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
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式設計師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後提出,大意為「下一代加密貨幣與去中心化應用平臺」,在2014年通過眾籌開始得以發展。
目前以太幣是繼比特幣之後的第二大數字虛擬貨幣。如果說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代表,以太坊就是區塊鏈2.0的代表。和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也是去中心化的,全網共同記帳的、帳本透明的區塊鏈。以太坊構築了一個智能合約的區塊鏈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在區塊鏈中編寫智能合約應用程式和發行代幣。
以太坊是一個可以編程的區塊鏈,有一個完備的腳本語言,可以讓你用你常用的程式語言來進行編程,比如C語言,然後系統轉換成彙編語言。這樣就降低了區塊鏈應用的開發難度,有C語言知識的程序猿都可以在上面開發出以太坊應用。現在,已經有200多個以太坊的應用誕生了哦。這就好像你手機上的安卓系統,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接口,用戶可以開發各種APP。
用戶能在以太坊上編寫智能合約應用,生成智能合約,人們就可以將以太坊用在商業邏輯和有合約需求的事情上了,比比特幣方便,應用面也更廣,因此它的出現,代表著區塊鏈進入了2.0時代。
和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平臺,在這裡面有很多節點參與,共同組成一個大的「交易市場」,大家要記帳,要打包區塊,節點之間通過共識機制來達成一致性。
相比於比特幣,以太坊的出塊更快。比特幣出塊約10分鐘,而以太坊出塊是約12秒,這意味著以太坊有更大的吞吐量和更小的交易確認間隔。還有以太坊的智能合約也是一個顯著的升級,用戶可以在智能合約中自己定義數字資產和流通邏輯,而比特幣則只支持比特幣的轉帳。另外,以太坊的社區也更活躍,以太坊一直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並不斷改進迭代自己的版本。
以太坊是一個基於智能合約的應用平臺,它的應用非常廣泛。怎麼使用以太坊取決於用它的人或企業,但是有的應用相比其他應用在以太坊上是能受益更多的。特別是那些節點之間自動交互的應用,比如點對點的市場協調,或者複雜的金融合約的自動執行。理論上,任何複雜的金融交易或交換交易都可以在以太坊的代碼下自動生成和執行,因此金融類的應用在以太坊上會獲益良多。除了金融領域,其他任何重視信任、安全、永恆的環境,例如資產登記啊、投票啊、物聯網啊,都在以太坊上會方便很多。
我們從以太坊應用的領域就可以看出來,它能覆蓋的面是很廣的,因此它也吸收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開發中來,同時又催生了以太幣的暴漲,有很多人都相信以太坊的發展前景很不錯,有超越比特幣的趨勢。以太坊的天才的地方是促成了一種新的軟體應用,把信任邏輯嵌入到了程序,在區塊鏈上運行。這使它可以安全地執行與現實中「合約」類似的多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