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泳裝美女,閩南語歌還有啥?強大的精神感染力才是其精神內核

2021-01-09 騰訊網

每個經歷過DVD時代的人,幾乎都見過一張左上角印著黃豹子的神秘碟片。

閩南語歌、泳裝美女,描繪出這張讓社會主義接班人們都臉紅耳熱的光碟——「十二大美女海底城泳裝歌唱秀」,而行家更樂意把它簡稱為「十二大美女」

這張CD有多火?到現在許多人一聽閩南歌,腦海中都會首先浮現出肆意扭動的暴露美女。

78年改革開放後,鄧麗君的歌曲進入大陸還被批判成「後庭之花、靡靡之音,會腐化青年的思想,主張堅決堵塞,絕不能放任自流。」

而二十年後,金碟豹公司發行的這張碟片最終風靡大陸,宣告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年代,也宣告了閩南語歌最後的黃金時代。

十二大美女裡當時最火的湛蓉,有小鄧麗君之稱。可惜在碟片傳入大陸的3年前,她就因意外去世。

什麼是閩南語歌?

1986年,香港上映《英雄本色》。小馬哥在《免失志》鏗鏘節奏裡血洗臺灣黑幫的場景,風靡一時;

兩年後,另一首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真正席捲了大陸的KTV包房,甚至在市場經濟還不活躍的北方,工人們也能哼上兩句。

人們普遍印象裡的閩南語歌,最終定格在90年代流行起來的卡拉OK、大排檔、電影院和家庭DVD機裡。

《英雄本色》最經典片段:小馬哥血洗楓林閣,兩分鐘鏡頭裡只有音樂和槍聲。

閩南語歌的學術定義,是指用閩南方言創作,具有濃烈地域特色的流行音樂形式。

其實它的原型來自閩南人的山歌、歌仔戲等鄉土音樂,藉助各種新音樂元素才能梅開二度。說白了,閩南語歌就是用閩南方言唱出來的流行歌曲,同樣要經受大眾檢驗。

臺灣吉馬唱片公司灌制的唱片。經過日治、解放和戒嚴、發展時代,20世紀末的臺灣閩南語歌也頗受日本演歌的影響。什麼是演歌?千昌夫的《北國之春》就是最經典的形式。

在幾乎所有的閩南語歌單下,都會出現網友歸納的閩南語歌三大主題:老娘要男人、我為什麼這麼慘、老子一定會成功。

無論什麼時代,愛情主題都是最流行的。

上世紀流行的閩南語歌曲更是雅俗共賞。人們打破了語言壁壘,如饑似渴地觀賞臺灣閩南語歌曲裡小布爾喬亞式的感情生活。

鄧麗君在日本演唱《雨夜花》。78年最早風靡大陸的女星鄧麗君,就傳播了第一波「違禁」閩南語歌曲,比如她的《望春風》、《賣肉粽》。

宇宙射燈照亮舞池的迪廳、有各式啤酒洋酒的酒館還有裝修雍容豪華的賓館,90年代港臺的時髦社交場所都成了閩南語歌曲的主陣地。不過繁華都市的迷離情慾表象裡,處處都是閩南女人的大型傷心現場。

《愛情的騙子我問你》裡,女主在賓館現場捉姦,反被詐騙犯男主算計鋃鐺入獄;《天頂的月娘啊》裡,贍養雙親、愛人參軍種種變故襲來,讓女主呼喚月亮來看看自己的心肝為什麼痛;就連《愛情恰恰》這樣氣氛歡樂的夜場歌曲,也指引向一個悲劇結局——「愛情的恰恰糖甘蜜甜,可惜身邊的人不是不是不是你」。

《愛情的騙子我問你》

閩南女人重家庭,而閩南男人更鍾情於「打拼」二字。

唱紅《愛拼才會贏》,臺灣寶島歌王葉啟田的歌單,就是一部面向男性的心靈雞湯。

《忍》告訴男人們任何諷刺都要勇敢吞下肚,忍住就有最後的勝利,堪稱近現代厚黑學;

《男性的本領》教男人愛惜身邊的女人,努力打拼、創造好生活才是男性真正的本領,當代女權聽了都要奉為圭臬。

《男性的本領》裡為愛打拼的小年輕。現在夏天台灣人的用愛發電,顯然已經是打拼錯了方向。

學者把閩南語歌曲定義為大俗又大雅。它既來源於當下生活,歌頌個人命運、親情友情愛情;也與時俱進,結合進日本演歌、R&B、JAZZ、搖滾等多種風格。

所以你理解的閩南歌,既是葉啟田唱出激動人心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也是伍佰口中新臺語歌《樹枝孤鳥》深沉絕望的悲愴。

閩南語歌是每個閩南人的靈魂聖經

如果閩南語歌曲只是拾人牙慧的土味民歌改造,它註定流行不到今年夏天。

強大的精神感染力,才是閩南語歌曲最寶貴的精神內核。

純情的社會主義青年們,衝著臺灣大波妹去觀賞歌曲,卻在充滿人生哲理的歌詞中幡然醒悟。從討論人類原始欲望到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只需要一首歌的時間。

十二大美女裡的頭牌彩樺姐,《愛拼才會贏》唱得比原唱還深入人心

換個角度說,閩南語歌曲是注入了靈魂的聖經。

參破閩南版Holy Bible的奧義,你只需要懂一些閩南人最愛用的術語。

海。

海洋文化賦予了閩南人樸素的辯證觀,海浪有起伏,運命也有順歹。

於是,陳雷在《歡喜就好》裡唱:「有時清醒,有時隨意;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壞」;伍佰在《世界第一等》裡唱:「有時猛有時平,親愛朋友你著小心」。

陳雷招牌的帽子配眼鏡,長白襪配黑皮鞋,笑起來還帶靦腆。他的招牌曲目就是《歡喜就好》。

1988年張國榮作曲的《沉默是金》被臺灣人改編成《海海人生》。有人說原曲是仙氣繚繞的天上,而改編曲才真正道出煙火嫋嫋的人世。

閩南人說人生海海,說人生雖如大海一樣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活下去,是閩南人面對海浪的選擇,無論是清代長達200年的偷渡還是民國38年的那場潰逃。

「人說這人生海海海海路好行 不通回頭望望著會茫

有人愛著阮偏偏阮愛的是別人 這情債怎樣計較輸贏」

酒。

古時閩南多漁家,相聚飲酒頗為豪放。在劇烈變化的大時代裡,酒也成了閩南人安撫情緒的現實寄託。陳小雲有《燒酒話》,蘇芮有《酒幹倘賣無》,陳盈潔也在《一杯美酒》裡唱:「無論米酒紹興茅臺,人生運命自己安排。」

燒酒配與醬油水,廈門人大排檔的標配。划拳、勸酒,漁家燈火映照下,閩南人飲酒兇狠程度不亞於齊魯。

《風味人間》中出現的廈門醬油水黃翅魚

1986年,莆田雪津啤酒廠成立,清涼爽口的啤酒代替燒酒開始成為夜排擋的標準配置;4年後,《流浪到淡水》風行閩南,聚會時男人們的合唱卻成了延續至今的記憶。

聲聲「乎幹啦」勸酒詞隨酒精下肚,吞吐出波瀾詭譎的閩南往事。

「有緣無緣大家來作夥

燒酒喝一杯,乎幹啦,乎幹啦」

浪子。

向海而生的閩南浪子,最終飲著燒酒踏過海浪,向海外搏一片天地。

金碟豹錄製的《浪子的心情》MV。80年代前意識形態高度緊張,整個福建都是中央政策和財政的棄兒。尤其是面向臺灣的閩南人,再一次感受到百年前海禁政策下的壓迫感,冒險進行違法商業活動成了當地人唯一的出路。

從對岸傳來的閩南語歌曲,勾勒出閩南浪子幻想中的遍地高樓,也告訴浪子們的心情註定無人知。

寫進今天的成功學裡,不就是「創業的道路都是孤獨?」

「浪子的心情,親像天頂閃爍的流星

浪子的運命,親像天頂螞蟻的心理。」

讀懂閩南語歌曲的意義,你才能懂得閩南人腳下的土地,懂得閩南人為什麼能在90%的山地間創造僅次於江浙京滬的人均GDP。

隨著DVD退出時代,臺灣經濟神話不再,閩南語歌曲在大陸沒有延續粵語歌的輝煌。

和臺北幾十年沒有重建過的高樓一樣,閩南語歌曲也將畫面定格在上世紀那個人人敢打拼的年代。

閩南語歌曲背後的天王

20世紀90年代,香港湧現出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而彼時的臺灣,也有眾多閩南語歌壇裡的殿堂級人物。

葉啟田,閩南語流行歌開山級歌手。

葉啟田

他的人生足夠被翻拍成五十二集的連續劇。14歲在艋舺街頭討生活、17歲出道爆紅、21歲高票當選「寶島歌王」……旋即是長達十年的逃亡與牢獄時光。

1988年,他帶著《忍》、《幹一杯》、《愛拼才會贏》等名作回歸,專輯銷量破百萬,還比當年更火。

現在,葉啟田依然會回想起他一炮而紅的1968年:「年輕時就被寶島歌王害到,放不下身段去唱工地秀,現在更要愛惜自己在歌壇的名譽。」

葉啟田《故鄉》。因為走上政途燒光積蓄,葉啟田後來還背負了千萬元新臺幣的債務。不過人生海海,70歲的葉啟田依然還在賣力地開演唱會。

1992年第四屆金曲獎,另一位歌后陳小雲也憑藉閩南語歌《愛情恰恰》登上事業巔峰。

陳小雲

此時的臺灣,西方電聲樂器、現代作曲法與流行唱法已經成熟;當局也解禁政治,閩南話開始全面復興。

《愛情騙子我問你》、《愛人跟人走》、《杯中影》,陳小雲的愛情歌火遍那個紙醉金迷的年代。

近十年前,陳小雲也火過一次。她錄製的第一張專輯《舞女》從臺中紅到臺北,卻因為國民黨當局認為題材不正而迅速遭到封殺。

陳小雲,因為她身材好,老司機費玉清就經常在綜藝上模仿她。

90年代,江蕙、陳雷等許多歌手迎來了演藝生涯的巔峰,也送走了閩南語歌曲的黃金時代。

迎接最先鋒音樂文化的臺灣欣欣向榮,延續著最後輝煌;而海峽對岸,則處處工地,準備迎接新世紀的曙光。

伍佰不滿足於閩南語歌曲的現狀,在1998年發行了出道以來第一張全臺語專輯《樹枝孤鳥》。

《樹枝孤鳥》,頗有先鋒意味

但提及伍佰,大多人們還是只知道《挪威的森林》、《夢醒時分》、《突然的自我》和《白鴿》,而結合了藍調搖滾的《少年吔,安啦》等閩南語歌難再被21世紀的新新人類提起。

伍佰的閩南語歌離走紅最近的一次,還是他作曲的《世界第一等》借著短視頻平臺的回潮。這首歌沒有錄音室版本,卻常常在演唱會中被伍佰提起。

閩南語歌的時代終究是過去了。但至少閩南人拿起麥,唱閩南歌的時候,人人都是鮑勃迪倫,人人都找得到他們的心靈故鄉。

撰文 | 小樓

主編 | 易小婉

拍攝 | 網絡

相關焦點

  • 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這首歌的本意是獻給那些不怕風雨烈日的大田人民和年輕闖蕩的心,用質樸的歌詞和歡快的節奏表現閩南人心中的人生。歌曲發行後熱度直線上升,熱搜榜上點擊率高居榜首。舞蹈動作教學都安排的明明白白隨著《大田後生仔》的爆火,閩南語歌曲也再度走入大眾視線,當人們深入了解它時,才發現這種用軟糯方言唱出來的歌,卻有著十足豪放的意味。
  • 閩南語歌曲也有這麼多好聽的,這些經典歌曲你都聽過嗎?
    去年一首走紅網絡的《浪子回頭》讓閩南語歌曲重新回歸大眾的視線,引來了包括林俊傑、楊坤、任賢齊等眾多歌手競相翻唱,足以說明其獨有的魅力。作為和國語、粵語一同構成華語樂壇的閩南歌,發揚於閩南地區,在臺灣則被稱為是臺語歌。
  • 「半成品年夜飯」食物背後的精神內核
    原標題:「半成品年夜飯」食物背後的精神內核  近日,記者連續幾天走訪陝西西安市多家餐廳,發現各大餐飲飯店均已全面啟動年夜飯預訂。除了堂食、包間預訂外,半成品年夜飯也是整個年夜飯市場的半壁江山。按照商家提供的「食用說明」,消費者只需簡單加熱即可食用,更受年輕人的青睞,商場、超市、餐飲店、網購均為其購買渠道。(12月20日《三秦都市報》)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年夜飯承載著孩子們對美食的渴望;一些平時捨不得吃、吃不到的美食,借著年夜飯的契機整整齊齊地擺上了餐桌。
  • 構築新時代家庭的精神內核
    作者: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院教授 王振存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 孟州:新時代強大精神「內核」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放、創新、崇文、融合』是孟州人的精神特質,是近年來推動孟州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內核。」孟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和平一語中的。他說,在新時代,40萬孟州人民更需要弘揚「孟州精神」,打開胸襟、放寬視野,勇於創新、攻堅克難,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 《奪冠》:時代變了,女排精神的內核會變嗎?
    今年的中秋與國慶同日顯得不同尋常,除了團圓飯,今年我還帶著老人去了電影院看《奪冠》。老媽已經有十年沒進過電影院了,平時叫她去她都拒絕,但聽我說是演中國女排的電影便欣然同意了。散場時才發現跟老媽年紀相仿,甚至歲數還大的觀眾比平時多了好多。
  • 閩南語歌曲教我的50個做人的道理
    小的時候,我們十裡八鄉,但凡經濟狀況還過得去的,家裡都有一臺dvd機,和泳裝mv碟片。金碟豹與十二大美女,麥克風一插,大人們唱得身體搖擺,春風沉醉。 我們的家庭mv,除了十二大泳裝美女外,還有一檔強勢保留欄目,就是小朋友唱社會歌,很難理解嗎?朋友,想想卓依婷,想想梅花三姐妹。
  • 遇見閩南歌 美妙唱出來!第十四屆閩南語雙歌賽啟動
    ■啟動儀式上,樂隊演唱閩南語歌曲。以「遇見閩南歌」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昨天下午正式啟動。據介紹,自2007年起,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已成功舉辦了13屆,成為閩南語歌曲乃至閩南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賽事走進海峽兩岸的重要城市,也走出了國門,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創作人和歌手,積累了近百首閩南語原創歌曲。
  • 《駱駝祥子》《動物兇猛》:相似「京味兒」文化,不同的精神內核
    作為京味小說,《駱駝祥子》和《動物兇猛》的兩件傑作,因其北京的民俗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它們都被拍成電影,陳列在公眾面前,京味文化也很流行。這兩部作品相隔半個世紀。老舍與王朔發揮京味字裡行間的文化,用自己獨特的北京語言,看似簡單樸素,卻有著鮮明的時代主題,呈現出不同的時代審美風格和本質內核。
  • 抖音閩南語歌人生的風景是什麼歌原唱是誰 世界第一等完整歌詞
    抖音中的閩南語歌人生的風景是什麼歌原唱是誰 世界第一等完整歌詞  抖音中的閩南語歌人生的風景是什麼歌?「人生的風景,親像大海的風湧」這首歌的歌名是《世界第一等》。這首歌在抖音被抖友翻唱很受歡迎,這首老歌聽起來非常的好聽,雖然不懂閩南語的人聽不清楚唱的具體是什麼詞,不過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都很好聽,讓人聽著很舒服。
  •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2/4) "← →"翻頁
  • 永春草根音樂人 閩南語歌賀新年
    沒有音樂基礎的陳小虎,憑著對閩南語歌的摯愛,一切從頭學起,多年裡創作十多首原創閩南語歌,家鄉作為他最持久的靈感源泉,他也為其創作了多首廣為流傳的鄉音。33歲的陳小虎說,在中學時他就喜歡聽歌和唱歌,直到畢業後去工廠打工,一次機緣巧合,聽到了臺灣知名歌手陳雷演唱的《無緣的牽掛》,深受觸動,一下喜愛上了閩南語歌曲。 而巧的是,他結識了南安人陳進興,志同道合的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合作寫閩南語歌。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兩人,憑著一股熱愛勁,決定從頭學起,陳進興先學吉他,學譜曲,陳小虎學作詞和演唱。
  • 閩南文化的奇葩——閩南語歌曲
    閩南語歌曲是閩南文化的奇葩,它濃縮了閩南文化的精華,具有其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在海峽兩岸及世界各地閩南鄉親中廣受喜愛。「咱的鄉親,咱的歌」,包含了閩南人特有的鄉情親情,它融合了閩南地區的生活情趣和地方文化,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它的鄉土氣息。
  • 敬畏心,是中國人祭祀傳統的精神內核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禘禮,是一種非常隆重的祭禮,根據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才能舉行禘祭。這句話就是說:有人問禘禮的理論,孔子回答說「不知道」。然後又說了一句:真正明白的人,就像是把天下放在了這裡,說著指了指自己的掌心。
  • 通過8首歌,深度解析華晨宇性格,除了孤獨還有隱藏的倔強與灑脫
    對於這首歌,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闡述了華晨宇的思想內核,其實在很久之前的《煙火裡的塵埃》,他就已經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與其說是品牌,不如說是音樂性格。而這種性格,讓他的舞臺越來越大,延伸至現在。因為之前就已經將華晨宇《新世界》的8首歌解析完畢,而且也做了對應的視頻版解析。總感覺少些什麼,應該將其匯總起來,讓大家更為方便的了解。所以決定寫一篇《新世界》專輯的匯總解析,分為上中下。
  • 王行環:知行合一是科學家精神重要內核
    王行環的微信籤名是「心中有良知,行為有擔當」,他說,「這種『知行合一』是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美』之所在,也是科學家精神的重要內核。」在雷神山,他們將這種精神發揚開來。雷神山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醫療機構,也成為這場人民戰「疫」中的「定海神針」。
  • 餘秋雨:古代神話中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
    但這不能抹殺中國文化的價值,更否認中國人的精神信仰。一、神話傳說往往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核中國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為中國文化滿足了古文明的三個標準,第一是有文字,第二是有金屬冶煉,第三是有集中居住的城邑。
  • 醫學生論文致謝林俊傑:「他的歌曲給我強大精神支持」
    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眼科的胡江華同學在其SCI論文致謝部分,感謝了歌手林俊傑,表示「在過去十年裡,林俊傑的歌曲給了我強大的精神支持。」昨天晚上,錢報記者聯繫到胡江華時,她的微博、微信以及朋友圈,已經快「炸」了,朋友甚至打趣地說「原來網紅在身邊啊」。
  • 臺灣寫真: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中新社臺南5月28日電 題: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劉舒凌  來自福建泉州的小夥黃泓彬從沒想過,26歲生日會在海峽對岸的臺南度過,而且有一千多人陪著他。  27日晚,臺南文化中心,黃泓彬躋身第六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總決賽,以《憨人情歌》和自己改編的《Opera 2》兩首歌,從十位參賽歌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驚喜的生日禮物」——冠軍獎盃。  這場總決賽,大陸和臺灣各有五位歌手登臺,共同的鄉音詮釋著閩臺民眾耳熟能詳的歌曲。
  • 國足稱要學習女排精神!你們知道啥叫女排精神嗎?不知道可白搭
    國足稱要學習女排精神!你們知道啥叫女排精神嗎?不知道可白搭!女排精神當真對國足能管用?要弄清什麼是女排精神,才知道要學她們啥!我將其濃縮為簡單的24個字:國家至上,團結協作,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勇攀高峰。字面上很好理解,但結合女排精神的時代背景和國足的實際,有必要再哆嗦一下。國家至上是要有愛國主義精神每位參加世界大賽的運動員,無論你有沒有意識到代表著國家形象,也無論你願不願意代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