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金剛川》熱度,聊聊韓戰中那個非常殘忍的武器

2020-12-10 東方文化雜誌

看過電影《金剛川》的朋友一定記得其中的我軍在不斷搶修被炸浮橋過程中,那個掩護浮橋的高射炮連擊落美軍敵機的經典場景,特別是最後一刻,英雄張飛使用61-K型37mm高炮擊落美軍F-84戰機,最後,汽油彈的高溫將他的肉體與高炮永遠地融在了一起。其實,這段英勇無畏的經歷是真實發生在1951年韓戰的第五次戰役——保衛黃江橋的戰鬥中的,當時全連都被美軍投放的汽油彈攻擊,很慘烈。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也是因為遭到汽油彈的攻擊,在炮彈落下的瞬間,毛岸英等兩人和所在的木板房立刻化成了灰燼。

這個威力無比的武器就是凝固汽油彈,是1942年哈佛大學的化學家路易·菲塞(Louis Frederick Fieser)首先發明的,一種基於汽油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環烷酸鹽和棕櫚酸鋁。它的特點是本身黏糊糊,很容易附著在物體上並持續燃燒,且難以撲滅,非常適用於摧毀木質建築物、肉體,在水面、地面也都能燃燒。它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不僅是嚴重的燒傷(從表皮到皮下組織),燃燒過程中大量消耗氧氣還會產生濃度超過20%的一氧化碳,引起窒息、昏迷和死亡,而且那些任何試圖擦掉或者甩掉凝固汽油的行為都會造成更大火勢的蔓延。

二戰中美軍使用的凝固汽油彈

美軍公布的凝固汽油彈演習資料

其實在這一威力無比的武器,在研製之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火焰噴射器就已經開始使用,主要成分是汽油,殺傷力有限,於是美國人就在汽油中加入天然橡膠,使汽油變得粘糊糊,像果凍一樣。加了天然橡膠的汽油不但可以噴的更遠,而且燃燒時間更長,對目標的附著效果也更好。但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佔領了東南亞的主要的橡膠產地,造成天然橡膠非常短缺。因此,一些有名的化工企業,如杜邦公司、標準石油、柯達公司,以及一些知名學府,如哈佛大學、布朗大學、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就開始參與汽油彈中乳膠替代品的研發中。

1942年,這一新型凝固汽油彈研製成功,它的強度和燃燒溫度更高,甚至可以粘附在潮溼的表面上,在擊中目標時還可以自燃,燃燒後,用水還無法澆滅,美國也因此在二戰期間也成為了唯一擁有這種武器的國家。第33任美國總統哈裡·S·杜魯門的戰爭部長 Robert Patterson 曾這樣評價凝固汽油彈:「它是太平洋行動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之後,它立刻被投入了實戰,迅速成為二戰、韓戰、越戰等大型戰爭中佔據主導地位的武器。

1944年3月6日,美國空軍第一次把凝固汽油彈投到德國柏林。在太平洋戰場上,凝固汽油彈用來對付戰壕和坑道中的日本軍隊非常有效。1945年3月9日,330架美軍轟炸機飛抵東京上空,在1小時內投下69萬磅凝固汽油彈,整個東京頓時一片火海,一夜間10萬人被燒死、39平方公裡城市被燒毀,這個死亡數字超過了廣島或長崎丟的原子彈。

1945年3月10日遭受轟炸後的東京

韓戰中,美國空軍派出F-82「雙野馬」戰鬥機使用凝固汽油彈實施轟炸,這是韓戰中美軍首次動用凝固汽油彈。大量的M-47型凝固汽油彈,包含了100加侖(大約378升)的凝固汽油燃料,在爆炸後能夠產生高達1000攝氏度的高溫火焰,殺傷力極強。而且,美軍一改二戰時期轟炸機水平轟炸模式,採用俯衝轟炸投擲凝固汽油彈,極大提高了投擲精度,不但能夠打擊15米範圍內的坦克裝甲車輛目標,而且凝固汽油彈降落時,燃燒的火焰還將吞噬散兵坑中的無防護步兵,對戰壕和簡易防禦工事也有很好的毀傷效果。

2000年3月21日,朝鮮外交部曾發表了一份備忘錄,指出在韓戰中,美國各種飛機投擲凝固汽油炸彈總計超過了60萬噸,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的3.7倍,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物資損傷。

後來, 凝固汽油彈在越南戰爭期間也被廣泛使用。最初,它是用在火焰噴射器上,專門對付北越的地堡。儘管有時候火焰不能穿透整個地堡,但也會大量消耗地堡內的氧氣造成人員窒息死亡。美軍還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攻擊北越的人員、坦克、建築、叢林、甚至鐵路隧道。同時由於高速運動的飛機投擲很不準確,對大量無辜平民造成了傷害。因此,凝固汽油彈也成為了殘酷越戰的標誌。

而且在越戰結束以後,在伊拉克(1980~1988、1991)、安哥拉(1993)和南斯拉夫(1991~1996),美國的凝固汽油彈仍然在使用。

對於美國來說,要製造一顆凝固汽油彈,它的程序簡單且成本低廉。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和歷史學研究者 Robert Neer 指出,摧毀一座日本城市只需要8.3萬美金的凝固汽油彈研發費用,但是使用原子彈的話就需要130億美金。所以凝固汽油彈後來被很多國家廣泛用於大型戰爭,直到1980年才被聯合國禁止。

1980年,聯合國通過了「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規武器公約」,其中就包括「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燒武器議定書」,也稱第三號議定書,明確表示禁止使用包括凝固汽油彈在內的燃燒彈。中國於1981年9月14日在聯合國總部籤署了該公約,截至2005年,已有99個國家籤署了「第三號議定書」。美國則在2009年,也就是歐巴馬政府那屆才籤署了該公約。

凝固汽油彈的研製者Louis Frederick Fieser

今天,那些曾經被汽油彈摧毀的城市已被重建,但大量的照片記錄仍在訴說著那些戰爭中的慘烈。而那個凝固汽油彈的研製者Fieser ,在哈佛大學曾是受學生尊重和喜愛的化學老師,1940年他被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為院士,也是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唐納德·詹姆斯·克拉姆(Donald James Cram)的老師。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原子彈發明後曾說:"現在我變成了死神,成為了世界的終結者。" 不過對於凝固汽油彈的發明,Fieser 並沒有公開表示悔意,他常把凝固汽油彈比做子彈。根據1968年1月5日《時代》雜誌的採訪,Fieser 曾說:「雖然我發明了它(凝固汽油彈),但我無權評價凝固汽油彈是否道德。」雖然嘴硬,但是在凝固汽油彈發明25年後,Fieser 還是重寫了自傳,把 napalm (凝固汽油彈)這個詞從自傳中划去了。

最後,想說一句,《金剛川》電影,重現了戰爭的殘酷和慘烈,所以要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編輯:果然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 金剛川電影是真實的嗎
    《金剛川》武器高射炮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 蘇聯在韓戰時,援助了中國多少武器?老大哥確實夠意思
    直到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正面擊敗美國,這才讓中國的國家地位得到穩固,也為中國後來獲得幾十年和平發展時間奠定了基礎。上個世紀中期的時候,朝鮮半島爆發了內戰,美國為了推行其霸權主義,通過聯合國參與到了朝鮮半島的戰爭之中,並且不顧中國的警告,執意越過三八線,甚至還轟炸了中國的丹東地區。
  • 《金剛川》超級戰爭大片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致敬電影、超級戰爭大片《金剛川》在港開畫。《金剛川》聚焦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稱為金城戰役。金剛川是位於朝鮮境內的地名,地勢險峻,是這場激戰中,兵家必爭之地。那裡有一條非常深、非常寬闊的江,江上的橋是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志願軍戰士為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據統計戰爭最白熱化的個多月中,木橋遇美軍的輪番轟炸,落下的炮彈多達2400枚,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 《金剛川》外,B-29型轟炸機在韓戰中的挫敗
    編者按:作為一部反映我志願軍高炮部隊為保護關鍵性橋梁而與美國空軍殊死纏鬥的電影,號稱「超級空中堡壘」的美國空軍B-29型戰略轟炸機在《金剛川》中雖然戲份不多,卻一度扮演著終極危機的角色。看似強悍無敵的熒幕形象背後,這款轟炸機在真實的韓戰中卻並非全然無敵……
  • 致敬那個時代,致敬中國軍人!《金剛川》首發預告映現戰爭往事
    蘭州新聞網訊近日,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發布「獨白」版預告,以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主戰場之外的戰爭往事,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殊死較量徐徐展開。
  • 看完《金剛川》沒過癮?可以看看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
    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歐豪等人主演的《金剛川》,上映19天,票房成功超過了9億。不過,相比起亮眼的票房成績,《金剛川》的口碑非常一般,豆瓣評分只有6.5。如果大家看完《金剛川》覺得沒過癮,可以看看這5部豆瓣超過8分的韓戰電影:以豆瓣評分排列:TOP05:《搖擺狂潮》,豆瓣評分8.2。
  • 黃渤談《金剛川》:是值得被吹爆的戰爭大片,不該因管虎而無腦黑
    近日備受大家關注的《金剛川》也上映18天了,截至目前票房也高達8,91億,這樣的票房成績對於主旋律電影來說還算不錯,但是這部電影口碑卻飽受爭議,口碑呈現兩極分化,有些觀眾更是對於管虎導演惡意滿滿,更有觀眾從管虎的《八佰》罵到到現在的《金剛川》,那麼管虎的這部電影真有那麼差?
  • 《金剛川》講的是哪個戰役 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
    根據國家電影局的備案,《金剛川》在3月份才拿到拍攝許可。由於疫情影響,該片直到8月才正式開拍。《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分別在三地取景同步執導拍攝。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
  • 《金剛川》上映在即,戰爭片熱潮再起
    有《八佰》的口碑在前,相信《金剛川》的上映會掀起新一輪觀影熱潮。 在《金剛川》上映之即,我們盤點一下影史上最有特色的戰爭電影。在通往前線的過程中,兩個少年需要穿過橫屍遍野的戰爭區域。 在武器有限、糧草有限、前路未卜、危機重重的情況下。他們經歷生死考驗,成功完成任務,並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和友情的偉大。
  • 喀秋莎火炮,《金剛川》中我軍的殺手鐧,曾多次重創德軍和美軍
    在韓戰中的金剛川之戰中,我軍最有力的反擊武器就是喀秋莎火炮,如果看過電影《金剛川》,更是會感到有多振奮人心。 當時大橋屢屢被炸,敵方不但有轟炸機連番前來挑釁,更有遠程火炮支援,可以隨時讓我們折兵損將。金剛橋無法合攏,大決戰後勤物資就無法運送到前線。
  • 韓戰中,沃克將軍領兵發起第一次美軍的反攻,摧毀朝鮮陣地!
    話說韓戰中,美軍在不斷撤退中,形成了釜山環形防禦圈,在這防禦圈當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門戶防線。這一段防線位於馬山以南,距離釜山的直線距離大概在35公裡左右,是整個釜山防禦圈當中最危險的一段。這F4U4型海盜式戰鬥轟炸機就是近期剛剛上映的金剛川,這部電影當中和咱們志願軍高炮部隊進行一對一決鬥的那一款戰鬥轟炸機。當時的美軍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長官沃克將軍就認為,他在釜山防禦圈當中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兵力,完全可以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反攻。
  • 電影《金剛川》
    北漢江是漢江一條重要支流,發源於朝鮮江原道境內的化川裡附近,金剛川位於源於北漢江(韓語:,Bukhangang )是漢江的兩條主要支流之一,起源於江原道北部的金剛山,所以在朝鮮的部分又叫金剛川。電影畫面中,金剛川兩岸植被豐茂,黃綠錯綜,風景秀麗如畫。真的不能讓那些貪婪嗜血成性的侵略者玷汙這如仙境的地方。
  •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威力巨大,堪稱「殺手鐧」
    《金剛川》的熱映,讓人們重溫那個背景時代裡的愛國情懷,張譯等人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熱血沸騰,尤其是摧毀敵軍大本營的時候,「萬箭齊發」的壯觀場面使得我們更加的記憶猶新。那麼,在影片《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呢?
  • 《金剛川》開播,多數沒看過的直呼看懵、不好看,真是這樣嗎?
    《金剛川》 下面回顧下真實的歷史吧 首先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志願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 透過電影《金剛川》,揭秘志願軍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威震敵膽的
    而與當時的蘇美等超級大國相比,確實差得還很遠,尤其是在武器方面方。在《金剛川》中,我方在武器方面相較於美軍處於劣勢,因無制空權和大規模榴彈炮群,使得我方軍隊傷亡遠遠高於美帝國主義。
  • 《金剛川》電影即將在線觀看,戰爭大片超級有看頭!
    《金剛川》也是類似《八佰》的戰爭片。它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金剛川》剛下院線,超級戰爭大片全網首播非常值得期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原聲出鏡的《金剛川》:炸不毀的,是中國軍人鋼鐵般的意志
    2020年10月23日,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人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上映。該片講述了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金城戰役中,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的真實故事。
  • 影片《金剛川》中,炸橋的飛機和掩護浮橋的高射炮,到底誰更強?
    老周摘要:抗美援朝戰爭影片《金剛川》日前上映,影片就是圍繞金剛川上的浮橋而展開,炸橋的美軍飛機和掩護浮橋的志願軍高射炮,到底誰更強?抗美援朝戰爭影片《金剛川》日前上映,影片就是圍繞金剛川上的浮橋而展開,志願軍主力部隊要從這座浮橋上通過,趕赴前線參戰。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場戰爭仍然停留在美國的文化意識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戰似乎已經被美國歷史所淡忘。可能是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最後也沒有從中受益。他們寧可認為這場戰爭從來沒有發生過。
  • 韓戰:朝鮮為何三天就攻佔了韓國首都?只因朝鮮有秘密武器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人民軍突然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起全線進攻,韓戰爆發。不過,美國沒有給韓國裝備坦克,因為美國自負地認為朝鮮半島的地形特點決定了坦克沒有用武之地。而正是因為美國忽視了韓國認為人民軍裝備有蘇制T-34坦克的情報,以致韓國軍隊開戰三天就丟失了漢城。事實上,初次與人民軍交手的美國史密斯特遣隊幾天後也被T-34坦克打得幾乎全軍覆沒。說道這裡,朝鮮人民軍能迅速佔領漢城並繼續向南推進的秘密武器也就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