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Penn先生,ID:impen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什麼叫「做事的人」呢?不是置身事外,指點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進去,把自己變成解決問題的關鍵變量。
曾文正公的例子:農村裡,有個人出門,看到一條很窄的田梗上,倆人頂上了,誰也不讓誰,誰也過不去。為什麼不讓呢?因為倆人都挑著很沉的擔子,路太窄了,誰要先讓,就得從田埂上下去,站到水田裡,沾一腳泥。你作為一個旁觀者,這時會怎麼做?
過去勸嗎?怎麼勸呢?估計誰也不服誰。在曾國藩的故事裡,這個旁觀者並不是直接上去勸一方讓步,而是說,來來來,我下到田裡,你把擔子給我,我替你挑會兒,你側下身不就過去了嗎?
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一個置身其中的人,轉換自己身份,這麼個無解的問題,是不是就找到了答案?曾國藩管這種方法叫:躬身入局。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每天都好像在做事,都被無窮無盡的事情包圍著,這算是成為了一個做事的人了嗎?當然不是。
有的人做事是在瞎忙,一年到頭也沒什麼進步,有的人做事是在抓關鍵因素推動自我成長。見微知著,多年後,發展亦是大有不同。
到底什麼是做事的人?「他們不是在解決一個個想像中的問題,而是在回應一個個真實世界的挑戰。」這是羅胖在跨年中給的概述。
回到職場,問題太多,我們在想像中自己會如何如何解決,然而,具體到實踐中,大部分人都會偃旗息鼓,不知道該如何行動。
記得之前帶的一個實習生,會說我真的有很多想法,但是每次的活動都難以落地。要麼最終活動效果不理想,要麼是半途而廢,始終不能做成一件比較不錯的活動。
這便是在現實的挑戰中,難以做事。面對在活動中遇見的未知問題,選擇退縮,而不是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這個時代並不缺少才華橫溢的人,真正缺少的是做事的人。個人對這一點頗為認同。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誰還沒有點才華呢?我們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厭惡,有自己的個性自我。但唯獨沒有一顆做事的心。
甚至,我會發現,很多人會把做事和做小事聯繫起來。我要做大事,不願意做工作中的小事情,是很多職場新人的通病。說實話,那些真正在職場中成長起來的,都是從小事做起來的,如何做一個表格?如何寫好一個報銷單?如何做一次工作匯報?
之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做小事,是因為覺得繁瑣或者是重複無聊。殊不知,所有的後期的容易都是前期的繁瑣工作梳理出來的,很多人總想著簡單容易,卻不願意下功夫做一些基礎的繁瑣的工作,以至於不斷抱怨問題越來越多。你看,不做事的人,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只會不斷製造更多的問題。
對於真正做事的人來說,事情無大小。我們實際上都是在解決現實中的問題,更何況要親自躬身入局,如果是帶著牴觸心理,終究是難以做到入局,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
那麼,如何成為做事的人?
需要極致的心態。
古語:臻於至善,登峰造極。把工作做到極致是一種什麼體驗?不是所謂的996或者007,而是對職業的深度掌控感,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嚮往,是一種人生自由。
網際網路世界的產品,經常會說,一款產品如何做到極致,才能讓用戶痴迷喜愛。做事也是一樣,一件事情,就是一個產品,是否擁有極致的心態,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打造出令人痴迷的結果。
什麼是極致的心態?就是對事情的高度專注。《專注——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藝術》中曾說:工作時想旅行,旅行時想工作;學習時想遊戲,遊戲時想學習;打工時想創業,創業時想打工;你不是懶,只是不夠專注。
專注於手裡的事情,思考她的前世今生,而不是眼前的片刻,思考她要面對的所有問題,並一一提前想出解決方案。你會真正的扎入這件事中,思考一點一滴,思考和她相關的一切。因為你知道,這是你創造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極致的心態,簡言之,做事的人已經把自己融入了事情本身當中。不允許瑕疵,追求極致的完美,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做事的快樂和愉悅。
永遠在一線也是必須。
企業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問題,而所有的管理問題都是一線問題。什麼是一線?最接近企業用戶的地方。
無論你是在做什麼類型的工作,想像自己的用戶是誰?在哪裡?他們有什麼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才是本職工作最重要的事情。
這裡的一線是需要我們能夠親自走到用戶群體中,做事的人,本質上,是在自己的用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成為做事人的關鍵。
之前看到朋友圈有人說,營銷最大的阻礙不是營銷本身,而是管理決策的人不專業。真的是不專業嗎?或許在很多年前,這個人非常專業,以至於因為專業的成就獲得了職業的發展。在我看來,根本原因是因為遠離一線太久了。
離一線遠了,也就離用戶遠了,慢慢的,我們就進入了自己的信息繭房。不能通達明亮,亦不能有所作為。
一個做事的人,首要的任務是要解決現實的問題,你的用戶在哪裡,哪裡就有最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永遠在一線,是一個做事之人的日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