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怪力亂神。」總有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尚無法通過科學解釋,於是人們便將其歸結於鬼神的力量。
很多人都會有童年陰影,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看《聊齋志異》或是看一些比較驚悚的小說時,裡面總會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曾經在一些農村地區就有一種馬戲團,裡面的「花瓶姑娘」可謂是許多人童年的噩夢,當時吸引了很多的人前去觀看,並且信以為真。
九十年代,看馬戲團表演成為人們消遣娛樂的主要方式,人們都很熱衷於這種活動,於是就有人為了賺錢在馬戲團中弄出一些吸引人的項目,以讓人們買票觀看。當時的票價很便宜,只需要五塊錢或十塊錢就能看一次馬戲團表演。
而表演中最受大眾歡迎的正是「花瓶姑娘」,她看上去就像是生長在一個色彩很鮮豔的花瓶中一樣,毫無破綻。而馬戲團的工作人員還會故弄玄虛的講出「花瓶姑娘」的傳奇故事,讓在場的觀眾瞠目。有的馬戲團的人說「花瓶姑娘」是妖怪和人類女孩生下的奇特物種。因為身份很特殊所以不能被大眾接受,當他們相愛之後就產下了一個小嬰兒,這個小嬰兒的身體結構很特殊,沒有骨頭沒有皮膚,只能裝在瓶子裡才能活下去。
這顯然是馬戲團的人為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特地捏造出來的謊言。當時幾乎每一個雜技團內都對外宣稱自己的雜技團擁有世界上身體最小的姑娘,這個姑娘身體小到能裝進瓶子裡。他們對外說「花瓶姑娘」吃食也是特殊飲食跟普通的人不一樣,也不能強行的將瓶子打開,如果打開以後會危及花瓶姑娘的生命,經過這些人一系列的捏造和哄騙讓許多人信以為真。
馬戲團的人還會讓這些小姑娘唱歌,還可以問「花瓶姑娘」問題,每一個問題「花瓶姑娘」就像事先準備好的一樣對答如流,問完「花瓶姑娘」問題以後就得對馬戲團進行打賞。當一些小觀眾對小女孩很好奇的時候,會問父母為什麼她們會被關在瓶子中?
大多數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只好說是因為她們不夠聽話所以被父母賣進馬戲團不許吃飯只許幹活,餓瘦之後放進花瓶中。如果不聽話的話,也會被賣進這種馬戲團變成「花瓶姑娘」。這種說辭嚇壞了當場的一些小觀眾,以至於這能夠成為一部分人的童年噩夢。
「花瓶姑娘」背後的原理其實是操縱者利用了特殊道具與科學規律相互結合以後來製造的視覺假象,用視覺效果去欺騙大腦。所以有一些馬戲團也會讓小姑娘們蹲在箱子的後面,在她的前面擺放花瓶再以花瓶為90度形成一個頂點,在花瓶和人之間放一個90度的平面鏡,平面鏡與花瓶之間形成45度角。
在這種巧妙的角度之下,兩側的虛像給人的視覺效果就是人在花瓶中。直接擋住平面鏡中的女孩身體再配合上昏暗的燈光效果,肉眼就只能看見露出來的腦袋。
在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花瓶姑娘」的騙術確實哄騙了一波觀眾,「花瓶姑娘」操作的技術難度也不大,只需要將事先準備的道具一一按照角度擺好就行,然後開始講述「神秘」編造的故事就能達到預想的目的,賺取不義的收益。
他們利用了光折射和反射知識,抓住大眾的獵奇心理順勢將表演推到高潮。這種「花瓶姑娘」的騙術僅僅只是在一些鄉村進行表演,在相對發展程度好一點的城鎮就很容易被戳穿。
在社會繼續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斷的提高,這種很低級的「花瓶姑娘」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化需求。在上世紀90年代。馬戲團的人採取這種騙人的方式斂財是十分錯誤的,欺騙了很多淳樸老實的村民。
在2017年時,有人又將這個騙局搬上舞臺,在山東魏集古村落中,有人要去看就需要繳十塊錢的門票錢。裡面的「花瓶姑娘」則稱自己已經18歲,從小就被裝進這個小瓶子中,結果被人當眾識破拆穿。
很多人都迷戀魔術和變戲法,但這些也只能是娛樂手段,它們終究是一種手法,不是真實存在的。「花瓶姑娘」事件也充分說明,利用人們的好奇心去騙人是不正確,是會受到譴責的。要抓住大眾的胃口,必須推陳出新,謀取新的出路,行騙萬不可取。
參考資料: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