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楊琪琪
「有點兒像你,有點兒像我,燦爛的笑容你也有脆弱。包容著你,包容著我,就像你我心中的那條護城河……」前些日子,由戲劇大導林兆華執導,倪大紅、史可主演的京味話劇 《銀錠橋》在北京保利劇院的舞臺拉開了該劇第二輪全國巡演的序幕。倪大紅一曲《北京北京》更是讓現場嗨到 「房頂差點被掀翻」,在全場觀眾的雷鳴掌聲和熱情互動當中,足以見得,飾演飯館老闆於五的倪大紅真的「大紅」了。
「蘇大強」只是無數角色中的一個
演出前間隙,倪大紅和史可在接受採訪時紛紛表示,一年多沒演了,像是一臺精心彩排的畢業大戲終於開演,既興奮又緊張。
可能一年前誰也沒有想過,憑藉愛喝手磨咖啡的 「作爹」蘇大強一角,倪大紅成了絕對的頂級流量。在演出過程中,倪大紅一經出場,觀眾的掌聲尖叫便熱烈到直接將演出推向高潮,而中途一些潛藏的梗,更是得到了觀眾山呼海嘯的掌聲。不得不說,在話劇現場這樣的互動著實珍貴。
看完這部戲,感覺倪大紅真的「大紅」了,紅到幾乎不能開口說話,一開口就是一片掌聲,一抬手又是掌聲一片。這個號稱「眼袋都是戲」的演員,跟史可一靜一動,相得益彰,成為了整部戲的「定場神針」。
不過,倪大紅本人還是比較冷靜。「沒什麼不一樣,該吃吃該喝喝。」當問及蘇大強火了之後再演於五這個角色,心態上的變化時,倪大紅說,「其實只是創作的方式不一樣,一個是在鏡頭前的表演,一個是在舞臺上的表演。此外,人物的質感也有些許不同,於五屬於比較老實本分的,執著堅守著老一輩兒的文化傳統。」
讓人物更具煙火氣
在電視劇《都挺好》帶來的光環之下,倪大紅還是選擇了回歸話劇舞臺。令人欽佩的是,在《銀錠橋》中的倪大紅,雖然有著自己的表演特色,但蘇大強膽小又懦弱的人物特質被全然拋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熱心腸、愛管閒事又有些執拗的普通飯館小老闆。瞬間脫離觀眾最熟悉的人物塑造,深深地活在自己的角色之中,「老戲骨」倪大紅功力頗深。
同時,由於整部戲的敘事基本上為單線,這樣的劇作對於演員們來說更具挑戰。倪大紅也說,為了更好地呈現角色,細緻入微地觀察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演什麼人物,就要去琢磨什麼人物。就拿這次我所塑造的廚師於五來說吧,我們一起去了王府井邊上的飯店,觀察每個廚師的特點,然後再把這些對於生活的觀察,融入演出當中。」
時不時地搓著圍裙的一角,和史可扮演的五嫂常常因瑣事拌嘴,在感到愁悶時一邊和 「鄰居們」聊著天,一邊自然地剝著蒜頭,最後唱起《北京北京》時,宛如一個在後海生活了半輩子的搖滾老炮兒……舞臺對於倪大紅來說,依舊遊刃有餘。
對於舞臺他依舊保有真誠
在很多場合,倪大紅都曾表示過,回歸話劇舞臺不僅源於對舞臺的熱愛,也有對恩師林兆華的感激之情。上世紀90年代,剛畢業的倪大紅從一部《哈姆雷特》逐漸咂摸出了表演的意義,2015年林兆華和倪大紅因《銀錠橋》再度合作,一切的安排真的 「都挺好」。
據介紹,現在起至明年1月,除了《銀錠橋》,話劇《安魂曲》的巡演也已提上日程,倪大紅把時間基本都給了舞臺。
2015年首演至今,《銀錠橋》已經走過全國35座城市,場次達到了115場。9月份,倪大紅也會攜《銀錠橋》再度來青。倪大紅說,演員陣容的調整,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重新編排了一部新的作品,在之後巡演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對臺詞做一些小的調整,讓觀眾更易於接受,不過其中的京味兒是不會變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希望我們巡演的所到
之處,都能給那裡的觀眾
一些啟發,一起去留
住當地文化的命脈和
根基。」
■《銀錠橋》劇照
時尚·生活
和「青未」一起理想主義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李 魏
這個夏天,青島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會做些什麼?
據說五四那天,有一群年輕人在1907光影俱樂部集結,舉行了一場囊括了放映、繪畫、講演、詩歌、話劇和音樂的小型聚會,還發表了一席公眾號宣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80後、90後依舊在追求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們在用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踐行自己的理想、呈現自己的作品,關注國家的命運、人類的未來。」
他們中有去到三十多個國家收集「生命是什麼」主題繪畫的姑娘,有堅持做獨立紀錄片的導演,有做自己戶外品牌為國爭光的設計師,有一邊種地打工、一邊寫詩的鄉村詩人,還有從上世紀30年代一直傳承至今的校園話劇社成員……而將這些青年人集合到一處的,則是一個年僅四歲的年輕的社群組織——青未。
周四「旅行故事會」,周五「稷下讀書會」,周六「螢火青年聚」、周日「曉時光放映」,這是青未的夜晚沙龍活動的日常主題。創始人陳哲告訴記者,除了這些常規的聚集,詩與遠方的分享與交流,青未也時不時會腦洞大開,創製大型的青年營,舉辦屬於年輕人自己的「青年節」,或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比如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青未青年節系列活動,再比如五月剛剛完成的一次海島之旅。那次海島行,青年們專門創製了一個APP,開啟尋寶遊戲,從海底打撈出預先放置的寶箱。他們甚至還開啟了一次關於海島民生的調研,並據此撰寫了一份當地教育醫療計劃書。
定製旅行,是青未的一項傳統項目,今年他們還將開闢去往貴州以及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旅程。不同於一般的旅行,青未之旅一定會讓每個人都彰顯出自己的存在:途中會有開啟創意音樂節,甚至會推出小型的旅行雜誌,每個人都不得不一展所長,將沿路的風景和心得,通過攝影、詩歌、繪畫、影像分享傳遞。
陳哲還提到了他們最新的一個名為「青島密碼」的創意活動,在十二張有關青島歷史的記憶卡片上融入密碼學知識,對青島的老城區進行一次徒步探索。只有解決掉這些密碼,才能解鎖老城的故事……記者問陳哲都是些什麼樣的老城故事,答案中出現一眾熟悉的舊身影:老舍,梁實秋,聞一多,沈從文……大多出於這一輩青年對那一輩青年的懷想。
對於青未而言,整座城市就是創意的舞臺、幕布和背景,是靈感的緣起。而他們身在其中,正如青未的宣言:忠於未知,活於理想。
陳哲說,四年的歷練,青未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們倚靠文化深挖、創意加持、精神置放、技術背書,正努力構建一個屬於青年人自己的場域,一個自有規則的世界。而在「忠於未知」的探索中,他們永遠需要能力如鯨向海,創意信馬由韁,永遠理想主義的同路人。
■近期「青未」組織的一次海島之旅。
微醺夏夜
□楊琪琪/文 王 雷/圖
入夏,青島的夜夾雜著潮溼的涼意,不安的城市因子紛紛躍居街頭,散落在老城的拐角巷和最IN的時尚夜場之中,有種別樣的詩意。
那些霓虹的燈光,醉人的曲調,勾勒出一幅關於城市夜生活的浪漫圖景:找間正當紅的酒館,聽那裡的駐場唱一曲寫給青春的故事,走入燈火闌珊的鬧市,看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鮮花和燈光下,每個地方都有浪漫的故事發生……
■小小的音樂吧是晚上約會或獨處的好地方。■從俄羅斯帶來的狂歡夜。
■找一間酒吧,尋一二知己,談天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