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安排宴會不給宰相筷子,宰相大怒離席!皇帝:朕忍你很久了!

2020-12-16 歷史賊有趣

根據現在很多人調查,現代人想穿越回古代最想做的職業就是皇帝,因為在我們印象當中,在古代皇帝擁有絕對崇高的地位,還有後宮佳麗三千,他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哪怕是他身邊最高位的大臣,都有可能隨時有丟去生命的危險,聽起來非常爽。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所以說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皇帝的權力在不斷加強。而皇帝的性格卻沒有什麼變化,喜怒無常的皇帝在歷史上並不少見。而一旦一個大臣的威望達到了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的疑慮便產生了,於是皇帝就會設置各種關卡來考驗你對他的忠誠。

臣子向皇帝諫言,太危險

而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性格剛烈的大臣,他們敢於在朝堂上對皇帝直接諫言。對皇帝的舉止和決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而這些大臣當中有一部分人可以受到皇帝的感謝和重視。但是也有不少人因此就激怒了皇帝,因為皇帝認為他們挑戰了自己的權威,因此受到了處罰,輕則降職,重則坐牢,如果說的話再重一點,引起了皇帝極大的不滿,那可能就會招致殺身之禍。

而值得一說的是,在朝堂上對皇帝有建議的大多都是文臣,文臣在皇帝身邊已經陪伴了多年,他們對皇帝的性格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說他們要「訓誡」皇帝的說法比較委婉,所以文臣招致皇帝的不滿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少的,但是對於那些常年徵戰在外的武將來說,他們想要可以恰如其分地對皇帝諫言,就顯得有些困難了。

當上宰相的武將,和皇帝多次意見不合

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真的有一個敢於向皇帝提出意見的武將,而且還沒得罪皇帝的人,他就是漢朝的名將周亞夫,他一生戰功赫赫,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還在軍中、在國家之中都有崇高的威望。後來漢朝的宰相告老還鄉,於是順理成章的皇帝就任命這位周亞夫擔任起了新任的宰相,可謂民心所向的決定。

在當時,皇帝的集權雖然沒有達到後來明清那個高度。宰相當時作為百官之首,他們主要就是幫助皇帝整頓朝堂,為皇帝來分擔一些麻煩,解決困難,雖然說當時宰相的地位崇高,可是和皇帝作對還是沒有必要的,可是周亞夫並不理解這些,他在外面徵戰多年他不知道。朝堂的兇險根本就不低於戰場,於是在他當宰相的時候,他多次和皇帝的意見不合。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委婉的去對皇帝諫言,所以時間久了,皇帝也對他產生了嫌隙之心。

而周亞夫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於是他乾脆就申請告老還鄉,皇帝也欣然地同意了他的請求,但在幾年之後皇帝念及周亞夫超強的「政治才能」。所以希望他能回來輔佐年幼的太子,但是他怕周亞夫還是當年那種刺頭的脾氣,不好管理。所以就提前邀請他參加宮廷的宴會,想試一下這幾年周亞夫的脾氣是否有所改變。

皇帝試探周亞夫,周亞夫中計

而在這場宴會當中,皇帝也使了一個小心機,他命令下人不準拿筷子給周亞夫,而周亞夫知道後覺得十分憤怒,所以宴會進行到了一半,他就離開了自己的座位,而這樣的行為顯然是對皇帝非常不敬。皇帝當時就感覺這樣的人沉不住氣,完全就不能輔佐太子,而且加上之前皇帝對周亞夫的不滿,於是皇帝產生了對周亞夫的殺心。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秘密定製了甲盾準備在父親死後作為陪葬品,要知道當時甲盾可是皇帝陪葬品的規格,這件事情不久被皇帝知道,更加認為他有不臣之心,於是也找了這個藉口親自下令要處死周亞夫,周亞夫在入獄之後。覺得這實在是太恥辱了,於是自己直接絕食五天,在還沒有行刑之前就活活地餓死了。

結語

周亞夫作為漢朝一代名臣,為漢朝建功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在自己當上宰相之後,卻沒能善終。悽慘的下場真的非常讓人唏噓,而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君心難測,皇帝的權威沒有人可以挑戰,哪怕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都不行!

那麼大家對於本文的觀點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和筆者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京城幾個月沒下雨,宰相引咎辭職,皇帝:這是朕的錯,與愛卿無關
    唐朝宰相張行成,早年拜間名士劉炫為師,學成之後回到了老家種田,曾遇到一位相士,說他日後肯定能成為朝廷重臣,只是前期仕途不太順利,會遭遇一些坎坷。不久後,張行成被舉為孝廉,被任命為散從員外郎,雖然官職比較低微,但他卻感到非常滿足,渾身充滿了幹勁。
  • 宰相太清廉不肯受賄,皇帝說:你可「奉旨貪汙」,宰相當場拒絕
    唐朝的時候,德宗帝非常喜歡和名師打交道,在這些名師中,他最欣賞誰,可能就是當朝宰相陸贄。但是他喜歡和陸贄打交道的原因不是欣賞他的才能,也不是尊敬他的氣節,而是認為和像他這樣的人來往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陸地上,父輩只是一個小縣城,但他的祖先也一度被認為是名門望族。三國時代頗有名氣的陸遜也是他的祖先。
  • 這個宰相的老婆,皇帝也怕了,賜毒酒一杯
    酒過三巡,不知道是誰說起了房玄齡懼內的事跡,引得同僚哄堂大笑。房玄齡借著幾分酒力,搖搖晃晃地站起來,拍拍胸膛說:「我房玄齡,那可是跟著我們家皇帝上過戰場的人,啥場面沒見過,怎麼會怕一個婦人!你們少造謠!
  • 皇帝與宰相之間權力的河床
    這樣的定性,並非出自作者個人的想像,而是根據大量史料中有關宰相權力的論述歸納得出的。若在此基礎上略作化約,則「議政權」本身是參與決策、與皇帝分享最高權力,「監督百官執行權」體現了宰相作為整個官僚體系主導者與最高行政長官的地位。
  • 胡惟庸——一最後一個宰相
    朱元璋大怒,為肅清「逆黨」,株連殺戮者達三萬餘人。「胡黨」而受株連至死或已死而追奪爵位的開國功臣有李善長、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寧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遂罷丞相,革中書省,並嚴格規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說立者,處以重刑。丞相廢除後,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 這位宋朝宰相一輩子清貧,老來卻被皇帝設計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北宋著名宰相王旦,字子明,大名莘縣(山東莘縣)人,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做官清廉,為人正派,宋真宗十分信賴他。
  • 他是著名亡國皇帝的弟弟,卻是另一開國皇帝最信任的宰相
    因為,新即位的皇帝,也就是他的長兄陳叔寶,是一個沒有政治才幹的平庸皇帝,甚至在許多史家看來是一個荒廢朝政、安於享樂的昏君。因而,在582年至588年的7年時間裡,陳國只能眼睜睜看著隋朝增強國力。後來,秦王李世民順利即位,陳叔達本可以繼續擔任宰相、享受榮華富貴。誰料想在貞觀元年的時候,陳叔達在大殿上與另一宰相蕭瑀爭吵、且兩人均不聽勸阻,因此雙雙觸犯律法、被罷免官職。在歷史上,因爭吵被罷相的例子還真是罕見。不過,後來的陳叔達還是相繼擔任了遂州都督、禮部尚書等職務,最終在貞觀九年病逝,走完了64年的傳奇人生。
  • 古代宰相|從與皇帝坐而論道嬗變到叩頭跪拜,受了什麼力量驅使?
    【古代宰相經歷的四次嬗變,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根源是什麼?】在中國古代除了皇帝,還有一個職位的人群比較受關注,就是宰相。提到宰相,人們一般就會想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句俗語,這的確曾經是他們的寫照。宰相是中國封建時期一個國家之中只對皇帝負責,總攬國家政務者的俗稱。
  • 明初胡惟庸案:皇帝與宰相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
    ,但是隨著明朝統治的愈加穩固,宰相與皇帝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日漸激化。  蛋糕只有那麼大,誰都想要多吃一點,而皇帝作為能名正言順吃最大份蛋糕的那一個人,卻眼睜睜得看著胡惟庸這個丞相一步步蠶食自己的領地,眼中損害了一個皇帝的尊嚴與利益,那自然是要開始花大力氣整治。皇帝與宰相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之後,接著就有了胡惟庸案。
  • 魏玄同,大唐一個說話太多的宰相,他只說了一句!
    周興是個小人,如果不得勢,他也就忍了,一旦得勢,他必定「湧泉相報」。周興不知道消息到底準確不準確,心存僥倖,依然多次在朝堂等候任命,就是不願意離開。 周興來的勤快,但是朝廷的各位宰相都不好意思告訴他準確的任命,怕打擊他的信心。地官尚書、檢校納言魏玄同當時任同平章事,也是宰相之一,對周興他說:周縣令啊,你可以回去了。
  • 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不給筷子,亞夫大怒離席,景帝:此人不能留
    這段記載講的是漢景帝有一次請周亞夫吃飯,在上菜的時候,特意給他上了一大塊肉,而且這 肉還是一塊整肉,並沒給他筷子。看到這個情況周亞夫就很氣,他給管食物的人遞眼色,意思是:「給我拿筷子。然而管食物的人就像沒有看懂他的意思一樣,就是不動,周亞夫大為憤怒。
  • 皇帝許配給宰相一個六旬老婦,掀起蓋頭,宰相卻笑得合不攏嘴
    此人就是唐中宗時期的宰相竇懷貞,一個把見風使舵做到極致的人。為了趨炎附勢,他可以沒有任何下限,甚至是不擇手段。尤其是竇懷貞所做的事情,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一、出身名門望族,曾任清河令竇懷貞是唐朝外戚,他的先祖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嶽父,因為祖上庇護的原因,竇懷貞的父親曾擔任大唐宰相。而竇懷貞也因為祖輩的原因,獲得一定的名望,被朝廷任命為清河令。
  • 歷經三朝皇帝,韋貫之如何得到唐憲宗欣賞,官拜宰相
    唐憲宗繼位之後,官拜吏部員外郎,也憑藉著自身的才華,得到了皇帝的喜愛,在朝堂中也算是站穩了腳跟。不久之後升遷為宰相,積極改革國家弊端,大力發展經濟。誰知道不久之後與另一宰相裴度發生了矛盾,被罷免宰相之位,成為了吏部侍郎。之後又被外放的湖南地區擔任監督史,其餘無太大變化。劉昫曾這樣記載韋氏家族:「韋氏三宗,世多才俊。純、纁忠懿,為時元龜,作輔論兵,言皆體國。
  • 八葉宰相|德宗朝宰相蕭復
    現在局勢雖然危機,陛下若能銳意革新、積極進取,遠離奸邪之徒,進用忠正之士,臣敢當宰相之位。若讓臣一味親近、依附阿諛奉承之輩,不思進取,臣恐怕難以勝任此職!"盧杞在德宗面前奏論朝政總是一味阿諛順旨,不進直言。蕭復看不慣這種小人行徑,嚴厲地斥責盧杞,說:"盧杞之詞不正!"德宗頗為吃驚,退朝後對身邊的人說:"蕭復愈來愈不把朕放在眼裡了!"
  • 你所熟知的蘇軾只是文學家,大學士?皇帝對他評價:可以做宰相
    蘇軾你所不知道的蘇軾:不止詩詞第一,皇帝還對他評價:可以做宰相。宰相之才說完了蘇軾的詩詞之才,這是大家熟知的一面。但其實你知道嗎,蘇軾不止詩詞寫的好,詩、詞、琴、棋、書、畫,登峰造極,他為官多年,政績方面也極為突出,曾經被皇帝盛讚有宰相之才。
  • 信奉「多磕頭,少說話」的清朝宰相,憑什麼得到文正諡號?
    曹振鏞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朝廷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相當於位極人臣的宰相。不僅如此,他還在生前就晉升為太傅,畫像進入紫光閣,位居功臣之列。1835年,當曹振鏞病逝後,更是獲得了象徵文官最高榮譽的「文正」諡號。 可是,曹振鏞在朝廷內外的名聲不太好。
  • 曾效命多個政權的李昉,為何能兩入中書,得趙宋皇帝看重
    後漢政權統治時期,李昉不願繼續靠著家族的庇護獲得好處,因此便通過科舉考試再一次進入朝堂,他的才華被宰相所看重,因此得到推薦與後來的著名宰相呂端一同在官府任職。在後周時期,李昉曾經跟隨當朝宰相共同帶領軍隊出徵淮南一帶,他主要負責管理軍隊中的文書。等到周世宗閱讀他的奏摺之後,十分喜愛他的文採,在看到他個人的作品之後,更是十分欣喜,還說已經認識他很久了。
  • 唐朝歪嘴戰神宦官仇士良:毆打元稹,威脅皇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一、那些經常奉承你的人,背後很可能在算計你 眾人齊聲曰:「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天子,千萬不能讓他閒下來!他閒下來了,就會看書、見儒臣,變得深謀遠慮,等他減少了玩樂的項目,出遊的次數,我們這些侍奉天子的人就會因失去天子的寵愛而丟掉權力。
  • 蘭陵史志蕭統後裔追蹤——八葉宰相
    甚為宰相房玄齡、魏徵所重。永徽二年(651年),歷遷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時有左武侯別駕盧立操,越牆盜竊左藏庫物。高宗皇帝大怒,命有司殺之。唐律,盜竊不辦死罪。蕭鈞進諫:「文操所犯情實,難原諒。然恐天下聞之,必謂陛下輕法律,賤人命,任喜怒,貴財物。臣之所職,以諫為名,愚衷所懷,不敢不奏。」帝見奏,說「卿職在司諫,能盡忠規。」遂赦免文操死刑。帝又對侍臣說「蕭鈞,真諫議也。」
  • 最慫皇帝:在位33天,不稱朕不坐龍椅不碰后妃,主動退位後被處死
    封建王朝時期的皇帝,號稱九五之尊,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但有一個人卻是例外,他雖然也有皇帝之名,卻不敢稱朕、不敢坐龍椅、不敢碰后妃,在位僅僅33天,明明是主動退位,卻被繼任皇帝以「輕薄前任皇帝嬪妃」的罪名處死。這個又悲催又可憐的人,就是史上最慫皇帝張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