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陳局 英倫靠譜局
倫敦最近突然在中國上了熱搜。倫敦華人這幾天最忙的事,大約就是回覆中國親朋的留言。陳局一些很久沒聯繫的朋友,也紛紛發來關切問候。
如今,中文媒體、自媒體對疫情下的倫敦,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描繪:一種是大逃亡、混亂、危機、恐慌;另一種是一切如常、秩序井然。
陳局想說:這兩種說法,都不是倫敦的真實情況。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是我們面對生活時應有的理性態度。
陳局在倫敦旅居30餘年,綜觀各路中外報導,和各行各業幾十位英倫親友同事溝通討論之後,決定寫一寫大家真實的生活狀態和現狀。
英國有一句諺語:The Truth lies somewhere in between(真相介於兩者之間)。
這用來形容此時此地的倫敦,甚為貼切。
01
英國疫情現狀到底怎樣?
1、英國新冠確診數字連續兩日超過3.3萬例,累計超過200萬例感染,英國人口約6665萬;
2、12月20日凌晨起,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東部進入最嚴格的第四級限制,類似3月的全國封鎖,關閉餐廳酒吧、非必需品商店、室內健身房、理髮店等。
除無法在家完成的工作、教育、購物、履行法律義務、運動、醫療等原因外,英格蘭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00萬人)必須待在家裡,不得與來自另一個家庭的人在室內接觸,不允許離家過夜或出國度假。
公眾不得出入四級地區。
違反封鎖規定者,罰款200英鎊起,最高為1萬英鎊。
警方說,他們將對沒有合理理由進出四級限制區域的人處以罰款,但不會設置路障。
3、所謂「逃離」倫敦是否存在?
「逃離倫敦」的說法,其實首先源自英國的官員和媒體之口,英國多家媒體都用了「逃離」這個說法。
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在電視上直言不諱地批評,從倫敦逃離(flee)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倫敦火車站陷入了混亂。
分析原因,一方面,12月19日(星期六)是聖誕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周末,很多人本來就計劃回家,類似於中國的春運高峰;另一方面,當天下午,首相鮑裡斯·詹森突然宣布最新封鎖令,導致很多人想趕在周日禁令實施前離開。
結果就是,當天前往倫敦各大火車站的人流激增。到晚上7點,多個車站的車票賣光,包括帕丁頓站、國王十字站和尤斯頓站等。
在第四級別封鎖令實施之前離開倫敦的人潮裡,有多少人算「逃離」,有多少人是按正常節奏回家,恐怕沒人能準確統計。
所以,如果認為12月19日的這個周六,真的不過是「英國春運」中的一個尋常星期六,未免太輕描淡寫。
4、超市搶購潮是否存在?
陳局的一位朋友,早上5點就去當地一家TESCO超市排長隊搶購了;另一位朋友則在當地Waitrose拍下了一排排貨架全空的照片:
但同時,陳局也有朋友在超市看到的是供應充足。
你看到了什麼,會影響你對全局的判斷。
為什麼會出現一定的搶購?
因為,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歐盟國家,。外界也擔憂,歐洲大陸的司機不願意運貨到英國,以免無法回國,所以有多個行業團體曾發出警告,英國的供應鏈會受到影響。
事情已經有了轉機。12月22日,取消對英國的全面旅行禁令,允許必要的旅行,並最大程度地減少貿易中斷。
英法也在談判,貨物運輸有望儘快恢復,以保證物資供應。
是否值得長久擔心?
英國交通大臣格蘭特·夏普斯已經說了,為滿足聖誕採購需求,各大連鎖超市都提早備好了充分貨源,只要不出現恐慌性搶購,就不會出現貨架空空如也的情況。緊急情況下,會出動空軍來運輸物資。
根據今年以往經驗,恐慌性購買一般持續在一周左右,之後就會恢復正常。
疫情期間,很多華人選擇亞馬遜或各企業網站購物,快遞正常,小哥辛苦奔波於倫敦各區送貨,這都讓很多人安心。
02
生活並非一切如常,被疫情影響太多
說實話,今年,在英國生活的各位,各有各的苦,遠說不上是風平浪靜。這場疫情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有感的。
5、疫情打亂了很多安排,對華人造成經濟損失不一
1)今年,陳局本來有回國的計劃,還打算和朋友在倫敦籌辦中英交流活動,這些安排都一一取消了。
2)陳局不少朋友所在的公司採取了「休假計劃」,即政府補貼公司,為員工發80%的工資。該計劃持續到明年4月底,很多人在焦慮:一旦結束政府補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3)以組織中英文化交流為主的公司(包括組織中小學生遊學、組團來英旅遊的公司),損失嚴重,顆粒無收。今年夏天前,一些公司一度還貼錢養著中國的團隊,下半年不得不紛紛將中國團隊裁掉。
4)不少英國華人導遊原本收入頗豐,如今收入為零。一些人不得不轉型做線上英國旅遊講座、知識課堂;一些人改了行;一些人則乾脆回中國尋找發展機會了。
5)有朋友工作的五星級酒店,第一次封城後,9月份才開門,營業了不到兩個月,入住率只有15%。第二次封城時,就決定今年不再營業,至少到明年4月底再看情況。
6)陳局一些原本工作於文創界、旅遊界的朋友,轉型去經營線上超市了。疫情期間,華人圈湧現出多家這樣的線上超市。
7)陳局的一些朋友從事餐飲行業,那些沒有及時轉型拓展線上業務、沒有入駐外賣軟體的,損失就很大。
8)陳局熟悉的倫敦金融城內的一些公司一直鼓勵員工在家辦公,大部分人薪水沒變。陳局一位朋友,因為工作量加大,收入還有所增加。但每個人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9)中文學校一般周末上課,今年以來已全部改為線上教學。此外,一批針對海外華人的在線授課(美術、思維、中文等)的公司、網站在英國出現。
6、被影響的留學生
1)在英國上中小學的華人孩子,包括小留學生,上網課成了常態。
私立學校的網課資源比公立學校相對好一些。但家長們反映,小學生很難好好上網課,中學生稍微有自控力一點,但還是不夠專心。
2)陳局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13歲,父母堅持讓孩子赴英,他們的想法是,男孩子要有擔當。3月份封城時,這孩子是最後一批離開學校的。9月份按時返校,現在住在寄宿家庭裡。
3)另一個朋友的孩子今年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錄取,但因為疫情,一直在中國上網課,效果很不好。因為赴英日期一拖再拖,孩子現在考慮明年留級,重讀大一。
4)陳局的女兒在讀大二,檢測陰性,又隔離了一周,才回家過聖誕假期。
3月份以來基本都是網課,進實驗室除外。她的不少課程甚至都是預錄的,而不是線上實時的。即使是實驗室活動,輔導員在場,也要求學生通過電腦提問,而不是實時實地。很多課外活動設施關閉,更讓大家覺得沒有上大學的感覺。
5)今年秋天來曼徹斯特大學讀書的Amelie說,花大價錢留學上網課,很影響留學體驗。一學期結束了,她沒見過老師和同學,做研究只能上網找數據。
她說:
我們的專業課程都是直播課,一次4小時,上課有互動和討論。但一些專業,是錄播,一天一小時,一周一次研討會。
因為線下課程取消,好些同學的課程少了一半,一學期就只剩下兩三門課了。
讓她感到不解的是,她所在的曼大表示教學活動一切正常,不退學費。不過,在大家爭取後,校方給退了第一學期住宿費的30%。
7、英國不少中小學生家長很憂心孩子上學
不少家長反映,學校不斷有確診傳來,動輒隔離停課,非常折騰,令人憂心。倫敦有的中小學校最近出現多位師生確診,多個年級停課。有些年級的停課,是因為有超過40位老師在家隔離,人手嚴重不足。
官方抽樣調查,英格蘭超過一半中小學出現了疫情。
8、華人染疫狀況
遵守防疫規定、做好自我保護,也不是萬無失一。有些華人感染上了病毒,但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陳局的醫生朋友告知,他接診了一些感染的華人,包括留學生,大多症狀不嚴重,經過用藥,都已治癒。
前不久,陳局一對年輕朋友的女兒在託兒所感染了新冠,結果他們夫婦也雙雙中招,好在現已恢復。
03
其他幾個話題
9、有沒有遭到歧視?
雖然媒體報導了一些歧視華人的事件,但陳局的朋友圈未聽聞有這些事情發生,比例應該不大。
10、口罩、消毒劑夠用嗎?
疫情開始的時候,口罩、消毒劑等緊缺,人們有點恐慌。但幾周之內,隨著國內親友、中國駐英使館、各商會協會同鄉會、中國企業的捐贈和支援,情況就已大大緩解。就陳局的華人朋友圈來看,目前是不缺這些物資的。
11、置業依然活躍
目前,倫敦市郊的二手房(尤其是house)買賣非常活躍,一些品相好的、花園大的house剛掛出來一兩天就被搶購了,可以說手快有手慢無。裝修改造工程也異常活躍。部分原因是,政府對於置業的補貼力度大;另外,疫情也催生了更多的改善住房需求。
04
不遵守防疫規定,只是一小波人的自私行為
英國當然存在防疫不力的情況。
封城並非徹底封鎖,即便最嚴格限制的地區,仍然可以出門購物、運動等。英國人大多數也不住在封閉小區裡,所以不存在小區保安查體溫、驗出入證等等。這些都是隱患。
英國四個地區之間倒有警察執勤,防止跨地區串聯,但和徹底的封城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媒體帶頭批判、監督,炮口對準政府,也批評一小波自私自利的人,包括參加反口罩遊行的人。
另外,有些民眾防護意識也不夠,比如離開法律規定必須佩戴口罩的場所,就馬上把口罩拉到下巴下,這種操作讓人憂心。
但是,陳局幾次乘坐火車、地鐵發現,大家還是很注意保持座位距離的。無論在公共運輸工具上,還是超市裡,如今幾乎人人戴口罩。少數不戴的,比如兒童,是法定豁免者。
不過,很多時候,英國人戴的mask,更多是簡單遮臉的材料(facial covering或者cotton covering)。
但變異病毒的消息傳開後,陳局在銀行業工作的朋友昨天在倫敦搭地鐵時發現,很多人都戴上了N95口罩。這和早前的簡單遮臉截然不同。
在英國的華人,大多數是防疫的典範。從疫情之初至今始終如一,遵守限聚令,儘量在家辦公,按政府規定出門,出門戴口罩,等等。
實際上,正是少數自私自利、無知反智的人成了防疫的缺口,一直在禍害英國的抗疫。
時至今日,仍有人不顧嚴峻的疫情,外出聚會。
陳局認識的大部分在英國的公司(包括中資企業)都安排員工在家辦公,但一些公司仍然安排員工到倫敦的公司裡上班,而且還是非必要行業(也就是說,沒有線下辦公的必然需求)。
這些,的確也都是疫情惡化的隱患。
儘管很多人出於不同的立場,認為英國政府的抗疫是笑話,但生活在英國的我們,對政府的施政實事求是,該批評的批評,但也要配合政策,期待英國儘快走出疫情的陰霾。
生活在英國,既不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悽慘恐慌,但也不是歲月靜好。
陳局生活在倫敦30多年,見證了英國社會面臨過很多巨大的挑戰。這裡給了很多人奮鬥和展現自我的舞臺,也和世界上其它角落一樣,有不如意,有不順心。
疫情以來,生活到底如何,我們自己心裡最清楚。
昨天冬至,有倫敦華人在朋友圈感慨:這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天,光明便一天比一天長久,直到那春暖花開,綠野成蔭,鳥語花香。
是啊,太陽會照常升起,生活會繼續。我們需要的是理性客觀看待病毒與疫情危機,不放棄不拋棄,不自大不懈怠。
陳局也希望,和大家一起認認真真打好這一仗,一起共渡難關,靜待新日!歡迎大家留言講述真實的倫敦以及英國生活。
情報員:多恩
友情提示:英倫靠譜局並非英國政府機構,而是由多位中外資深媒體人組建的傳播靠譜信息的團隊。
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標題:《不吹不黑,這是疫情下的真實倫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