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汨羅江文學獎現代詩歌終評和文學獎終評結果在北京通報。
紅網時刻嶽陽11月21日訊(記者 歐陽林 楊志)11月21日,記者從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組委會獲悉,首屆汨羅江文學獎現代詩歌終評和文學獎終評結果在北京通報,獲獎作品經查重核實後,將在一周內公示。
經嚴格初評、終評,目前,該獎項設置的現代詩歌、白話散文、古體詩詞曲賦三類體裁獲獎作品紛紛出爐,其中,現代詩歌共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13名,佳作獎(入圍獎)90名;白話散文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12名,佳作獎(入圍獎)39名。經評委再三集體評議並報組委會同意,古體詩詞曲賦一等獎選擇空缺,將原設定的二等獎3名增添為4名,三等獎12名,佳作獎(入圍獎)90名。同時,該三類體裁還分別評選出求索獎10名。
首屆汨羅江文學獎終評委員會主任、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原《詩刊》主編葉延濱,副主任範詩銀、李少君、陳東捷、高興等出席通報會。汨羅市領導彭千紅、舒文治及汨羅市紀監委、公證處等相關人員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葉延濱表示,屈原是詩人的靈魂,也是每個中國人的靈魂,他代表的一種是詩歌源流,一種是家國情懷。汨羅這次舉辦文學獎,不是少數作家在比武,而是各個層面的群眾參加,它喚發了廣大群眾的愛國主義熱情,也喚發了他們心中的詩意。它的廣泛性和群眾性難能可貴,它讓詩歌從書齋走向了大眾,從書架走向了田野和村莊。談到這次評獎工作,葉延濱說雖然汨羅是縣級市,但評委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從而確保了這個獎項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影響力。
《詩刊》主編李少君是現代詩歌終評召集人,他認為這次徵文作品整體質量非常高。「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屈原和汨羅江作為中國詩歌的符號帶來的衝擊力,因為大家都知道,汨羅江是藍墨水的上遊,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因為對他們的仰慕,對汨羅江的嚮往,使很多詩人都參加了這次比賽,包括很多著名的詩人。」
此次古體詩詞曲賦初評、終評都委託中華詩詞學會進行,該學會常務副會長範詩銀說,學會高度重視汨羅江文學獎評獎,組織高規格的評獎班子,對優秀作品都進行了反覆通讀,進行集體評議,流程嚴格規範,但很遺憾這次沒有產生讓所有評委齊聲叫好的古體詩詞曲賦一等獎作品,期望下一屆能出現更多更好作品,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上都不負於這個偉大時代。
《十月》主編、現代散文終評召集人陳東捷,《世界文學》主編高興等也在發言中表達了對汨羅江文學獎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
彭千紅、舒文治代表組委會對各組評委的辛勤付出表達了感謝,同時表示將在首屆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期間舉辦隆重的文學獎頒獎典禮,此外,還將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將國際詩歌藝術周和汨羅江文學獎進行固化,逐步打造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首屆汨羅江文學獎,是以世界歷史文化名江——汨羅江命名的,由汨羅市人民政府籌劃主辦,由中華詩詞學會、湖南省文聯、省作協和《詩刊》《十月》《中華詩詞》《花城》《世界文學》《草堂》《湘江文藝》《湖南文學》等多家知名文學雜誌聯手推出,是面向全球漢語寫作的文學獎項,旨在光大屈原所開創的偉大詩歌傳統,推動詩歌和散文創作的發展和繁榮,探索與拓展漢語寫作的新境界。全球徵文自去年8月1日正式發布以來,共收到各類應徵稿件15萬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