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6日,著名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在美國洛杉磯縣的一起直升機墜毀事件中不幸遇難身亡,年僅41歲。
記得那天半夜,我在東北過年,剛剛起床,我在美國的學生給我發過來英文英文版消息,這則猝不及防的消息更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我一度認為這是他人惡意編造的假新聞。
一位視籃球為生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無數人年少時的夢,就此破滅。
1998年,我開始看籃球,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親眼見證了科比從初出茅廬到走向巔峰的全過程。斬獲殊榮無數的他在賽場上的逐步成長也同樣陪伴著許多人的青春。如今當我們再回看他在賽場上的高光時刻,依然會覺得熱血澎湃。
現在的00後、10後,也許不是科比的球迷,沒有為他振臂吶喊過,也沒有深入了解過這個人,但相信你一定聽到過這句勵志名言,「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麼?」
說出這句話的人正是科比,一個幫助湖人隊打出了在季後賽歷史上前無古人的15勝1負,並且在總決賽的舞臺上擊敗了由宿敵阿倫·艾弗森率領的費城76人隊,豪取兩連冠的人。
可以說這個偉大的NBA超級巨星,用沒有銜接的球技徵服過無數人。
畢竟,就連他的導師傑裡·韋斯特,也是在痛苦的14年職業生涯之後才拿到了他的第一個職業冠軍。而那時,年輕的科比已經戴上了兩枚冠軍戒指。前面的冠軍,來的太年輕了。
乍一看,科比·比恩·布萊恩特像個愛好玩樂的年輕人,但誰都知道他不是。因為他曾用努力證明過世上沒有他闖不過的難關。
科比生長在一個沉浸在籃球世界的家庭裡,這個家給予了他愛和關懷,也在他身上凝結了許多偉大的期許。
科比的母親帕梅拉·考克斯·布萊恩特從他出生起就溺愛著他,就像多年前對待自己打籃球的哥哥一樣。
科比與母親帕梅拉
就像他們的一個好友說的那樣,科比的童年讓她想起了一部名為《陰陽魔界》的老電視劇。劇中的一家對他們的孩子愛到了極致,把每天都當作他的生日來過。
「科比總像在過生日,」那位好友說,「所有的大人就在一旁說:『哦,今天是你的生日!今天是你的生日!』」
這樣的寵愛非但沒有慣壞他,反倒起了相反的影響。父母讓他變成了一個從很小的年紀開始就知道追逐夢想的孩子。
自從在1996年以一個稚氣未脫的形象出現在聯盟以來,科比在公眾眼中一直是個聰明、禮貌、優雅的年輕人。但是他卻擁有著仿佛從另一個世界繼承而來的強大自信,幾乎讓每個見過他的人都為之側目。
這份自信心的形成,部分要歸功於他的父親(前NBA球員)喬·布萊恩特。他謹慎而持續地挑起了科比心中的這團火。
從科比小時候開始,他的父親——喬·布萊恩特就試圖幫他建立起最為強大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它存留在了科比的血液裡,並成了他的標誌。
「我父親是個籃球運動員,這種東西就好像流淌在我血液裡,」科比解釋說,「我愛籃球,我也玩其他運動,但是我從籃球中收穫的樂趣遠超過其他。」
心理學家喬治·芒福德曾與喬丹和科比長時間共事。他認為,科比明顯遠超常人的一點就是他那堅不可摧、無可撼動的自信。「他的自信心讓他獨一無二。」
科比之所以能保有如此強大的自信,是因為他基本上不接受任何質疑,芒福德這樣解釋說:「他不會讓任何反對的觀點進入他的腦子。」
小時候,科比會跟著他父親的義大利球隊東奔西走。他曾在大巴上對父親和一位他的義大利隊友說,他以後的實力會遠超他們二人。
他的存在就像是一場非凡的,甚至近乎殘忍的對「偉大」二字的追求。然而每一次,世人都用搖頭與皺眉回應他對偉大未來的宣言。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樣的目標無異於痴人說夢。
「科比瘋了」,這是他們得出的一致結論。
在他那代人裡,有千百萬個男孩都做過成為麥可·喬丹的夢,但其中只有一個叫作科比·布萊恩特的傢伙展示出了鋼鐵般的意志,付出了與夢想等重的代價。
儘管在克利夫蘭的那個夜晚,初出茅廬的科比說他不知道如何登上頂峰,但有一個答案卻是極為肯定的——那就是無論如何,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向上攀登。這個過程將是不知疲倦的,永無止境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他能親手擊敗所有人的那天。
賽場上科比臉上的表情讓人確定,為了成為籃球界最有統治力的球員,他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做出任何犧牲。
科比前所未有地為洛杉磯湖人隊效力了20個賽季,這樣的生涯讓這個冷漠而強硬,智慧而自信的傢伙成了美國職業籃球領域一個巨大的謎團。
他是這項運動有史以來最偏執的鬥士,他的學習能力之強、賽前準備之充分,是體育界人盡皆知的秘密。
尤其是他對細枝末節的要求,讓每個和他接觸過的人都驚嘆不已。他用生活這臺機器創造出了統治比賽的欲望,而隨著這種渴求一併出現的,便是貫穿他生涯始終的衝突與麻煩。
比賽一場一場地打,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在整整20個年頭裡,科比經受了傷病的洗禮,挺過了黑暗的時光,看著一個又一個曾經親密的關係出現裂痕。為了追求偉大,他願意付出一切代價。
在這個過程中,他變成了人們口中「口碑最兩極分化的球員」。有無數人為他瘋狂,同時也有無數人將他視為憎恨的對象。
然而外界的評論都不足以成為他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為了回應公眾的指責,科比給自己起了「黑曼巴」這個綽號。他借用昆汀·塔倫蒂諾電影中冷血殺手的名字來形容自己身上同樣無情的好勝之心。
儘管他那個極難相處、嚴格苛刻的壞人形象深入人心,但在2015—2016賽季科比還是露出了溫和的一面。那一年,湖人隊大多數時間都在失利的泥潭中掙扎,而科比則將所有的客場比賽變成了他的巡迴告別演出。
沒有什麼能比科比的最後一場NBA比賽更能使人追憶起這個男孩對籃球的熱愛了。2016年4月,他在對陣爵士的比賽中用盡渾身解數,狂砍60分並孤身率領湖人隊逆轉取勝,給一段完美的職業生涯畫上了更加完美的句點。
表面上,這只是兩支無緣季後賽的球隊在常規賽的末尾所做的無謂的掙扎。但科比的存在卻讓這場比賽的意義變得遠不止於此,它變成了洛杉磯球迷的一場狂歡,它讓他們想起科比創造奇蹟的能力,和他們20年來對這位球星毫無保留的愛。
多年來,科比始終是洛杉磯籃球的代言人。雖然曾經卓越的技術大多消失殆盡,科比依然用一次最為戲劇性的綻放寫出了他職業生涯故事的終章。
在洛杉磯這座最看重表演能力的都市裡,科比證明了誰才是最令人心醉神迷的演員。
回顧科比的一生,你會發現是自信引領著他走出了一個少年初進聯盟時的迷茫,領著他走過了和父母的衝突與疏遠,領著他戰勝了幾次重大的傷病,最終成就了這個偉大的NBA超級巨星。
每個人的青春都會結束,生命也必將走向終結,但科比留下的曼巴精神永不熄滅。
無論是8號初出茅廬的三冠加冕,還是24號歷經滄桑終褪去驕傲,20年的戎馬歲月,科比所代表的曼巴精神不會因他的離世而消逝。它會一直伴隨著愛他的人一起無畏並堅韌地繼續面對接下來重要而艱難的所有時刻。
科比在採訪中曾說過:「有死亡才有生命,有黑暗才有光明,我感到坦然。」
比起痛失科比更讓人遺憾的是我們會忘掉他帶給我們的歡笑與激勵。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球員,美國加州的橙縣(Orange County)於今年宣布將8月24日定為「科比日」。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數字8和24是科比生前效力洛杉磯湖人隊時的球衣號碼。也是希望通過這個日子鼓勵大家能夠延續科比的遺志——幫助需要幫助的年輕人,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
正如科比一直說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努力去鼓舞別人,這樣他們可以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裡做到出色。」
對很多人來說科比的意義不單單是一個籃球偶像,他更像是一位人生導師。每當失意時,想想那個深夜還在拼搏的大男孩最終能萬眾矚目地站在領獎臺上,又有什麼過不去?
2016年8月24日科比曾這樣表達,「我希望我留下的財富能超越籃球本身。我希望8月24日這一天是對激情、奮鬥、奉獻和領袖能力的一種慶祝。因為教育下一代如果成為偉大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這座城市需要做到的。」
不失去對生活的激情,也許是我們對科比最好的懷念。
在每個充滿希望的日子,願我們能夠共同緬懷這個曾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的球員。
也請永遠記住他的名字,科比•布萊恩特!
本文節選自【美】羅蘭·拉贊比《真實科比》,編者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