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裡明確表示:話語是所有誤解的本源。
一句話,能使一個人的心情瞬間失落;
一句話,能讓一個人徹底失望;
一句話,能讓一個人重振力量收穫信心;
一句話,能讓一個人重獲新生;
心理學教授表示:永遠不要小瞧「語言」的威力,特別是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育兒有方法#
許多案例表明,家長隨口說出的一句話,對孩子究竟會產生多少的影響!
父母的「語言」如同鋒利的刀刃,劃傷孩子後還會給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痕,從而造成巨大的傷害;
下面這「10句話」容易挫傷孩子積極性,望父母們嘴下留情!#育兒爆文參賽#
你還小,你不行
在我們的眼中,這乃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然而在孩子成人的過程中要知道,不斷的發現並探索新鮮事物乃是孩子自主成長的過程;
一旦家長挫傷了孩子挑戰未知事物的積極性,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會被否決,喪失探索新鮮事物的熱情,不敢自己做決定。
父母應當多多鼓勵孩子,常對孩子說:「寶貝,如果你想好了,那就放手一搏,爸爸媽媽會在邊上看著你」,這樣做會讓孩子不用擔心內心的恐懼,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與安全感。
我們沒那麼優秀
「謙虛」乃是傳統美德,一旦當孩子被表揚,父母的謙虛卻使得孩子覺得沮喪,認為自己並沒有獲得父母的認可。
在孩子被別人稱讚時,家長不要表現的過于謙虛,要肯定自家孩子的努力,給孩子一定的信心,在這個時候不妨這樣回覆:「謝謝您對我家孩子的肯定,我家娃會繼續努力的」。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麼好怕的
孩子總會有父母撓破頭也想不通的「壞毛病」,例如「膽小」,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其實是保護自己的手段。
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味的強調「膽小」是壞習慣,他一定會認為自己「膽小」不好,並且父母在責怪他,此時的孩子確實很「膽小」,根本做不到膽大,那孩子的內心便會一直否認自己。
心理專家:恐懼乃是身處幼兒時期的平常表現,我們在否定孩子害怕的同時等同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從而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孩子感受到害怕的時候,父母不妨模仿孩子的「膽怯」,讓孩子明白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從而與孩子一同消除孩子內心的無力感。
「別添亂了,一邊玩去」
每當我們做家務的時候,孩子總是常來幫忙,由於孩子年紀尚小可能會幫倒忙,不耐煩的家長最喜歡對孩子說這樣一句話「別添亂了,一邊玩去」,這樣做會很嚴重的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影響孩子們對知識探索的習慣。
要明白,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們參與家務,為孩子多分配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孩子會很是開始,大人也會更輕鬆。
在孩子做家務的時候,擔心孩子受傷,你可以對他說:「我們會跟你一起做的」,注意好安全措施,千萬別因擔心孩子出錯,從而妨礙了孩子學習家務的步子。
你在不認真學習,以後撿垃圾去
最明顯的表現是「就知道瘋玩,一提到學習時就沒了精神」。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學習最好的靈感來源。
不要將孩子學習和玩這個事對立起來,如果玩是輕鬆愉快的令孩子花費長時間來投入的,我們若將學習和玩對立起來後,學習知識便成了乏味沒有意思的。
如何讓孩子自願學習:讓孩子將玩的心思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在3-6歲儘可能使用繪本開發興趣,6-12歲用與教材配套的書本來開發孩子自主學習習慣。
我們應將命運的「天平」擺正,常對孩子說「你不認真學習,以後撿垃圾去」,會在孩子心目中留下自卑的陰影,我們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賞識、渴望被父母肯定、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
最後,送給新手父母幾句過來人的「老話」,也是我經常用來提醒自己的話:
不要急,慢慢來;教會孩子反思總結要比考試名次重要;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憤怒的說話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