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叢樹
來源|魯商儒風
汽車曾是現代工業的明珠。
新中國成立後,集全國力量建設的一汽,研製生產出解放牌卡車,被當作是民族崛起的標誌,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從經濟的角度看,汽車被認為是產鏈業最長的行業之一,一個整車廠,能對上下遊產業產生很大的拉動。
作為傳統的經濟大省,山東汽車似乎一直是弱項,傳統汽車企業裡,是一汽、二汽、上汽、廣汽、北汽、長安等;90年代後崛起的以民營企業為主的汽車企業,則是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近年火熱的網際網路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似乎更是與山東無關。
山東汽車起步不算晚,實力也不是外界想像的那麼弱,山東在造車上,可以說相當努力相當拼,16市幾乎都造車,或者曾經造過車。可能很多山東人,自己也不知道所在的市,也曾經造過車。
1、山東造車的第一
有人開玩笑說,山東是中國最早造車的省——馬車。
濟青高速的淄博段,有一個中國古車博物館,是當年修建濟青高速的時候挖掘出來的。這是一個殉馬坑,無法移動,為了將其保留下來,高速公路還略微改了道。如今車在高速上跑,地下是沉睡了千年的古車。
其實,進入新中國後,山東的造車也曾創造過很多中國第一。
外界最為熟悉的,應該是中國第一輛重型卡車,其誕生在省會濟南。
1960年,當時濟南汽車製造總廠以捷克斯柯達706RT載重汽車為樣車,研製出黃河JN150,這是中國第一輛重型卡車。黃河的名字起得相當好,黃河是母親河,黃河邊上的濟南是中國重型汽車的搖籃。
後來,濟南汽車製造總廠發展成中國重汽,曾引進斯太爾,使斯太爾成為中國重型卡車的代名詞。幾經波折後,中國重汽如今仍是中國重卡行業的第一,去年劃歸於山東重工集團。最近有消息稱,他們將恢復從2010年停止使用的黃河品牌。
其實,「黃河」最早不是用在重型卡上,也就是說中國重汽造車的歷史更長。追溯歷史會發現,其最早成立於1935年,是一個汽車修理廠,主要生產發動機配件,修理客車車身等,解放後由交通部直管。1958年,他們在前蘇聯GAZ-69吉普車的基礎上,「翻造」出了一輛越野車,名字就叫「黃河」。
這輛車是不是中國第一輛越野車不知道,但參照中國第一輛轎車——東風,誕生於1958年5月,其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吉普車之一了。
不過,這輛只用時17天就打造出來的吉普車,只是個樣子,沒法生產。事實上,東風牌轎車也由於質量太差,幾乎沒有生產。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山東還造出中國第一輛雙層客車。
1984年,淄博客車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自行設計、製造的雙層大客車。車上裝有空調、閉路電視和供上下層聯繫的電話。當時《人民日報》還報導了。
淄博客車廠的前身是博山客車裝配廠,再往前追溯就不可思議了,叫淄博壓力容器分廠。
不過,他們的雙層客車沒生產,據說樣車被江蘇一家企業買走,幾年後對方成為全國最大的雙層客車廠。淄博客車廠等於為人作了嫁衣,多年後被重組,不知道目前是何狀況。
2、農用車曾佔全國80%以上,幾乎所有市都生產過車
除了重型卡車,山東在全國佔據最重要位置的是農用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價格低、費用低,農用車曾在中國農村相當流行,山東的農用車產量一度佔據全國市場的80%以上。
當時聊城的雙力、時風,濰坊的巨力、福田,日照的五徵,威海的黑豹等,在全國鼎鼎有名。廣告語可能很多人至今仍記得,如「時風時風,路路暢通」、「雙力雙力,馳騁大地」、「 家有五徵,五穀豐登 」等,明顯帶有時代特徵和濃濃的鄉村季風。
黑豹是我國第一家上市的農用車企業,巨力的農用車產銷量1997年曾高居全國第一,企業也在深交所上市。
不過,隨著國家對農用車政策調整 ,將其劃歸汽車管理,費用方面的優勢已經不再;同時,國內其他汽車產業迅速發展,農用車逐漸失去了地位。山東很多農用車企業也逐漸衰落,有的破產,如雙力;有的被收購,如威海的黑豹,上市公司被央企收購,巨力被濰柴收購;有的還在生產農用車,但逐漸也生產其他農業機械,如拖拉機、收割機等,時風曾涉足電動汽車。
總體來看,當年風光一時的農用車企業,在轉產汽車上,都沒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山東其他市,很多曾以各種方式生產過車。如臨沂生過眾泰汽車,2013年東湖產業投資基金整體收購沂星電動汽車公司時,還擬建臨沂電動汽車產業園;
2018年,德州的山東麗馳、奇瑞齊河分公司、北汽德州分公司、黑龍江龍華樂陵分公司等4家新能源車,獲山東省發改委核准批覆,總量達23萬輛。
很多人可能還有記憶,濱州曾生產過一種叫普萊德的轎車。這家公司成立於2005年,一度得到濱州的大力支持,後投至煙臺汽車製造廠旗下,幾年之後沒了動靜。
濟寧、泰安生產過專用車,菏澤的半掛車也相當有名。算下來,山東幾乎所的市都生產過汽車。
濰坊其實是山東汽車重產的重鎮,除了福田,還有凱馬等。
有的汽車人們有印象,有的留給人們的印象不深,如濰坊曾生產過白浪河汽車;起源於榮成的一家叫華泰的汽車企業,據說是山東第一家有轎車資質的企業,曾生產過名為特拉卡的車;等等。歡迎補充。
3、濟南、青島、煙臺,有失落有成功
相比而言,濟南、青島和煙臺做出的嘗試最多,也相對成功,但錯過機會也很多。
除了中國重汽外,濟南的輕騎在輝煌時,曾謀求生產汽車,但由於種種原因,沒能成行。後來,濟南又引進了吉利、青年汽車,但都算不上成功;還有一家很早就生產電動車的企業,叫寶雅,後來將部分產能搬到了德州,近年幾無動靜了。
煙臺早在90年代,就有意上馬乘用車項目,引起了韓國的大宇,煙臺大宇項目投入了巨資,但由於生產資質等多方面原因,建成後遲遲沒有大量投產,加之大宇破產,該項目沒有真正形成大規模生產。2003年,閒置多年的該項目資產賣給了上海通用,成為上海通用東嶽汽車公司,主要生產上海通用的汽車,最初是賽歐,後來生產多款車。
青島在造車的路上,也做了很多努力。
青島1968年就創建了青島汽車廠。該廠於1993年加入一汽集團,成為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目前是解放牌卡車的主要生產基地。
1997年,當時的頤中菸草集團開始醞釀汽車項目,曾於1998年花了1億多元,從寶馬手中收購了英國羅孚汽車生產線和技術,組建了頤中汽車。頤中汽車曾投資青島足球隊,一度知名度很高,很多人應該對其有印象。
2000年,他們第一輛下線,不過由於沒有生產資質、技術等原因,產量不大。之後,頤中汽車與一汽合併,成效也不明顯,多年後賣給上汽通用五菱,成為如今的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技術則賣給了四川野馬。自己造車算是失敗。
不過,青島在引進汽車方面,還是很有成效的。2014年,一汽大眾在青島的即墨設立了生產基地,此前主要生產寶來轎車,去年又試產了奧迪;引進北汽新能源;今年初,一家名為青島五道口的基金收購了奇瑞,奇瑞新能源車生產基地也落戶青島。
2019年,青島汽車產業產值已經超過千億元。濟南由於有中國重汽,僅其一家,年營收就已經超過1000億元。
2015年,山東有關部門曾印發《山東省汽車工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到 2020年,全省汽車產量將達到 400萬輛。
根據中汽協今年初發布的數據 ,2019年,我國的汽車產量為2572.1萬,下降了7.5%。按山東的規劃,今年山東的汽車產量佔全國的1/6左右。
回頭來看,最近幾十年,山東在汽車產業上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也錯過了不少機會,其中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欠缺政策支持的原因。特別是在轎車上,進入2000年後,國內很多企業拿到了準生證,包括如今陷入困境的民企,但山東多個項目卻夭折了。這導致到目前為止,山東沒有一個外界叫得出的轎車品牌。
而如今,中國的汽車行業,已經走過了高速發展的最輝煌階段。
你怎麼看山東造車?是因為自己還是因為得到的政策支持太少?還生產過哪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