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龍頭「裝鎖」 為雨水「找工作」——湖南這些社區將節水進行到底

2021-01-10 紅網

編者按:湖南,域內河湖交織,水流縱橫,但資源性缺水和結構性缺水長期並存。解決水短缺問題,節水是根本出路。2014年開始,湖南開展全省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建設,將「節水的刀刃」轉向自己,突出「政府主導」的重要作用,為全社會節水樹立一個標杆。日前,湖南省水利廳聯合紅網推出《湖南公共機構節水在行動》系列報導,宣傳典型、總結經驗,帶動全社會形成節水、愛水、護水的氛圍,進一步推進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

相關新聞:

吹響「節水號」——湖南公共機構在行動

省水利廳:「管水者先節水」

湖南農業大學: 「辦學規模擴大了,用水量卻下降了」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省一滴水 就是添一分綠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從「要我節水」到「我要節水」

湖南省應急廳:節水如「安全」 天天抓日日講

湖南省人防辦:護「綠」開源更「節流」

小區水景使用人工幹預的循環補水方式。

紅網時刻記者 盧欣 長沙報導

節約水資源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企業、公共機構、居民小區帶頭抓好資源節約工作,不僅對控制和降低資源消費增長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引導和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近期,記者探訪湖南數小區,看他們在建設節約型小區中採取的措施。

長沙融科東南海:給水龍頭「裝鎖」

5月30日,記者走進長沙融科東南海小區。走在樓棟之間,只見一個噴水龍頭正搖著「腦袋」澆灌草坪。順著噴水龍頭的「尾巴」尋覓,記者發現,水是從附近的積水井內裡抽取上來的。一打聽,為保障小區的綠化正常生長,需要定期定量對植被進行灌溉,使用自來水會造成很大的水資源浪費,「廢水利用」是解決這一狀況的最好方式。

「小區通過同邊的集水溝,將雨水集中回流至積水井內,通過兩臺抽水泵將雨水壓入預設的園區管道內,採用自動旋轉噴水口,分散噴出霧狀水滴進行草地灌溉,大大地節約了飲用水資源,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水資源。這一套雨水收集設備成本低,使用年限高,廢水能夠二次使用,是一套很好的節水設施。」長沙融科東南海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

在小區逛一圈,水龍頭同時安裝鐵鎖的情景成為一道獨特奇觀。「自來水管在街上的公開場所,不光自己家可以使用,連路人都可以輕鬆擰開,既容易出現糾紛也可能造成浪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共區域的用水是為了保潔員更好地維護環境而設置的取水點,以防外來人員浪費水源,小區對公共區域的取水設施進行了控制性的改造,全部安裝了鎖匙型的水龍頭,防止水資源的流失。

株洲湘水灣:洗一臺車只需0.2 立方水

湖南省株洲市星合·湘水灣項目由晉合置業(湖南)有限責任公司開發,項目位於株洲市天元區珠江南路 1 號。為響應《天元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組織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公共機構、居民小區活動的通知》,小區成立了創建節水型小區工作小組,力爭達到節水型小區居住標準。

「其實,剛開始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做。」物業工作人員說,拿到節水型居民小區評價標準時很迷惑,「特別是節水技術指標,比如居民人均月用水量、家庭用水計量、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等計算方法,我們不太了解。」

最終,小區決定發動居民,開始一次浩大的節水「總動員」。開源與節流並重,節流優先、治汙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堅持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這些標語小區內隨處可見。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員給居民發放了節水倡議書和節水手冊,向居民宣傳講解當前我國水資源的現狀、節約用水的意義、家庭日常生活節約用水的小竅門,鼓勵居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好好保護水資源,養成合理用水的好習慣。逐漸地,「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氛圍初成。

同時,小區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避免「長流水」現象,大力推廣使用節水龍頭和節水器具。加強用水設施檢修,除日常檢修和巡查外,重點檢查供水管網和預埋管道,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所有綠化澆灌龍頭均裝配取水閥設備以微噴形式,使水的滲漏和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避免水源流失。小區水景使用人工幹預的循環補水方式,並加大頻率檢查水景是否正常工作。

小區還規定,綠地用水儘量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中水。在室外樓棟間綠化帶、樓棟與地下車庫保潔拖把池的用水龍頭,均採用帶鎖裝置;專人專用,防止無關人員隨意取水,造成用水浪費。

洗車需要大量的清水,一度讓小區工作人員頭疼不已,儘管小區洗車房使用環保節水型洗車技術,平常洗淨一臺車仍需要用 0.3-0.5 立方水。後來,小區利用霧化狀噴灑洗車技術,洗淨一臺車只需要用最多 0.2 立方水,大大降低了用水量。

在不斷宣傳下,小區居民人均月用水量低於省級居民用水定額標準,家庭用水計量率為 100%,且便器系統、淋浴器、洗衣機等家庭用水器具普及率為 100%......該小區也在創建節水型小區的路上越走越順。

郴州東田金灣:節水載體創模範

2019年十月末,省水利廳公布了全省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市、區)名單,蘇仙區為郴州市第一個、湖南省第一批通過省級技術評估和行政驗收的5個縣市區之一。

「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建設節水型社會,郴州蘇仙區很「認真」,蘇仙區的居民感受最深。走進省級節水型小區蘇仙區東田金灣,迎面看到噴湧不倦的噴泉;往裡走,一個小型人工蓄水池出現在眼前;小區內還有一灣活水環繞,不時能看到遊得歡快的紅色觀賞魚。但你可能不知道,小區內公共區城的水龍頭全部更換成了節水型水龍頭,景觀用水、綠化用水水源,都是雨水和小區對面山河水廠排放的中水(生活汙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範圍內重複使用的非飲用水)。

為了做好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工作,東田金灣小區物業成立了節水工作小組,制定了節水崗位工作責任制。除了在綠化、景觀用水上節水,小區居民還常在一起交流節水經驗,創新實用的節水方法,各家庭的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了100%。這些都是節水的大頭,通過節水措施,不僅降低了公司的運營成本,節省下來的是更多寶貴的水資源。

相關焦點

  • 雨水收集再利用、雨汙分流……學校節水有妙招
    5月10日至16日,是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淮安市圍繞「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宣傳主題,開展了節水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據了解,在節水方面,淮安市各單位、企業、學校各有妙招。
  • ...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2019年度節水型小區建設工作總結和...
    例如,長寧區新涇六村小區結合社區實際,依託AI社區建設平臺引導居民樹立節水觀念,倡導科學合理用水。一是充分利用社區宣傳平臺,如宣傳欄、LED電子屏幕、黑板報等,定期宣傳節水知識,播放節水科普視頻;二是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水宣傳活動。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持續推進節水工作 鎮江丹徒創出節水綠色新...
    此形式的花壇叫做小凹式綠地,是為了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據了解,宜城小學的校園建設過程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通過屋頂屋面、下凹式綠地、景觀花園等用來收集雨水,形成調蓄功能。雨水經過處理後,用於場地的綠化澆灌或道路衝洗。「水是生命之源。」
  • 搭帳篷、裝地鎖、放花盆……小區上演「搶車位」大戰!社區:這周就...
    12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探訪奧林社區65號大院發現,部分公共停車位裝上了地鎖,還有的車位被放置的花盆和石墩佔用。奧林社區黨委書記馮慶生表示,安裝地鎖、搭帳篷、擺花盆,佔用了院落公共資源,預計這周內,將聯合茶店子街道辦和派出所,對佔用物進行拆除。
  • 即墨區水利局持續推進「雙報到」工作 黨員志願服務情暖社區
    2020年,即墨區水利局與通濟新區碩豐苑社區以黨建項目為抓手,依託黨員志願服務隊,推動「雙報到」工作持續深入開展。2月初,即墨區水利局組織黨員在第一時間參與社區疫情防控,並為社區捐贈巡邏電動車2輛和部分防疫物資,實現「社區吹哨、部門報到」。
  • 看湖南水利水電職院如何「一地多用」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通訊員 李芳 劉斌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近日,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以優異成績通過湖南省「節水型高校」覆核,並得到專家組的高度評價,認為該校是唯一將海綿城市理念貫穿在建設中,並利用自身水利類院校的特點,將建設項目與教學、實訓、科研、競賽、創新創業等緊密結合
  • 湖南水電職院「井上添花」宣傳節水護水理念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通訊員 許好強 李芳)近日,節水小精靈「水寶」、大白、海綿寶寶、憤怒的小鳥等卡通圖案悄然出現在了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園井蓋上,成為冬日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該校水利工程學院2020級志願者們在校園內開展的「美麗校園,創意有我 」井蓋繪畫活動中的一幅幅作品。
  • 給水龍頭裝上「花灑」,360°不飛濺還增壓,一天省7瓶大怡寶
    正好看到老羅在直播推薦大白水龍頭起泡器。第 1 次聽說水龍頭還有起泡器,這個水龍頭起泡器可以控制水流速度,防止水外濺。還是小米有品眾籌的爆款,擁有 17 項國內外專利。有氣泡和花灑 2 種出水模式,可以 360° 旋轉,節水 50% 以上,單手就能安裝。我買回來試了一段時間以後,的確便宜好用,決定推薦給大家。
  • 全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在水交所平臺順利成交
    這是全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標誌著我國雨水資源等非常規水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市場化進入了實踐階段。在長沙高新區管委會、中國水權交易所和長沙市海綿城市生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指導協調下,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以0.7元/立方米的價格對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集蓄的4000立方米/年的雨水資源進行收儲,再以3.85元/立方米(低於當地自來水價
  • 管住用水 全面節水——陝西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側記
    夯實了節水基礎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堅實的基礎是節水工作堅持推進、獲得成效的關鍵一環。省水利廳深入基層,對節水政策制度建設、定額管理使用和計劃用水管理、節水示範單元創建、非常規水源管理等情況進行調研,了解工作現狀和難點。
  • 金東區新增2家省級節水標杆單位
    近日,省水利廳公布浙江省2020年度節水標杆單位名單,金東2家單位上榜。其中,金華富力萬達嘉華酒店獲評節水標杆酒店,東方明珠花園小區獲評節水標杆小區。這些榮譽是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推進節水建設的成果。近年來,我區大力鼓勵社會各方採取多種措施,促使節水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目前,全區累計創建198家節水公共機構、20家市級以上節水型企業、2個節水型灌區、10個節水型小區。
  • 「節水」這一頁 由公共機構率先翻開
    湖南,域內河湖交織,水流縱橫,但資源型缺水和結構性缺水狀況並存。紅網時刻記者 劉娜 梁玲 長沙報導2017年,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將節約用水工作上升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把節水工作放在優先位置,像抓節能減排一樣抓好節水,為全社會樹立節水標杆,「節水」這一頁,由湖南公共機構率先翻開。日前,帶著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湖南省水利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有關領導。記者:在河網密布、雨量豐沛的湖南,強調建設節水型社會,有必要嗎?公共機構率先創建節水型單位有何重要意義?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再生水替換自來水」的節水經
    萬元GDP水耗連續7年保持在4立方米以內,僅為北京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品質再生水已達到全區總用水量的近30%,佔工業用水的40%。這份亮眼的節水成績單,來自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 萍鄉這些地方的地鎖被拆除,你家小區呢?
    近年來隨著私家車日益增多停車難問題日趨明顯轄區內一些小區一度上演私裝地鎖「大戰」本就狹窄的公共空間被橫七豎八地安裝上地鎖消防通道被侵佔還不時發生行人被地鎖絆倒磕傷的事件……為維護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切實解決轄區私設地鎖堵塞通道、佔用公共車位等問題,積極構建規範的市容環境,城郊城管中隊開展私設地鎖專項整治行動。
  • 從大水漫灌到精打細算 新型灌溉設施每年節水50%
    楊懷慶是順義區張家務村管水員,每天的工作是查看村級農業智能節水灌溉系統平臺運行情況、在平臺上填報數據、巡查機井房、查看管道設備。說起用水觀念的轉變,他深有體會,「原來不收費的時候,根本不知道省水,一畝菜地,老開水泵澆著,500立方米水都不夠。
  • 雨水資源資產化!中國首筆雨水資源水權交易在長沙完成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朱澤寰 通訊員 周群)記者今日從中國水權交易所獲悉,11日,湖南雨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與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達成水權交易,成為我國第一筆作為非常規水源的海綿城市雨水資源水權交易案例。
  • 為做好全國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 威海發動三支隊伍服務節水
    2018年1月,威海被水利部、科技部確定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示範市,開展為期三年的以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等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為重點的節水型社會創新試點建設,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濱海城市缺水問題系統解決方案。威海市堅持六水共治、節水優先、建管並重、綜合施策,立體式、全方位、智慧化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 經濟往上水耗向下 長沙擰緊「閥門」邁向國家節水型城市
    付敬懿 攝開源節流 強節水管理在長沙市嶽麓區洋湖溼地公園裡,兩根直徑80釐米左右的塑料管道連接入湖,水流不斷、水聲淙淙,岸邊一塊「入河排放口公示牌」顯示,這些水是來自旁邊汙水處理廠的再生水。2020年,長沙又出臺了《國家節水行動長沙市實施方案》,通過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等六大重點任務,以及強化用水指標剛性約束、大力推進節水灌溉等18項具體舉措,並相繼編制各類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全面開展節水工作。建設節水型社會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覆蓋生產、生活等領域,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參與。
  • 小尹熱線:公共自行車龍頭鎖繩被剪是為何?
    隨便哪個點都有,不是一輛兩輛,我發現是他們自己內部的人剪掉的,為什麼好好的龍頭鎖要剪掉呢。我們騎出去要臨時停車,鎖起來就是安全的,不會給別人騎走,我就是放在那臨時停下沒還,就給別人騎走了。    我們隨機走訪了幾個公共自行車點位,發現的確有不少公共自行車的龍頭鎖鎖繩被人剪掉了,只剩下了龍頭鎖鑰匙,有的甚至連鑰匙也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