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高平】扯麵

2021-02-26 高平新聞中心

高平扯麵,又稱拉麵、圪址、刀圪(割)離,是高平頗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又是一種招待貴客、親人的高級飯。

據《高平縣誌》載:「歷史上,高平飲食以粗糧為主……歲時節日,飯食具有傳統習俗。待客一般吃水餃、拉麵、餡餅(俗稱裡圪抓)等。」

高平為丘陵地區,平川少,山坡溝叉地多,農作物種植多以玉茭、高粱、穀子、為主,小麥、豆類次之且產量低。蔬菜更少,多以低洼地,河邊小塊地種植各類菜蔬;豆角南瓜多以玉茭地穀子地帶種為主。靠天吃飯,旱澇不保。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土地仍然由生產小隊統一經營生產,人均所分口糧,年150公斤左右(玉米帶圪碌、穀物帶殼且含水成分較多),仍是不富裕。且以粗糧為主,小麥很少。平常過日子是吃不上白面的。只有稀客貴客新女婿來了才能吃上。當然,上門給兒女牽線搭橋,巧舌如簧的媒人(對媒婆、媒漢的統稱)也能吃上一頓白面飯。童謠:「媒人老婆兒喝揪片,姑舅姨姨擀麵條,女婿來了吃扯麵。」

大概是1979年暑期,大姐郜運朵與姐夫郭冀唐結婚不久,姐夫在省城財經學院(現財大)任教,趁放暑假有時間,大姐在省機械施工公司財務科任職,責任心強,工作忙,是專門請了幾天假,兩人坐火車從太原回來看望父母。家裡早在半月前接到了大姐的來信,說要回家轉一趟,具體日期未定。新女婿第一次來高平,父母都很高興,趕緊整理房子,準備招待他們吃的東西。母親把剛分到家不多的新小麥拿出了一些,淘洗乾淨稍微晾曬水分後,讓三姐去村東大隊機磨房加工成麵粉,特意交待三姐把頭羅麵粉與二羅麵粉三羅麵粉(即黑面)分離出來,二羅面可與三羅麵粉混合另裝。三姐心裡明白,頭羅白面是用來招待大姐及大姐夫的。因當時麥子分的很少,這是母親的無奈之舉。

七月下旬的一天,大姐與姐夫兩人從西陽火車站下車後走了八裡多土路回到了家。雖說所帶東西不多但也有兩個挎包,一個黃色帆布大提包,提包很沉,裡面裝的都是太原產的餅乾、罐頭、糖果等食品,還有衣料等東西。大熱天,兩人累的滿頭大汗,父母很是心疼。直怨他們也不稍個信,好讓三姐與我騎自行車去接。大姐笑嘻嘻的說:「我們一路上看看田園風景也挺好的,不很累!回家累也高興。」其實,大姐知道我和三姐剛學會騎自行車,擔心路上不安全,故只好「自圓其說」了。

我們住的是新建起的三間西屋,南屋兩間土坯房是廚房兼放農具和糧食的地方,靠前牆窗戶的地方也有一盤連灶火的土炕,人多時也能休息。夏天住西屋很是涼爽舒適的。

當他們一進家門,姐夫直說還是鄉下空氣好,環境清新舒適,不像在城市那樣汙染嚴重,悶熱難受。他們洗漱完畢,不多時母親就做好了豆角雞蛋海帶粉條臊子扯麵。大姐夫直說好吃!大姐說還是母親做的飯味道好,特別是扯麵,我得多吃點。母親做的扯麵條長、細勻,湯清味鮮,柔韌爽口,別有風味。

母親能做好一碗扯麵,是多年生活磨練出來的。她常說:「要想做的扯麵嚼著筋道好吃,除必須有好白面外,主要是和面很關鍵。」我在廚房剝蔥搗蒜時,見過母親做扯麵的過程。和面時不放鹽、鹼,用清水(冬天溫水、春夏秋涼水)先和成麵團,再左手扶盆右手握成拳頭蘸上水使勁搋麵,邊用力搋邊蘸水,手搋麵時會發出一種嘰嘰嘰嘰的聲音,這是水與面在融合過程中產生氣體時,發出的歡樂之聲,唱出的祝福之歌。雖說聲音不大但格外好聽。待搋的面光、盆光、手光後,用帶潮溼的白布苫住,餳二三十分鐘,取出放在案板上摔、拽、拉、扯,在空中旋轉繞成麻花狀,如此反覆,再揉成麵團,揉至細膩光滑,用擀麵杖擀成長圓形薄片,在用刀切成指頭寬的條形,雙手取五六根,手指各捏麵條兩頭一拽,再繞指對摺起來一扯,在案板上輕輕一摔,再對摺一扯,原來只有五六根的麵條,在這扯拽摔中,瞬間已成一把又長又細又圓的麵條了,入沸水鍋稍煮漂浮即熟,撈入碗中放臊子就可以食用了。吃時淋上少許陳醋、香油,再佐以或蒜瓣或辣椒或韭花或蒜苗絲等,味道更好了。

看著母親嫻熟的技巧,麻利的動作,白生生的麵條在雙手間跳躍飛舞,由粗變細由短變長,感覺在很輕鬆的勞動狀態中就把一碗扯麵做成了。我想,這豈止是一碗扯麵條,這是母親用心和真誠,在為兒女長大成人的高興與幸福中,所含的一片真情與祝福。不由得令人感動。

高平扯麵,還隱含著越拽親情越濃,越拉感情越深的質樸情懷。在這扯扯拽拽中,一條由家鄉味編織出來的紐帶,帶著濃濃的老味道讓人永難忘懷。

高平扯麵,也有人喜歡做成寬的吃,形如褲腰帶,吃時更筋道更有嚼勁兒,這種扯麵適合牙好胃口好的年輕人吃。人們編順口溜來形容:「和面兩拳搋,面片刀犁開,兩手一扯拽,形似褲腰帶。」

在古代,扯麵有多種稱謂:「湯餅」、「長命面」、「長壽麵」、「撦麵條」(撦是扯字的異體)等。

高平人喜吃拉麵,始於何時已不可考。據《猗覺察雜記》載:「唐人生日多俱『湯餅』,世所謂『長命面』者也」。唐明皇李隆基在未登基前,曾任潞州別駕多年。據傳,他曾多次到高平巡視並悼念長平之戰「白起坑趙」冤死的趙軍將士。每到此地,他總喜食高平人做的,根長條細,柔軟筋道,爽滑利口的湯餅。返回潞州後他也總是念念不忘高平這種有特色的飯食,即使後來當了皇帝,君臨天下,也時常命御廚給他做長平湯餅吃,以解思念上黨之念。

明代宋詡《宋氏養生部》載:「用少鹽入水和面,揉勻,夏月以油單紙微覆一時,冬月覆一宿餘,分切如巨擘,折以兩手撦長,纏絡於直指、中指、無名指之間皆為細條。先入沸湯,隨撦隨煮。視其熟而浮者,先取之」。除不放鹽外,這不就是今天高平扯麵的生動寫照嗎?

民國時期,高平城飲食業生意興隆。據《城南村志》載:「1945年以前,……在南關正街開設飯館的主要有郜隨則的拉麵鋪、祁保孩的餄餎鋪……」

高平人在老人生日這天,午餐多以扯麵、蒸餃為主食,再搭配炒菜、湯食,當然少不了一瓶杏花村汾酒「作陪」了。這是祖輩傳下的風俗習慣。扯麵謂之長壽麵,蒸餃謂之接運氣交好運。民謠:「餃子配酒,越喝越有。生日吃扯麵,高壽又康健。」這是每個人都期盼的。

能做好一碗高平扯麵,最能顯示一位農家主婦身懷廚藝,善於持家的賢能本領。

巧手接力有傳人,飯裡飯外品人生。如今,在高平不論高檔酒店、小巷飯館,還是農家廚房,不乏做扯麵的巧婦高手,我妻子就是其中之一,頗有母親做飯的味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高平扯麵也不再是招待客人的高級餐飯,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最喜歡的一種特色美食了。

高平扯麵既是一道食品,又是一種味道。美味的誕生和傳承需要堅守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教你一招】酸菜牛肉扯麵
    酸菜牛肉扯麵的做法 扯麵,又叫拉麵、甩面、抻面等,是山西解州的著名麵食之一。這個扯麵,是因為全國最大的關帝廟在運城解州,故稱關公扯麵。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我們吃碗關公扯麵以示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 關公扯麵其實也不是太難做,首先選用優質麵粉,用鹽鹼水和成團,醒好,然後把面通過反覆揉和,再揪成劑,搓條,擀成片,扯好下鍋,在鍋內翻滾即熟。就是湯的兌制有點複雜,首先要炸好豬油蔥花,蔥花炸法是:將解州長蔥的蔥白部分切成蔥花,晾乾水分,再用豬板油煉成豬油,把蔥花倒入炸成焦黃色即成。
  • 做扯麵拉條子,千萬記住要用它來和面,拉拽不易斷,煮出來更好吃
    歡迎來到廚房時間,今天,我們又要給大家聊美食了!這裡全都是和美食相關的內容,而且我們每天都會有所更新,既然進來了,就先點擊關注一下吧!在這幾年中,可能是由於《那年花開月正圓》、《白鹿原》等電視劇的熱播,讓更多的人認識並開始「垂涎」陝西的油潑麵了,看著那勁道爽滑的麵條,再加上紅辣椒的點綴,一勺熱油下去,讓人不由的就會留出口水來。
  • 段均彥:一根扯麵成就了一個藍田餐飲界的傳奇式人物
    當時西安流傳一句口頭禪:「要找藍田鄉黨,大小衙門廚房」,可見當時藍田廚師之多,這裡也是對藍田美食的讚揚。本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主人公,正是憑藉一手掌勺技能,闖蕩出一片天地的藍田縣茂盛酒店董事長段均彥,他的創業歷程與改革開放「同齡」,僅憑自己勞動和智慧,從一個街邊攤發展成為了大酒店。
  • 對越反擊戰中,為何高平會成為主戰場?高平為啥那麼難打?
    於是在2月17日,我軍沿著越南北部的六個省開始了軍事行動,這六個省分別是萊州、黃連山、河宣、高平、諒山、廣寧。我們從事後的資料可以看到,高平戰役是我軍投入兵力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也就是說整個對越反擊期間,高平就成了主戰場,那麼為什麼會是這裡呢?
  • ——高平小米粥
    在山西高平,許多人一天的生活,是從早晨那碗醇香誘人、營養豐富的小米粥開始的。小米粥,也稱小米稀粥,又叫小米稠飯,是用羊頭山下、丹河兩岸、山坡嶺地產的優質穀子,脫皮去殼後簸糠去雜質的小米做的一道家常飯食,也是高平人一道傳統美食。小米好吃,但穀子難種。穀子一般種植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黃土高原山坡嶺地上,因其耐旱俗稱「耐旱草」。
  • 高平
    高平》猶如熱戀情侶口中的「我恨你!」一樣含蓄,所表達的是質樸而深沉的「我愛你!高平」。不為別的,只為那「炎帝陵」1400年前的半方唐代碑刻!(圖為高平「炎帝陵」唐代碑刻)我恨你!高平我是一方石刻來自遙遠的唐朝「高平王」李道立用鐵錘鋼釺把我鍛造我也曾在炎帝故裡君臨天下萬民敬仰  無尚榮耀我是一塊石頭見證過大唐盛世也耳聞過金兵鬼子叫囂平日裡煙燻火燎、亂世中敲碎扳倒我也曾臥地不起、一蹶不振隱瞞歷史  遺忘功勞
  • 西安美食有多好吃?老外告訴你
    繼老乾媽和麻婆豆腐後一批西安美食也走出國門,席捲全球前兩天和朋友聊到老外對中國食物的看法,如今在知乎上關於中國美食有許多熱門問題,比如像「中國菜到底有多好吃?」「外國人是怎麼看中國菜的?」問題下面,大家都熱火朝天的描述老外對中國美食有多熱愛。
  • 高平雞蛋仔冰淇淋培訓哪家強味道好
    高平雞蛋仔冰淇淋培訓哪家強味道好下零食店的數量急劇增加,休閒食品行業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人人都想分得一杯羹,但並不是所有的零食店都能夠收穫豐厚的利潤。那麼好吃冷飲店開在哪些地段比較賺錢?
  • 中共高平市委組織部公示
    1971年12月生,高平石末人,在職大學學歷,200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9月參加工作。曾任市技工學校教師,市委組織部電化教育室科員、村官辦副主任,市大學生村幹部管理辦公室主任,2019年9月任現職。李雪峰,男,現任市誠建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經理,擬任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副職。
  • ​家樓下的這家小店,憑一碗扯麵,餵飽了桂林人的一日三餐!
    老闆姓王,是陝西鹹陽人,正是這碗麵條的「製作人」。因為從小生活在西北,自己也很喜歡吃麵食,於是去學了做面的手藝,一做就是十多年。「寬如褲帶「厚薄勻稱的扯麵,澆上紅亮亮的辣椒油,隨著"嗞啦"一聲,濃香撲鼻。
  • 山西高平開化寺被整個搬到了德國!
    ▲山西高平開化寺(侯楠山攝影)高平開化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17公裡處陳區鎮王村的舍利山南麓,創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
  • 如畫陝菜|「勺勺客」之鄉 茂盛美食頂頂香
    我看到「藍田網」上藍田美食欄目的一篇網文推介說,在藍田擁有的品牌效應下,以茂盛酒店為首的一批藍田餐飲企業,已培育出一批全國和陝西餐飲品牌。經中國烹飪協會、陝西省烹協評審,藍田茂盛酒店榮獲「陝西餐飲名店」和「中華餐飲名店」。經中國烹飪協會評審,藍田茂盛酒店「竹網香蔥牛柳、香辣肥魚頭、鱔魚蕎面餄餎」評定為「中國名菜」,「茂盛扯麵」評定為「中國名點」。
  • 炎黃故裡·神農家宴——品古城神農文化,嘗高平傳承美味
    獨具高平地方特色的神農家宴著力打造「神農飲食文化、古城歷史文化、婚宴民俗文化,城鄉廟會文化、家戶辦事文化」,五個文化讓廣大顧客在這裡盡可以體驗高平鄉愁,留住高平記憶,品嘗高平味道。神農家宴的婚慶婚宴,以突出高平傳統結婚文化為主基調,同時融入了眾多當地元素。神農家宴為此專門設置了戲曲部、大戲臺和電子大屏幕。
  • 山西晉城美食集錦
    2、豬頭肉疙夾火燒:是晉城高平的特色小吃。類似西安的白吉饃。這裡的豬頭肉色澤紅潤,口感肥而不膩。而且切的非常薄在加蔥花、蒜汁等調味品放在烤好的火燒裡,吃一口,滿嘴鮮香。讓人吃得樂不思蜀。4、陽城小米煎餅:因晉東南盛產小米,所以小米煎餅也是傳統美食。小米煎餅用料簡單。但製做卻很麻煩。其特點:氣香味醇,鬆軟適口,配以當地的小米粥稀飯或雜格,味則更佳;是當地人的早餐之一。
  • 山西高平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乘坐點及其運行時間
    山西高平火車站途山西高平火車站途經公交車路線:高平3路;高平4路山西高平火車站3路公交車路線:菜市場站→高平五中站→九龍大酒店站→郵政局站→高平四中站→火車站→外貿城站→教育局站→工商銀行站→農商銀行東城支行站→新榮小區南口站→三館三中心站→職工文體中心站→復明眼科醫院站→客運中心站山西高平火車站4路公交車路線:06:20-18:30:客運中心站→*院→長平建材市場→復明眼科醫院→高平六中站→職工文體中心
  • 快來看,菏澤中華路高平路段的天橋即將竣工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8日訊 (見習記者 吳魯剛) 12月28日上午,中國山東網記者來到了中華路高平路段人行過街天橋的施工現場。記者從中國一冶建設集團技術負責人處獲悉,菏澤城區中華路高平路段人行過街天橋已基本施工完畢,正在做最後的細節處理。
  • 中共高平市委組織部公示3名擬任職幹部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現對高平市委研究擬任職幹部予以公示。申國義,男,現任山西科興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山西高平科興新莊煤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經理,擬任山西科興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正職。
  • 羊頭山的主人——淺述高平炎帝信仰
    神農氏部落在首領炎帝的帶領下,以刀耕火種為起點開創了農耕文化、中醫藥文化、商貿文化等一系列遠古文明,這些偉大功績在高平羊頭山為中心的廣大地區,以民間祭祀的形式記錄呈現、傳承傳播。高平地區流傳著很多炎帝神農氏的故事,炎帝老爺、火老爺和五穀老爺是當地百姓對他的尊稱;換馬、莊裡、神農、北營、跑馬嶺等地名則是人們為紀念他在此留下的遺蹟。《高平縣誌》云:「(山)上有石,狀如羊頭。」
  • 【夜市】逛古都夜市 吃西安美食
    尚禮優品大家都知道西安是一個美食城市,去西安一定不能錯過那裡的美食。
  • 藍田美食再上央視!
    在藍田的飲食江湖上,各種麵食是餐桌上絕對的主角,假如美食也有門派的話,那麼扯麵就是藍田麵食派獨當一面的盟主。扯麵會帶給我們怎樣的味道驚喜呢?40年過去了,當年的小夥子,如今已是老者,但老段依然對扯麵情有獨鍾,於是就在村裡開了這家扯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