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是桌球運動中五大要素之一,通過膠皮與球體之間的摩擦產生,它的作用是給對手製造困難,造成對手回球失誤,從而為自己創造得分機會。專業選手通過專項訓練形成的條件反射對球的旋轉比較容易判斷,經常看專業隊員比賽的朋友都會發現,專業隊員之間直接吃發球很少,但是在業餘界內吃發球確是普遍存在的,大家普遍對此感覺頭痛。下面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如何克服旋轉?
首先要正確認識旋轉,很多初學者往往都被旋轉搞得頭昏腦漲,平時基本功打得這麼好,就是接不好發球,讓心裡上收到巨大壓力。不過只要你經常接觸旋轉、多實戰、多總結規律,掌握旋轉也並非難事!平時就得多跟發球好的球友多打多交流,如果你哪個發球接得差可以讓球友多給你發,並且交流體會怎麼接此類發球為最佳、最合理。時間長了,自然接發球的感覺就出來了!這是通過多打多體會去認識旋轉~
對付不同的旋轉應用不同的方法,所以提高對球的判斷能力就顯的十分重要。需要強調一點,對球的旋轉強度上往往很難把握,這一點也是業餘選手中有一部分球友善用的發球變化之一,通俗一點就是即使知道對方發的是下旋,但究竟有多轉,自己估計不足。所以,在旋轉強度的判斷上,大家要提高警惕。
掌握拍形的調節: 一般情況下,遇上旋拍形向下;遇下旋拍形稍後仰;遇左側旋拍形偏向對方右角;遇右側旋拍形偏向對方左角。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不同的旋轉方式,要調節好不同的拍形。
掌握髮力方向和發力大小的調節: 遇上旋向下發力;遇下旋向上發力;遇左側旋發力偏向對手右方;遇右側旋發力偏向對手左方。來球旋轉越強,觸球瞬間發力要求越高,球拍的擺速越快,旋轉弱些,相應的對發力和擺速的要求就低些。
旋轉著的球,越靠近旋轉軸部位,旋轉速度越小,越遠離旋轉軸,旋轉速度就越大,所以在對付不同旋轉來球時,要根據來球的旋轉和落點,調整腳步移動和拍形角度使球拍儘量靠近旋轉軸心用力,避免正面撞擊球。(重點喔,理解了趕緊去實現)
(側擰下旋球上臺率高就是這個原因)
以上五點是對旋轉比較基本的一些認識,大家得掌握好,當然有一些更高級的理解接發球方式,例如力量打破旋轉接法、逆其旋轉的接法、順其旋轉的接法等等;除此之外,與旋轉有關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膠皮、拍子等等一些客觀因素;但其中最關鍵的是在判斷準確的基礎上,調整好拍形,用力方向和大小,球迷朋友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還是那句話,多接多體會多交流多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