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施一公得意弟子,落選中科院院士,出走美國當選美國院士

2020-12-23 騰訊網

說起施一公,大家應該並不陌生。曾經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他所取得的成就可謂是年少有為。憑藉著豐富的履歷以及突出的貢獻,當選中科院院士,後為了創建一流的新型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他選擇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專心擔任西湖大學校長,希望為中國高校建設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一些改變。

施一公有5大得意弟子,分別是3女兩男,分別是:顏寧、萬蕊雪、白蕊、柴繼傑、閆創業。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顏寧,而她取得的成就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顏寧和施一公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1996年,顏寧憑藉著穩定的發揮和出色的成績順利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原本學習基礎較好的她並沒有因為到了清華就驕傲自滿,反而變得更加謙遜,因為她知道能夠進入這裡的人都不是普通人。為了能夠學有所成,更加突出,她本科期間就嚴格要求自己,圖書館、自習室成了她最喜歡的學習場所。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年的大學時光匆匆過去,而她也以優異的成績為自己的本科階段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本科畢業後,顏寧並沒有停下提升自己的腳步,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成了她下一個求學深造的目的地,於是2000年至2004年,她便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當時他的博士導師正是施一公。剛加入施一公實驗室的她像是一個毛手毛腳的小孩子,實驗儀器使用不熟練,研究課題沒方向,沒突破。但是反觀實驗室內其他成員,有的已經在國際頂級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了論文,這種差距讓她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同時也激勵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有志者事竟成,顏寧的堅持與努力讓她在博士期間也取得了多項優質學術成果,最終順利博士畢業。

不過對於一個潛心於學術的人而言,博士學位也並非是她求學的終點,於是博士畢業後她又繼續選擇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這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對她的科研學生能力提升幫助很大,她自己也得到了沉澱和升華。

隨著兩年博士後研究的結束,她選擇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要知道當時她可是創造了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和教授的紀錄,讓人敬佩不已。在清華任教期間,她不僅在人才培養上費心費力,在科研學術上也是碩果頻出,在清華任職期間先後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59篇,其中以通訊作者在世界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Cell》上發表學術論文22篇。要知道很多普通高校教授在這種級別期刊上甚至1篇論文都發表不了,所以顏寧的學術實力以及年少有為讓眾人不得不對其豎起大拇指。

2017年,顏寧獲得中科院院士增選的入圍資格,然而最終卻遺憾落選。對於她的落選,外界眾說紛紜,紛紛表示遺憾。然而更讓人沒想到的是,同年她便選擇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要知道終身講席教授可是該校最具有影響力的教授職稱,比傳統的教授職稱級別更高。由此可見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對於顏寧科研學術能力的認可。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在國內競選院士落選的學術人才,出走美國後,僅兩年時間,於2019年4月30日便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個消息既讓國人振奮,又讓人惋惜。振奮是因為顏寧是中國人,她的成就被外界認可是值得高興的事。惋惜是因為她目前主要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而沒有全心在國內任教,讓人感慨人才的流失。

回過頭看,不論是顏寧還是她的導師施一公,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離不開上學期間的努力,優異的學習成績讓他們得以進入名校站在一個更高更廣闊的平臺。或許大家還不知道的是,施一公曾經是因為獲得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而保送的清華大學,而顏寧當年考入清華的數學成績也相當出色,所以想必大家也明白數學在學習當中究竟有多麼的重要。

然而現如今部分學子卻存在明顯的數學偏科現象,與同班數學成績較好的同學能夠拉開近100分左右的分差,這是相當恐怖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建議家長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們的數學學習興趣,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後問問大家,你們希望顏寧回國發展嗎?歡迎評論交流。

相關焦點

  • 顏寧國內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主要是4點原因
    於是同年,她獲得了國際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OFFER,當即決定前往美國留學。在普林斯頓留學期間,施一公教授正在該校任教,而顏寧也恰好成為施一公教授的學生。 另外,在2017年還發生了另一個小插曲,當年顏寧提名院士,然而最終並沒有當選,遺憾落選。
  • 她比顏寧「更慘」,4次落選院士後當選美國院士,堅決不去美國
    不少人都把顏寧棄清華而去普林斯頓,說是落選中科院院士而負氣出走,而顏寧自己的說法是,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都是她的母校,她只是從這個母校去了那個母校而已。 是否因為落選院士「負氣出走」,這隻有顏寧自己最清楚,別人說什麼都是猜測。不過,我國院士評選機制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這是確實存在的。從屠呦呦到袁隆平,都已經充分說明了。 其實,在顏寧之前,有一位女科學家,在評選院士這件事上,比顏寧「更慘」,顏寧真正被提名參加評選只有一次,而參選了4次,都無一例外地落選了。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作為西湖大學施一公校長的弟子,顏寧教授的成就依然是不遜色於老師的,在許多方面上還猶有過之。一、2007年歸國,成就斐然2007年,那時未滿30歲的顏寧即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顏寧 關於顏寧院士的情況,似乎爭議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意外的落榜了。 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但是也有很多的一部分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這些人的選擇總是能引起國人的爭議,清華女教授顏寧就是其中一個,她曾經在2007年隨著導師施一公從國外歸來,卻在2017年回到美國。早年經歷顏寧1977年出生在山東章丘的農村家庭,雖然家庭不富裕,但是顏寧卻是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優異,是學校裡少見的學霸。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李愛珍老人這個人就是李愛珍,比起很多明星或者小鮮肉來,她並沒有多少「名氣」。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還得從1958年說起,這一年,李愛珍剛從復旦畢業。她被分配到了當時的上海冶金所,一直從事半導體材料這一前沿領域。由於其能力相當突出,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其受到領導青睞。1980年,她還被公派到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
  • 她是中國培養的女科學家,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李愛珍: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卻成為美國外籍院士1985年,22歲的李愛珍在復旦大學化學系順利畢業,之後便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工作,開始從事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1963年又轉向半導體領域從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器件與應用研究。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經三次申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但均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仍留在中國
    在中國中,幾乎每個科研人員都希望進入中國科學院,成為一名院士,但這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來到這裡,不僅因為院士的美稱,更因為中科院院士的評選是證明自己能力和肯定的地方。簡的學生過去常說她是「人家是勤奮,她是拼命。」,事實上早些年,李愛簡退休了。她仍然堅持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並像退休前一樣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業。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如今卻成美國院士,而她這樣說
    然而,我國有這樣一位半導體領域的開拓者,她曾帶著中國,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從無到有走向亞洲第一,可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之後她又參評了2001年、2003年、2005年的院士評選,但最後還是因為年齡等各種原因,沒有通過初選。四次落選院士,很多人為李愛珍感到惋惜、遺憾。
  • 已入美國國籍的董欣年院士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的顏寧性質一樣嗎?
    也正是由於這次疫情的發生,很多平常時不怎麼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科學家們紛紛走紅了網絡,從疫情剛開始的「人不傳人」高福院士,「可控可防」王廣發醫生,「雙黃連之母」王延軼所長,被網友挖掘出來的「拔出蘿蔔帶出泥」的舒紅兵副校長,再到近兩天的抄襲他人作品的胡紅梅老師,還有饒毅校長、施一公院士、顏寧教授等等。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
  • 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清華美女教授回到美國,如今為美立下大功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這樣一位中國女子,她是寒門出貴子的寫照,更是在30歲那年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教授之一,然而,在她落選中科院院士之後居然回到美國任教,顏寧的所作所為一度讓國人很是不解甚至認為她是負氣出走美國的。
  • 顏寧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卻在中國院士評選中落選,終於知道原因了
    顏寧毫無疑問是頂級的科學家,她在2019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她之前在中國的院士評選中卻遺憾地落選。李愛珍在2007年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在中國兩院院士評選中卻先後4次落選,且都在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
  •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一生當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都沒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女士。  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成績如此優異,時局弄人啊。
  • 眾議饒毅落選院士-新聞專題-科學網
    王曉東(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 ◆ 無論是從學術水平、學術道德還是對國家的科學貢獻來講,饒毅都遠遠超出此次進入第二輪的同學科候選人因此,他落選的原因,絕不是像某資深院士所說解釋的那樣,是水平接近的兩位候選人「撞車」了。◆ 如果饒毅是因為敢講真話而落選,所傳遞出的信號非常危險:如果你想當院士,那就乖乖地聽我的,不要「亂講話」。長此以往,中國的科學界將成為萬馬齊喑的沉默王國。◆ 如果院士不能以純粹的學術標準對候選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那麼院士這個群體就會像我國的男足一樣,喪失社會公信力。
  • 美國外籍院士顏寧榮獲2020年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
    顏寧作為我國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的高徒,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人們不僅讚嘆她的聰明才智,還讚嘆她有著美麗的外表。在2017年,顏寧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也是唯一有此殊榮的中國人。
  • 她是清華最年輕教授顏寧,為國爭光落選,如今為何成了美國院士?
    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她當年捨棄自己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回到了高速發展的祖國。此後,她帶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科研團隊,攻克了一個困擾國際生物界50年的難題。她用自己的能力為國爭光,卻在院士評選中多次落選。如今她成了美國的外籍院士,這是為何呢?
  • 舒紅兵:當年力壓施一公當選院士,如今卻因為妻子這事而備受爭議
    ,而他就是當年力壓施一公於饒毅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因為發生在妻子身邊的事情而備受爭議的舒紅兵。 當年本是舒紅兵、饒毅與施一公三人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其中的舒紅兵並不被世人所看好,自然是三人之中呼聲是最低的。不過最終得選的結果卻十分出人意料,舒紅兵成功當選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對於這個結果人們顯然是不太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