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們常常在競技體育中聽到用「天王山之戰」來形容兩個隊間的關鍵比賽,實際上天王山之戰是指在日本戰國時代兩位名將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和明智光秀在日本天王山展開的大戰。今天,筆者就給您介紹一下歷史上「天王山之戰」是怎麼發生的?戰爭對日本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公元16世紀中後葉,日本列島成諸侯割據之勢,就好像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相同的,此時間段也被成為「日本戰國時期」。戰國時代發展到中期時,尾張國(今愛知縣)出身的織田信長成功進入京都並廢黜了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權極一時。按照當時的發展,織田信長大有統一日本列島之勢。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582年6月,織田信長重要部下明智光秀突然率軍夜襲本能寺,也就是織田信長臨時居住的寺院。日本歷史大名鼎鼎、被稱為「第六天魔王」的織田信長因為部下的反叛被誅殺,一時間天下大亂,而明智光秀也因此被天皇所在的朝廷封為新一任「徵夷大將軍」,也就是說,明智光秀成為了可以號召天下的將軍,這次事件被稱為「本能寺之變」(未來單獨介紹)。然而,將軍的位子還沒坐熱,危機已經悄然來到明智光秀的身邊,同是織田信長手下大將的羽柴秀吉已然在報仇的路上疾行,兩位手握重兵的軍閥將展開「天王山之戰」。
天王山之戰又稱為「山崎合戰」
先介紹一下交戰的雙方:
明智光秀——日本武士名流「源氏」後裔,表妹歸蝶夫人是主公織田信長的正室夫人,參戰時已經55歲的老將了。文武雙全、知書達理、自尊心極強。是織田信長屬下的大將,相當於現代戰爭的軍長。
羽柴秀吉(豐臣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流浪兒出身,從提鞋小子一步步成長為軍團大將,同樣相當於現代戰爭的軍長。長相猥瑣,外號猴子,身高也就1米3左右。異常聰慧,屢出奇策建功,手下名將心甘情願的追隨,頗具人格魅力。
前奏
光秀在謀反成功之後,馬上派出使者將此事告知毛利氏等織田家的敵對大名。不料派往毛利家的使者在出發後的第二天就被秀吉抓了。在得知主公死訊之後,秀吉急招毛利方談判,放棄領土割讓,只要求對方將領清水宗治切腹,和毛利氏達成和睦。6月4日上午10時,高松城主清水宗治切腹。6月6日傍晚,秀吉引軍離開高松城,於次日夜間回到姬路城。秀吉將城內的所有錢財軍糧全部發給配下的士兵,準備決戰。6月9日晨,羽柴秀吉親率10000餘大軍出陣。半夜,羽柴軍通過攝津兵庫。11日午前,到達尼崎。
光秀在殺死信長後,被朝廷封了徵夷大將軍。其引軍攻下了佐和山和長濱,成功壓制了京都和近江地方。為了防備北陸的柴田勝家,光秀將明智秀滿留在安土城守備。又派使者聯絡大和的筒井順慶、近江的蒲生賢秀、丹後的細川藤孝、忠興(光秀的女婿)一同出兵。9日,出兵下鳥羽。10日,出陣河內。在得知秀吉大軍正趕來後,光秀匆忙撤軍。
12日,羽柴軍到達攝津富田。池田恆興、高山重友、中川清秀以及在堺屯兵的神戶信孝、丹羽長秀率軍和秀吉匯合,進行軍議。(羽柴軍總兵力達到35000人,相對的明智軍只有16000人。)決定由信長的三子神戶信孝為名義上的總大將,於天王山麓的山崎布陣迎擊明智光秀。
布陣
秀吉在攝津富田召開作戰會議,在會議上作出了沿著西國街道,從澱川的西岸前出至山崎布陣,準備決戰的決定。全軍在天王山分成三部:池田恆興、加藤光泰、中村一氏等人沿澱川進軍;一部由高山重友、中川清秀為先鋒,堀秀政斷後,沿著西國街道前進;另外黑田孝高以及羽柴秀長率領一隊人馬從天王山麓迂迴,準備由明智軍的西側發動進攻。丹羽長秀、織田信孝等人則與秀吉、秀勝一起在後壓陣。
同時,明智軍已然留在下鳥羽的陣地。明智光秀認為秀吉會沿著下鳥羽街道直接進攻京都,所以特地在此截斷秀吉的進軍路線。但是現在秀吉是沿著西國街道而來,使得光秀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光秀只好拔營前進,渡過桂川迎向秀吉軍。
天王山
所謂山崎,其實是在天王山麓,而這一場在山麓進行的戰鬥,必定決定在天王山的控制上,而天王山麓的山崎早已為秀吉牢牢控制了。
正午,織田信孝、丹羽長秀再次來到富田的秀吉軍營,商討具體的作戰事宜。午後,由下鳥羽來的光秀軍強渡桂川,到達勝龍寺城。這時,光秀邀請與自己同級別的大名參戰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光秀手中的軍力只有自己的直屬部隊、以及丹波眾、舊室町幕府眾等一萬五千人。與三萬五千人的秀吉軍相比處於絕對的劣勢。
黃昏,明智方已經登上天王山的並河易家等人全力進攻天王山下的中川清秀部隊,企圖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利從側翼衝散中川軍的隊形,戰鬥的帷幕正式拉開。同時伊勢貞興等人也率隊配合從正面進攻。由於中川左右兩翼有加藤、池田等人的掩護,所以果斷地展開對攻,正面突破了當面的明智軍。戰局明顯對人數少的明智軍不利。此時,羽柴秀長隊擊破明智軍並河隊。明智軍予備隊伊勢、藤田隊從右翼,津田、村上隊從左翼夾擊羽柴軍。
明智軍的抵抗異常頑強,特別是從洞之嶺調來的齋藤利三隊已擊退了秀吉軍的先發第一隊高山右近,使第二隊中川清秀陷入苦戰。在眼看第二隊就要敗退時,第三隊池田恆興和加藤光泰加入戰場,形勢漸漸好轉,齋藤利三眼看要抵擋不住了。
此時大路西側的天王山上響起槍聲,中川清秀已佔領了天王山高地,並從齋藤利三側面用火槍隊發動攻勢,這加快了齋藤利三的潰敗。明智軍中的松田政近為掃除齋藤利三隊的右惻隱患強攻天王山高地,但被中川清秀擊退,退到山麓時與沿山麓前進的堀秀政一隊遭遇,又受山上中川清秀的夾擊,松田政近戰死。
在激戰一小時後,齋藤利三隊動搖了,秀吉抓住時機不斷增加右翼兵力。由於明智軍本陣靠後,因此左路薄弱,所以羽柴軍右翼進展神速,並開始對齋藤利三形成包圍之勢。齋藤開始退卻,明智光秀見勢不妙,連忙派出增援,但已錯過了時機,增援一到便被包圍了,很快便潰敗。
前陣的潰敗牽連到全軍,本陣的旗本因此不戰而逃,至此全軍潰散。開戰兩個小時後,光秀退入勝龍寺城。伊勢貞興等重臣戰死。
結束
羽柴軍繼續追擊敗走的明智軍,並沒有給他一點喘息的機會。為了謀圖東山再起,光秀和少數近臣離開勝龍寺城,逃往坂本城。在京都山科小慄棲遭到土民襲擊,光秀被竹槍刺傷。光秀下馬,由溝尾莊兵衛介錯,自殺。
整個戰役圍繞著天王山的爭奪展開,最後羽柴軍佔得山頂,明智軍的潰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個羽柴秀吉就是後來的豐臣秀吉。
典故引申
後來日本棋界引用了這個典故,用來形容番棋中的關鍵一盤,如三番棋中的第二盤。後來這個典故得到了引申,很多系列賽的關鍵場次也被形容成「天王山之戰」,如NBA季後賽戰成2-2平後的第5場,歐洲聯賽的奪冠關鍵之戰等等。
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