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大序曲》----- 朱利亞尼
彈奏朱裡亞尼的《大序曲》,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技巧和高度機動的熱情,才能把這首曲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序曲開始是15小節的序奏,a小調,4/4拍,行板,可分為三段,前4小節為第一段,樂曲一開始的第一個主和弦就給人以強有力的樂隊全奏的感覺,然後是分解和弦,漸弱之後到第二小節第二拍是一個突強的和弦,接下來第三小節是很弱的、模仿木管樂器演奏的分解屬七和弦。到第四小節第二拍,又是一個突強和弦,形成序奏第一段的小高潮。 序奏的第二段是個過渡句,在力度上明顯地由弱到強,這三小節的過渡引出了序奏的第三小段。序奏的第三小段使用不斷重複的低音加上此起彼伏的分解和弦,把序奏引向高潮,然後又漸慢、漸弱,一直到序奏的結尾。
32、《小夜曲》----- 舒伯特
小夜曲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德國詩人萊爾斯塔勃的詩篇譜寫成。「吉他是非常美妙的樂器,然而,能了解其中奧妙者,則寥寥無幾」,這是舒伯特的一句話。他給我們留下了非常美妙的吉他室內樂作品,如由吉他、橫笛、中音提琴及大提琴演奏的四重奏就是這一首作品。
33、《少女的祈禱》---- 巴達捷斯卡·太克拉
《少女的祈禱》是一首由鋼琴經典小品改編的古典吉他曲。該曲作於1859年,初刊登在法國巴黎一家音樂雜誌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脛而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曲,此後相繼以八十餘種不同版本風行全球。
作者芭達捷芙斯卡是一位女鋼琴家,她生于波蘭首都華沙,二十四歲時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一首名曲。雖然世人對於本曲的作曲經過已無從知曉,但這首樂曲在形式上只不過是簡單的變奏曲,卻由於命名為《少女的祈禱》而蜚聲世界,久盛不衰,也許應歸功於作曲者的匠心獨具,抑或是出版商的精明,總之,這不能不說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蹟。
樂曲的結構極其簡單,為速度適中的行板,以下行音為中心的四小節前奏之後,樂曲呈現出溫婉而幽麗的主題;此後是主題的四種變奏形式,最後一個變奏以三連音符為主,飽含熱情,和聲只是一些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而已。本曲形象單純、手法樸素。俄國傑出的文學家契訶夫曾在他的著名劇作《三姐妹》中引用此曲作為配樂。
34、《阿拉伯風格綺想曲》-----塔雷加
《阿拉伯風格綺想》,也是有近代"吉他音樂之父」之稱的塔雷加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被後人稱讚為「吉他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最合理的結合」。全曲中小夜曲風格的主題與變化的旋律交替出現。悠然自得的主旋律和華彩樂段幾乎擴展到吉他的全部音域。充分發揮了吉他六根弦各個音區的不同音色特點,表現了吉他魅力之所在。塔雷加和別的古典派作曲家不同,很少寫奏鳴曲或協奏曲等室內作品,而專注于吉他小品之作曲和編曲,這首曲子中飄忽變化的旋律,表現了抒情悠揚的小夜曲風格,使人在廣闊音域中欣賞到吉他的美妙的音色。
35、《最後的顫音》---- 巴裡奧斯
巴裡奧斯的《最後的顫音》,旋律優美、神秘悠遠而帶有沉思意境,在潺潺流水般的輪指下,像是悠悠地訴說著巴裡奧斯生平的故事。
36、《阿狄利達》----塔雷加
阿狄利達與《淚》一樣,學習塔雷加的初學者必須學習《阿狄利達》。此曲以較緩慢的速度演奏,曲中在明朗歌唱的部分採用高音部的滑音演奏法,這是吉他以外樂器所無法表現的。
37、《卡伐蒂娜》----史坦利· 梅耶
與另一隻吉他名曲《愛的羅曼斯》有驚人的異曲同工之妙。這隻樂曲出自英國作曲家斯坦尼.麥爾斯的筆下。在電影《獵鹿人》中,導演邀請了享有「吉他王子」美譽的吉他演奏家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來擔任配樂演奏。樂曲在電影放映之後一舉風靡全球。《卡伐蒂娜》原意是指短小的抒情歌曲,在器樂上是指旋律優美動聽的小品。這隻樂曲也正是這樣一支曲子。樂曲在輕柔的分散和弦的伴奏下奏出舒緩如歌的旋律,意境溫柔而浪漫,充滿了嚮往與憧憬,最後在無窮的眷戀中結束了全曲。這隻迷人的樂曲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涉及到的技巧內容要遠比《愛的羅曼斯》複雜得多。
38、《羅密歐與朱麗葉》----- 普羅柯菲耶夫
一個傳統的愛情故事,用一段音樂就真實地表現出來了。於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題很快風靡全球,並被改編成鋼琴、小提琴等多種音樂形式。現在,我們不妨從吉他中去感受這段憂鬱的旋律……
39、《小行板圓舞曲》----- 卡諾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安東尼·卡諾(Antoni Cano,1811-1897)生於洛爾卡。卡諾早年學醫,取得外科醫生資格後回故鄉行醫數年。同時學習音樂。此後,曾在宮廷演奏並任職。1813年索爾由於政治原因離開祖國,流亡巴黎。在巴黎他得到凱魯比尼,梅於爾,貝爾東等好友的熱烈支持。於是這位失意的軍人,又在諸友的勸慰下,再度重返藝術家的生涯。
40、《隨想曲第24號》——帕格尼尼
聞名於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是浪漫時期「琴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集,由於帕格尼尼亦是一位吉他演奏者,其作曲思維也受到吉他演奏法的影響,所以這二十四首隨想曲改編為吉他作品也很自然與小提琴比各有千秋,其中第二十四首無論是小提琴還是吉他都演奏的較多,它的一首變奏曲作曲手法很有新意、技巧高難,「琴魔」狂傲之氣盡現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