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在很多人調查,現代人想穿越回古代最想做的職業就是皇帝,因為在我們印象當中,在古代皇帝擁有絕對崇高的地位,還有後宮佳麗三千,他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哪怕是他身邊最高位的大臣,都有可能隨時有丟去生命的危險,聽起來非常爽。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所以說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皇帝的權力在不斷加強。而皇帝的性格卻沒有什麼變化,喜怒無常的皇帝在歷史上並不少見。而一旦一個大臣的威望達到了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的疑慮便產生了,於是皇帝就會設置各種關卡來考驗你對他的忠誠。
臣子向皇帝諫言,太危險
而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性格剛烈的大臣,他們敢於在朝堂上對皇帝直接諫言。對皇帝的舉止和決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這些大臣當中有一部分人可以受到皇帝的感謝和重視。但是也有不少人因此就激怒了皇帝,因為皇帝認為他們挑戰了自己的權威,因此受到了處罰,輕則降職,重則坐牢,如果說的話再重一點,引起了皇帝極大的不滿,那可能就會招致殺身之禍。
而值得一說的是,在朝堂上對皇帝有建議的大多都是文臣,文臣在皇帝身邊已經陪伴了多年,他們對皇帝的性格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說他們要「訓誡」皇帝的說法比較委婉,所以文臣招致皇帝的不滿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對於那些常年徵戰在外的武將來說,他們想要可以恰如其分地對皇帝諫言,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當上宰相的武將,和皇帝多次意見不合
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真的有一個敢於向皇帝提出意見的武將,而且還沒得罪皇帝的人,他就是漢朝的名將周亞夫,他一生戰功赫赫,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還在軍中、在國家之中都有崇高的威望。後來漢朝的宰相告老還鄉,於是順理成章的皇帝就任命這位周亞夫擔任起了新任的宰相,可謂民心所向的決定。
在當時,皇帝的集權雖然沒有達到後來明清那個高度。宰相當時作為百官之首,他們主要就是幫助皇帝整頓朝堂,為皇帝來分擔一些麻煩,解決困難,雖然說當時宰相的地位崇高,可是和皇帝作對還是沒有必要的,可是周亞夫並不理解這些,他在外面徵戰多年他不知道。朝堂的兇險根本就不低於戰場,於是在他當宰相的時候,他多次和皇帝的意見不合。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委婉的去對皇帝諫言,所以時間久了,皇帝也對他產生了嫌隙之心。
而周亞夫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於是他乾脆就申請告老還鄉,皇帝也欣然地同意了他的請求,但在幾年之後皇帝念及周亞夫超強的「政治才能」。所以希望他能回來輔佐年幼的太子,但是他怕周亞夫還是當年那種刺頭的脾氣,不好管理。所以就提前邀請他參加宮廷的宴會,想試一下這幾年周亞夫的脾氣是否有所改變。
皇帝試探周亞夫,周亞夫中計
而在這場宴會當中,皇帝也使了一個小心機,他命令下人不準拿筷子給周亞夫,而周亞夫知道後覺得十分憤怒,所以宴會進行到了一半,他就離開了自己的座位,而這樣的行為顯然是對皇帝非常不敬。皇帝當時就感覺這樣的人沉不住氣,完全就不能輔佐太子,而且加上之前皇帝對周亞夫的不滿,於是皇帝產生了對周亞夫的殺心。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秘密定製了甲盾準備在父親死後作為陪葬品,要知道當時甲盾可是皇帝陪葬品的規格,這件事情不久被皇帝知道,更加認為他有不臣之心,於是也找了這個藉口親自下令要處死周亞夫,周亞夫在入獄之後。覺得這實在是太恥辱了,於是自己直接絕食五天,在還沒有行刑之前就活活地餓死了。
結語
周亞夫作為漢朝一代名臣,為漢朝建功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自己當上宰相之後,卻沒能善終。悽慘的下場真的非常讓人唏噓,而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君心難測,皇帝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挑戰,哪怕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都不行!
那麼大家對於本文的觀點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和筆者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