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國家雖然暫時還不是發達國家,但卻一直都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存錢這件事情上面,中國人可謂是情有獨鍾。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存錢,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謹慎的生活態度,凡事喜歡未雨綢繆,不會「臨時抱佛腳」。另一個則是我國人民具有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即便現在收入高了,生活也富裕了,但很多人喜歡不會亂花錢,而是選擇存起來。
而說到存錢這件事情,相信不少人率先想到的就是銀行。第一,我們國家的銀行,安全性是非常高的,把錢存進銀行,基本上不用擔心風險問題。第二,把錢放在自己家裡,是沒有任何利息的。但如果把錢存進銀行,則有利息可以拿。如果選對合適的理財方式,利息收入還非常可觀。正是因為居民積極存錢,所以我國的居民儲蓄率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即便是今年受到風波的影響,經濟發展不太景氣,但我國第一季度的存款額仍然高達88萬億元。
不過,現在銀行的儲戶一般多為老年人,年輕人減少了很多。首先,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都變得不愛存錢了,反而受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逐漸愛上了借貸消費、奢侈消費。有數據顯示,當下「90後」的年輕人,人均負債金額已經達到了12萬元。簡單點來說,現在年輕人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能不欠錢就已經算不錯了。至於存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對於年輕人而說,由於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和事物,所以在理財方面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比如有的年輕人,就不喜歡和銀行「打交道」,而是把錢存到了其他地方,例如餘額寶、股市、基金等。說白了,現在年輕人的理財渠道也變多了,而且這些理財渠道的收益,大多要遠遠高出銀行存款的利息。所以,年輕人即便有錢,也不愛去銀行存。而銀行當下吸納的存款,大多都來自於中老年儲戶。
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每個月都有退休金,這些錢老年人基本上花不完,都會選擇存進銀行。此外,老年人辛苦忙碌了一輩子,晚年或多或少都積攢了一些養老錢。所以,對於老年儲戶群體,銀行一直是比較看重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最近一段時間,在很多銀行裡都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多老人扎堆取錢。還有一些老人,寧願選擇不要利息,也要趕緊把錢取出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了解,很多老年人之所以扎堆取錢,並不是因為有什麼需要用錢的地方,而是不願意再相信銀行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也變得越來越寬鬆,其中也包括銀行。眾所周知,早些年國內的銀行其實並不多,一般就是「四大行」和郵政儲蓄,以及農村信用社。但是近些年,各類城市銀行、小型商業銀行層出不窮。這些銀行雖然同樣正規,但抗風險能力還是沒有老牌銀行高。
銀行多了以後,就難免有一兩家經營不善而倒閉的。一些老年人在聽到銀行倒閉的消息後,心裡就會非常不踏實,認為把錢存進銀行也不安全了,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取出來。當然,大多數老人聽到的消息,都是社會上一些經過了添油加醋之後的謠言,比如有的說「銀行櫃檯不能取錢」,還有的說銀行倒閉了之後,不會賠償儲戶的損失。這些消息聽得多了,自然就引起了老人們的擔心。
事實上,有句老話還是比較有道理的,叫做「無風不起浪」。據了解,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已經開出了30筆左右的罰單,其中甚至涉及包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等在內的大型銀行。比如中國農業銀行某分行,就存在亂收費的現象。儲戶在處理某項業務時,原本按照正常規定,只需要繳納5000元的費用,結果被收了5萬元的費用。而對於這種情況,銀保監會也是及時表態,要對存在亂收費現象的銀行嚴查到底。
綜上所述,一家銀行想要在用戶心中樹立誠信形象,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毀掉自己的誠信,可能只需要一件小事情。所以,也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大監管力度,不要讓一些違規銀行「鑽漏洞」。
你怎麼看待銀行亂收費的情況?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