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注釋
選自《譚嗣同全集》(中華書局1981年版)。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清末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潼關,在今陝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衝,歷來為軍事重地。終古:久遠。簇:簇擁。束:拘束。山入潼關:指秦嶺山脈進入潼關(以西)。譯文
久遠的高雲簇擁著潼關古城,獵獵的秋風吹散了清脆的馬蹄聲。奔騰的黃河水流入大平原仍閒拘束,秦嶺山脈至潼關(以西)再也不知何謂平坦。
譚嗣同寫這首詩時才十多歲,當時隨父赴甘肅上任,途經陝西潼關,被北方特有的壯闊的風景所震撼,欣然命筆。首句寫高雲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寫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又顯出孤城的寂寥與遼遠。第三句筆鋒一轉,寫「河流大野」,不說其奔騰或壯闊,而說其「猶嫌」拘束。末句寫秦嶺山脈入潼關之態勢,不說其巍峨險峻,而說其桀驁不馴,再也不知何謂平坦。都在寫山水,卻是詩人感覺中的山,感覺中的水,把山水寫活了,讀來有衝擊力,能讓人強烈感受到詩人渴望衝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作者/來源:家有讀書郎2020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