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曰:一句「阿彌陀佛」,罪滅恆河沙。每一念都能夠消除過去世,乃至今生今世,所累積的種種罪業。在佛教的修行中念佛是一種修行手段,誦經同樣也是一種不錯的修行手段,誦佛經得到的功德和福報也很多。
《心經》作為佛門弟子每天早課必誦的功課之一,可見《心經》對學佛人的重要性與影響。《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書260字就簡明地概括了大乘佛教的核心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佛教經書的經典思想,因此被後世稱為佛教經書的總綱和要領。
《心經》篇幅短小,內涵豐富,不僅在佛教界流傳甚廣,更被儒、釋、道三教共尊為寶典,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這樣一本重要的經書,常年誦讀的好處有很多,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一說到好處,人人都眼前一亮。可這好處也不是讀讀就有的,讀誦經書當然要有正確的方法:
1. 首先,讀誦《心經》時心態調整到關重要,我們誦經是為了增長佛學知識,更要在《心經》的字句中觀照自己,修正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掉自己的惡習,這是誦經的正確方法,也是得大利益的竅門,如果是只為了誦經而誦經,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只追求數量,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也是得不到利益的。
2. 誦經的方式有多種,根據場合選擇自己合適的方式,可在心裡默誦,就在心裡念,不出聲;條件允許也可以念誦,依照經書一字一句地讀;在寺院或是自家的佛堂還可以唱誦,就是打著法器有節奏地唱出來……不管用哪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專心,一門深入,不能有口無心。
3. 誦經時需要怎麼樣的姿勢呢?這個可以根據誦經時間來選擇,短時間誦經可以跪著,如果有較長的時間來誦經,也可以選擇坐著或是盤腿坐都可以。還有一點,在家的佛弟子在誦經前一定要淨手、淨口,衣著整潔,不要大褲衩子大拖鞋,有佛堂的可奉點香燭,擺供果;家裡沒有佛堂的,選擇一清淨房間,為不影響他人,可選擇默誦,最重要的是心靜下來,心口合一。
誦經,有功德,關鍵在心,當你誦經時心口合一,智慧就增加了,人我執就減少了,就有功德,功德是怎麼來的?功德來自於智慧,離開智慧沒有功德只有福德,當你讀經時,佛教經典的加持力能感來無形眾生來聽經,護法神自然而然地來到你身邊護持,多讀一次,多增加一分智慧,那麼在六道輪迴中的時間就減少許多,離圓滿覺悟就越近,就像佛陀在《金剛經》裡開示說,若有人能受持一四句偈,或廣為人演說開示一四句偈的法要義,這個人的功德是無邊無量的,如六祖惠能大師聽金剛經而開悟證阿羅漢果,你說誦經豈能沒有功德。要知道修行先修心,觀照自己,修焉自己,改變自己,而改變是從心開始的,不從心開始,念再多遍經書也枉然,所以誦經要真正的讀進去。
念誦《心經》可以讓人心想事成嗎?當然可以,有很多人在念誦心經之前,總是感覺自己事事不利,時時煩惱,念誦《心經》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念誦心經之後,明白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短板,這樣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夠以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去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對任何問題都有準備,所以也就無往不利。
念誦心經,心身合一,觀照自己,這樣就能轉化身心境界,讓自己的身口意三業在修持中,漸漸與經文要義相應。這樣的煉心,必然能夠給人帶來正能量,從而可以給讓自己的運氣也越來越好,事業也越來越順。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腦袋裡面裝著什麼,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就會成就什麼,如果他心裡總是裝著《心經》,那麼他的一言一行也就合適佛法,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命運的改變就是從一個小小念頭開始的。
從理論上說,所有佛經都對人有大利益。《心經》更是如此,這裡的大利益不是我們世俗中的利益,這裡的利益不是損人利己,更不是升官發財,是解除我們心中根本的煩惱和痛苦。 修習《心經》的目的在於個人自我修行,長期供奉家中念誦、抄寫亦能回向親友眾生,得到身心安吉之祈福心願。
流傳到現在的佛經,都是佛教中最經典的文字。這些經文之中蘊含著佛菩薩的無上智慧,經常誦念《心經》就是常年在佛菩薩身側,耳燻目染,長期燻修,個人的智慧也會慢慢增加。一個人常年親近菩薩,自然也會在佛光普照之下,心情也是非常的歡喜愉悅的,久而久之,相由心生,自己的相貌也就有所改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菩薩相」,你的相貌,變得越來越有福相,所以時常誦讀經書就會帶來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了,我們誦經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得到好處的,而是讓我們超脫輪迴,上面所說的那些好處不過是在修的過程中的一種「附屬品」,並非是主要追求的東西,不能夠本末倒置。願大家六時吉祥,感恩閱讀和分享,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