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華為晶片正式斷供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星期,華為還在緊鑼密鼓的趕造最後一款旗艦機,極有可能是華為的最後一款手機。那麼就有人想了,為什麼美國可以禁掉華為,我們為什麼不能把蘋果禁掉?
其實對於制裁美企,任正非不止一次地表示過,如果動用國家力量去制裁蘋果,他是第一個反對的那個。而且對於安卓,如果谷歌願意和我們合作,我們是不會放棄的。可見在任正非的骨子裡,並不認同以同等的方式去制裁美企。美國以不講道理的方式制裁了華為,可難道我們也要不講道理了嗎?
為什麼不能制裁蘋果呢
在全球化經濟浪潮的影下,世界各國的經濟緊密地聯繫到了一起。而對蘋果來說,雖然其總部在美國,但是蘋果的加工工廠和零部件生產都設在國外。中國的富士康就是蘋果最主要的代工廠,每年不計其數手機在這裡被出生,然後輸送到世界各地去銷售。如果蘋果被制裁出中國,美國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找到其他國外工廠繼續蘋果手機的製造,而富士康損失的不太可能挽回,最終面對的只能是大幅度的損失和大量的裁員。
作為製造業大國,其實製造業處在產業的下遊,上遊企業就那麼幾個,少了誰都不行。可下遊企業一堆,失去你哪怕會損失一點利益也遠遠不至於傷筋動骨。
中國市場同樣是蘋果不能失去的,如果蘋果將生產線搬回國內,那麼蘋果的利潤至少減一半。對於彼此來說,都是對方不希望看到的。
重壓下的華為,會,倒,嗎?
最近兩年華為都走得很艱難,去年第一次受到制裁時,當時華為被谷歌斷供,不能繼續使用谷歌的服務。華為今年開發的鴻蒙系統有一部分目的也是為了應對此事。
但是任正非也說了,如果谷歌願意繼續合作的話我們是非常願意的。說明華為開發鴻蒙多少有點是無奈之舉。
其實最難的是話的晶片,系統斷供了我們還有鴻蒙,三星和led斷供了還有京東方,海力士斷供了還有其他可替代的。但是,晶片方面投入巨大,大陸工藝不行,國外不肯代工。直接買晶片的話難道就讓海思這麼多年投入付之東流?不買的話華為手機不做了嗎?
但是要說華為就此一蹶不振是不可能的,畢竟華為的手機收入只是華為收入的一部分,哪怕手機做不下去,也不會動搖華為的根本。
華為能不能做下去,只能看華為做什麼戰略部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