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22日4時40分,迎來「小雪」節氣。
身處廣東深圳的小編,只想真誠發問:這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能看到雪嗎?
北方城市,到處都結了冰,北方人歡呼著堆雪人、打雪仗。
瑞雪啟祥,600年的紫禁城初雪也如約而至。
圖/故宮博物院
圖/故宮博物院
而廣東人看了看天氣,還有南北差異,再看看身上的短袖,表示羨慕。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11月還在開空調、穿短袖。
冷空氣已在路上,謹記保暖!
雖然沒有雪但冷空氣已經在路上了!
今早溫度稍降,廣東也從紅燒雞腿,變成了咖喱雞腿啦!
接下來,廣東將受到兩輪冷空氣的影響,分別在11月21日-23日、11月25日-29日。兩輪冷空氣過後,廣東大部分地區的低溫會明顯下降。
在逐步下降的氣溫裡,又有什麼養生之可以學習呢?跟隨行膳餐飲研究院小編來康康!
小雪做點啥?「醃」起來
每個節氣都有各自吃的「任務」,就好比浙江人在「立秋」時吃桃,南京人在「立冬」吃蔥,依著時令而生的美食,那麼在小雪能做點什麼好吃的呢?
古有雲「秋收冬藏」,小編研究,小雪節氣的習俗更多與「醃」在一起。
忙醃菜,過年正好吃
在古代的冬季,沒有今天這樣種類的豐富的各種食物,也沒有良好的食物存儲條件。
為了在漫長的冬季中有足夠的菜、肉食用,先人們發明了醃製食物的方法,將各類蔬菜或者肉食醃製或者風乾,儘可能地延長它們的存儲時間,以備過冬時食用。
因此一到小雪節氣,人們上菜場就比較關心有沒有可以醃製的菜。
小雪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和雞鴨魚豬肉等。掛於燒柴火的灶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的這些臘肉菜品,也成為農家一道特有的風景線。而這些臘製品,除了是人們禦寒過冬的必需品,也是春節期間餐桌上的美食佳餚。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小雪這個節氣開始醃菜、醃臘肉呢?
專家解釋,如果天氣熱,臘肉、醬貨很容易變壞發臭。
小雪過後,氣溫基本就呈直線向下的狀態,不太會反彈,天氣變得乾燥。
當年,這些東西做好後,剛好就到了快過年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當做年貨,慢慢地便成了風俗。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
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
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說到曬魚乾,一般要選大魚,因為小魚一曬沒多少肉。
買回魚後,把魚去鱗,若魚身較大,應在脊背骨下及另一邊的肉厚處,分別開片,使滷水易於滲透,然後將魚身剖腹,去掉內臟。將魚清理乾淨後,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樣魚容易壞,如果想洗,洗後必須把水瀝乾、擦乾。
然後,將鹽、花椒、大料、陳皮、小茴香放入鍋中炒至微黃,均勻抹在魚的內外兩側,調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
抹完後,便可以將其平放在一個相對較大的容器裡面,在陰涼處進行晾置。4到5天後,將容器內的魚上下翻個,以便調料均勻吸收。
如此再過四五天,便可將魚掛在陰涼通風處,想讓魚乾到什麼程度都行。一般兩三個月後便可取下來,剁成段,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
總結:
小雪到,冬始俏。
前文提到天氣表現上,有著比較大的南北差異,但在飲食風俗上都呈現了「藏」、「醃」的特點。
今日小雪,全國氣溫也將逐步下降,願有人與你共賞雪花紛飛的美景,也願有人與你同歡喜共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