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筆者有提到過關於種的知識,但是那只是概念上的東西。那麼在實際實踐過程中,我們如何在感官上,肉眼上去正確判斷與區分翡翠種的劃分呢?
筆者在市面上或者在直播間經常能看到聽到某人只要拿到原石就說是糯冰,什麼高冰,什么正冰的,筆者只想說哪有那麼多正冰高冰甚至是玻璃種啊,滿地都是冰,那高端翡翠還能值錢嗎?
豆種:晶體粗大(注意注意注意,這裡的粗是指晶體粗大,指的是玉肉肉質,而不是棉,不是棉不是棉啊!很多朋友總把點狀棉當成是晶體,看著挺大的點狀棉就認為是豆種。);肉眼視覺上無「硬」的感覺;緻密性差,鬆散(一把沙子抓在手裡和一把沙子緊緊握在手裡的道理一樣,一粒粒的沙子就好比是晶體);壓燈下幾乎不透光(為何差的種不透光在前面的文章中筆者有提到),以上綜合幾點才能視為豆種。豆種在沒有「紅黃青藍綠橙紫」這幾色自然光下是白色的,白色的是啥?是棉?棉是啥?一種礦物,也可以說是雜,那它的主要礦物成分是啥?鈉長石。豆種是沒有細豆的說法的,既然是細那肯定就不是豆種了對不對!就是因為粗才稱之為豆種啊,搞個細來那不是矛盾的嘛!筆者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實物給朋友們上圖,暫用其他代替,找到了有需要的朋友筆者再補上。
糯種:顧名思義,像糯米湯一樣,混濁感強,就如第一遍淘米水(這個說法喜歡翡翠原石的朋友應該都聽過,看似簡單而並不簡單,當然可能是有些朋友是沒有實物參照對比)。晶體已經比較細了;視覺上也有了一定的「硬」度感;肉質也比豆種緊密;壓燈下有一定的通透性(就是我們所說的水頭了),在無上訴顏色的情況下,也是白色,因為它的棉還沒有化,或者說還沒被擠壓排除。糯種也沒有細糯這個說法,那有細糯肯定就應該有粗糯吧?既然粗糯那還能叫糯嗎?那就是豆種了嘛。不能為了出貨而瞎忽悠啊。

糯化:猶如第2遍或者第3遍淘米水的感覺,清亮沒那麼混濁了。糯化糯化重點在於這個化字上,玉肉結晶重組,肉質更加細膩,除了豆,糯上訴的幾要素外(晶體大小,視覺硬度,緻密性,通透性),它的棉更少了,被排除得更乾淨了,所以糯化種的透光性比豆,糯更好!也具有油脂性光澤感,看上去潤澤。
糯冰:糯冰是屬於冰種這個大類的,但是筆者為什麼細分細聊?看下文。除了上述幾要素晶體細膩程度,視覺硬度,緻密性,通透性外,無色糯冰在自然光下顏色一定是發烏的,這是重點,要考試的哦!幾乎無空度感(空度感如何理解?深邃,生活在河邊的朋友比較好理解,清澈的河水邊兒有一個深坑,在陽光的照射下深坑和旁邊的水的對比。空度越好越適合做蛋面,就品質而言,暫不論色)。也沒有所謂的細糯冰的說法,既然是糯冰了肯定就達到了肉質非常細膩程度的標準了,說細糯冰的那就是完全不懂的。但是,但是有不良商家主播利用這一點忽悠了很多人。他們利用這一點把帶有一定底色的不到糯冰的翡翠說是肉質發烏了,已經到糯冰了而故意誇大提升其價值賺忽悠錢,賺小白的智商錢。在有顏色的情況下怎麼去辨別到冰了沒有就需要實物和長期的實戰經驗來看了!
正冰:四要素同上,無色(無底色無色化,而且翡翠種越好越老色越不容易進,這就是為什麼種好色又好的翡翠價值高的原因)發黑,一樣有棉(絲狀的,點狀的線狀的甚至部分位置也會有團狀的),壓燈是泛幽幽的青光。它烏的程度比糯冰要更加烏,烏的有點微微發黑,但是很微弱!具有一定的玻璃光澤,化的好的地方具有一定的空度感!

此圖有燈光效果,發烏微微發黑效果不明顯。
高冰:壓燈爆光,底子化的更純淨,肉質發黑。到了高冰的時候,玻璃光澤更強,光學剛性也更凸顯,瑩光更盛(需壓燈或加工後)。

玻璃種:肉質烏漆麻黑(無色情況下)筆者詞窮只有烏漆麻黑來形容了。

看了此文朋友們就應該知道了為何直播間不管白天黑夜都是漆黑一片,一直用燈光看原石了!另外朋友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不要動不動就有棉的不要,這塊玻璃種都還有棉釘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