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的編劇漏洞太大,觀眾靠著善意和理解已經補不住

2020-12-22 好風讀詩書

好風追《大秦賦》這部劇到了50集,先開始為了追劇熬夜,後來開啟兩倍速,還是硬著頭皮往下看。本來想棄劇,但是為了找到為什麼這部劇在豆瓣的評分由開播的8.9降到了現在的6.4的原因,還是硬撐著往下看。

豆瓣目前評分

好風先開始喜歡這部劇,是因為電視劇開場時宏大的畫面,精美的構圖,精心設計的服裝和道具,以及一幹演員的精彩演繹。

13歲的嬴政

到張魯一出場時就被驚到了,13歲的秦王嬴政啊,太滄桑了,美顏和磨皮後的抬頭紋清晰可見,偶爾伸出一雙枯瘦的,飽經憂患的手,總是不由的讓人出戲。

可是看了幾個晚上,和張魯一熟悉了,也忘了他的年齡。趙姬說「你還是個孩子」,鏡頭那邊就出現了張魯一滄桑的臉,習慣了也就接受了。

只是這部劇依然讓人看著難受,好風花了好幾天,想明白了箇中原因——評分下降是編劇惹的禍。

我們知道電視劇本與小說創作相似,劇中的人物要有個性化的語言,人物的成長和轉變得有過渡和支撐點;故事的情節要曲折,但意料之外的情節必須在情理之中。

《大秦賦》這部大製作的電視劇卻在對白、人物塑造和情節設置上都出現了硬傷。

①首先,很多對白太隨意,缺少歷史劇的厚重。

臺詞缺少歷史厚重感這方面趙姬這個角色被吐槽最多,雞湯式的對話經常讓人出戲,以為自己追了一個現代偶像劇。

嬴政很多話也特別潮,除了要陪著呂不韋浪跡天涯,還有對羋華的深情告白,以及在嫪毐謀反後對太后的指責……讀者朋友們試一試:把嬴政圖片中的臺詞中的「寡人」換成「我」,有沒有一點追瓊瑤劇的錯覺。這種突然轉變的語言風格總讓人措手不及。

②人物語言缺少個性化。

塑造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是必備的要素。

如魯迅筆下孔乙己會說問「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會說「多乎哉,不多也」這樣的話,酒店的小夥計絕對不會說。

祥林嫂會說「我真傻,真的」;魯四老爺就絕對不會說。

林黛玉會寫《葬花詞》,王熙鳳絕對不會。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是大手筆,不同國家的眾多人等粉墨登場,除了趙國的趙偃和郭凱等幾個人物的臺詞有識別度,其他演員的對白識別度極低,每個人都會偶爾冒兩句正能量的句子,這樣難道就把人物個性複雜化了?

趙姬和嬴政兩個個性不同的人的臺詞竟然很相似。

嫪毐一個粗人與李斯的語言區分度也不高,當然除了編劇刻意安排他聽不懂魏嫣的「既見公子,雲胡不喜」這樣的臺詞。

之所以說刻意是因為前一集嫪毐還用《詩經》中的情詩和趙姬調情,後一集突然就聽不懂同樣出自《詩經·風雨》的句子了。要知道戰國時期的人聽一首出自鄭國的民間歌謠並沒有難度,而無論從劇情發展還是嫪毐扮演者的表情都看不出他是假裝聽不懂。

這部劇經常是編劇想讓演員來一段什麼臺詞就來一段,而不是根據人物個性他可能說出什麼臺詞。

③人物的成長和轉變缺少過渡和支撐點。

如嬴傒這個人物形象,在電視劇開始時處處與贏異人作對:得知呂不韋密見華陽夫人立即帶人去抓;知道贏異人藏身監獄去堵;後來甚至刺了贏異人一刀。而這一切都是緣於對王權的爭奪。

後來贏異人繼位後原諒了公子傒,讓他回到鹹陽封他為駟車庶長,掌管宗室事務。公子傒一感動就開始全力輔佐異人。

結果在華陽太后發動宮變時,他又開始有了想法,最後趙姬一通當皇帝不快樂的理論讓他發誓要扶嬴政上位。這種沒來由的轉變實在有點突兀。

更誇張的是渭陽君嬴傒至此進入癲狂狀態,開始了分裂式表演。一會金剛怒目,暴跳如雷;一會為情所傷,痛哭流涕;一會忍辱負重,如被馴服的綿羊……只是這些情感多半缺少過渡和鋪墊,所以給觀眾以不適感。可惜周鐵這位演員了,如此精湛的演技被編劇搞得不合時宜。

嬴政這個角色的塑造的也比較糾結,一會是人畜無害的乖孩子,覺得母親和仲父是自己的天;一會是暴戾恣睢的獨裁者,喜怒無常。而一個人物的幾種模式隨著劇情的發展隨便切換。你以為角色成長了,但很快他又退回去原來的狀態了,你以為角色轉變了,但不久他又變回去了,人物轉變的真是讓觀眾猝不及防呀!

④很多情節既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外。

其實好風一開始特別欣賞劇中幾處情節的設置。

比如在五國合縱伐秦時,讓樊於期放了燕國太子丹,這就為樊於期以後投燕埋下了伏筆。

《史記》中關於樊於期這個人物記載的太少,只說他從秦國逃到燕國,最後自殺,用自己的人頭支持荊軻去行刺秦王。

《東周列國傳》中說他對呂不韋不滿,覺得嬴政可能血統有問題,所以支持嬴政的弟弟——公子成蟜謀反。最後成蟜被殺,而樊於期卻安然無恙,繼續在秦國為將,直到被趙國大將李牧打敗,擔心被罰逃到燕國。

《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情節很好地解釋了樊於期攛掇成蟜謀反而為什麼沒被殺,因為樊於期所作的一切都是呂不韋的謀劃,所以他能全身而退。

可是在《大秦賦》中,樊於期也沒等到與李牧開戰,劇中他因為保護冬兒不力,致使冬兒死亡,因害怕而逃跑了。

其實,劇中也極力表現樊於期如何不顧生死救冬兒和公子扶蘇的,如果救冬兒失敗要被罰,那麼成功解救扶蘇是不是要賞呢?何至於就逃跑呢?何至於後來「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秦王用重金和封地懸賞,要他的人頭呢?

總感覺後面的劇集和前面的不是一個編劇,漏洞太大,觀眾靠著善意和理解已經補不住了。

劇中關於嬴虞的情節安排也非常不合情理,編劇原本可能要設計一個諜中諜套諜,可惜這個連環套設計的太混亂,除了編劇,觀眾根本解不開,也料不到。

另外嬴政滅嫪毐的過程在《史記》中也是一筆帶過,編劇要腦補這段情節,應該是借鑑了《左傳》中《鄭伯克段於鄢》這個故事。

鄭伯先縱容被母親偏愛的弟弟共叔段做大,抓住他謀反的把柄,一舉除掉他。

嬴政也想這樣對嫪毐和太后,希望借除嫪毐的同時削弱宗室和呂不韋的勢力。

只是操作過程太過拖沓,很多人吐槽《大秦賦》拍成了《嫪毐傳》。

當嬴政半夜跑到太后房裡在床上掛了一把類似於達摩克利斯的劍,不知道其他人觀感如何,好風差點崩潰。

另外在《鄭伯克段於鄢》中,鄭伯掌控了整個局勢,他的弟弟只等著落入圈套。而《大秦賦》中先開始秦王不殺嫪毐說沒有證據時,好風只以為他是為了後面的大動作找個理由。

看著看著才發現,秦王是發自內心的這麼想呀!那他殺12歲的甘羅時怎麼沒要證據?後面因為有人替太后求情,直接殺掉27人怎麼不要證據?殺一個與他母親私通,淫亂後宮的人反倒要證據了?

關鍵是在對待嫪毐這件事情上,秦王和李斯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後是漏洞百出,如果不是大將王翦接到兒子的報信冒死相救(注意兒子報信並不是秦王和李斯安排的),那麼秦國可能就姓嫪了。

電影和電視劇利用這種「最後一分鐘得救」的手法確實可以讓情節扣人心弦,但是也要合理才行呀,否則觀眾感覺被編劇耍了,完全不靠譜的劇情,靠著編劇的生拉硬扯湊在一起,怎麼看怎麼違和。

當然,追劇到現在,還是因為本劇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段奕宏扮演的呂不韋,尤勇扮演的王翦,鄔君梅扮演的華陽太后等人的演技確實是非常棒。

劇中的服裝和道具也非常用心,因為追劇好風跟著看了好多相關的書,包括秦朝時的服飾文化,感覺劇組真是用心了。

比如秦王在雍城行冠禮時戴的這頂冕就非常精緻。帽頂上這塊板狀物,叫做「延」,繫於下頜的帶子叫做「紘」;兩耳旁聯綴「瑱」,在延的前端垂著數行玉珠,叫做旒。

這個旒有講究,從皇帝、諸侯到大夫,各有等差。皇帝的冕旒最多,有12條,其他的有9條、7條、5條不等。

《大秦賦》這部劇中秦王加冠時的冕是九串珠子,因為那時候他是秦王,是諸侯;而序幕中那頂象徵著皇權的冕是12串珠子,下面是一個大大的「天」字,那時候他是至高無上的始皇帝,一統天下!

從這一點看,《大秦賦》又值得一追。

當然一部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只是好風的一家之言,歡迎大家一起參與到討論中,追並吐槽著!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嬴政不殺嫪毐,是編劇下的大棋,真相大白為何觀眾仍不買帳
    《大秦賦》自播出一來,褒貶不一,看好的覺得這部劇製作精良算是本年度為數不多的大劇,值得一看。看不好的,覺得這部劇簡直就是打著歷史劇的宮鬥劇或者言情劇,自打嫪毐上線以來,這部劇迎來了最大的爭議和差評,口碑也急轉直下。
  • 《大秦賦》讓觀眾越看越糾結
    近日,《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開播,雖然該劇首播評分高達8.9分,但隨後口碑一路下跌,目前豆瓣評分降到8.0分,評分呈斷崖式下滑是在張魯一飾演的嬴政登場後,太老成、戀愛腦、臺詞尬……這個嬴政該有多不討喜?
  • 《大秦賦》編劇沒有能力塑造好人物,用再好的演員也是白搭
    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豆瓣評分目前已經降到7分以下,正所謂愛之愈深,責之愈烈,因為《大秦帝國》系列是我們所喜愛的作品,而且有前幾部電視劇的珠玉在前,收官之作反不堪至此,真是讓人心痛不已。之前,我們總把口碑不佳的責任賴在演員張魯一和朱珠身上,但是現在看來,是這部劇的編劇完全沒有能力塑造好人物,才導致人物塑造路線跑偏,口碑急速下滑。首先,張魯一的嬴政和小演員李卓釗的嬴政根本就是割裂的。
  • 《大秦賦》熱議不斷眾說紛紜評分下跌,但觀眾的熱情不減,為什麼
    今年以來,能引起廣大觀眾巨大觀影熱情且熱議不斷眾說紛紜的當《大秦賦》莫屬。與同時熱播的《裝臺》《有翡》不同。而《大秦賦》所引發的議論卻廣闊複雜得多。與前二者截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語。這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亟待權威專家的解讀和闡釋。作為觀眾的我們有這方面的渴求。比如歷史影視正劇的改編問題,《大秦賦》不同於別的作品,有現成的優秀的本本作為依據。電視劇《三國演義》有經典名著《三國演義》作為強大的依託,他的成功尚且不易,《康熙王朝》三部曲,有二月河的經典小說做底本,其成功的機率就相對來說大一些。
  • 《大秦賦》李園讀緋聞小抄令人疑惑,原因讓觀眾很失望
    78集的大型歷史劇《大秦賦》已經更新到第50集。經過前面大量的狗血宮鬥與後宮秘史的輔墊,觀眾們盼的頭髮都白了,終於看到張魯一飾演的秦王嬴政開始加冠親政。嬴政加冠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頒布詔令平嫪毐之亂。趙姬為了他和嫪毐的兩個孩子,以自己的性命相威脅,可是卻換來嬴政的一句你不配。嬴政說了一番話:你我母子今生就當是一場夢如此纏綿悱惻的母子決裂畫面,也算是開了觀眾的眼界,著實佩服編劇的水平。
  • 《大秦賦》拍錯了重點,觀眾失了興趣,我們要看的是秦滅六國!
    我相信很多觀眾當初對《大秦賦》的期待還是很高的,不只是因為大秦系列電視劇前三部的高質量,更是因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傳奇的一生本身就很吸引人,他這一生掃滅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很多觀眾都很好奇《大秦賦》中將會給我們展示一個怎樣的秦始皇。
  • 播放超5億,被央視力挺的《大秦賦》,為何被觀眾吐槽的一無是處
    如今距離崛起已經過去三年了,大秦帝國終於迎來了最終篇《大秦賦》,這部講述的是秦國奮六世之餘烈後終於有了橫掃六合的資本,此時嬴政應運而生,很明顯這部劇主要表現嬴政滅六國,一掃天下的的故事。大秦帝國在經過前三部的發酵後,已經成為一部不折不扣的口碑劇,《大秦賦》不僅獲得央視力挺,在央視電視劇頻道播出,這應該是在限制古裝劇後,首部登上央視的電視劇,由此可見央視對這部劇還是非常看好的。
  • 張魯一被曝軋戲致演技不過關,《大秦賦》全靠配角拉動?
    導語:自《大秦賦》開播以來,爭議不斷。劇組雖然在服裝,場景都是花了心思,讓電視劇拍出了電影的質感。可是《大秦賦》細節處理方面還是有些欠缺的,其中主角張魯一備受爭議,成為了一大敗筆,全劇全靠配角拉動?01服化道豪華,場面壯觀《大秦賦》前期評分高得益於它的服化道非常的豪華,真實反映了秦朝的昌盛。更值得一提的是,《大秦賦》裡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真實,而且非常的壯觀。一場戰爭戲用了幾百個群演,這在國內已經是非常良心的拍攝了。
  • 《大秦賦》毀掉了直男「最後的浪漫」?
    彼時,國產歷史劇市場已經被《宮》《步步驚心》《甄嬛傳》等穿越、宮鬥、清宮等女性觀眾喜好的創作元素霸屏,品質良少劣多且參差不齊,需要大製作但並不討喜的歷史正劇已經在影視市場難覓蹤影。在嚴重審美疲勞下,《縱橫》的堅持播出,讓直男觀眾如沐春風。
  • 《大秦賦》嬴政一波操作猛如虎,2個細節又將觀眾撕裂
    以至於很多觀眾感嘆,這才是真正的歷史正劇,這才不負對大秦系列的等待與期望,更有人覺得,這樣的歷史劇是近五年難得的佳品,《大秦賦》在豆瓣的評分,也一度高達8.9分。可是現在再看本劇的評分,那是一降再降,從8.9分已經降到7.0了,後面還有三十多集,如果一直是這個趨勢,哪怕是淪為像《鹿鼎記》那樣的年度「爆款」也不無可能。雖然《大秦賦》的風評持續下降,但是值的肯定的是,他的收視卻越來越穩,如今已經穩居全網電視劇關注榜的首位,真是應了那句「越罵越火」的影視怪象。
  • 《大秦賦》口碑一路下滑,觀眾表示:40歲張魯一演的嬴政太老成
    《大秦賦》口碑一路下滑,觀眾表示:40歲張魯一演13歲的嬴政太老成一直以來,歷史系列劇口碑特別好,比如說《大明王朝1566》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就是口碑稍微差一點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其豆瓣評分也有8.5分。
  • 豆瓣評分斷崖式下滑《大秦賦》讓觀眾越看越糾結
    上周,《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開播,雖然該劇首播評分高達8.9分,但隨後口碑一路下跌,目前豆瓣評分降到8.0分,評分呈斷崖式下滑是在張魯一飾演的嬴政登場後,太老成、戀愛腦、臺詞尬……這個嬴政該有多不討喜?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顯然,編劇對主要故事的改編方向就錯了前期嬴異人談判打算「拋家棄子」的那一段可以說是前30多集最耀眼的一場戲然而,整部劇在張魯一上線以後,質量可以說直線下滑。第一,張魯一過早出場。錯誤地給觀眾一種期待。那就是嬴政來了,6國要滅了。
  • 《大秦賦》編劇水平堪憂,不知「淳于」為複姓
    作者|小明 責編|圓圓摘要:《大秦賦》開播以來高開低走,本來是講述嬴政帶領秦國「東出」的故事,卻演變成了宮鬥劇,近日,有網友發現,《大秦賦》中還出現了不少常識性的錯誤,讓人無力吐槽。《大秦賦》編劇水平堪憂】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上映,這部劇在開播前也是被寄予厚望的,但是開播後卻讓人一點點失望,除了人名和大體輪廓,看不出跟史書有什麼關係,太過於「戲說」了。
  • 一言難盡《大秦賦》
    寫這部劇的時候,《大秦賦》已經播到了六十七集,評分也從最初的9.2一點點掉到了現在的6.1。 按理說,這部劇剛播出的時候就應該推薦。當時的口碑,還沒有現在這麼槽糕。我還想著,等播完再聯繫前幾部作品對比一下,即便拍得沒那麼好,也可以把亮點和缺點放在一起寫寫。結果追到現在,只剩下了一言難盡。
  • 從8.9分落到8分《大秦賦》讓觀眾越看越糾結
    上周,《大秦帝國之天下》更名為《大秦賦》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開播,雖然該劇首播評分高達8.9分,但隨後口碑一路下跌,目前豆瓣評分降到8.0分,評分呈斷崖式下滑是在張魯一飾演的嬴政登場後,太老成、戀愛腦、臺詞尬……這個嬴政該有多不討喜?
  • 0.1分之差,《大秦賦》再和優質劇集搭不上邊
    近日熱播的大型78集歷史正劇《大秦賦》被觀眾吐槽不斷,豆瓣上的評分已經降到了7.9分,讓人感嘆,要知道,它開分的巔峰是8.9分。 或許有的觀眾會說,後面也許會口碑爆發,這種情況不是沒有,畢竟這部劇劇集夠多,只是這概率非常小,開局的印象想要扭轉,難度真的太大了。
  • 崩成這樣的《大秦賦》都被如此追捧,國產劇觀眾有多饑渴?
    《大情婦》,哦不,《大秦賦》的豆瓣評分,終於降到8分以下了,劇評人們都吹早了。雖然《大情婦》這個名字是網友手滑不小心打出來的「別名」,不過倒是還挺符合這部劇的,有多少網友之所以看下來,都是因為想要看朱珠飾演的「大情婦」趙姬和嫪毐的故事?
  • 《大秦賦》情節嚴重拖沓!網友忍無可忍,跪求嬴政「摔孩子」
    這部劇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恢弘盛大的戰爭場面以及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吸引了許多觀眾追劇。再加上《大秦帝國》收官之作的頭銜,不少觀眾對這部劇的期望值又高了幾分。可惜的是,自12月1日開播至今,《大秦賦》的豆瓣評分從接近9分跌至如今的7.6分。即便如此,《大秦賦》依舊是近期熱度最高的電視劇。
  • 作者認為《大秦賦》三部背離原著精神,觀眾卻大多反對
    在大多數觀眾看來,前三部是經典,只有《大秦賦》口碑一般。不過,《大秦帝國》原作者卻不認為,他在以前一次電視採訪中直言《大秦帝國》從第二部開始便背離了原著精神,第四部開拍時更是拒絕了製作方使用《大秦帝國》的名稱,並且聲言將重拍《大秦帝國》系列,一時觀眾觀點反應不一,有些卻明確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