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楚辭到楚歌|閱讀《史記》

2020-12-15 中華書局

《史記》有引錄文章塑造褒貶傳主證成史觀史論的傳統

賈誼《過秦論》即兩見於《史記》,一在《秦始皇本紀》,一在《陳涉世家》。司馬遷贊同《過秦論》把秦朝興亡的原因總結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引在《秦始皇本紀》,意在證成「仁義不施」,引在《陳涉世家》,意在證成「攻守之勢異也」,一因一果,法度謹嚴。

賈誼本人也與屈原合傳,列為《史記》第八十四卷《屈原賈生列傳》。屈賈都是一代文宗,傳中自然引錄了傳主文章。賈誼被引錄的是《吊屈原賦》,屈原被引錄的是《懷沙》。

《懷沙》是楚辭《九章》的第五篇,一般被認為是屈原的絕命詩:

玄文處幽兮,矇瞍謂之不章。離婁微睇兮,瞽謂之不明。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鳳皇在笯兮,雞鶩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黨人鄙固兮,羌不知餘之所臧。任重載盛兮,陷滯而不濟。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文質疏內兮,眾不知餘之異採。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重仁襲義兮,謹厚以為豐。重華不可牾兮,孰知餘之從容!

《懷沙》節選

詩中說,五彩而被人暗藏,瞎子說它不漂亮,離婁微閉著眼睛,盲者說他目盲,鳳凰與雞鴨共舞,美玉與頑石雜糅,黑白混淆,上下顛倒,在這樣的環境裡,「任重載盛」「懷瑾握瑜」的俊傑之士既「不知所示」,又不為人知,詩中一再出現「羌不知餘」「眾不知餘」「莫知餘」「孰知餘」,可見屈原的與世不偶之慨、懷才不遇之感是極為強烈的。

楚辭就是屈原這個具有強烈個性的知識分子對糟糕環境噴發出的反抗,在作品中,他反反覆覆歌唱著對楚王和當權貴族不採納自己主張的悲哀和憤慨。個人與社會的矛盾衝突,是楚辭文學的主題,這種衝突常被處理為正邪黑白美惡的對比。

在孔子那裡陳述性的君子小人對舉,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在屈原這裡進化為極端化的描繪性的「惡人毒草」對「美人香草」的壓抑和摧殘。楚辭對所處環境的強烈控訴是與對自己主張的強烈呼籲伴生的,這使人覺得詩人仍然執著期待著美好環境的恢復,這是一種不甘心屈服於命運支配的精神。

楚辭之後有楚歌,項羽在「四面楚歌」的垓下也唱出一曲楚歌:

(圖片為湖北京劇院京劇《楚漢春秋》劇照)

這首詩就是那種意識到人類為不可知的命運所支配的人物的心聲了。

人類的幸運是偶然的,不幸也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人類被某種超人類之物,可能就是通過「天」這個詞指稱的那種東西所支配的緣故。天所操縱的命運,一會兒無端的擺向幸運,一會兒又無端的擺向不幸。操縱者是無常的,但它所產生的結果卻是絕對的。命運一旦擺向不幸,那就會使人類的力量和努力通通無效。

項羽從不把自己的失敗歸之於軍事和政治,而是歸之於不可抵抗的天意,《項羽本紀》垓下突圍後,在連續快戰之時,在烏江渡口,項羽連說三次「天亡我」: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這樣的情感在楚辭裡是很少見的。

屈原的希望,就是要把自己的世界變成那種善意的美好的世界。因這種希望被辜負而產生的憤怒,是屈原作品的原動力。屈原悲哀的中心內容,就是自己沒能生活在理想中幸福的世界。所以,「世溷濁」是屈原經常使用的詞語,《離騷》有「世溷濁兮不分,好蔽美兮惡賢」,又有「世溷濁兮嫉賢,好蔽美兮稱惡」,《九章》的《涉江》《懷沙》篇都有「世溷濁而莫吾知兮」,《卜居》有「世溷濁兮不清」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必須把楚辭中的「世溷濁」與項羽歌中的「時不利」區別開來。「世」指的是實實在在的人世,而「時」則是一種超越於人類之上的東西,勉強可以稱之為天時。在命運無常這一點上,楚辭歸因於人類的無常,態度是不甘,而楚歌歸因於天意的無常,態度是無奈。

出自楚辭的「美人遲暮」常與項羽垓下的「英雄末路」為人並列使用,抒發那種「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的無奈感,其實英雄末路卻偏偏面對如花美眷的場面更殘忍更無奈,這就是「虞兮虞兮奈若何」了。

與項羽同為楚人的劉邦及其後世子孫,也一再面對著如花美眷唱出一曲曲楚歌,感嘆天意的無可奈何。

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一度欲易儲於其子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策請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盈以示羽翼已成大局已定,劉邦無奈放棄易儲企圖。

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歌曰:「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之,罷酒。

《史記·留侯世家》

劉邦的兒子文帝劉恆,某次出遊新豐道,告訴隨侍的慎夫人腳下的道路就通往她的故鄉。

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慘悽悲懷,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用紵絮斫陳,蕠漆其間,豈可動哉!」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由通往愛妃故鄉的道路起興,令愛妃鼓瑟,自己以楚歌相和,唱的想的是身後營建陵寢之事,此情此景,恰如他的孫子武帝劉徹所言,「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秋風辭》)

武帝本人做皇帝比祖父和曾祖要隨心所欲得多,但一樣也有無可奈何之時。傾國傾城的李夫人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術士少翁「能以精誠致魂魄」,乃夜施帷帳,明燈燭,而令帝在遠處遙望。武帝看到帳中燭影搖晃,有一身影姍姍而來翩然而去,遂悽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李夫人歌》)

(圖片出自鄒莉《中國后妃百圖》020)

項羽喑嗚叱吒,劉邦、劉恆、劉徹三代雄主,卻皆因成敗、子嗣、壽夭這樣的命題,面對著心愛的女人唱出楚歌,無可奈何於天意。與屈原歸咎於人世人事不同,這四位歌者不太會懷疑自己對人的因素的控制能力,所以對天意無常的體認會更加深刻。

相隔百年,從屈原到劉項、從楚辭到楚歌,對個體命運的解釋呈現出從人事到天命的變化,這似乎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吧。

(本文為「第四屆伯鴻書香獎·閱讀獎」投稿)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十冊

[漢]司馬遷 撰,[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

顧頡剛 領銜點校,趙生群 主持修訂

繁體豎排

32開 精裝

9787101095012

590.00元

《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十冊

[漢]司馬遷 撰,[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

顧頡剛 領銜點校,趙生群 主持修訂

繁體豎排

32開 平裝

9787101103144

380.00元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書。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史記》敘事,始自黃帝,下迄西漢太初,採用了綜合性的敘事模式,囊括記言、紀事、編年、國別等形式,開創紀傳體史書「紀、傳、表、志」的體例。就內容而言,《史記》是對前代史學的一次總結;就體例而言,《史記》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總理的指示下,顧頡剛先生等著名學者以金陵局本作為底本,對《史記》進行分段標點,並以方圓括弧來表明字句的刪補,形成新中國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史記》點校本。

2007年,中華書局組織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工程,將《史記》作為重中之重,在原點校本的基礎上,不僅對底本、通校本、參校本作了覆核和補充,還改變了方圓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條校勘記;對原標點一一覆核,進行修改和統一,以期達到新時代古籍整理的最高水準。

2013年10月,《史記》(修訂精裝本)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和學術界的熱烈關注,掀起新的一輪「《史記》熱」。

2014年8月,在吸納讀者意見和自我完善的基礎上,推出《史記》(修訂平裝本),以饗讀者。

《史記》(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全五冊)

[漢]司馬遷 撰 陳曦、王珏、王曉東、周旻 譯

32開 精裝

簡體橫排

9787101142365

298.00元

新版「文白對照」本《史記》,約請中國《史記》研究會的專家學者,採用最新出版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史記》為底本,參考最新校勘研究成果考訂原文,精心翻譯,並且新增了十篇史表的表格全部內容,是市場上真正文白對照的全本《史記》。

相關焦點

  • 《史記》與父子相知|閱讀《史記》
    果然,伍尚返回與父共死,而伍子胥逃亡到吳國,後來助吳攻楚,破郢都,把平王掘墓鞭屍,既報家仇,也佐證了父親的知子之明。《酷吏列傳》之張湯則以展示特殊才能獲得了父親的認可和培養,「張湯者,杜人也。其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從「哭,泣不下」到「說(悅),哭乃哀」,「哭」「泣「「說(悅)」「哀」幾個單字,將呂后複雜急轉的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 《梁孝王世家》記載,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不守禮節、驕橫放縱,有不臣之心,還派人刺殺朝中十餘位正直的大臣。事情被揭發之後,一直溺愛梁孝王的竇太后坐不住了——「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
  • 張騫:「鑿空西域」第一人 | 閱讀《史記》
    這是因為最初出現的通西域孔道,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繁榮與暢通,比如常因民族紛爭而中斷,尤其常被匈奴人阻塞;即使它有時相通,也因山川阻隔道路遙遙,缺乏食宿飲水和沒有安全保障而通行艱難;而且反映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當時這條道路的行經地點和具體路線都語焉不詳;只有到張騫通西域後才突破了中國人的地理知識圈。
  • 2020社區工作者考試--《楚辭》常識知多少
    所以可以這樣說,《楚辭》是由屈平(字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感情奔放,想像奇特。與《詩經》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
  • 難覓知音的司馬遷|閱讀《史記》
    他到如今還不脫黃仲則,龔定庵那些乾嘉習氣,我一開筆就做的同光體。」方鴻漸不敢開口。或許是意識到自己比擬不當,與李白分別後,杜甫扎紮實實盛讚了李白一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評價比上次高出許多,可惜李白卻看不到了。知音少,很多文學家都曾這樣感嘆。
  • 灌夫:蝴蝶的翅膀 | 閱讀《史記》
    (本文為「第四屆伯鴻書香獎·閱讀獎」獲獎徵文)《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十冊)[漢]司馬遷 撰,[宋]裴駰 集解,[唐]司馬貞 索隱,[唐]張守節 正義顧頡剛 領銜點校,趙生群 主持修訂繁體豎排32開 精裝
  • 屈原•《楚辭》•《離騷》
    他與千古不朽之《楚辭》、《離騷》又有何種聯繫?筆者為深究這些世之所疑,故借春節長假之期,蹲於新華書店,遊覽春秋戰國至秦漢間古籍,並參閱「唐宋八大家」等古文大家相關評述,從中獲得準確答案。於是乎,提筆書之,以饗讀者。  太史公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四屈原列傳(下稱《屈原列傳》)載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 理解中國古代文學必須理解《楚辭》,理解《楚辭》又必須了解屈原
    今天我們將進入國學的另外一部經典《楚辭》的學習,《楚辭》是一部經典的作品,內容很豐富,我們理解中國文學必須先理解《楚辭》,所以關於這個內容的篇幅會稍長一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在正式進入《楚辭》內容之前,我們很有必要來談談它最重要的作者:屈原。01屈原的名字屈原的名字叫什麼?熟悉「王庶文講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屈原不應該姓屈,名字也也不叫原,《史記》是這樣記載的: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中國文化的起源詩歌:《詩經》與《楚辭》
    說到《詩經》,可能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孔夫子,而說到《楚辭》,那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屈原了。中國文化起源來自詩歌,無數詩歌通過百姓的代代相傳,不間斷的承接與延伸,詩歌文化在中國歷史的進程裡,也不斷的演變著。詩有六義,說的是《詩經》共有六義。這六藝分別是:「風、雅、頌、賦、比、興」。
  • 楚辭名句取名:10個小家碧玉的女寶名字,太讓人難以招架了
    出自《楚辭》氣質優雅,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讀起來平添幾分敬意,十分讓人歡喜。 一、《楚辭》中小家碧玉的女寶名字1. 知成出自《楚辭·九章》: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微靜出自《楚辭·九懷》:登九靈兮遊神,靜女歌兮微晨。解釋:登上九天舒放精神,在黎明時分傳來神女歌聲。3. 鳳鶴出自《楚辭·九嘆》:駕鸞鳳以上遊兮,從玄鶴與鷦明。
  • 如何閱讀史書?比如《史記》《資治通鑑》?如何選擇權威版本?
    不時有朋友詢問:想讀《史記》《資治通鑑》,該選擇哪個版本好?因本人學習《史記》《資治通鑑》的緣故,我購買過以下幾個版本的《史記》《資治通鑑》介紹給大家。天文、水利、經濟、社會各種事),一共有130篇,52萬餘字,記載了從中國原始社會的黃帝時期,到夏商的奴隸社會,再到春秋戰國的封建社會,再到秦漢的大一統封建社會,直到漢武帝時期長達3000多年的中國大歷史,被稱之為中國史書的典範,為中國所有正史之首。
  • 寶寶名字大全:楚辭楚辭詩經的女孩名字,你想做那個有趣的人嗎?
    《楚辭》中眾多的大氣之詞適合寶寶名字,也就讓現在很多父母在跟寶寶取名時,會首先參考《楚辭》。 一、《楚辭》中楚辭詩經的女孩名字1. 冰蘭出自《楚辭·九歌》:桂棹兮蘭枻,斵冰兮積雪。採南出自《楚辭·九懷》:北飲兮飛泉,南採兮芝英。解釋:來到北方渴飲崑崙飛泉,遊至南方採摘靈芝花英。3. 水根出自《楚辭·惜誓》: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長。
  • 《楚辭》——漁父
    《楚辭章句》是在西漢末年劉向編的《楚辭》的基礎上作注。在《楚辭》中,《漁父》已作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據此,則認定屈原作《漁父》,又可上推至劉向時。後世認同屈原作《漁父》,影響較大的有南朝梁代蕭統編的《昭明文選》和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但此說漏洞頗多。從外證來說,司馬遷在《史記·屈賈列傳》中引述《漁父》文字時,只是作為行文的一部分,而並非作為屈原的原作轉引。
  • 楚辭起名:傾國傾城的女孩名字,美醉了
    從漢朝起,中國古人取名選字講究「女詩經,男楚辭」,現代人取名字也很喜歡引用《楚辭》。 一、《楚辭》中傾國傾城的女孩名字1.然瓊出自《楚辭》: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然瓊」選於楚辭中,意思是如同瓊玉一樣高貴清潤、志潔行芳。3. 若竹出自《楚辭》:「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
  • 楚辭之體非屈子所創也
    楚辭之體,非屈子所創也①。《滄浪》②《鳳兮》③之歌已與三百篇④異,然至屈子而最工。五七律始於齊、梁而盛於唐。詞源於唐而大成於北宋。故最工之文學,非徒善創,亦且善因。屈原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詩篇,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加工發展而成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後人稱為「楚辭」。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曾這樣評價:「《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 楚辭九歌:10個才華橫溢的男孩名,讓你如沐春風
    從《楚辭》中尋找合適的名字,我們在念到出自《楚辭》的名字時,會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難以忘掉。 一、《楚辭》中才華橫溢的男孩名1. 正和出自《楚辭·九嘆》:雲服陰陽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其尚出自《楚辭·九辯》: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幸其弗濟。解釋:寒霜涼露交加多悽慘啊,心中還希望它們無效。3. 國志出自《楚辭·惜誓》:梅伯數諫而至醢兮,來革順志而用國。
  • 女寶寶起名:楚辭天生麗質的女孩名字,真的是美到靈魂裡
    自古以來,人們給孩子取名尤其是給男孩取名就有參考《楚辭》的傳統,因為一個意蘊豐富、大氣吉祥,出自經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平添幾分敬意。《楚辭》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繞不過的一本書,是浪漫的詩歌總集,只要詩句選的好,名字組合的好,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名字。
  • 男孩名字大全:楚辭學富五車的男孩名字,經典又動人
    從《楚辭》中尋找合適的名字,我們在念到出自《楚辭》的名字時,會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都難以忘掉。 一、《楚辭》中學富五車的男孩名字1. 騰運出自《楚辭·九嘆》:卻騏驥以轉運兮,騰驢騾以馳逐。馳蛟出自《楚辭·九懷》:馳六蛟兮上徵,竦餘駕兮入冥。解釋:駕起六龍向上飛升,乘車高馳直上太空。3. 貴行出自《楚辭·遠遊》:聞至貴而遂徂兮,忽乎吾將行。
  • 楚辭起名全集:明眸皓齒的女寶寶名,光彩奪目
    作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楚辭》裡面許多詩句中可以提取出很好的寶寶名字。 一、《楚辭》中明眸皓齒的女寶寶名 1. 瑤鍾 出在《楚辭》:緪瑟兮交鼓,蕭鍾兮瑤簴。「瑤鍾」選自楚辭,意思是敲擊大鐘,鍾架搖搖晃晃,吹奏橫笛,竽笛聲聲相和。
  • 怎麼樣用楚辭取英俊瀟灑的男寶名字,你被驚豔到了嗎?
    父母給孩子取名時,想避免尷尬的重名、不雅的諧音,容易誤讀的生僻字……可以從《楚辭》裡面尋找解決的辦法。 一、《楚辭》中英俊瀟灑的男寶名字1. 方禹出自《楚辭》: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成今出自《楚辭·九章》: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解釋:手臂多次折傷的人可能成良醫,如今我才明白這話一點兒不差。3. 木根出自《楚辭·惜誓》: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