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1#
笑談風雲,一語定乾坤。
大家好,我是星仔醬。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在三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各類英雄。但令人惋惜的是,到了三國後期人才凋零,在老一輩將領去世之後新生一輩沒有能擔當起重任之人。這種現象尤其是在蜀國特別明顯,蜀國僅僅佔據著益州之地,雖然地盤不小,但人才缺失嚴重。尤其是很多人都認為在馬岱誅殺魏延之後,蜀國除了原本魏國的降將姜維外,再沒有一員大將,甚至於有著「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的俗語,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這位將領的實力可謂是文武雙全。
小五虎之首:張嶷(ni)
基本數據
統帥:79武力:72智力:74政治:77魅力:76
其他數據
相性:68特技:踏破槍兵:A戟兵:A弩兵:A騎兵:C兵器:A水軍:C登場:209年
張嶷歷史簡介
嶷出自孤微,而少有通壯之節。弱冠為縣功曹。先主定蜀之際,山寇攻縣,縣長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攜負夫人,夫人得免。由是顯名,州召為從事。時郡內士人龔祿、姚伷,當世有聲名,皆與嶷友善。建興五年,丞相亮北住漢中,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鈔盜軍資,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將兵討之。拜為牙門將,屬馬忠,北討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蠻夷,輒有籌畫戰克之功。越巂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後,叟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是後太守不敢之郡,除嶷為越巂太守,嶷將所領往之郡,誘以恩信,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嶷以功賜爵關內侯。在官三年,徙還故郡,繕治城郭,夷種男女莫不致力。郡有舊道,絕道已百餘年。嶷開通舊道,千裡肅清,復古亭驛。後主於是加嶷憮戎將軍,領郡如故。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屢乞求還,乃徵詣成都。嶷至,拜蕩寇將軍,慷慨壯烈,士人鹹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譏焉,是歲延熙十七年也。魏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衛將軍姜維率嶷等因簡之資以出隴西。嶷時風溼固疾,至都浸篤,扶杖然後能起。姜維之出,時論以嶷初還,股疾不能在行中,由是嶷自乞肆力中原,致身敵庭。臨發,辭後主曰:「臣當值聖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天不違原,得豫戎事。若涼州克定,臣為籓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後主慨然為之流涕。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隕身,然其所殺傷亦過倍。既亡,封長子瑛西鄉侯,次子護雄襲爵。南土越巂民夷聞嶷死,無不悲泣,為嶷立廟,四時水旱輒祀之。
很多人對張嶷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在三國演義中張嶷基本上沒怎麼提名字,但其實不然,張嶷在歷史中的表現可以說是一顆流星一般,張嶷大部分時間都在南蠻中任職,他恩威並施治理南蠻,深受南方百姓的愛戴,以至於他戰死在北伐途中時,百姓甚至為他立廟祭祀,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可是極其少見的。張嶷很聰明,甚至有著未卜先知的實力,他勸解費禕和諸葛恪當心自己的處境,可二人不聽,最後二人下場都很悽慘。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如果說一個將領最好的歸宿是什麼,那麼很多將領都願意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而不願意臥死榻上,就像太史慈臨終說過:「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而張嶷也是這樣的人,張嶷患有嚴重的腿疾,幾乎需要拄拐杖才行,但他依然堅持跟隨姜維北伐,劉禪不想讓他去,但張嶷強烈要求,還留下一封遺書給劉禪,表達自己願意為蜀國奉獻出一切的精神:「臣當值聖明,受恩過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隕沒,辜負榮遇。天不違原,得豫戎事。若涼州克定,臣為籓表守將;若有未捷,殺身以報。」後張嶷被魏將徐質所殺死於亂軍之中,劉禪痛哭流涕。
而後人對張嶷的評價也是相當之高《益州耆舊傳》:張嶷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策略足以入算,果烈足以立威。為臣有忠誠之節,處類有亮直之風,而動必顧典,後主深崇之。雖古之英士,何以遠逾哉!
陳壽:慷慨豪烈,士人鹹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為譏焉。李光地:趙雲、張嶷不獨有將略,其見事明決持重老成,實古重臣之選。
而在三國志11中,張嶷作為一名後期將領也已經足夠優秀,五維均在70+特技為很實用的「踏破」,兵種屬性除了騎兵和水軍外,其他均為A,是一員得力幹將,在經過培養過後,張嶷的五維都可以達到85+,兵種也可以經過戰爭而達到S級,「踏破」特技在沒有研究出「行軍所難」前走蜀道非常有幫助,而且「踏破」的防火性也非常實用,在後期人才凋零的情況下,這樣的數據實在是難得,但同樣也正是因為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才可以看到如此一位可歌可泣的蜀漢英雄!
關注我,可以看更多三國志11手機版的攻略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