙決所不具備的獨特之處。
不過,由於近兩年來,國內搏擊賽事的更為理性化,所謂「搏擊寒冬」的來臨,再加上這大半年來,「非常時期」的雪上加霜式打擊,這才造成了郭晨冬不得不與得意「弟子」們和平分手的結局。
但其實,如果從搏擊賽事的科學發展角度看,郭晨冬不應過於悲傷!
因為,本來,郭晨冬這種「搏擊俱樂部+搏擊賽事+自有的搏擊明星」的一條龍、一體化搏擊商業壟斷模式,只能說,它是特殊時期中國搏擊市場上的特有現象,而這並不符合世界搏擊職業化發展的規律。
像有著百年歷史的職業拳擊,職業選手有自己的訓練團隊;其參加哪個賽事的比賽,基本上是自由的,既可以籤約世界職業拳擊四大賽事中的某一個,也能跨組織參加比賽,並可奪得統一頭銜——也就是說,選手、俱樂部與賽事是相互獨立的,這就能避免「集運動員與裁判員於一身」的情況出現。
比如,像郭晨冬旗下的「榮耀五虎」,在自家平臺的勇士的榮耀比武時,裁判也是勇士的榮耀派出——其公平性會受到質疑:
如郭晨冬最近曾承認,當初他組織「武僧」一龍VS科爾之戰,本應該是科爾勝了,他因此到現在都未給裁判員1分錢!由此,就能看出這種「俱樂部培養+賽事提供平臺+自有裁判+自有選手」集於一身的體系弊端了。
像UFC,也是全球各個格鬥俱樂部培養選手,但其中的優秀者與UIFC籤約比賽——成績不行時,UFC就會與選手解約,這樣就會形成運動員、俱樂部與賽事之間的分工、合作與制約,這顯然更符合當代搏擊職業化之路的規律。
而郭晨冬的大東翔俱樂部,培養、籤約的邱建良等五虎,還要與勇士的榮耀賽事籤約——雙方就幾乎完全捆綁在了一起。
這樣就很難與國內其它賽事有流動性交流,造成邱建良等人的比賽較少,同時尋找對手也受到了限制,再加上疫情之下沒有比賽,為生存之計,才有了魏銳與鐵英華的先後離開。
如果從長遠和更寬廣的角度考慮,其實,榮耀五虎的逐漸離開,明星搏擊選手不再局限於一個賽事,這會讓勇士的榮耀、武林風、崑崙決等國內賽事,以及與知名的國內搏擊賽事之間,形成更為開放的互動與交流,顯然,這對郭晨冬而言,也會從一時的「壞事」,變成長久而廣泛的好事吧!【原創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