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所城介紹

2021-02-27 中國行遊山玩水

景點簡介

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是明清大鵬所城

兩代中國南海防軍事要塞。深圳今稱「鵬城」,即源於此。明代大鵬所城有武略將軍劉鍾、徐勳清代的大鵬所城有賴氏「三代五將」、劉氏「父子將軍」等明清兩代十幾個將軍,所城因之享有「將軍村」的美譽。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佔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有雄偉的古城門,有古色古香的古民居、古街道,有氣勢宏偉的將軍府第。大鵬所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海防衛所;是研究明代衛所軍事制度的重要題材;清代的大鵬所城及所城的賴恩爵將軍取得了鴉片戰爭首戰——九龍海戰的勝利,是深圳歷史最輝煌的一頁,在中國近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古城還保存了獨特的民俗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的語言也非常獨特,

大鵬所城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是研究古代「軍語」的「活化石」。

1995年,大鵬所城被定為「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鵬所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8日,大鵬所城所在的鵬城村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6月28日,大鵬所城被評為「深圳八景」之首。[1-2]

歷史底蘊

清初大鵬所原設防守千總一員,兵三百名。順治十三年(1656)所城街景

歷史城牆新安縣知縣傅爾植奏請改設大鵬所防守營,官兵五百名。康熙七年(1668)並大鵬所防守營入惠州協,歸惠州協副將管轄,時該營官兵凡四百員名。康熙四十三年(1704)改大鵬所防守營為大鵬水師營,官兵九百三十一名。防所大炮共一百六十八位。雍正四年(1726)裁遊擊,改設參將一員,添設外委千把總七員,改隸廣東水陸提標統轄。嘉慶十五年(1810)水陸區分,廣東增設水師提督,駐虎門,設五營,大鵬為外海水師營,設參將一員,兵額八百名。道光十一年(1831)以該營所轄之洋面寬廣,難於防衛,遂分設左右二營。左營即原大鵬營,兵額五百零五名,右營駐東湧所城,兵四百八十二名。道光二十年(1840)以鴉片走私盛行及英人威脅日大,遂將大鵬營提升為協,增設副將一員,移駐九龍。鹹豐十年(1860)九龍地區轉歸英屬,大鵬協所轄部分臺汛位英界內,故被廢置。同治八年(1869)該協左營實存兵四百三十名,右營實存兵三百二十名。光緒二十四年(1898)英人租界新界及離島地區,該協所轄汛臺內全位英界內,故亦被裁設。光緒二十五年(1899)九龍寨城內之清朝官兵被英軍驅逐,該協兩營故亦被裁。

景點保護

1983年5月30日大鵬古城南門、東門、劉起龍墓被公布為第一批大鵬所城

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9月6日東山寺石牌坊、賴恩爵振威將軍第、劉起龍將軍第、大坑煙墩、賴太母墓、振威將軍賴恩爵將軍墓等被公布為第二批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7月27日大鵬古城被公布為第三批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29日大鵬古城被公布為第三批廣東省級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大鵬古城被公布為深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鵬所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17日大鵬所城所在的鵬城村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3月2日大鵬古城博物館設為龍崗區直屬事業單位,由大鵬街道代管。大鵬所城-城內景點

具體景點城門樓

大鵬所城為「廣州左衛千戶張斌開築,內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大鵬所城,周圍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廣六尺,址廣一丈四尺,門樓四,敵樓如之,警鋪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東、西、南三面環水,濠周迥三百九十八丈,闊一丈五尺,深一丈。」(見康熙《新安縣誌·地理志》城池條)。大鵬所城自建成以來,經歷多次戰火和風雨滄桑,曾多次修葺: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八月二十一日,一場罕見的颶風襲擊了大鵬城,毀壞了城樓四座,城角窩鋪四間,雉堞五十八個,後知縣李可成、大鵬營守備馬玉成等捐助修復。康熙二十年以後,城裡建築日漸朽破,各任知縣相繼修補,但終因年深日久,「東、南、西、北四座城樓及城牆、馬道、垛子日漸傾圮。」

大鵬所城

近百年來,大鵬所城沒有駐軍,成為一處民居。古城更是日漸傾圮,城樓、城牆等在五十年代被毀壞嚴重,而且還經歷了日本侵華和十年文革的大規模破壞,古蹟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殘垣斷壁。現古城雄姿依舊,除北門在萬曆年間被堵塞外,大鵬所城尚保留有東、南、西三門及東北部分城牆。大鵬所城城門樓1984年深圳市政府撥款二十萬元,維修大鵬所城南門和東門。如今人們可一覽明代邊城的雄姿,舊城濠及大部分城牆已不復從前。

將軍第

位於古城南門街內,是一座清代中葉典型的四合院建築群,是清道光年間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將軍的府第。該府第呈不規則梯形,東牆長18米,西牆長30米,寬30米,計建築面積510平方米,門首橫額匾題「將軍第」三個楷書。將軍第平面布局為側門內進,當心間為住宅,三進三間,二廳一天井六廂房。左為後院,內有前後廂房四個,天井一個。前有長廊,當心間與後院有門相通,地面鋪磚。牆石腳青磚結構,木架梁、石柱礎。屋頂結構為硬山頂,中有灰脊,簷板雕刻花鳥草木、人物故事等題材畫。將軍第保存完好,整體布局如舊。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劉起龍將軍第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宮

位於大鵬鎮鵬城正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是祭 祀海上保護神—天后的廟宇。天后宮佔地200多平方米,共分三進,門前13所城街景

級臺階,走廊立著兩條花崗巖園柱,高盈丈,徑近尺,精雕細琢。門婁紅匾上鐫著「天后宮」三個鬥大的漆金體行書。門兩側刻有一聯:萬國仰神靈波平粵海,千秋綿俎豆澤溯蒲田。500多年來,天后宮香火鼎盛,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為天后生日,且每隔五年舉辦一次隆重的「打醮」活動。相傳清代名將劉起龍和賴恩爵以及大鵬營的參將、守備、千總等軍官常到天后宮拜祭。

大鵬倉

「大鵬倉在大鵬所城中,與永盈倉同設,萬曆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建倉厫一座。」「大鵬倉大使署在大鵬所城內,與永盈大使同設,崇正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裁汰,久廢。」「大鵬所屯倉在縣丞署東,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原建二間,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增建六間,續建三間,歸縣丞管轄。」清嘉慶舒懋官《新安縣誌》卷七建置略廢署;及同書卷二十政經四倉貯條。

民居

大鵬所城有近十萬平方米的大鵬倉

明清民居建築群,古建築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其街道格局,民居風格都是明清時期遺存,其中窄街小巷,石板鋪就,或大廳大堂,或小門小窗,據調查統計,城內有具重要文物價值的民居建築十七座(間)。大鵬古城雄偉莊重、風格古樸的城門(南門、東門、西門)和明清時期民居保存完好;狹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鋪就,寧靜古樸;數座建築宏偉、獨具特色的清代「將軍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最為壯觀,該將軍第有150年的歷史,擁有數十棟屋宇、廳、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眾多,雕梁畫柱,是廣東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築。此外,古城內還有侯王廟、天后宮、趙公祠、參將署等一批古蹟可供參觀。從這些民居的特點來看,具有廣府和客家兩處民居的綜合的特點,因為深圳處於廣東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的交匯點上,而大鵬又處這個交匯點的東北角上。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鵬民居的這種特殊風格。大鵬古城的明清民居是廣東省保護較完整的民居之一。近些年來,一些反映明清時代背景的電影電視多經常以此為外景拍攝,例如《中英街》、《南拳王》、《小河彎彎》等。

煙墩遺址

據史書《新安縣誌.兵刑志》記載「野牛墩、大灣墩(又名大坑墩)、舊大鵬墩、水頭墩、疊福墩,以上五墩每墩駐守旗軍五人,大鵬所拔。」大鵬所城歷史上有疊福墩,大灣墩,水頭墩,舊大鵬墩,野牛墩。現已成為遺址。

疊福墩:位於大鵬鎮鹹頭嶺村東北求水嶺的山坡上。「疊福墩」亦名「疊福烽堠」,明洪武年間置。墩臺呈方鬥形,用石頭壘砌,附近發現有瓦片遺物。築在高約250米的山頭上,可觀察整個大鵬灣洋面,王母、葵衝等地在其俯瞰之下。

野牛墩:位於今大鵬嶺澳核電站東面的山頭上,可俯瞰大亞灣龍歧澳的入口。「野牛墩」也名「野牛角烽堠」,明洪武年間置。其形狀、規模大小及建築材料和構築方式同疊福煙墩。

大灣墩:位於大鵬鎮大坑南濱海的山崗上,當地人稱煙墩山。現墩臺東、北均屬於大亞灣核電站範圍。墩臺築於高100米的山崗上,南臨大亞灣龍岐澳,可視察整個龍歧澳。「大灣墩」也叫「大坑烽堠」,明洪武年間置。為圓臺形磚土結構,上部有一深圓坑,並有一缺口作為風門,門開向西北,墩臺周圍砌磚。現今墩臺尚存,保存較好,也是離大鵬古城最近的一個墩臺(約1.5公裡)。

水頭墩:位於南澳鎮水頭沙村北邊海拔180的英管嶺山咀上。「水頭墩」也名「小頭烽堠」,建於名洪武年間。墩臺為圓形,用粘土與小石塊築成,十分堅固。東面有一米的缺口為風門。其東北面一米處另有三個小圓墩臺。

舊大鵬墩:位於南澳鎮西湧狂芒山頂,五個墩臺一子排開大鵬所城

,其形狀、規模大小及建築材料和構築方式也類似疊福煙墩。站在墩臺上東可望柴鞋角、西可望牛奶牌。

碉樓

位於大鵬鎮王母村黃桐山。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3年),後屢有增建,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該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宏偉,且保存完整。主體建築為三進二座結構。後廳祖堂木刻保存十分完整,其規模和精美是該鎮甚至整個深圳市都屬十分罕見的。大宅東南有一高達數丈,形若古堡城碉古樓,古樓直聳雲霓,氣勢雄壯。古樓四壁設有望窗和「炮眼」多處,為清代鍾氏大宅的防衛設施。樓頂為拱形,四面滴水,套瓦重簷,飛桷流丹。朝東的簷下有「天一涵虛」四個鬥大蒼勁雄健的歐體楷書。主樓內原有3層木板棚,均由粗大的杉木架設,可惜早被拆去。整座古樓牆基為花崗巖條石砌築;牆垣據說用濃灰沙拌糯米飯舂成,極是堅韌。

鹹頭嶺村

位於深圳市大鵬鎮鹹頭嶺村的海邊沙提上。西南至東北長120米,西北至東南長110米,遺址面積約13000平方 民居米。1981年深圳博物館在考古調查中發現,1985年、1989年及1997年分別進行過3次發掘。發掘面積共1241.5平方米。遺址堆積分兩層:第一層,鬆軟的黃褐色沙質土,出土繩紋陶片和現代瓷片、鐵器等遺物,屬近現代擾亂層。第二層,灰褐色沙為主,含極少量土質,鬆散。出土大量陶器和瓷器。陶器屬灰陶系,夾砂陶佔96%以上,泥質陶很少,分白陶和灰陶兩種,製作非常精細。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劃紋、水波紋、編織紋、幾何形壓印紋等。器類有釜、罐、盤、圈足盤、盆、缽、碗、筒形器、器座等。石器有磨製石器、打制石器和天然工具。石料為石英巖、沙巖和板巖。鹹頭嶺遺址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沙丘遺址中最重要的一處。鹹頭嶺遺址的年代距今約7000年。

文化底蘊鵬城歷史

位於大鵬所城內賴府書房裡的四個展廳。展廳一:源遠流長, 大鵬所城「北冥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明曰鵬」—莊子《逍遙遊》。展廳二:海防重鎮,「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康熙靳文謨《新安縣誌》。展廳三:抵禦外侮,建城以來,大鵬所城在明代反抗倭寇和葡萄牙入侵、清代抗擊英殖民侵略者。展廳四:鵬城英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守衛這座海防重鎮,多少英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史跡展

第一部分:劉起龍將軍第簡介。劉起龍將軍第屬清代中葉南方府第式建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將軍第整體結構保持完整。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部分:劉起龍將軍生平簡介「劉起龍,大鵬城人,初行武,任崖州營參將」。—清康熙《新安縣誌大鵬所城

》「劉起龍,廣東新安人,行伍出身,屢立戰功,累官福建水師提督。」《中國歷史人名大詞典》。第三部分:劉起龍將軍傳說故事,一、摸夜將軍,二、巧訓舅父,三、將軍井,四、家鄉水甜,第四部分:劉起龍將軍墓。原墓位於鵬城大坑村上村雞爬地,建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該墓墓頂雕鑿日光雲紋,上有楷書陰刻「欽賜祭葬」四個大字,左有《古之遺愛》碑,右有道光皇帝《御祭文》碑。墓前有石獅、華表各一對。1983年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9月,因修建核電站,故遷至鵬城東校場側,按原貌修復。第五 大鵬所城部分:劉起龍功名碑(正反面文字),正面為劉起龍將軍所立之家族簡譜,記載了從劉起龍將軍的爺爺到起孫子共五代人的歷史;反面為清朝廷為劉起龍將軍所立的功名碑,記載了劉起龍將軍一生的功績。

劉起龍字振升,號雲齊,廣東新安縣鵬城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72年)。初由大鵬營入伍,嘉慶八年(1803年)授平海營右哨把總,出洋緝捕,旋累功拔香山協右營千總;嘉慶十五年(1810年)隨副將洪鰲、都司胡佐朝等分督戰船,圍攻洋盜鄔石二於儋州新英外洋,敗之,擒鄔石二等,洋面肅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調升水師提標右營(新安營)守備,繼遷東山營守備;嘉慶二十年(1815年)再遷州營守備,是年官至虎門水師中右營中軍守備;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調升南澳鎮標遊擊;兩年後升崖州營參將。道光元年(1820年)遷澄海協副將,翌年再升福建南澳鎮總兵。道光六年(1826年)再升福建水師提督。道光九年(1829年)冬,劉起龍入見道光帝,備荷恩之寵。道光十年(1830年)二月,於巡洋時卒於海上。朝廷著加恩,照提督例賜恤,所有任內處分悉予開復。

賴氏族展

第一部分:賴恩爵振威將軍第簡介,一、振威將軍第平面示意圖,二、振威將軍第簡介,第二部分:賴氏家族起源,第三部分:「三代五將」對聯說明,第四部分:劉起龍將軍墓,劉老夫人為賴世超將軍夫人,出身名門,字幼就讀私塾,智慧過人,自著書本教育子孫。一、為官訣詞:文官願為清史瘦,武官敢當沙場卒。二、受職須知:職責所在,崗不離守,不得猶豫,才是本領。三、三字祖訓:人生學,學而生。事分析,知為人。四言和七言祖訓:自古朝政群雄起,幹戈戰亂民遭禍。第五部分:「還我祖願」匾說明。1997年6月21日香港回歸前夕,賴氏後裔從世界各地回到賴恩爵振威將軍第,舉行儀式隆重紀念賴恩爵將軍和慶祝香港回歸,並在將軍第內掛上牌匾,上書「還我祖願」。第六部分:賴恩爵指揮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爭第一戰。第七部分:「巴圖魯」介紹,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原為蒙古語。道光皇帝授賴恩爵,「呼爾察圖巴圖魯」稱號。呼爾察圖是滿文勇號,英雄之意。第八部分:賴氏家族歷代任職一覽。

賴英揚(1778-1840)字虎臣,出生於新安縣大鵬城。其父賴世超官至廣東瓊州鎮鎮臺。賴英揚少年就投筆從戎,歷經大鵬營外委、升補把總。在跟隨水師提督的舟師圍剿海盜於儋州新英外洋時,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先後擒獲盜船十八艘及鄔石二籌洋盜三百八十名。當時兩廣總督百齡奏請聖上,賞給賴英揚「頭等出力」銀牌一枚,並升授水師提標中營千總,署理廣海寨守備;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任虎門水師提標右營中軍守備。籌劃防夷設施,督造珠江口要塞的鎮遠和大虎炮臺。不久出任陽江鎮右營守備。道光元年(1821年)調任香山協右營

守備,署理海門營參將。道光七年(1827年)昇平海營參將,署理龍門協副將。賴英揚肩負重任,轉戰於廣東海防的東、南、西等海域。道光十一年(1835年),賴英揚統領官兵剿辦安撫崖州黎匪,善後事宜告竣。不久奉旨出任瓊州鎮總兵、續署山協副將,後又升澄海協副將。署理碣石鎮總兵管。道光十八年,(1838年)補授浙江定海鎮總兵官。次年三月,接到母親劉太夫人在家鄉逝世的消息,賴英揚遂奏請回鄉安葬母親,竭盡孝思。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賴英揚忽發哮喘病,經調醫無效逝世,享年六十三歲。

獨特民俗大鵬話

初聽是白話和客家話的混合體,雖然在語音、語法、詞彙、措辭等方面和廣州話很接近,又有和客家話類似的地方。大鵬話至今還保留一種獨特語調,當地人稱「千音」。因為所城原因,來自北方的將士及家屬和當地人在交往中逐漸形成當時的「普通話」,也就是後來所謂「軍語」。

婚俗

大鵬婚俗的基本程序有:媒人介紹、驗算生辰八字、下聘金、擇吉、迎親、拜堂、宴客、鬧洞房、回門等。有的過程不同於其他地方。「九」字凡是以記數的以九字為吉利,寓意長久。做衣服要九套,做鞋子做九雙。「哭嫁歌」女子出嫁前往往要唱哭嫁歌,從上午到半夜,由伴娘陪著,邊哭邊唱。內容有父母養育恩,兄弟姐妹情,孝敬公婆禮,敬重丈夫義等。少則哭三天,多則哭七天。「對歌」鬧洞房要對歌,男方的歌手在屋內,女方的歌手在屋外,一方提問一方答,要問得對方無語可答。男方要設宴招待雙方歌手和親朋。「拋路引」新娘坐著花轎向新郎家行進時,伴娘每隔幾步就扔下一小段紅繩子,叫作「路引」,意思新娘回娘家不會認錯路。「闢邪」在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家的村口或者家門口時,新娘母親親自點燃一堆熊熊大火,迎親者必須從火上跨過,燒過邪氣,才可以迎親。

山歌

對唱山歌是大鵬民俗的一大特色。歌詞的內容含概非常廣泛、豐富,曲調特別優美。人們在田間勞作、上山砍柴、行走路上、村頭院落都可以對歌,有的是流傳繼承,有的是即興而作。一。甲:愛唱就唱吆,唱出日頭對月光,唱出麒麟對獅子,唱出金雞對鳳凰。乙:也野,(什麼)什麼上嶺尾拖尾?也野,(什麼)唱出海南歌?也野,(什麼)著出花衫領?也野,(什麼)石上曬綾羅?甲:孔雀上嶺尾拖尾,畫眉唱出海南歌,斑鳩著出花衫領,鷓鴣石上曬綾羅。二。(問)什麼上嶺尾拖拖?什麼唱出海南歌?什麼捉出花衫領?什麼石上曬綾羅?(答)孔雀上嶺尾拖拖,畫眉唱出海南歌,斑鳩著出花衫領,鷓鴣石上曬綾羅。

海鮮

鮑魚、響螺、扇貝、海膽、拉屎蝦、深水泥蜢、烏賊、紅斑、青斑、青衣、綠衣、火點、黃腳鱺、銀魚、鱭魚、油縋、深海鴻圖蝦、花龍蝦、紅蟹、膏蟹、三點蟹、青口等。

風味小吃

元龍、喜糕、煎丸、粽子、豆腐花、發糕、紅茶果、菜頭角、海膽盎等。

交通指引

公交:

在市內乘坐360,364大巴至「大鵬站」,轉乘818路至核電站。

駕車指引:

市內由深南大道、濱河路、筍崗路、布心路等東行經蓮塘過梧桐山隧道至沙頭角,再經鹽田上鹽壩高速至葵湧,轉走坪西一級公路從大鵬所城/核電站出口,經大鵬雕塑向左側走6公裡即到。

廣州、東莞、珠海等地由廣深高速行至機場前一公裡轉機荷高速,至終點荷坳後再轉惠鹽

高速往惠州方向,行至龍崗/坪山路口下後右轉往大鵬鎮方向即可。

門票信息

全票:20元/人;半票:10元/人1米1以上兒童、學生;免票:1米1以下兒童,持老人優待證、軍人證、70歲以上身份證、殘疾人證。

大鵬所城景點1:

大鵬所城景點2:

大鵬所城景點3:

大鵬所城景點4:

大鵬所城景點5:

大鵬所城景點6: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查看中國行遊山玩水群群規

相關焦點

  • 顛覆你對深圳歷史認知的大鵬所城
    我不敢說持這種論調的人,是如何的偏見,但我要告訴他的是,深圳的歷史文化遠非他所認知的那樣蒼白。誠然,深圳特區發展只有短短幾十年歷史,但是在大鵬新區的大鵬半島,卻有一座源遠流長的古城——大鵬所城。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至今已626年,是中國海防軍事要塞,在明清兩朝抵禦西方殖民侵略、保衛南中國海岸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被譽為「省會門戶」。意味深長的是,深圳的別稱鵬城,也正是源於此處。至於鵬城所在地的大鵬半島地區,更是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距今6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據史料記載,已有先民生息繁衍於此。
  • 大鵬所城獲評深圳特色文化街區
    新華網深圳1月6日電(記者李曉玲)歲末年初,大鵬所城獲評深圳首批特色文化街區。同獲此殊榮的還有南頭古城、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基地、甘坑客家小鎮、蛇口海上世界和華僑城創意文化街區。  大鵬所城是深圳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打卡地。2016年,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與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籤訂合作協議,大鵬文化旅遊綜合項目正式啟動。
  • 2020國慶中秋假期深圳大鵬所城活動詳情
    大鵬所城文化旅遊區緊扣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美好如期 歡樂同行」的主題,將在國慶期間開展「我的大鵬 我的城」系列活動,這次慶祝活動將於2020年10月1日-5日舉辦,屆時,大鵬所城文化旅遊區內將被裝點一新。
  • 深圳八景之一:大鵬所城,一日遊記
    大鵬所城,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 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鵬城社區, 建於明清時期,是當時中國海防的軍事要塞, 有「沿海所城,大鵬為最」之稱,是鴉片戰爭肇始地, 深圳又別稱「鵬城」,即源於此。而如今它的功能已退出歷史舞臺,為了紀念當初守衛邊疆的歷史意義,現在已成為國家重點歷史保護單位,同時也是深圳別樣的一個旅遊景區。
  • 閱讀深圳歷史,體會那段海戰歲月,十一國慶節大鵬所城遊玩攻略!
    作為一個戶外活動的組織者,我對大鵬所城情有獨鍾。我已經記不清楚在大鵬所城做過多少場活動了,但是我深刻的記得,每一次做活動,我都盡力的讓參加活動的人,最大程度的去了解這座古城,去閱讀深圳的歷史,去感受體會,幾百年前,那段海戰歲月。
  • 深圳源起之地,大鵬所城,將軍府武風猶存
    19 15:57:14 來源: 貓仔菌 舉報   每一個喜歡旅遊的人心裡都有一座古城,而在大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大鵬所城抑或氣勢宏偉
  • 大鵬所城
    城門樓大鵬所城為「廣州左衛千戶張斌開築,內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周圍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廣六尺,址廣一丈四尺,門樓四,敵樓如之,警鋪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東、西、南三面環水,濠周迥三百九十八丈,闊一丈五尺,深一丈。」(見康熙《新安縣誌·地理志》城池條)。
  • 廣東深圳楊梅坑旅遊景點以及廣東深圳大鵬所城旅遊景點遊記心得
    廣東深圳楊梅坑旅遊景點實拍圖三二、廣東深圳大鵬所城旅遊景點深圳,又名鵬城,發源於大鵬所城,這座古城建於明朝洪武(1394年),是明清時期中國南方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它有600多年的抵禦外來侵略的歷史,是明清時期最完整的海防哨所
  • 2020年周末去深圳大鵬所城需要提前預約嗎
    2020年周末去深圳大鵬所城需要提前預約嗎大鵬所城景區不需要預約,如果開車自駕去,大鵬景區需要預約通行(預約入口見文末提示)預約通行時間8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的所有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在大鵬半島實行臨時交通管制。
  • 中國·大鵬首屆國際攝影大展在大鵬所城開幕
    12月11日,中國·大鵬首屆國際攝影大展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鵬所城開幕,以生態旅遊+攝影藝術的模式,以獨特的影像語言,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致敬獻禮。揭幕展覽的百幅作品是從2000多位攝影師的6000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佳作,除了在大鵬所城外,還將在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展示廳、大鵬新區管委會舉行展覽,版塊有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專題展、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作品展、國內外知名攝影家主題展及大鵬專題展。
  • 探訪大鵬所城,感受海風和人文氣息,了解歷史文化,深圳八景之一
    大鵬所城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南門東路,是明清兩代中國的海防軍事要塞,據有關資料記載,這裡曾出現過很多知名的將軍,故此地也有將軍村的美譽。放眼大鵬所城,城牆、城門、街道、居民建築,都留下濃重的歷史痕跡。大鵬所城景區概況:這裡是深圳八景之首,景區內小巷子相對清靜,感覺平常人不多,整個古城規劃得錯落有致,也特別的乾淨,走上去很舒適,城牆磚瓦很有味道,也吸引著不少學藝術的學生來這裡寫生
  • 深圳大鵬半島景區秩序井然
    「五一」假期,深圳大鵬半島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各大景區迎來疫情後首個旅遊高峰。5月2日,記者從大鵬新區各相關部門獲悉,大鵬「A 7」景(片)區1日-2日預約旅遊遊客滿員,相關職能部門全員上崗,並組織800餘名志願者協同做好疫情防控、入園檢查、交通疏導、景區服務、文明倡導等工作。
  • 菜菜遊天下之深圳鼓浪嶼 較場尾BBQ烤不停 大鵬所城歷史見證
    在大馬生活期間,看見朋友圈裡介紹深圳有個地方,號稱是廈門的鼓浪嶼,於是剛回到廣州,就約了表弟們,自駕去深圳,這個號稱深圳鼓浪嶼的地方是較場尾,是一個沿海的小鎮,附近有個大鵬所城,從廣州駕車需時4小時,如果坐公交車B756或928到鵬城橋站,不過實在太久,所以不建議。
  • 深圳大鵬辦事處以「城·灣」視角描繪城市發展藍圖
    此前,深圳大鵬新區大鵬辦事處在片區城市建設規劃上均為單一規劃,城市更新項目星羅棋布,各自規劃建設缺少章法,暴露出城市綜合性整體規劃的不足。 大鵬中心位於深圳東岸,是「東進戰略」海上通道關鍵支點,布新、水頭社區地處大鵬中心南部,為半島中樞,面朝大海,山水環繞,是一處難得的集中性產業空間,更是大鵬未來打造海洋產業發展的重要潛力節點
  • 深圳大鵬半島――最後的「桃花源」(最全景點介紹和行程推薦)
    大鵬半島--最後的桃花源大鵬半島是深圳最大、保存最好的生態淨土,被譽為深圳最後的「桃花源」。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於深圳最東端,向外延伸的半島三面環海,東側是大亞灣靠近惠州、西側是大鵬灣遙望香港,南瀕南海。行政區域上隸屬於深圳大鵬新區,陸域面積294.18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33.22公裡,森林覆蓋率達76%。
  • 「深圳人·遊大鵬」活動啟動
    大鵬新區是深圳「生態特區」,鵬城「文化之根」,更是年接待遊客人次逾千萬的「旅遊旺區」。幸福的深圳人更可足不出「市」,在這裡連接歷史、親近山海、享受休閒。在2020這個特殊之年,深圳人遊大鵬還將享受一系列的優惠及服務。
  • 益田旅遊商業與華僑城深東集團籤署協議 涉深圳大鵬等項目
    觀點地產網訊:8月25日消息,益田旅遊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華僑城深東集團在深圳籤署戰略框架協議。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根據框架協議,益田將與華僑城深東集團攜手,圍繞華僑城深東集團旗下大鵬所城、西湧片區品質提升以及未來的文旅項目,以商業運營為核心,共同推動華僑城深東集團旗下項目的整體高品質開發和運營。
  • 深圳大鵬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
    大鵬新區地處深圳東南部,東臨大亞灣,與惠州相接;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區域。這裡既有被稱為「沿海所城大鵬為最」的歷史文化古城大鵬所城,也有美麗的七娘山。今年上半年,大鵬新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2.21,PM2.5平均濃度為16.3微克/立方米,是深圳人眼中的「城市綠肺」所在。
  • 2020深圳大鵬已開放景區名單
    2020深圳大鵬已開放景區名單大鵬所城文化旅遊區(大鵬所城、較場尾)、楊梅坑、藝象iD town、官湖、東湧、玫瑰海岸楊梅坑可遊玩範圍:前往楊梅坑的遊客,
  • 深圳大鵬半島旅遊攻略
    深圳大鵬半島,位於深圳東部,緊鄰惠州,深圳北站及會展中心有直達公交。第一天行程,圍繞大鵬所城。第一站,大鵬所城,明朝抗擊倭寇的要塞。現在已經是深圳人度假休閒好去處,周末人流如織,平常客流少。大鵬所城那邊的稍便宜,最實惠的是歡樂匯民宿,100多元就可以住了。有個室外廚房,可以唱歌、炒菜。說的炒菜,可以去水頭海鮮街買海鮮,品種齊全,幹活、鮮貨都有,價格親民;也可以去東山碼頭,價格便宜,品種稍微少,半斤大的螃蟹30元左右一斤,蝦20左右一斤;然後在古城外的菜市場買點菜、調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