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今年的排名和成績確定自己可以穩穩進入複試那一刻,距離我第一次考研離複試線僅一分之差的憤怒、不甘、委屈已經過去了一年又355天。
1
2018年二本出身的我報了本省的一所985,本專業一共招5個人,我總分347,專業第三,但卻因其中一門專業課差了一分被冷冷地甩在了複試門外。我自知悽涼,卻不感孤獨,那一年失意的不止我一個。
當年7月中下旬學校臨時換了大綱,不再實行單科考,而是統一考大綜合。原本只有2-4本書的考試範圍,迅速擴增到了14本。難度的加大直接體現在了複試分數線上。平常學校的複試分數線飆升到了380左右,400+大神更是層出不窮。但那一年,部分專業第一連345的國家線都過不了。
雖然看到自己的分數埋怨過學校用如此嚴苛的評分毀掉了自己大半年的努力,並且堵死了自己所有調劑的可能。但我始終相信當年大家的低分,並不屬於今年出現的類似某211大學刻意壓分以求優秀調劑生源的惡劣情況。
人成功的時候往往喜歡從自身找原因,失敗的時候又擅長從外界找藉口。
我很想欺騙自己說當年沒考上是因為運氣差,是因為學校壓分,是因為學校歧視雙非學生,這樣我的心裡會輕鬆得多,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因為最重要的原因恰恰就存在於我沒說出口的那個——我不夠努力。
我承認自己考研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風,備考過程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是常態。六個月的備考時間,我真正肯全力以赴的只有臨近考試的前倆月。
2
當初家裡人看到我的分數,覺得差了一分好可惜,都極力勸我再考一年,但我拒絕了。在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願意沉下心來去備考之前,我不允許自己在同一個原因上失敗兩次。
18年3.15號知道自己無緣複試後,3.28號我就投入到了工作,一直到去年9月份。我實現了畢業之日起不和家裡要一分錢的經濟獨立,也實現了月入過萬的經濟夙願。
但是當面對一群同事為了幾包A4紙明爭暗奪,為了排課爭學生耍小心思,在本就不充裕的休息時間還要被毫無內容的會議佔滿時,我內心感到一陣陣的悲涼,難道自己以後就永遠困在這樣的環境裡了嗎?
聽聞身邊同學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以及與985高校讀研的男朋友越來越大的思維見識差距和越來越少的共同話題,我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真的錯了?
看著從早八到晚九越來越滿的課表和漸趨統一的授課內容和講課模式,我感到精神前所未有的空虛。
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已經很久沒有和朋友在周末看過電影,沒有時間在上午的公園裡好好曬一曬太陽,沒有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月亮和六便士》,沒有時間在下午茶的時光拿出電腦碼一碼字,沒有機會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多樣和蓬勃的活力。我僅剩的只有辦公室的那個小格子和每兩個小時輪流交換使用的小教室。
24歲的我,仿佛在一天就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
3
終於在2019年的8月底,我做出了辭職的決定,不是為了逃避工作的勞累,而是為了尋找人生的可能。在領導接二連三的挽留無果之後,他們大方地送上了願你考研順利的祝福。
2019年9月21號我終於帶著自己的一腔孤勇踏上了二戰的旅程,對於家裡,我告訴了他們我要二戰的決定,但拒絕了來自他們的任何一分錢的資助。因為這一次我不是為了取悅或迎合我之外的任何人而戰,也無意讓年邁的父母為我焦灼的夢想買單。
我靠著自己的一點積蓄和一份勇往無前的堅定,重新拿起了課本。還是當年那所985,還是當初那個專業,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我沒有被卡在複試線外。
羅曼·羅蘭說:「這個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熱愛它。」
我經歷過失敗,並在失敗中選擇了重新站起來,但卻不能算是成功,因為革命的事業只完成了一半。
我也不盲目樂觀地認為,因為通過了一次研究生考試,或者有幸得到一張985的文憑,人生就會暢通無阻。
但是那些努力和勇敢的曾經,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一定會刻成我們記憶裡閃閃發亮的星辰。
考研是我疲憊生活裡的英雄夢想,也希望在追夢路上的我們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雖然我們的每一天都很平淡,每一天又都很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