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08:41圖文來源:新華日報
一批新項目背後,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
用「數字」密鑰開啟「智造」未來
上周,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成功舉辦,長江之北,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一系列活動與江南主城盛會遙相呼應,江北數貿新城正在崛起。
「數字」正在風口!微軟與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合作研究顯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63%的中國企業正在加速創新和數位化進程,增強企業復甦動力和韌性。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數位化轉型正從企業的「可選項」變為「必選項」。
築造生態,回應轉型呼喚
「企業進入智能化轉型的關鍵階段,我們呼喚可以有更多的資源來到江北新區,支持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在11月25日舉辦的「工業互聯 智造未來」主題論壇上,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曙陽如是說。
作為智能製造產業園一家經營20餘年的老牌企業,聚隆一直在追趕「智造」。劉曙陽說,企業上市後,花了3億元建設智能化工廠。經過智能化改造,工廠設備的生產能力由10萬噸提升至20萬噸,這不是簡單的翻番,這背後是涉及生產、管理、銷售等整個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他表示,智能化轉型還要更進一步,硬體提升帶來的效率提高,需要軟體提升加持,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讓「智造」再上臺階。
全面對接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晶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主導產業方向,智能製造產業園聚焦「裝備」及「智能」兩大關鍵詞,匯聚1400多家企業。回應企業呼喚,一個以數位化為核心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生態將在這裡形成——論壇現場,江蘇蜂巢互聯工業網際網路鯤鵬應用示範基地揭牌。
去年開始,華為在全國10餘個城市布局鯤鵬生態。在當中獨選江北新區的蜂巢互聯認定:這裡的生態最有發展潛力。
「江北新區定位高且清晰,布局具有前瞻性,就拿智能製造產業園來說,這個園區五年前就以『智能製造』命名,在國內都屬領先。」蜂巢互聯董事長兼CEO馬震說,走進智能製造產業園,這裡完全打破了人們對工業園的既有印象,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園區。
馬震說,正是因為前瞻布局,經過五年發展,開放合作已經成為江北新區非常鮮明的特色,在江北新區諸多海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落地,劍橋都選擇在這裡落地科創中心,這種開放態勢對於打造平臺、形成生態非常有益。
江北新區智能製造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蜂巢互聯工業網際網路鯤鵬應用示範基地是全國首個鯤鵬架構下的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基地。以鯤鵬應用為核心,借力蜂巢互聯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專業優勢,吸納合作夥伴的優秀資源能力,逐步打通上下遊供應鏈,建設符合江北產業特色和企業發展需要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預計一年內會有超過300家製造企業應用蜂巢互聯鯤鵬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
搶佔風口,新老基建雙輪驅動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達到35.8億元,佔GDP比重為36.2%。數字經濟迎來黃金髮展期,江北新區及智能製造產業園也已「先行一步」。
今年7月,江北新區提出要打造「數貿之都」,加快實現貿易結構優化、模式升級、能級提升,實現商貿快捷便利、要素自由流轉。
「數貿之都」的藍圖很快落地。10月16日,2020南京江北新區全球跨境貿易數字生態大會發布重磅消息:DTI全球總部將落戶南京江北新區。DTI(全稱為:Digital Trading Infrastructure,即:數字貿易基礎設施)是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與中國絲路集團共同倡議發起的「全球領先的數字貿易基礎設施」 ,通過「一帶一路」推進DTI國家節點生態建設,依託中國跨境貿易規模,推進DTI業務場景節點,形成「全球買、全球賣」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
目前,絲路集團正在推動DTI-全球貿易基礎設施、DTI-全球物流行業聯盟、DTI-產業金融服務平臺、絲路國際新基建產業園建設,DTI-全球生態平臺官網也於近日上線。
在近日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發展年會暨新基建產業峰會上,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樊友山提到,以鐵路、公路、水利等為主的傳統基建是工業經濟時代的能力、底座,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為主的新興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平臺、基石。新基建為傳統基建賦能,推動其轉型升級,傳統基建為新基建創造更多應用場景,為新基建和新型城鎮化提供託舉。
「新老基建,雙輪驅動」,大會的主題極具時代意義。而現場,絲路集團與南京鋼鐵集團聯合發布DTI產業數字金融服務平臺,更為這一主題添加了生動註腳。
「南鋼的上下遊有很多中小型企業,我們建立這樣一個平臺,就是為企業找資金,為金融找資產。」絲路集團董事長閆立金介紹,這一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做資產和資金的橋梁,為供應鏈、產業鏈場景下的機構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為金融機構輸出智慧科技賦能的金融資產,用可信的數據、完備的技術、友好的界面、穿透式的能力,為從主體信用到交易信用的過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打造良好融資生態。
加速布局,打造製造新標杆
在14.16平方公裡的智能製造產業園,「數字藍圖」正變為「數字版圖」。去年11月,總建築面積36979平方米的智能製造產業園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創新中心投用。隨後,網際網路工業尖端企業陸續入駐,已形成百億級產業體量規模。
11月27日上午,江北大道快速路南側,龍王山腳下,十幾臺工程車一字排開,與在場人士一起見證著一個數字新高地——江蘇中車數字總部基地暨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奠基。
早在2018年,中國中車就提前布局,在江北新區成立江蘇中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當年5月,江北新區首個5G基站在中車數字科技園區建成,在該園區內成立的移動5G軌道行業應用聯合實驗室、5G軌道交通智慧列車通信實驗室,推動5G全面應用於智能製造各個領域。
短短兩年,江蘇中車數字從單純服務軌道交通到向其他工業領域延伸,市場網絡覆蓋全國百餘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高速增長,迅速發展到億元規模,並且多次參與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建設。中車抓住「數字」機遇,再次跑出「中車速度」。
「本次項目是中車與新區強強聯合的雙贏成果,是中車新產業發展在新區落地的重大舉措。」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宮成說。
江蘇中車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寧介紹,江蘇中車數字先後獲得5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累計籤單已突破7個億,推動企業發展提質增效,助力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此次總部基地的建設將進一步促進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推廣應用,加快推進中車產業數位化,培育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生態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打造成為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新標杆。
本報記者 許雯斐
本報通訊員 耿瑞雪