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疫情下的真實倫敦:生活並非一切如常,被疫情影響太多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陳局 英倫靠譜局

倫敦最近突然在中國上了熱搜。倫敦華人這幾天最忙的事,大約就是回覆中國親朋的留言。陳局一些很久沒聯繫的朋友,也紛紛發來關切問候。

如今,中文媒體、自媒體對疫情下的倫敦,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描繪:一種是大逃亡、混亂、危機、恐慌;另一種是一切如常、秩序井然。

陳局想說:這兩種說法,都不是倫敦的真實情況。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是我們面對生活時應有的理性態度。

陳局在倫敦旅居30餘年,綜觀各路中外報導,和各行各業幾十位英倫親友同事溝通討論之後,決定寫一寫大家真實的生活狀態和現狀。

英國有一句諺語:The Truth lies somewhere in between(真相介於兩者之間)。

這用來形容此時此地的倫敦,甚為貼切。

01

英國疫情現狀到底怎樣?

1、英國新冠確診數字連續兩日超過3.3萬例,累計超過200萬例感染,英國人口約6665萬;

2、12月20日凌晨起,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東部進入最嚴格的第四級限制,類似3月的全國封鎖,關閉餐廳酒吧、非必需品商店、室內健身房、理髮店等。

除無法在家完成的工作、教育、購物、履行法律義務、運動、醫療等原因外,英格蘭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00萬人)必須待在家裡,不得與來自另一個家庭的人在室內接觸,不允許離家過夜或出國度假。

公眾不得出入四級地區。

違反封鎖規定者,罰款200英鎊起,最高為1萬英鎊。

警方說,他們將對沒有合理理由進出四級限制區域的人處以罰款,但不會設置路障。

3、所謂「逃離」倫敦是否存在?

「逃離倫敦」的說法,其實首先源自英國的官員和媒體之口,英國多家媒體都用了「逃離」這個說法。

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在電視上直言不諱地批評,從倫敦逃離(flee)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倫敦火車站陷入了混亂。

分析原因,一方面,12月19日(星期六)是聖誕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很多人本來就計劃回家,類似於中國的春運高峰;另一方面,當天下午,首相鮑裡斯·詹森突然宣布最新封鎖令,導致很多人想趕在周日禁令實施前離開。

結果就是,當天前往倫敦各大火車站的人流激增。到晚上7點,多個車站的車票賣光,包括帕丁頓站、國王十字站和尤斯頓站等。

在第四級別封鎖令實施之前離開倫敦的人潮裡,有多少人算「逃離」,有多少人是按正常節奏回家,恐怕沒人能準確統計。

所以,如果認為12月19日的這個周六,真的不過是「英國春運」中的一個尋常星期六,未免太輕描淡寫。

4、超市搶購潮是否存在?

陳局的一位朋友,早上5點就去當地一家TESCO超市排長隊搶購了;另一位朋友則在當地Waitrose拍下了一排排貨架全空的照片:

但同時,陳局也有朋友在超市看到的是供應充足。

你看到了什麼,會影響你對全局的判斷。

為什麼會出現一定的搶購?

因為,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外界也擔憂,歐洲大陸的司機不願意運貨到英國,以免無法回國,所以有多個行業團體曾發出警告,英國的供應鏈會受到影響。

事情已經有了轉機。12月22日,取消對英國的全面旅行禁令,允許必要的旅行,並最大程度地減少貿易中斷。

英法也在談判,貨物運輸有望儘快恢復,以保證物資供應。

是否值得長久擔心?

英國交通大臣格蘭特·夏普斯已經說了,為滿足聖誕採購需求,各大連鎖超市都提早備好了充分貨源,只要不出現恐慌性搶購,就不會出現貨架空空如也的情況。緊急情況下,會出動空軍來運輸物資。

根據今年以往經驗,恐慌性購買一般持續在一周左右,之後就會恢復正常。

疫情期間,很多華人選擇亞馬遜或各企業網站購物,快遞正常,小哥辛苦奔波於倫敦各區送貨,這都讓很多人安心。

02

生活並非一切如常,被疫情影響太多

說實話,今年,在英國生活的各位,各有各的苦,遠說不上是風平浪靜。這場疫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感的。

5、疫情打亂了很多安排,對華人造成經濟損失不一

1)今年,陳局本來有回國的計劃,還打算和朋友在倫敦籌辦中英交流活動,這些安排都一一取消了。

2)陳局不少朋友所在的公司採取了「休假計劃」,即政府補貼公司,為員工發80%的工資。該計劃持續到明年4月底,很多人在焦慮:一旦結束政府補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3)以組織中英文化交流為主的公司(包括組織中小學生遊學、組團來英旅遊的公司),損失嚴重,顆粒無收。今年夏天前,一些公司一度還貼錢養著中國的團隊,下半年不得不紛紛將中國團隊裁掉。

4)不少英國華人導遊原本收入頗豐,如今收入為零。一些人不得不轉型做線上英國旅遊講座、知識課堂;一些人改了行;一些人則乾脆回中國尋找發展機會了。

5)有朋友工作的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封城後,9月份才開門,營業了不到兩個月,入住率只有15%。第二次封城時,就決定今年不再營業,至少到明年4月底再看情況。

6)陳局一些原本工作於文創界、旅遊界的朋友,轉型去經營線上超市了。疫情期間,華人圈湧現出多家這樣的線上超市。

7)陳局的一些朋友從事餐飲行業,那些沒有及時轉型拓展線上業務、沒有入駐外賣軟體的,損失就很大。

8)陳局熟悉的倫敦金融城內的一些公司一直鼓勵員工在家辦公,大部分人薪水沒變。陳局一位朋友,因為工作量加大,收入還有所增加。但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9)中文學校一般周末上課,今年以來已全部改為線上教學。此外,一批針對海外華人的在線授課(美術、思維、中文等)的公司、網站在英國出現。

6、被影響的留學生

1)在英國上中小學的華人孩子,包括小留學生,上網課成了常態。

私立學校的網課資源比公立學校相對好一些。但家長們反映,小學生很難好好上網課,中學生稍微有自控力一點,但還是不夠專心。

2)陳局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13歲,父母堅持讓孩子赴英,他們的想法是,男孩子要有擔當。3月份封城時,這孩子是最後一批離開學校的。9月份按時返校,現在住在寄宿家庭裡。

3)另一個朋友的孩子今年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錄取,但因為疫情,一直在中國上網課,效果很不好。因為赴英日期一拖再拖,孩子現在考慮明年留級,重讀大一。

4)陳局的女兒在讀大二,檢測陰性,又隔離了一周,才回家過聖誕假期。

3月份以來基本都是網課,進實驗室除外。她的不少課程甚至都是預錄的,而不是線上實時的。即使是實驗室活動,輔導員在場,也要求學生通過電腦提問,而不是實時實地。很多課外活動設施關閉,更讓大家覺得沒有上大學的感覺。

5)今年秋天來曼徹斯特大學讀書的Amelie說,花大價錢留學上網課,很影響留學體驗。一學期結束了,她沒見過老師和同學,做研究只能上網找數據。

她說:

我們的專業課程都是直播課,一次4小時,上課有互動和討論。但一些專業,是錄播,一天一小時,一周一次研討會。

因為線下課程取消,好些同學的課程少了一半,一學期就只剩下兩三門課了。

讓她感到不解的是,她所在的曼大表示教學活動一切正常,不退學費。不過,在大家爭取後,校方給退了第一學期住宿費的30%。

7、英國不少中小學生家長很憂心孩子上學

不少家長反映,學校不斷有確診傳來,動輒隔離停課,非常折騰,令人憂心。倫敦有的中小學校最近出現多位師生確診,多個年級停課。有些年級的停課,是因為有超過40位老師在家隔離,人手嚴重不足。

官方抽樣調查,英格蘭超過一半中小學出現了疫情。

8、華人染疫狀況

遵守防疫規定、做好自我保護,也不是萬無失一。有些華人感染上了病毒,但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陳局的醫生朋友告知,他接診了一些感染的華人,包括留學生,大多症狀不嚴重,經過用藥,都已治癒。

前不久,陳局一對年輕朋友的女兒在託兒所感染了新冠,結果他們夫婦也雙雙中招,好在現已恢復。

03

其他幾個話題

9、有沒有遭到歧視?

雖然媒體報導了一些歧視華人的事件,但陳局的朋友圈未聽聞有這些事情發生,比例應該不大。

10、口罩、消毒劑夠用嗎?

疫情開始的時候,口罩、消毒劑等緊缺,人們有點恐慌。但幾周之內,隨著國內親友、中國駐英使館、各商會協會同鄉會、中國企業的捐贈和支援,情況就已大大緩解。就陳局的華人朋友圈來看,目前是不缺這些物資的。

11、置業依然活躍

目前,倫敦市郊的二手房(尤其是house)買賣非常活躍,一些品相好的、花園大的house剛掛出來一兩天就被搶購了,可以說手快有手慢無。裝修改造工程也異常活躍。部分原因是,政府對於置業的補貼力度大;另外,疫情也催生了更多的改善住房需求。

04

不遵守防疫規定,只是一小波人的自私行為

英國當然存在防疫不力的情況。

封城並非徹底封鎖,即便最嚴格限制的地區,仍然可以出門購物、運動等。英國人大多數也不住在封閉小區裡,所以不存在小區保安查體溫、驗出入證等等。這些都是隱患。

英國四個地區之間倒有警察執勤,防止跨地區串聯,但和徹底的封城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媒體帶頭批判、監督,炮口對準政府,也批評一小波自私自利的人,包括參加反口罩遊行的人。

另外,有些民眾防護意識也不夠,比如離開法律規定必須佩戴口罩的場所,就馬上把口罩拉到下巴下,這種操作讓人憂心。

但是,陳局幾次乘坐火車、地鐵發現,大家還是很注意保持座位距離的。無論在公共運輸工具上,還是超市裡,如今幾乎人人戴口罩。少數不戴的,比如兒童,是法定豁免者。

不過,很多時候,英國人戴的mask,更多是簡單遮臉的材料(facial covering或者cotton covering)。

但變異病毒的消息傳開後,陳局在銀行業工作的朋友昨天在倫敦搭地鐵時發現,很多人都戴上了N95口罩。這和早前的簡單遮臉截然不同。

在英國的華人,大多數是防疫的典範。從疫情之初至今始終如一,遵守限聚令,儘量在家辦公,按政府規定出門,出門戴口罩,等等。

實際上,正是少數自私自利、無知反智的人成了防疫的缺口,一直在禍害英國的抗疫。

時至今日,仍有人不顧嚴峻的疫情,外出聚會。

陳局認識的大部分在英國的公司(包括中資企業)都安排員工在家辦公,但一些公司仍然安排員工到倫敦的公司裡上班,而且還是非必要行業(也就是說,沒有線下辦公的必然需求)。

這些,的確也都是疫情惡化的隱患。

儘管很多人出於不同的立場,認為英國政府的抗疫是笑話,但生活在英國的我們,對政府的施政實事求是,該批評的批評,但也要配合政策,期待英國儘快走出疫情的陰霾。

生活在英國,既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悽慘恐慌,但也不是歲月靜好。

陳局生活在倫敦30多年,見證了英國社會面臨過很多巨大的挑戰。這裡給了很多人奮鬥和展現自我的舞臺,也和世界上其它角落一樣,有不如意,有不順心。

疫情以來,生活到底如何,我們自己心裡最清楚。

昨天冬至,有倫敦華人在朋友圈感慨: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光明便一天比一天長久,直到那春暖花開,綠野成蔭,鳥語花香。

是啊,太陽會照常升起,生活會繼續。我們需要的是理性客觀看待病毒與疫情危機,不放棄不拋棄,不自大不懈怠。

陳局也希望,和大家一起認認真真打好這一仗,一起共渡難關,靜待新日!歡迎大家留言講述真實的倫敦以及英國生活。

情報員:多恩

友情提示:英倫靠譜局並非英國政府機構,而是由多位中外資深媒體人組建的傳播靠譜信息的團隊。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標題:《不吹不黑,這是疫情下的真實倫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疫情下,日本留學生的真實狀態
    很多打算以後去日本留學或現在正準備辦理日本留學的學生,對疫情下日本留學生的真實狀態非常關心,希望能夠儘量多地了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個真實案例。提前赴日李同學辦理的是2020年1月生,學校要求2月7號報到。
  • 英國留學:倫敦還好好活著!要不是生活在倫敦,我都信以為真了!
    ##一些規模比較小的超市比如Tesco、Sainsbury’s, 超市門口都有為疫情安置的「紅綠燈」,嚴格限制進入的人流。如果超市門口亮起紅燈,意味著大家不能進入。##廁紙之類的生活必須品依然供應充足,並非像第一次lockdown期間被搶購一空,大家也都沒有瘋狂囤貨。
  • 倫敦華人述「四級封鎖」下生活:節日因疫情而改變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微信公眾號「華聞派」報導,受疫情影響,英國倫敦開啟「四級封鎖」,倫敦的華人近日不斷接到親朋好友們的各種關切問候。到底倫敦人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在「四級封鎖」政策實施後,他們的心情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華聞周刊》採訪了四位住在倫敦的華人,把他們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 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保持理性,商鋪各有妙招應對
    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歐洲時報》記者於日前探訪中國城,還原一個真實的倫敦唐人街。受影響不假 節後常態也是真的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下車走入中國城,最先映入眼帘的必是街邊的一家家奶茶店,馥鬱的奶香常常引得遊人駐足,一條長隊排到街頭巷尾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 籠罩在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店家開源節流顧客轉戰線上
    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歐洲地區確診人數已上升到36人,其中英國也在2月6日確診了第3例。不少英國媒體紛紛在這時將眼光投到倫敦中國城,更有媒體稱之已變「鬼城」。如此聳人聽聞標題之下的中國城究竟如何?《歐洲時報》記者於日前探訪中國城,還原一個被「妖魔化」的倫敦唐人街。2月7日中午遊客寥寥可數的倫敦唐人街。
  • 德國知名作家公開日記:這就是疫情下的真實生活
    Schmidt)與妻子來到北京生活。15年間,這名德國作家用文字記錄著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與所想,先後出版了《獨自在13億人中》《大洋彼岸的來信》等關於中國的書籍。而近日,常年堅持記日記的他,罕有地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日記。「因為我想讓德國人看到,疫情下真實的生活是怎樣的。」柯立思說。
  • 美國人疫情期間怎麼結婚?揭露疫情下的美國真實生活
    最近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新冠肺炎,讓許多原本計劃結婚的情侶發了愁,不僅不敢出門辦理結婚證,而且受到疫情影響,美國紐約州的婚姻事務管理局現在也暫時關閉了。新人們不敢舉辦婚禮,如果因為人群聚集而引發疫情感染,那將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 身在美國的華人親述,疫情衝擊下的真實美國
    根據國內媒體的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在美國蔓延引起了美國普通民眾的恐慌情緒,超市長排大隊、民眾囤口罩、囤米、囤槍、囤衛生紙....成了這一情緒下的反應行為。 但是,疫情下,美國民眾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疫情對當地華人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
  • 疫情下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他們如何自救?
    疫情下的全球演出市場正經歷著什麼,又會有什麼後續影響?新京報記者為你進行了梳理。百老匯篇早在3月初,紐約的官方旅遊及市場推廣機構——紐約市旅遊會展局(NYC & Company)曾對疫情影響下紐約未來的經濟做過預測,結果顯示預計3月-5月,受到疫情與經濟波動影響,紐約遊客數量將會下降,旅遊業的最大跌幅預計將來自國際遊客,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遊客(預計下降26%),以及來自亞洲的遊客(預計總體下降12%)。
  • 連線英國:不是「逃離」倫敦,而是英國版「春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近日,英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後,詹森政府宣布20日起將首都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級別從第三級提升至新增的第四級、即最高級。英國民眾「逃離」倫敦上了頭條,但在倫敦居民看來,這並非「逃離」,而是疫情防控措施碰上了聖誕節前的英國版「春運」。
  • 東京奧運會或因疫情取消?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韓國爆發後,首次國際奧委會官員發表態度。就疫情的嚴重性來推斷,東京奧運會被取消也不完全算是危言聳聽,但現在就這麼說真的為時尚早。況且,這位國際奧委會高級成員的原話中還有一半是這樣的:「據我們目前所知,你仍將會前往東京參加奧運會,所有跡象都表明,現階段一切將照常進行。」
  • 必讀|倫敦藝術大學疫情防控措施
    從2月份開始,倫敦藝術大學一直在根據英國政府的防疫政策和大學實際情況,推出相應的疫情防範措施。倫敦藝術大學是遵循英國政府和Public Health England的政策指引下制定各項疫情防範措施;倫敦藝術大學將盡力確保在讀學生順利完成本學年的課程並進入下一學年;原定於今年7月的畢業典禮將推遲,學校正在探索用其他形式舉辦畢業展;
  • 受疫情影響的女性,她們的生活還好嗎?
    ,深刻改變了政治、經濟、人際關係與生活方式。切入廣譜性影響細看,從性別視角出發,女性是深受疫情影響的弱勢群體。國際上已有針對疫情間女性權益的研究報告。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研究員Simeon Djankov與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Eva Zhang調研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10月,美國婦女勞動參與率下降2個百分點,性別差距擴大,社會不平等加劇。同時,家庭暴力事件在疫情期間也有所增加。
  • 受英國疫情影響 國內三大航取消往返倫敦航班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25日消息:受英國疫情的影響,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24日宣布,取消或暫停執行往返倫敦的航班。  國航公告表示,受疫情影響,國航取消2020年12月25日上海往返倫敦CA849、CA850航班(均為航班始發當地時間)。國航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發展,適時調整航班計劃,請您關注航班動態信息。
  • 日本大叔拍下了武漢疫情真實一幕:這不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那麼,疫情下的真實武漢,以及解封至今的武漢,究竟恢復成什麼樣了?相信不少民眾雖然依然對這武漢充滿擔憂,但擔憂的同時也難免好奇,甚至於有不少人表示非常願意去了解一下武漢的現狀究竟如何。為了讓人們了解到當下武漢的真實情況,日本導演竹內亮攜帶兩名攝影師和一名編導,在不顧其他工作人員勸阻下,驅車前往武漢,用十天時間記錄了十個疫情中在武漢生活的人的一天,並製作成為了紀錄片——《武漢 好久不見》。
  • 科雷亞:新冠疫情使一切變得不同以往,但是生活還在繼續
    希望球隊能夠拿出出色的表現,循序漸進地找到信心,以面對之後到來的一切挑戰,這將會受益良多。」今年夏天的季前備戰階段有些不同尋常,球隊準備如何?「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所有事情都變得不同以往了。不僅僅是對於足球運動員而言,整個世界亦是如此。
  • 科雷亞:新冠疫情使一切變得不同以往,但是生活還在繼續
    希望球隊能夠拿出出色的表現,循序漸進地找到信心,以面對之後到來的一切挑戰,這將會受益良多。」今年夏天的季前備戰階段有些不同尋常,球隊準備如何?「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所有事情都變得不同以往了。不僅僅是對於足球運動員而言,整個世界亦是如此。
  • 受新冠疫情影響,「歌劇魅影」在倫敦西區「永久退出舞臺」
    文章來源:文匯報近日,倫敦西區音樂劇愛好者得知了一個令人傷心的消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典劇目《歌劇魅影》被迫「永久退出舞臺」。《歌劇魅影》由著名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韋伯於1986年創作,劇中女主角克莉絲汀的唱段,是專門為他的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萊曼量身定製的。
  • 疫情下,海外商業地產的真實狀況……
    據Springboard最新數據顯示,英國零售商店的客流量在重新開業的第四周上升10.6%,是前一周4.1%增幅的兩倍多,這主要得益於7月4日起餐館、咖啡館和酒吧的重新開放,但除倫敦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零售業仍在恢復狀態,平均客流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6%。
  • 網球雙打大滿貫冠軍當理貨員 疫情下運動員生計難
    中新網7月21日電 自今年年初以來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體壇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賽事停擺帶來的後果之一,就是很多體育行業從業者失去收入。在此期間,他們不得不從事兼職的消息見諸報端。去年法網男雙冠軍凱文-克拉維茨,從3月起每天5時30分起床到德國一家超市打工,給貨架上貨、給購物車噴灑消毒液,每天在超市工作4小時,每月基本工資僅為450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