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碎影,孫悟空的榮耀典藏皮膚。
對於這款皮膚,除了價格昂貴之外,似乎並沒有太多的亮眼之處。
臺詞七零八落,身為全英雄最貴皮膚這一檔,竟沒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口頭禪;
造型極度浮誇,一頭黃髮,手拎水管,像極了嘻哈水管工;
手感、打擊感方面雖屬一流,但遠達不到颶風號逆天改命的程度。
所以在多數人眼中,比賽中拿出這款皮膚,更多的也只是「身價」的象徵。
那麼官方推出這款皮膚的意義何在?僅是為了單純「撈金」?
當然不是。
事實上,這款皮膚並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膚淺,其構成元素以及臺詞背後的隱藏含義才是真正的點睛之筆。
01全息碎影臺詞一覽
那年夏天,帕克總是睡不好;凌晨三點;腦波誘發;看不見的海灘上,磁帶播完了;七零八落,世界的本質;把我的每個碎片撿回來;不妨叫我神經漫遊者;和痛苦一樣銳利;嘗嘗這賽博金箍棒;I am real;當心,寶貝;有人以為在用自己的記憶創建我,可是他的記憶是我創建的;夢見了一隻電子豬;抹去存在。皮膚臺詞多數出自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短篇小說《全息玫瑰碎片》以及由菲利普·迪克原著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銀翼殺手》。
02威廉·吉布森與全息碎影
威廉·吉布森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出生於美國南卡州康威,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全息玫瑰碎片》是威廉·吉布森發表的頭篇作品,據傳是其在大學科幻選修課上提交的期末作業,隨後發表至科幻雜誌。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威廉·吉布森讀書期間習慣於背帶日式書包,再看全息碎影后背照,同樣出現日式小書包。
1984年,威廉·吉布森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學位時,完成作品《神經漫遊者》,一舉拿下英語科幻文學界的三大主要獎項(雨果獎、星雲獎、菲利普·狄克獎),並連帶創造出被稱為「賽博朋克」的全新科幻文類。
而賽博朋克,則與全息碎影皮膚背景故事息息相關。
另外,之所以提到《神經漫遊者》這部作品,是因為全息碎影也有臺詞出自此處,並且全息碎影背景故事中出現的《銀翼殺手》也屬賽博朋克類別電影。
皮膚背景故事大致意思是描述虛擬意識入侵人腦,進而轉變為真實個體的具體歷程。
全息碎影 - 孫悟空原本是一個男孩在VR設備裡的虛擬角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虛擬意識衍生出自我意識,並利用程序漏洞將自己的意識植入男孩大腦。
虛擬悟空嚮往自由,因此他需要打破VR設備的限制,讓自己真正存活於現實世界中。
VR設備、虛擬實境,正是賽博朋克的常見元素之一。
03背景故事結合小說作品,再讀全息碎影皮膚臺詞
(1)「那年夏天,帕克總是睡不好」
出自《全息玫瑰碎片》,為正篇開頭語。
(2)「腦波誘發」
「凌晨三點」
「看不見的海灘上,磁帶播完了」
「七零八落,世界的本質」
「把我的每個碎片撿回來」
「像痛苦一樣銳利」
盡皆出自《全息玫瑰碎片》正文。
(3)「不妨叫我神經漫遊者」
出自《神經漫遊者》。
(4)「嘗嘗這賽博金箍棒」
無非是在映射「賽博朋克」,而且猴子管道工的形象也對應威廉·吉布森合著小說《Red Star, Winter Orbit》(紅星,冬季軌道〉中的飛船管道工。
(5)「夢見了一隻電子豬」
出自《銀翼殺手》原著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此外,《銀翼殺手》中的角色也會夢到諸如獨角獸之類的象徵物,與全息碎影夢到的「電子豬」互相對應。
當然,「電子豬」的說法也有可能是在暗示新英雄豬八戒,因為全息碎影上架時豬八戒尚未登場。
(5)「I’m a real」 (我是真實的)
按背景故事介紹,全息碎影並非一個簡單的虛擬角色,而是一個可以入侵人腦,最終脫離虛擬設備單獨存在的個體。
「I’m a real」,此語無非是虛擬悟空的內心獨白。
同時,《銀翼殺手》中的角色也一直在探尋人造人與現實人類的界限所在。在一定程度上,這句臺詞也有致敬影視作品之意。
(6)「有人以為在用自己的記憶創建我,可是他的記憶是我創建的」
同樣源自背景故事,與「I’m a real」相呼應。
旁人皆以為虛擬悟空是由玩家構思創造,但事實上卻是虛擬悟空把自己的意識注入玩家大腦,並最終脫離虛擬世界。
此外,《銀翼殺手》中很多人造人的記憶也是借用一些真實人類的記憶。
(7)「當心,寶貝」
出自背景故事,全息碎影孫悟空有掙脫虛擬設備的傾向,這句臺詞是悟空對自己的製造者所發出的警示。
「當心,寶貝,我要掙脫束縛了!」
04皮膚海報中的隱藏彩蛋
(1)皮膚造型
冰凌般銳利的頭髮、紅色的厚底球鞋、容易脫線的防寒手套、眼睛周圍的一圈紅色、女孩的紫色圍巾、金水管,盡皆出自皮膚背景故事。
(2)屏幕中的男孩頭像與悟空右手的枷鎖
全息碎影 - 悟空本是小男孩創建的VR虛擬人物,但海報中卻是全息碎影 - 悟空身處現實之中,而小男孩卻被囚禁在VR之內。
結合悟空右手的枷鎖,僅有枷鎖卻無鎖鏈,是否再次印證了虛擬悟空已踏入現實的事實?
05寫在最後
了解全息碎影的諸多隱藏信息後,你還覺得他是一隻單純的嘻哈猴嗎?
其實全息碎影這類包含一定故事情節的英雄皮膚真的很令人稱讚,它不僅是一種遊戲元素,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一種另類的文化輸出。
作為接觸各類遊戲二十多年的骨灰級玩家,真心希望有一天遊戲不僅僅是遊戲,它可以和那些已經被世人認可的藝術形態在某些地方有所交集,比如電影、小說、科幻、人物等等。
正如全息碎影皮膚背後的賽博朋克文化,雖說僅是簡單的映射致敬,但還是希望有一天遊戲可以帶給人們一些快感體驗之外的東西,最終認可遊戲也能成為一種真正的獨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